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地震剖面研究夏垫断裂西南段的活动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地震方法是针对厚覆盖区城市直下型活动断裂的一种不可替代的探测技术,对于不同的探测深度需采用不同的排列长度。为研究夏垫断裂在远离三河-平谷8.0级地震震源区的活动性,我们在该震源区SW方向约30km处开展了中浅层反射地震探测试验,并跨过中浅层地震探测到的夏垫断裂进行了浅层反射地震探测试验。浅层和中浅层地震探测的试验结果表明,在5m道间距的地震剖面上,在200m深度以下夏垫断裂得到了较好的反映,在该深度以上,该断裂反映不明显;在2m道间距的地震剖面上,夏垫断裂错断明显,但剖面上的最浅一组反射波(深度约30m)却没有发生明显错断。由此得出:距1679年三河-平谷8.0级地震震源位置SW方向约30km处,夏垫断裂的活动性减弱  相似文献   

2.
虢顺民  Tappo  P 《地震学报》1990,12(4):389-398
阿斯南7.5级地震的主破裂属于挤压-剪切性质.在断层逆冲盘和尾端,发育大量平行或斜交于主断面的次生张性裂缝.主破裂带长36km,垂直位错量1.5——2m,水平位错量1.5m. 地震破裂带上发育许多古地震、古断错.根据各种断错参数的测量和对比分析,发现同级地震原地重复发生的时间间隔约为596年.   相似文献   

3.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7.0级地震介绍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7.0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震源机制解为逆冲型.震后3天震区已发生3000多次余震,其中M5级余震4次,最大余震是4月21日17时05分芦山、邛崃交界M5.4级地震,余震区长轴约45 km,短轴约20 km.芦山M7.0级地震与2008年5月12日汶川M8.0级地震均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但汶川地震发生在该断裂带中-北段,两个地震的余震区存在约45 km的间隔,芦山M7.0级地震不是汶川地震的余震,但两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印尼苏门答腊两次巨大地震序列特征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NEIC全球地震目录对比研究了印尼苏门答腊两次巨大地震的构造背景、震源参数和余震活动的时空特征, 主要结果如下: ①两次巨大地震发生在巽他海沟东侧长约1 000 km的8级地震空段上;② 9.0级地震为单侧破裂, 余震区规模巨大, 长约1 300 km, 宽260 km;8.7级地震为双侧破裂, 余震区规模较小, 长约700 km, 宽150 km;③ 9.0级地震后数小时余震区迅速形成, 其后不再扩展;而8.7级地震后4天形成400 km 长的余震区, 之后向南扩展, 余震区内存在约150 km长的空段;④ 9.0级地震后近2个月, 在余震区以南约400 km处发生5.8级显著地震, 它位于8.7级地震的余震区内;⑤ 9.0和8.7级地震序列的b值分别为1.21和0.91, P值为0.72和0.86, h值为0.6和0.9.  相似文献   

