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南堡凹陷C油田沙河街组发育一套披覆在潜山之上的生屑云岩储层,为该油田的主力含油层系,生屑云岩分布不稳定,横向变化较大,先期钻探的5口探井有2口落空。基于周边油田分析,古地貌是生屑云岩储层分布的主要因素。受上覆火成岩的影响,该油藏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古地貌恢复困难,使预测储层分布范围困难较大。考虑到速度横向变化的影响,利用传统的时深转换方法难以准确地计算构造深度进而恢复古地貌。本文从多口已钻井的时深关系精细对比分析出发,明确了该区的速度影响因素主要有压实效应和火成岩厚度,同时基于对传统时深转换方法的适用性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元回归的时深转换新方法。实际资料应用表明,利用该方法计算的构造深度与实钻结果吻合较好,能够有效恢复古地貌和预测生屑云岩的分布,该时深转换方法对于速度横向变化剧烈的地区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由于深海区地层速度的复杂性会导致沉积层的构造畸变,同时在深海区钻井也非常稀少,因此,其本身深度预测的难度就非常之大.在深海区中央峡谷A构造钻探后,利用现有的时深转换方法得到的该构造主力气组西高点地层埋深在已钻井同一连通气组的气水界面之下,但是通过大量的地质与地球物理分析后认为西高点含气可能性非常大,这两者十分矛盾.因此,在全面了解气藏展布特征的基础上,并分析了深海区海水速度的影响因素、上覆地层对目的层速度影响及地震速度体适用性等条件后,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时深转换方法—基于原始速度体的多元剥层法.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得到的深度域数据与目前地质认识以及地震特殊处理得到的结果吻合度很高,有效的解决了本区上述存在问题,降低了勘探风险,并为下步钻探提供了依据,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珠三坳陷文昌9、10区处于区域应力转换带,主要发育珠三南断裂及六号断裂,断裂系统复杂;本区近物源区,沉积体系复杂;复杂的构造运动及沉积作用导致本区地层速度纵横向变化大,速度规律复杂;目前常用速度研究方法在本区时深转换和深度预测误差均较大.本文以导致速度规律复杂的地质条件为切入点,分析速度研究面临的困难,以及常用速度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提出在地质模式约束下建立全地质构造格架模型,并以该模型作为速度建模的约束,得到与地下真实地层速度展布规律相符的速度模型.将该方法应用到文昌10-X区、阳江S区复杂断裂带的实际勘探中,与实钻井对比,该方法深度预测误差小,变速成图精度高.该方法的成功应用为断裂系统和沉积体系复杂地区的速度研究找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珠江口盆地深部基底地层的地震时深转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盆地深部基底的地震解释需要时深尺.而钻遇基底的探井通常很少且仅揭示基底顶部,致使常规VSP时深转换曲线难以达到基底研究所涉及的深度.为此本文提出深部下延段校正的VSP时深转换方法,即用深井和钻遇基底井VSP数据与深反射地震、双船折射地震和重磁数据在深部下延段选取控制点的时深数据,重新拟合时深转换的二次多项式,使其可用于...  相似文献   

5.
阿尔及利亚X区决主要发育大深度低幅度构造,低幅度圈闭识别与落实制约着区块的油气勘探发现.根据区块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特点,在认真深入对比分析现有时深转换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运用多种时深转换方法进行区域目标援索及单个目标“量体裁衣”的多尺度时深转换方法,有效的解决了本区油气勘探中面临的低幅构造识别与落实难题,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该方法能够有效的发现低幅度圈闭并提高低幅度构造成图的精度,落实局部构造,降低勘探风险,对于类似地区的低幅度构造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是近几年致密油勘探的热点领域.针对平面展布窄小、厚度超薄储层的地震导向水平井问题,提出了基于拟合随钻声波时差曲线的地震导向水平井技术.其实现过程可概括为:(1)钻前利用已知直井拟合声波时差曲线,在此基础上开展纵波阻抗地质统计学反演,提高储层预测精度,优化井位轨迹设计;(2)钻探过程中目的层上方钻遇标志层(青山口组三套油页岩)时,调整时深转换参数,重新设计井轨迹;(3)钻头进入扶余油层,利用随钻伽马曲线阶段性拟合声波时差曲线,在此基础上开展动态拟纵波阻抗地质统计学反演储层及深度预测,指导井轨迹调整.通过对水平井Z的模拟分析,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导向水平井入靶、指导水平井钻进的同时,也能满足钻井现场的时效性要求.  相似文献   

