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阔克沙勒—吉萨尔地震活动时间的多重分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令人  周仕勇 《内陆地震》1993,7(4):319-324
应用多重分形的标度指数谱f(α)~α方法分析阔克沙勒——吉萨尔地区地震活动时间序列,发现一定范围内地震多重分形f(α)~α在大震前有明显的异常显示。说明f(α)谱研究地震的多重分形,简单、有效、能全面地描述地震时间分布这类不均匀分形集。  相似文献   

2.
地震多重分形标度指数谱f(α)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要介绍了描述多重分形的标度指数谱f(α)的直接计算方法和简要推导过程。应用该方法分析处理了渤海和唐山地震区地震时间序列资料,结果表明,用f(α)谱能较好地全面描述地震时间分布这类不均匀分形。根据f(α)谱的异常形态,可以对大震进行监测预报。  相似文献   

3.
江苏及邻区地震时序的多重分形特征及其预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地震研究》2002,25(3):257-261
研究了江苏及邻区1970年以来5.5级以上地震的多重分形特征,着重用推广GP法研究了地震前后多重分形的广义维数谱Dq和奇异性谱f(a)。研究结果表明:所有震例的广义维数谱和奇异性谱均经历了远离地震时,异常出现时和异常消失时的三个特征变化阶段,异常出现的时间在震前半年至一年半内;多数震例异常在震前几个月内回返恢复,少数在震后数个月内恢复。上述结果说明利用地震时序的多重分形特征对于该地区半年至一年尺度的中强地震预报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华北地震时空多重分形的时间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强  周成虎  裴韬  韩志军  汪闽  秦承志 《地震》2002,22(2):74-80
应用分形理论,采用扩充数盒子方法EBA对华北地区1960-1982年发生的地震时间分布进行了多重分形谱计算。结果表明,在这期间该地区的几次较强地震在分形谱上都有明显的反映,强震年份的分形谱发生较大幅度变化,正q区Dq值下降,负q区Dq值上升,具有一定的预报意义。中进而计算了几次较强地震的地震序列(1966年邢台、1969年渤海、1975年海城、1976年唐山)的空间多重分形谱,研究其随时间的演化现象,表明强震前后分形谱变动幅度较大,震群型地震序列和主震型地震序列的分形谱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李强 《华南地震》2006,26(2):9-15
探讨了多标度分形在刻划复杂系统方面的优越性,研究了江苏及邻区1970年以来的5.5级以上地震的多标度分形特征,着重研究了地震前后多标度分形的广义维数谱和奇异性谱.研究结果表明:所有震例的广义维数谱和奇异性谱均经历了远离地震时、异常出现时和异常消失时的三个特征变化阶段;异常出现的时间在震前半年至一年半内;多数震例异常在震前几个月内回返恢复,少数在震后数个月内恢复.上述结果说明利用地震时序的多标度分形特征对于该地区的半年至一年尺度的中强地震预报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王海涛  朱令人 《内陆地震》1991,5(3):202-205
应用广义分维的概念于地震活动时间分形的研究可避免确定无标度区的困难。海城地震前后地震活动的广义分维D_o(ε)的变化表明,时间标度区间为2—16天时,D_o(ε)的变化可以反映大震酝育过程中地震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并表现出震前降维的前兆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地震能量空间分布局域标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蒋海昆  王忠民 《地震研究》1995,18(4):357-364
本文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数据及大同地区三次中强地震前后的地震记录资料,在空间能量分布“漫化”的基础上,通过多重分形方法着重对能量空间分布的局域标度性质及可能的震兆信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能量分布普遍地表现出多标度分形特性,但相同q值Dq的时间变化或Dq ̄q谱形态变化不明显。中强地震前标度指数谱f(α) ̄α曲线由两端大体对称或右端略低变为左端明显下降,同时α及f(α)数值分布范围扩展、顶点右移。计算机模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区地震时间结构的多分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刁守中  蒋海昆 《内陆地震》1996,10(2):103-112
利用固定半径法和直接计算法系统研究了华北地区(N30°~43°,λE106°~125°)13个K表性子区地震时间结构的广义维数Dq—q及标度指数谱f(a)—a的特征,并与单—Dq—t曲线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华北地区地震时间结构为多分形结构,单一分形不能完整地描述其分形特征,应该用Dq—q或f(a)—a来加以分析;(2)华北强震前的0.5~2.0年.周围地区地震活动的时间多分形结构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q为负时Dq增大、q为正时Dq减小,或f(a)两端点下降,a跨度增大及顶点右偏等现象,这是对地震密集—平静现象的另一种描述;(3)华北地区地震时间多分形方法回顾性预报评分R=0.47,说明其有一定预报效能,是有前景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9.
强震前地震活动广义分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引入广义分维来研究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形结构,并探讨其地震的前兆意义。通过研究海城、澜沧—耿马、溧阳三次地震前后地震活动的广义分维D。(ε)的变化,发现时间标度区间为2—16天时,D。(ε)的变化可以反映大震孕育过程中地震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并表现出震前降维的前兆变化特征。D。(ε)的有效变化标度区间还与区域地震活动的强弱有一定的相关联系。  相似文献   

