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应用地震综合效应场函数方法,对地震前的空区、条带及大地震的迁移现象,根据强震前地震活动的四要素,进行了计算,其预报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前两篇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地震综合效应场函数方法应用于地震短期预报。以大华北地区(33°-43°N,110°-125°E)为例,应用一年内该范围内发生的ML≥3级地震的综合效应场预测下一季度Ms≥4级地震的发生地点。应用1970—1990年的资料,计算预测了共80个季度,其中预测区内发生的地震占应预测地震总数的83%,有震预测区占总预测区的50.5%。预测区内的地震密度是预测区外的60—70倍,效果颇为明显。同时还对月预报及年度预报的应用进行了尝试,其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3.
在系统地分析了目前各种测震学地震预报方法科学思路的基础上,认为测震学地震预报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已经发生的一些地震作为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的“因”,即由于已经发生的地震对区域应力场的影响,导致未来发生较强地震。这一类包括的预报方法较多,如空区、条带、b值、地震迁移、相关地震等等及其由此衍生出来的各种方法。另一类是把已经发生的一些地震作为区域应力场增强的“果”,即已经发生的地震是区域应力  相似文献   

4.
在系统地分析了目前各种测震学地震预报方法科学思路的基础上,认为测震学地震预报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已经发生的一些地震作为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的“因”,即由于已经发生的地震对区域应力场的影响,导致未来发生较强地震。这一类包括的预报方法较多,如空区、条带、b值、地震迁移、相关地震等等及其由此衍生出来的各种方法。另一类是把已经发生的一些地震作为区域应力场增强的“果”,即已经发生的地震是区域应力场增强过程中的一种反映,而未来地震不一定是已经发生的地震所导致的结果。这一类包括“地震窗口”、小震群活动等方法。针对第一类方法,各种预报方法都是力图从地震三要素中提取未来地震的信息,而具体作法又都是利用地震三要素这个多维空间的某个剖面。为了从地震活动诸要素的多维空间提取综合信息,我们对每个地震加入了破裂面方位,构成了地震第四要素,并依据地震4要素建立了地震综合效应场函数。地震综合效应场函数概括了多种测震学地震预报方法的科学思路和预报经验,从而可以形成测震学的综合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实现地震综合效应场计算的程序流程和数据流程,程序中数据的形成,所需参数的选取方法,程序运行的软,硬件环境,为便于地震综合效应场方法的推广应用,本文还给出了程序使用的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6.
地磁水平场转换函数在唐山地震前的异常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搜集了昌黎和白家疃1972~1984年的磁变仪资料.19组资料的计算结果表明:① 白家疃的单台垂直场转换函数A,B及昌黎的B没有明显异常,但昌黎的Au,Av有明显异常变化.这一结果与用量图方法求得的a,b基本一致.表明异常局限在余震区及其附近;② 台际转换函数Cu,Cv,Fu,Fv在唐山地震前都有一些变化,但虚部Cv,Fv的变化较为显著.这点与对台湾花莲地震的研究结果一致.但Beamish(1982)对Carlisle 5级地震的研究结果,是实部Fu,Cu的变化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实现地震综合效应场计算的程序流程和数据流程,程序中数据的形成、所需参数的选取方法,程序运行的软、硬件环境。为便于地震综合效应场方法的推广应用,本文还给出了程序使用的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8.
9.
初步建立了一种能反映地震前兆时空演化全貌的无量纲、归一化可迭加的信息场———综合前兆场.通过对研究区(东经113°~125°,北纬32°~44°)前兆场时空演化过程的分析发现,地震前前兆场由正常的低值离散逐渐发展为围绕震中呈高值封闭状态,震后恢复正常.该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避开了某些单项异常对应某具体源的分析,而是只考虑异常.根据前兆场的变化可以确定震源的大致位置  相似文献   