7.
沉积相揭示了目的层段的沉积环境、储集岩成因及其分布规律.通过沉积相的研究,油藏工程师对储层的认识更加细致.对于钻井资料较少的研究区域,如何用地震信息研究沉积相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传统的沉积相预测方法主要包括地质统计学和模式识别等方法.首先,地质统计学方法使用井点数据进行插值,考虑到数据空间变异性特征,但是忽略地震数据.其次,模式识别多变量预测方法通过井、震多变量信息建立识别模式,但是识别建立过程中忽略空间数据的结构特征.针对传统方法在识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苏里格气田苏10区块盒8下段为例,提出一种综合考虑地震属性和空间变异性特征的序贯随机模式识别方法,将此方法应用到沉积相预测过程中.首先提取多种地震属性,然后利用降维和属性优选等方法筛选出对沉积相较敏感的地震属性,利用变差函数分析工具进行空间结构性分析,最后通过井、震结合建立识别模式开展沉积相研究.研究实例表明,相比最邻近法和序贯指示模拟,其沉积相预测精度分别提高24%和8%.因此,综合空间结构特征和多变量信息融合识别沉积相,使得平面沉积微相展布研究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8.
沉积微相划分及有利沉积微相带筛选是油气田地质研究的基础工作,本文针对陕北斜坡东南部下寺湾油田研究区延9储层分流河道骨架砂体识别及有利沉积微相带分布研究,提出了基于地质历史时期沉积水动力能量分析的划相方法.该方法有效的避免了薄互层砂体累加厚度对沉积微相划分的干扰,可以在平面上快速准确的评价划分沉积能量等级,并筛选有利沉积相带.特别是在平面上井数较多,地质资料繁多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沉积水动力定量参数快速确定不同沉积微相带边界.总体而言,该方法理论基础充分,且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沉积微相划分及有利沉积微相带筛选是油气田地质研究的基础工作,本文针对陕北斜坡东南部下寺湾油田研究区延9储层分流河道骨架砂体识别及有利沉积微相带分布研究,提出了基于地质历史时期沉积水动力能量分析的划相方法.该方法有效的避免了薄互层砂体累加厚度对沉积微相划分的干扰,可以在平面上快速准确的评价划分沉积能量等级,并筛选有利沉积相带.特别是在平面上井数较多,地质资料繁多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沉积水动力定量参数快速确定不同沉积微相带边界.总体而言,该方法理论基础充分,且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苏里格南部地区是近年来勘探评价的重点地区.该地区上古生界沉积体系、下古生界奥陶系风化壳和古隆起台缘斜坡礁滩相沉积体系中均孕育着巨大的天然气产能,成为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战略接替区.研究区目标层埋深大,储层厚度小;下古生界地层间波阻抗差异小,地层反射能量弱,分辨率低.针对这些难点,本文利用精细闭合差技术刻画目的层,采用波形特征分析、叠前反演等方法精细描述目的层的构造形态并预测砂体厚度,采用谐振法对目的层进行含油气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北部砂体厚薄变化相对较快,而南部总体砂体厚度变化较小.根据砂体厚度分布、有效砂厚与试气成果对盒8段进行有利区评价,有利勘探目标约为7505 km~2,其中Ⅰ类面积约为4729 km~2,Ⅱ类面积约为2776 km~2,预测结果为钻探井位提供了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南海西部深水区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由于领域广,水深大,地震和钻井资料少,整体勘探程度较低.2010年LSA井的钻探成功,正式拉开了南海西部深水勘探的序幕.LSA井钻探的有利目标为中央峡谷水道砂,为了快速客观的评价水道型目标的分布范围与油气关系,结合地震资料特点采用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该方法是一种能有效地将地质知识应用于地震解释的综合解释方法,它可以使解释人员从不同属性的三维数据体中快速获取各种信息,对局部构造、断裂系统、砂体、沉积相带展布等进行系统研究和成图,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从而大大缩短了解释周期,直观地展现了主要目的层段局部构造和断裂系统发育特征,有效地预测了中央峡谷水道砂体发育情况,迅速准确地指导油气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2.
多属性模糊聚类在辽河滩海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辽河滩海地质条件复杂以及勘探资料的局限性,使得该地区存在沉积相变快,物源分布不清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辽河油田对勘探目标的认识和评价.本文针对研究区钻井少且分布不均等难题,提出采用多属性模糊聚类地震相自动划分技术进行沉积相的划分.该技术通过交会图、相关系数等优化方法选择出对沉积砂体最敏感的地震属性,再结合模糊聚类方法将优选出的多个地震属性进行聚类,使反映相同沉积体的地震属性聚为一类,形成地震相图.通过综合岩心宏观和微观特征描述,结合测井、录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辽河滩海西部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的沉积相进行了细致地分析.  相似文献   

