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副鼻窦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2005年9月至2007年2月对连续188例门急诊颜面部外伤后疑似副鼻窦骨折患者进行了64排螺旋CT检查,采用多层面重建(MPR);最大灰度重建(MIP)和容积显示(VR)等多种后处理技术并结合原始横轴位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MDCT共显示副鼻窦骨折患者共69例,可以准确评估各副鼻窦骨折的部位、类型、程度及并发症等,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结论:64排螺旋CT联合应用多种重建技术对副鼻窦骨折的评价是可靠和准确的,颜面部外伤患者疑似副鼻窦骨折时应作为必要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为临床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稳定性骨盆骨折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7月~2012年8月连续44例经64排螺旋CT检查确诊为稳定性骨盆骨折的门急诊患者影像数据,并重新采用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等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了回复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为Tile A型,其中16例A1型和28例A2型,MDCT 3D可以准确评估骨盆骨折的部位、类型、程度及并发症等,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结论:64排螺旋CT联合应用多种重建技术对稳定性骨盆骨折的评价是可靠和准确的,尤其对并发症的评估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能够为临床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更准确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多平面(MPR)、三维(3D)重建在距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32例距骨骨折患者的X射线平片、16层螺旋CT-MPR、3D重建影像资料对比分析。结果:132例距骨骨折中,16层螺旋CT-MPR、3D重建骨折和脱位全部显示,X射线平片查出骨折99例,脱位31例。骨折X射线平片检出率75%,三维重建检查检出率100%,脱位X射线平片检出率87%,三维重建检查检出率100%。结论:16层螺旋CT多平面和三维重建,可更好地显示距骨骨折和脱位,对术前诊断和治疗有很大价值,尤其是对距骨细微骨折和半脱位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对连续88例临床疑似主动脉瘤患者进行了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多层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显示(VR)和仿真内镜(VE)等多种后处理技术并结合原始横断增强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MDCTA共显示主动脉夹层32例,可以准确评估主动脉夹层的分型及范围、内膜剥离、破口位置、真假腔及血栓情况、主要分支血管开口等,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评价是可靠和准确的,可作为目前对临床疑似主动脉夹层筛查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 X 线平片与三维 CT 检查对胫骨平台骨折损伤评价的信度和效度,探讨 X线平片与 CT 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32例胫骨平台骨折损伤的病例,分别使用 X 线平片和三维 CT 检查对骨折损伤程度及部位做出判断,对骨折特征进行分析,对结果的效度进行判断(金标准为手术记录所描述),并用 McNemar 检验比较 X 线平片和三维 CT 判断结果。结果:胫骨平台骨折三维 CT 重建在外柱诊断优于 X 线平片(P =0.031),对骨折分型具有更高临床价值。结论:使用三维 CT 检查能够提高对胫骨平台骨折损伤评价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可更好指导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踝关节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踝关节扭伤后行X线平片(DR)及MSCT检查的患者影像资料。结果:确诊骨折20例,MSCT扫描检查共检出骨折46处,包括内踝13例,外踝17例,胫骨下端前结节4例,后踝12例,均可清晰显示骨折线走行及骨折块大小、移位情况。DR共检出骨折37处。结论:MSCT可准确对踝关节外伤所致骨折做出诊断,尤其可清晰显示胫骨下端前结节及后踝骨折情况。  相似文献   

7.
64排螺旋CT尿路造影对原发输尿管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原发输尿管癌的CT表现,评价64排螺旋CT尿路造影对原发输尿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48例经病理证实原发输尿管癌患者64排螺旋CT尿路造影的影像表现,对多层面重建、曲面重建、容积显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多种后处理技术结合原始横轴位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48例原发输尿管癌患者,发生于上段5例、中段12例、下段24例,7例为多发.28例可见输尿管梗阻,梗阻上段输尿管均有不同程度扩张和肾盂积水.结论: 64排螺旋CT尿路造影准确评估原发输尿管癌的位置、形态、范围及周围组织改变,可靠、准确,可作为目前临床检查原发输尿管癌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胸痛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对65例胸痛患者行64排螺旋CT胸痛三联检查,所有患者原始数据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分别进行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成像,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进行诊断。其中22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结果相对照。结果:所有行64排螺旋CT检查的患者均可清晰显示双侧肺动脉、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以及胸主动脉。显示肺动脉栓塞21例、冠状动脉狭窄30例、主动脉夹层8例、主动脉瘤2例、气胸1例、3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64排螺旋CT胸痛三联检查扫描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一种无创、准确、快速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至2011年上半年,经64排螺旋CT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的病例10例,其中6例经DSA证实诊断并治疗。结果:CT诊断Stanford B型6例,Stanford A型4例。Stanford B型6例均行介入腔内支架封堵术,术后分型诊断与CT完全符合。Stanford A型4例,临床认为不适合行介入手术支架治疗,经内科保守治疗,未行手术治疗。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不仅能准确地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而且能正确地分型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三维重建对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髋臼骨折患者的X线平片、CT三维重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平片确诊34例,疑诊3例,漏诊1例,对其中24例正确分型.CT三维重建对38例髋臼骨折的患者均明确诊断,且均能正确分型.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立体、多方位、准确地显示髋臼骨折的部位、范围、碎骨片等情况,对髋臼骨折的诊断、分型及手术方案制定优于X线平片,有较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6例(都为男性)急性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患者资料,其中2例右侧,4例左侧。除1例为跌倒致伤外,其余5例为运动损伤。X线平片检查6例,CT平扫2例,MRI平扫3例。结果:X线平片表现,根据Ogden’s分型,1例ⅠB型,1例ⅡA型、2...  相似文献   

12.