10.
地震前兆综合危险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昭栋  吴子泉 《地震》1994,(4):30-36
以系统论为基础,本文给出了一种地震综合预报的新方法-用地震前兆综合危险度来预测较大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利用这一方法对山东省1977-1991年出现的地震前兆异常进行分析,在1983年菏泽Ms5.9地震前地震危险度明显升高。其中所有的异常都取自每年年底的山东省地震会商报告,而不是取自地震后的震例总结或论文。然而,这些异常在“专家系统”等其他方法计算结果中,并没有显示出在1983年11月将有中强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了首都圈地区(38.5°~41°N,113°~120°E)中强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本区中强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的普遍性特征,应用孕震模型对地震活动异常进行综合分析,给出了应用地震活动异常进行地震预报的物理基础。文中还提出了应用中期地震活动异常进行预报的综合判别指标,当其达到给定阈值时,再考虑地质构造、中强以上地震发生的自然概率、大震后的减震作用、中期地震活动异常的分布及其预报效能等因素,给出二维的综合概率分布图,把概率值较高的地区作为未来一、二年中强以上地震的危险区。此外还进行了震级、时间预测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兆场异常的综合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敏  刘山青 《高原地震》2002,14(1):48-51
从综合的角度系统分析了2001年11月14日青海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青海地区前兆场异常的演化特征,从时、空、强3个方面总结了趋势性异常、短临异常的演变过程,并提出趋势性异常属于远场大震异常,其异常形态多数继承了兴海6.6级地震前的异常特征,临震异常具有从震中向外围迁移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环形带地震活动能量场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禾青  杨明芝 《中国地震》2018,34(4):809-817
将地震活动能量作为随机场,采用自然正交函数(或称经验正交函数)展开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单元取为环形,选择7级、6级地震作为样本,计算了这些7级、6级地震前环形带地震活动典型场的时间因子曲线。结果表明,选取的7级、6级地震震例震前环形带地震活动典型场的时间因子曲线明显出现了偏离正常变化的异常,异常出现时间大多在震前3年至临震时。环形带地震活动场分析方法还能够分析发生异常的空间分布情况。最后就环形带地震活动场分析方法的应用效果、参数选取以及应用于实际地震预测工作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运用随机函数理论,系统研究2013年芦山7.0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能量场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四川芦山7.0级地震前能量场的前2个主要特征值对应的典型能量场时间因子出现明显上升变化,可能是该次地震的中短期时间异常特征;而主要典型场的空间等值线形成局部能量高值异常危险区,该区域可能是芦山7.0级地震的中短期空间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唐山地震昌黎等七个台的地电阻率日均值时间序列进行了关联维计算.取每年为一个时间段,其目的在于探索分数维对地震各个阶段的反应,以便达到利用分数维进行地震预报的目的。计算结果表明大部分地电台的地电阻率在地震前有明显的降维特征。通过地震前后七个台的地电阻率分数维的变化,得到了地震前后前兆场的分布特征,这一结果对于未来震源区的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下流体远场地震效应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绚敏  林伟 《地震》1995,(1):59-64
本文通过对5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事例的研究得到,地下流体的远场效应是客观存在的。与近场效应相似,远场效应也显示出复杂性,同时远场效应与近场效应无明显差异,这就给地震预报,尤其判断未来震中,带来很大困难。为此有必要开展地震综合预报和地下流体地震综合观测。  相似文献   

17.
汶川8.0级地震区域地震能量场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将地震活动作为随机场,将地震释放能量作为地震活动场的基本要素,采用自然正交函数(或称经验正交函数)展开方法,讨论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能量场的时间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在汶川8.0级地震前能量场的几个主要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典型场)的时间权重因子出现了非常突出的上升或下降异常变化,主要典型场的空间图像也显示出一些异常分布特征,可作为地震预测的一种异常指标.笔者认为该方法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地震活动性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2017年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前地震应变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地震应变场作为地震活动的变量,通过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计算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前的地震应变场,提取出震前时间因子的异常变化。计算结果发现应变场前4个时间因子在震前1~3年的中短期异常并不显著,只有第2个和第4个时间因子震前有小幅度的异常变化,分析其原因,时间因子可能受到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和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大幅度异常的影响。与时间因子对应的空间等值线形成局部应变高值异常危险区,可能是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空间异常的中短期特征。再对比九寨沟7.0级地震前后与松潘-平武7.2级双震的空间异常随时间演变,分析异常发展变化模式的差异,最后应用地震资料的累积频次从物理角度解释异常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大同地震及其异常地倾斜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牛安福  吴翼麟 《地震学报》1995,17(4):499-504
讨论了大同地震前倾斜潮振幅因子(值)的熵的异常图象相似及意义,倾斜速率熵维的分布,长周期倾斜的传播与地震迁移的相似及联系;并论证了形变波现象及含义;确定了相似性异常图象的分布与震源的关系;探讨了结合倾斜形变场与地震活动预测未来震源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汶川8.0级地震前地震活动能量场中短期异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国富  杨明芝  马禾青  许晓庆 《地震》2011,31(3):135-142
本文应用随机函数理论,将地震释放能量作为地震活动场的基本要素,采用自然正交函数(或称经验正交函数)展开方法,讨论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能量场的中短期时空异常.结果表明,汶川8.0级地震前震源周围区域能量场的几个主要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典型场)的时间权重因子出现了明显中长期异常变化,这可能是汶川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