13.
由于深层钻井少,资料少,当前主要利用浅层数据拟合公式进行深层时深转换.在浅层拟合数据段内,受拟合数据约束,各种拟合方法拟合度都很高,但在深层,由于缺乏拟合数据的约束,拟合外推的曲线存在不确定性.本文应用南海北部深水区实际钻井数据,通过分析与拟合过程相关的拟合方法、拟合数据以及拟合公式中常数项的变化,指出了做好深层时深转换注意事项:(1)拟合方法的选择以层速度变化为标准,幂函数拟合式得到的层速度增速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符合速度变化规律,幂函数转换的深度最为合理;二次多项式拟合式得到的层速度增速过快,其转换深度大于实际深度;三次多项式拟合式得到的层速度在深层会出现速度反转而降低,其转换深度小于实际深度,但在速度反转之前的拟合结果是正确的.(2)拟合数据的变化对不同的拟合方法影响不同,三次多项式对拟合数据的变化最为敏感,时深拟合结果极不稳定,时间-速度关系变化大.与三次多项式相比,二次多项式和幂函数拟合结果对拟合数据的变化相对稳定.(3)常数项是否为零对二次多项式影响最小,幂函数次之,对三次多项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CEMP勘探的最优化电性分层解释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柯克亚山前复杂区的应用效果.针对山前带冲断层发育、构造复杂,造成电阻率剖面失真的研究难点,依据测井技术对电测井曲线的分层原理,提出了CEMP资料的最优化分层方法.并通过模型实验和生产实验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采用该方法,结合地震、钻井等资料进行精细构造解释,在查明山前带的地质结构特征,发现新的有利勘探目标方面显示了良好的作用.该方法的运用,在一直难以突破的塔里木盆地柯克亚地区发现了新的构造带.  相似文献   

15.
我国油气勘探向海外进军已成为全球油气勘探的趋势,深水区更是当今油气勘探的热点,然而海外深水区块经常会遇到井少,水深变化大,海底水道发育,重力滑塌,盐底辟活动等问题,采用传统时深转换方法精度低且容易出现“假构造”现象,给时深转换带来新的挑战.本文提出了海底水道填平解释模式及引入“虚拟井”方法,有效提高了时深转换的精度,避...  相似文献   

16.
陆相湖盆三角洲沉积储层横向变化快、纵向薄砂泥互层,储层预测难度大.针对该问题,本文以乌石油田群流沙港组二段中层序为背景,提出了一种基于含砂率的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储层预测技术.通过单井统计,建立含砂率与沉积微相的关系;再利用平面含砂率横向约束建立三维含砂率初始模型;进而运用贝叶斯理论将三维含砂率初始模型作为约束条件融入到地质统计学反演进程中,实现了三角洲沉积相控反演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常规地质统计学反演,应用该技术得到的反演结果精度大幅提升,不仅纵向分辨率高,且对不同期次砂体的叠置关系及沉积相纵、横向演变规律展现效果更好,有效指导了油田勘探开发实施.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个新的带通滤波器——延拓回返垂直二次导数,该滤波器可通过调节延拓回返高度及次数来达到调频目的,以突出勘探目标层段的信息.利用该技术对松辽盆地深层勘探程度最高的徐家围子断陷的航磁资料进行目标处理,与钻井资料对比表明,经处理后的航磁资料可以较好地反映火山岩的分布特征.以航磁资料为主结合钻井、地震资料预测了徐家围子三套火山岩的平面分布.指出航磁异常梯度带是火山岩储层的发育区带,近烃源岩或沟通烃源岩的航磁异常梯度带是火山岩天然气的富集区带.该认识对今后松辽盆地的勘探部署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我国其他地区的火山岩勘探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古地貌的分布特征是天然气富集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古地貌恢复对于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古生界的地质资料分析后发现,该地区钻井资料较少,依托钻井资料恢复古地貌的方法难以实现对古地貌的精细刻画.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了结合地震资料采用残余厚度法和层拉平技术,进行靖边气田东侧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段古地貌恢复.为了准确划分地貌单元,通过联井正演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对比的基础上,进行古地貌单元划分,识别出岩溶高地、残丘、洼地等古地貌单元以及在研究区内分布特征,最后得到了靖边气田东侧岩溶古地貌呈现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厚度不均一的分布规律.通过分析古地貌单元对储层分布的影响,经钻井试气验证,发现岩溶残丘和岩溶斜坡为天然气成藏极佳的古地貌单元,为靖边气田东侧地区的储层预测和井位优选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海洋油气勘探尤其是深水勘探面临着三高难题——高成本、高风险、高技术.如何对储层进行准确预测,是地球物理工作者及地球物理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火山机构喷发机理及其地球物理特征进行分析,结合邻近工区在火山发育特征规律的认识成果,针对南中国海深水区目标区内典型火山发育,运用常规地震时间切片、剖面分析及沿层均方根振幅属性和沿层小时窗三维地震镂空显示等技术,分析了目标火山发育情况、火山岩喷溢情况、地震反射特征及岩相分布,并建立了该类型火山发育特征、岩相分布规律以及空间展布规律及变化特征的认识.本文的研究成果为该地区准确识别火山发育及预测其分布规律提供了参考,尤其是在钻井少的情况下进行地质异体常识别和储层预测,有利于该地区石油天然气勘探工作以及区域地质认识.  相似文献   

20.
反射地震剖面是进行精准油气勘探的手段之一,对勘探目标的精确定位,要求不断提高和发展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本文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的地震解释为例,验证了切片、方差体检测、正演模型、三维可视化及平衡剖面等地震解释技术组合的效果.解释成果刻画出溱潼凹陷古近系是由上、下两个构造层序叠合的、复式层序地层格架,由北向南可划分出北部缓斜坡带、中央深洼带、南部断坡带等沉积古地理单元,为有利油气聚集相带的预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