10.
朱传镇 《地震研究》1991,14(2):165-170
本文简述了分形和分维在地震学中应用的主要方面,从地震现象的自组织过程和尺度不变性。分析了实验室岩石破裂试验与实际地震观测之间的异同,对地震发生的自组织临界模式(SOC)作了简要的介绍。文中后一部份概述了复杂现象的多分形(Multifractals)和广义分维Dq的基本概念,以及计算Dq的方法,并给出了广义分维应用于地震活动研究的例子,指出Dq(q<0)随q变化的形态特征,在地震前兆信息的提取中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台湾地区地震的空间关联维特征与构造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关联维方法对台湾地区地震活动的空间特征进行了研究。先利用 10 0a来台湾的地震目录计算各个地震区、带的关联维数 ,将地震空间分布的分形特征定量表达出来 ,然后综合分析地震空间分布的关联维数和孕震构造环境之间的关系 ,得出了以下结论 :1)台湾东、西部地震区由于地震属于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 ,因此关联维数有较大的差异 ;2 )在各地震区内部的各个地震带由于板块构造、地壳结构、活断层分布上的差异 ,而具有与其构造特征相对应的关联维数 ;3)各地震带内部的各个不同的部位又由于不同的构造应力场 ,而导致地震分布上出现不同的丛集性 ,表现为不同的关联维数。这些结论充分说明通过关联维分析所得到的地震活动的空间图像与地震活动所代表的不同地质构造背景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esents a wavelet-based multifractal approach to characterize the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he 1982–2012 seismic activity in Mammoth Mountain volcano. The fractal analysis of time-occurrence series of seismicity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relation to seismic swarm in association with magmatic intrusion happening beneath the volcano on 4 May 1989. We used the wavelet transform modulus maxima based multifractal formalism to get the multi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ity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unrest.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earthquake sequences across the study area show time-scaling features. It is clearly perceived that the multifractal characteristics are not constant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there are differences among the seismicity sequences. The attributes of singularity spectrum have been utilized to determine the complexity of seismicity for each period. Findings show that the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s for swarm period was simpler with respect to pre- and post-swarm periods.  相似文献   

13.
Multifractal analysis of earthquake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Multifractal properties of the epicenter and hypocenter distribution and also of the energy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s are studied for California, Japan, and Greece. The calculatedD q-q curves (the generalized dimension) indicate that the earthquake process is multifractal or heterogeneous in the fractal dimension. Japanese earthquakes are the most heterogeneous and Californian earthquakes are the least. Since the earthquake process is multifractal, a single value of the so-called fractal dimension is not sufficient to characterize the earthquake process. Studies of multifractal models of earthquakes are recommended. Temporal changes of theD q-q curve are also obtained for Californian and Japanese earthquakes. TheD q-q curve shows two distinctly different types in each region; the gentle type and the steep type. The steeptype corresponds to a strongly heterogeneous multifractal, which appears during seismically active periods when large earthquakes occur.D q for smallq or negativeq is considerably more sensitive to the change in fractal structure of earthquakes thanD q forq2. We recommend use ofD q at smallq to detect the seismicity change in a local area.  相似文献   