5.
主要使用了USGS全球地震查寻结果,对比研究了本世纪至今印尼苏门答腊地震的构造背景、巨大地震及其余震的活动特征,其主要结果如下:①巨大板块地震很少在原地重复发生.有迁移性和明显的填空特征;2000年之前的四次巨大地震具有明显向北迁移的特征,2000年之后三次巨大地震具有明显向南迁移和填空的特征;②2000年8.3级地震余震区南段存在约170 km的5级空段;③2004年9.0级地震余震填充了在巽他海沟东侧长约1 000 km的8级空段,其余震区南段存在约200 km的5级空段,沿板块边界形成的余震带具有明显向北迁移的特征;④2005年8.7级地震发生在2004年9.0级地震的200 km的余震空段上,余震分布不但填充了2000年8.3级地震170 km余震区5级空段,而且其余震区南段还存在约200 km和300 km的2个5级空段;⑤2007年8.5级地震发生在2005年8.7级地震约300 km余震空段的最南端,其7.9级最大余震发生在2005年8.7级地震约300km余震空段的最北端,使约300km余震空段的能量得到了充分释放;⑥2005年8.7级地震约200km余震区5级空段内的能量有可能还未得到释放,该地区是否还会发生一次巨大地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5年1月1日-2006年6月30日云南省地震遥测台网记录的地震正式目录,对正式目录的中强以上地震进行了余震删除.利用已删除余震的正式目录,研究滇中地区4级调制地震与中强地震的三要素关系,总结历史震例得到:滇中地区发生4级调制地震,其后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为75%,平均间隔时间为4.7月;而且中强震发震地点与4级调制地震发震地点相关性较好,平均相隔距离为76 km;发生4级孤立型调制地震(无余震发生),其后发生6.5级以上强震的概率为67%;曲江断裂带上发生的4级孤立型调制地震对未来中强震的地点指示意义明确,震级大小与孕震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7.
1992年6月发生的兰德斯地震使南加利福尼亚的应力重新分布,导致一些地区发生的小震减少而邻近区域的地震活动增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该地震也改变了大小地震的比例,在其震中约100km的范围内发生了更多的小震。这意味着南加利福尼亚未来地震的概率估值由于兰德斯地震而发生了变化。南加利福尼亚大地震发生概率增大最多的地方是随后在1999年10月赫克托矿7.1级地震中滑动最大的那个地区。  相似文献   

8.
张家口-渤海地震活动带(以下简称张-渤带)是华北地区的一条大致为北西西走向的地震活动带,长约600余千米,宽十几至数十千米.在张-渤带发生过1969年渤海7.4级、1976年唐山7.8级等大地震和大量中小地震.莫霍界面深度是讨论区域地质构造环境的一个重要参数,地壳平均泊松比能够反映岩石性质和矿物成分的变化,它们是了解地壳形变和动力学改造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
华北地区断层形变异常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断层形变求解的华北地区异常参数和应变累积率,研究了华北主要断裂带的断层形变异常及其应震特征。同一断裂带上的形变异常与该带上的地震有较好的对应性。河套-张家口-蓬莱活动构造带上发生的强震,北京地区的断层形变异常参数在总体上几乎都有明显的前兆性异常。山西带北部的断层形变异常参数对山西断陷带及其延伸部位上的强震同样有较好的反映。断层应变累积率反映了应力的积累程度,其值相对较大时,测点所在地区的地震较活跃,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0.
跨1679年三河-平谷8.0级地震区完成的单次覆盖深地震反射剖面和浅层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三河-平谷地震区的地壳结构和断裂的深、浅构造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地壳以TWT6~7 s左右的强反射带为界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上地壳厚约18~21 km,下地壳厚约13~15 km.剖面揭示的地壳深断裂和浅部活动断裂具有上下一致的对...  相似文献   

11.
大庆地区P-SV波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三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大庆油田在P-SV波处理方面的经验,给出了P-SV波资料与常规纵波资料处理上的不同点.并对大庆探区汪家屯区块采集的P-SV波资料进行了处理,所处理的P-SV波资料主频达到20Hz.  相似文献   

12.
广角地震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广角地震可以在常规地震所无法解决的无记录和差记录区进行,完成地壳深部的调查研究.迄今已完成几万公里的测线任务.为了更好地处理广角地震数据,应采用一些特殊的处理手段,获取高质量的成像剖面,更好地服务于勘探开发.本文在介绍广角地震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广角反射、折射中一些关键技术及存在的问题,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关于大地电磁信号非最小相位性的讨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由于信号的功率谱仅包含振幅信息而不包含相位信息,因此传统功率谱方法仅能处理最小相位信号,难于适用于非最小相位信号.本文对不同地区的实际大地电磁(MT)信号作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测点MT信号在Z平面上的零点分布并不全部位于单位圆之内,可以判定MT信号一般具有非最小相位的特点,因此有必要改进传统处理方法,发展新的资料处理方式.实际信号分析,理论和数值模型实验证明,信号的高阶统计量包含其相位信息,因此,高阶统计量方法能够有效处理具有非最小相位特征的MT信号.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邢台地震极震区浅层探测、新生代深浅构造运动的分期、地壳上地幔结构特征剖析及其与震源参数的对比等研究,指出邢台地震区控制早第三纪盆岭构造发育的铲形断裂及其下部向东缓倾的滑脱面与邢台地震的发生无关;邢台地震群是在最新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受北西向断层或横向障碍体阻隔的不连续“深断裂”依次向上撕裂状破裂扩展、引起相邻斜列状深断裂间应力迁移和加载等三维破裂过程的产物;邢台地震断层是先存地壳“深断裂”向上撕裂状扩展的“新生断层”。  相似文献   