CT对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隐性骨折患者,其中男64例,女20例,年龄7 ̄73岁,平均42.6岁。所有患者均行轴位或冠状位CT扫描。结果:扫描发现脊柱骨折28例,髋臼骨折8例,胫骨平台骨折11例,眶骨骨折12例,颞骨骨折13例。肩胛骨骨折12例。结论:CT对隐性骨折的诊断具有极大价值,对于高度怀疑骨折而X线片未显示骨折征象的患者应进一步给予CT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CT血管造影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9年1~12月97位患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行64层CT血管造影成像扫描,应用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等后处理技术显示血管,以明确病因。结果:64层CTA诊断12例正常,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9例动静脉畸形,75例动脉瘤,所有病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或手术对比证实,其中12例正常病例行DSA检查,64层CTA漏诊1例,但其总的敏感性为98.7%,特异性为100%。结论:64层CT血管造影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准确性高,且简单、快速、微创、安全和经济,可作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瘤(IHH)CT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9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和2例穿刺活检证实IHH的CT资料,所有的患者均行CT平扫及动脉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6例加做延时扫描,对其进行分析,比较各型的CT表现。结果:11例IHH,肿块型6例,直径在5~10cm之间;结节型3例,直径〈5cm;弥漫型2例。平扫各型肿瘤均呈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型密度不均匀,均见钙化,4例中央区见液化坏死区,1例中央区见出血灶;结节型密度不均匀,1例见钙化;弥漫型密度均匀。肿块型均有分叶,结节型、弥漫型无分叶。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型5例边缘呈花瓣样强化,1例呈结节样强化;结节型3例边缘呈花瓣样强化;弥漫型1例边缘呈花瓣样强化,1例呈环形强化;3例肿块型及1例结节型出现自边缘向中心呈粗条状强化影,强化程度与同层腹主动脉相近;门脉期、延迟期全部肿瘤持续向心性强化,4例肿块型中央坏死区未见强化;结节型、弥漫型全部为全瘤强化。结论:IHH总体表现为向心性强化及延迟强化,但各型的CT分型表现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参照心脏超声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探讨64-MDCT测量可疑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6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同期进行了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CTA。所有入选者的MDCT原始数据在0~95%R-R间期、间隔5%重建后传至AW4.4工作站,利用相关软件结合人工方法测量左心室舒张功能。MDCT测量以二维超声为参照,计算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晚期峰值血流速度(E、A)、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组织运动速度(Ea)、左心室充盈压力(E/Ea)。所有cT心功能测量值与同期超声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所有入选者中随机选择20名在初次CT心功能测量两周后由同一操作者对其进行再次测量,同时指定另一名医师对该亚组再次进行测量并与初次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cT和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好,分别为E(r=0.82,P=0.000)、E/A(r=0.91,P=0.000)、Ea(r=0.82,P=0.000)、E/Ea(r=0.83,P=0.000)。Bland—Altman图显示两种方法对各参数的评价变异性低。随机选择的研究亚组cT评价E/A、Ea的观察者内、观察者间重复性好,Bland—Altman图显示E/A和Ea的变异均在95%一致性界限内。其相应的观察者内、观察者间相关系数分别为E/A(r=0.91,P=0.000:r=0.89,P=0.000)、Ea(r=0.87,P=0.000;r=0.84,P=0.000)。结论:64-MD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同时,可进行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球管大小焦点的选择对多排螺旋CT后颅凹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采用Light Speed VCT(美国GE公司,探测器64×0.625mm,焦点大小0.6mm×0.7mm和0.9mm×0.9mm)多排螺旋CT,在保证其他扫描参数一致基础上,分别使用球管大、小焦点对20例志愿者后颅凹相同层面进行轴位扫描,所得图像调成相同窗宽、窗位后使用Kodak 8700干式激光打印机打印输出。由两位5年以上工作经验放射科医师分别对后颅凹层面的图像质量评价打分。阅片结果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组间Kappa检验及组内x^2检验。结果:两位医师对于后颅凹层面的图像质量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Kappa值=0.57),使用小焦点扫描颅底图像质量优于大焦点扫描(P〈0.05)。结论:多排螺旋CT使用小焦点扫描可以改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数字X线摄影(DR)和多层螺旋CT(MS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确诊率,评价其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作用。方法:观察80例肋骨骨折患者的DR正、斜位片,MSCT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薄层轴位图像,对比分析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肋骨骨折确诊率、漏诊率和疑诊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CT血管成像(CTA)在主动脉缩窄的诊断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主动脉缩窄患者的CTA资料,其中6例有术后随访资料。通过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多种图像后处理方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17例主动脉缩窄患者,男10例,女7例,其中导管旁型8例,导管前型4例,导管后型5例;5例行外科旁路搭桥手术,1例行血管置换手术,1例行球囊扩张手术;3例合并其他畸形,包括1例双上腔静脉,1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肺静脉异位引流;17例患者可见不同程度的侧枝循环形成,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胸廓内动脉增粗;5例手术患者旁路血管管腔通畅。结论:CT血管成像能很好地显示主动脉缩窄,对并发畸形、侧枝循环能良好显示,在术前评估、术后随访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