14.
张年明 《华南地震》2003,23(4):18-23
分析了我国台湾地区近期的地震时空分布,发现从1993年开始,台湾地区MD5.5级^①以上地震逐渐形成了二条相交于花莲、苏沃海外的中强地震条带,其中一条呈北东向分布,另一条呈北西向分布,一直持续到1999年9月21日北东向条带西南段的空段附近(南投)发生了MS7.6级强震群型地震后仍然存在,结果2002年3月31日又在两条条带交汇处的苏沃海外发生了MS7.5级主震型地震。与板内地震条带相比:组成这两条条带的地震震级较大(大于5.5);这两条条带的长度较短(不到400km);北西向条带在后期的地震数量偏少;北西向条带的长宽比也较小(小于5)。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块体北缘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阴山地震带6.0级以上地震周期性规律等角度,着重研究了该区域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特征。阴山地震带6.0级以上强震自公元849年以来,具有百年尺度的周期性特征,1900年之后进入第五活跃期,且当前应变处于较高状态,未来几年内该地震带发生6级以上地震可能性较大。临河—乌海—巴彦浩特地区是7.0级地震的主体空区。ML5.0以上地震具有以东经110°为轴东西对跳特征,东经110°以西地区是新一轮中等以上地震活动的主体区域。1970年以来,发生的6次5.9级以上地震前,均存在ML4.0级以上地震空区或条带。2000年1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阴山地震带逐渐形成两条明显的ML4.0级以上地震条带,条带交汇部位所在临河—乌海地区可能是未来发生强震的区域。  相似文献   

16.
范增节 《地震研究》1992,15(2):219-226
本文选取了汾渭地震带从1970年至1989年二十年的地震资料,对所发生地震的时间分维结构进行了研究。文中分别以两个月为一个单位和一年为一个单位计算了时间分维数,绘出了每两个月D_t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和二十年中每年D_t随t的变化曲线。经过计算发现,多数较强地震前D_t值明显降低,在大同一阳高地震中表现较明显,震前1988年的时间分维值为0.1944,1989年9月计算出的分维值为0.1312。  相似文献   

17.
强震前后广义地震应变释放过程的丛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多重分形奇异谱估计方法,研究了部分强震前后地震活动广义应变释放过程的多重分形特征。结果表明,震中区附近一定范围内地震活动广义应变释放过程具有多重分形特征,但多重分形维效谱随η变化复杂,在强震发生前多重分形维效谱没有明显的变化。广义地震应变释放过程的多重分形奇异谱形态和Hausdorff奇异指数范围能提供更多关于地震活动过程的信息,特别当η取较大值时Hausdorff奇异指数范围在强震前明显变窄。研究还表明深源地震和浅源地震发生前广义应变释放过程多重分形特征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8.
According to the source mechanism of the main shock and the distribution feature of the aftershocks occurring in the southern Taiwan Straits on Sept. 16, 1994,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analysed the source rupture feature of the major earthquake, demonstrated that this seismic sequence possess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large intraplate earthquake. And according to the seismotectonic background and the historical seismicity in the area, the authors clarified the a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ismically active belts along northwestern direction and analysed preliminarily the earthquake circumstance in the southeastern coast of China.  相似文献   

19.
ThesourcerupturefeatureofthesouthernTaiwanStraitsearthquakeofSeptember16,1994(Ms7.3)&theanalysisofearthquakecircumstanceinsou...  相似文献   

20.
地震时空丛集的多重分形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大地震发生的可预测性,应用分形理论并根据标准数盒子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华北地区历史地震和唐山地区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估算了地震活动能量的分维值并研究了其多重分形谱的几何结构.初步结果显示出大地震发生前,广义维值有明显的下降过程,分形谱f(α)结构有右偏现象.在低于上述时空层次的唐山地区,孕震系统也有类似特征出现.这些异常现象揭示出孕震动力系统的物理机理和激变前的某些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