15.
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磨西—冕宁段的滑动速率与强震位错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航片解译及野外地震地质考察结果表明,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磨西-冕宁段存在明显的晚第四纪活动性,其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并伴有显著的垂直滑动分量。晚第四纪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在鲜水河断裂磨西以南段为6.0-9.9mm/a,安宁河断裂冕宁以北段为4.7-5.3mm/a。同震位错及地震地表破裂研究表明,A.D.1786年康定-泸定磨西73/4级地震的地表破裂可能南延至田湾以南;安宁河断裂冕宁以北段则具有蕴育71/2级左右地震的构造背景,最晚一次强震的地质记录极有可能是史料记载不全的A.D.1327年一次6级或6级以上地震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山西1303年大地震破裂对相邻断裂段地震复发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闻学泽 《中国地震》2000,16(1):22-27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分析了山西断陷带中3个相连接断裂段的地震复发过程及其与1303年8级地震的联系.结果发现1303年大地震破裂曾造成相邻断裂段上地震复发行为发生改变,其中,北邻断裂段的一次地震被提前了300~400 a发生,南邻断裂段的另一次地震则被推迟了约300a发生,而1303年破裂过的一部分断裂面很可能长期处于较低的破坏应力下并以中强地震作调整性活动.在未受到1303年破裂影响的时期,各断裂段的地震复发均表现出时间可预测行为.通常认为,一个断裂段的破裂将会造成相连接的邻段至下一次地震时间间隔的缩短,但本文却发现这也可造成邻段至下一次地震时间间隔的延长.  相似文献   

17.
从细观损伤力学及损伤演化的角度探索地震活动中的演化诱致发震是一种全新的方法.本文简要介绍了细观损伤演化诱致突变理论和图型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并对首都圈地区张家口-渤海地震带上ML 5.0以上地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实际震例与图型动力学理论存在较好的一致性,按演化的最终状态可分为两种演化模式,即整体稳定模式(GS模)和演化诱致突变模式(EIC模),两模式间没有明显界限,存在过渡区,过渡区明确给出了地震孕育过程的不确定性和随机影响的作用.此研究为地震预报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川滇地区地震活动单键群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单键群(即SLC)分析方法,通过有关SLC特征参量的时间滑移分析,结合1970年以来的区域地震活动和构造环境,分析了川滇西部地区的地震活动。较之70年代和80年代,90年代的地震活动在总体上是处于中等强度的活动水平。文章认为,SLC方法考虑了地震事件的时空关联性,可以用来分析地震活动趋势,是研究地震活动性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9.
人工神经网络在地震中短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炜  宋先月 《中国地震》2000,16(2):149-157
本文将BP神经网络用于地震中短期预报。作者把一些常用的地震学指标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而将BP神经网络的输出作为表征地震活动平静的特征参数Wq,井将其用于华北地区进行空间扫描,结果表明中强地震前1年左右或稍长时间,未来震中周围一般都开始出现Wq值的中短期异常区,证明本方法具有限好的中短期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利用从区域精密水准重复测量资料中分离提取区域性垂直应变率与跨断层形变观测相配合生成的动态图像方法,分析了发生于滇西和祁连山-河西地形变监测区及附近的丽江(Ms7.0)、门源(Ms6.4)等中强以上过程中的区域垂直应变率动态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孕震过程区域垂直应变率动态信息的时空非均匀性与应变能积累状况的研究探讨,提出了一些根据区域垂直应变率动态信息判定中短期强震危险区的判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