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天然地震近震走时反演地壳三维速度结构的方法获得了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及附近地壳(30°N—37°N,113°E—122°E)三维速度结构.对地壳内分层速度结构的分析发现,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存在速度的分段特征.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浅层35.3°N以北,34.5°N—35.3°N间,33°N—34.5°N间呈现的速度分段和地表出露地层有关,与地质上安丘段、莒县—郯城段,新沂—泗洪段三个破裂单元相对应,且和各段的地震活动相呼应,表明郯庐带新沂到泗洪段可能是断裂的闭锁段.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地壳速度结构自浅至深分为三段,大体位置是:南段(32.5°N—33°N以南),中段(32.5°N—33°N至35°N—35.3°N),北段(35°N—35.3°N以北).上地壳分段与苏鲁超高压变质岩带的插入有关,中、下地壳速度分段则可能和火山岩滞留有关.地壳各层速度结构不同段的速度差异反映了构造块体的速度差异,表明各构造块体在地壳下部仍有差异,郯庐带西侧速度总体高于东侧,反映了不同构造块体的形成和组成差别,也说明了该断裂带可能延伸到莫霍面.而不同深度的分段性可能反映了不同地质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正>采用多震相走时反演法获得了郯庐断裂带鲁苏段及附近(30°~37°N,113°~122°E)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对地壳内分层速度结构的分析发现,郯庐断裂带鲁苏段存在速度的分段特征。郯庐带在0~2 km层速度分布可分为5段:135.3°N以北段,与郯庐断裂带安丘段位置大体一致,此段速度较高,曾发生了公元前70年安丘7级地震,现代中小地震也较多,此段及东西两侧地表为中生代或更早地层,速度结构的结果和地表地层反映的可能速度一致。234.5°~35.3°N,与郯庐带莒南-郯城段位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2004年3月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共发生ML≥3.0地震6次(见表1),13日19时08分唐山ML3.9地震是本月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频次高于上月.参考1992年以来的月平均地震频次,3月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地震活动月能量释放处于偏低状态.震中分布在中条山北麓断裂带以东、洪洞-苏堡断裂带中部、山西晋获断裂带以东、唐山断裂带北段和盖县断裂带与大洋河-康家岭断裂带交汇处,震中分布呈西南-东北条形状态.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 2004年1月华北地区(33.0°~42.0°N, 111.0°~125.0°E)共发生ML≥3.0地震4次(见表1), 20日16时34分昌黎ML5.0地震是本月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频次低于上月.参考1992年以来的月平均地震频次, 1月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地震活动月能量释放处于中等状态.震中分布在康家岭-大洋河断裂带、滦县-东亭断裂带、夏垫断裂和新河断裂带之间以及晋获断裂带南端, 沿华北平原带近似一字排列.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提供的资料, 2004年6月华北地区(33.0°~42.0°N, 111.0°~125.0°E)共发生ML≥3.0地震6次(见表1), 21日18时59分大丰ML3.8地震是本月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活动频次与上月持平, 参考1992年以来的月平均地震频次, 6月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地震活动月能量释放处于中等偏低状态.震中分布在陈家堡-小海断裂带、唐吾-葛沟断裂带、大洋河-康家岭断裂带以及山西中部地震带上.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 2004年5月华北地区(33.0°~42.0°N, 111.0°~125.0°E)共发生ML≥3.0地震6次(见表1), 27日08时06分黄海ML4.4地震是本月显著的事件. 本月地震活动频次略高于上月, 参考1992年以来的月平均地震频次, 5月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地震活动月能量释放处于中等偏低状态. 震中分布在山西平遥断裂带、太谷断裂带、沧东断裂带、新河断裂带以西和响水-嘉山断裂带附近的黄海中及江苏境内的海岸上.  相似文献   

7.
1 研究背景 敦化—密山断裂带(简称敦密断裂带)北起黑龙江密山,南至吉林敦化,是我国东北地区一条重要的超岩石圈深大断裂,吉林省地震局2019年勘查表明,该断裂敦化段一些小的分支断裂活动至少持续到中更新世.该断裂的存在与区域地震的发生具有重要关联(章振铨等,1999;王金山,2005).2020年10月15日敦化—密山断裂带帽山—暖木段发生ML 2.2地震(43.17°N;127.47°E),基于此次地震事件,运用气体地球化学方法,观测震中所在断裂段的H2、Hg和Rn含量,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方法,综合分析该区段H2、Hg、Rn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对研判该断裂带活动性和地震发生前兆气体地球化学异常具有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图像信息方法是一种基于统计物理学的地震预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严格的统计检验给出地震活动状态显著偏离平均状态的地区(即显著平静或显著活跃的地区), 称为“地震热点”. 以往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个预测效能较高的中长期地震预测方法.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1970年以来的地震目录, 在剔除余震、 选取完备震级的基础上, 基于前期研究工作结果中预测效能较高的计算参数, 即网格尺度为2°×2°、 预测时间窗为9年, 分析2008年汶川MS8.0地震后到2013年芦山MS7.0地震前川滇地区的图像信息演化过程. 结果表明, 2009—2010年间芦山MS7.0地震震中附近的鲜水河断裂带、 龙门山断裂带和安宁河断裂带交汇区(29°—31°N, 101°—105°E)存在明显的地震热点, 2011—2012年该地震热点缩小至(29°—31°N, 101°—103°E)范围, 2012年以后消失, 继而于2013年发生芦山MS7.0地震. 本文还对比研究了网格尺度为1°×1°时的图像信息演化过程, 结果显示2009—2010年芦山地震附近的新津—成都—德阳断裂南部、 龙泉山西缘断裂南段、 马边—盐津断裂带、 峨边断裂带、 天全—萦经断裂带(29°—30°N, 103°—104°E)也出现过地震热点, 2011年以后该热点消失, 2013年发生芦山MS7.0地震. 本文讨论了计算参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并根据目前存在的地震热点分析了川滇及附近地区今后强震发生的可能地点.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东缘(20°~40°N,91°~109°E).该区构造较为复杂,不仅分布有稳定的阿拉善块体、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而且还存在大量活动断裂如昆仑山断裂带、龙门山断裂、鲜水河断裂和红河断裂带.  相似文献   

10.
汶川Ms8.0地震孕育发生的机制与动力学问题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Ms8.0强烈地震.发震断层是龙门山断裂带的映秀-北川断裂.分析震前的GPS速度场发现,从巴颜喀拉块体西部到龙门山断裂带沿大约N103°E方向的缩短速率为13.0 mm/a,龙门山断裂带的右旋走滑速率1.1 mm/a,断裂带处于闭锁状态.四川盆地沿大约N103°E方向有少量的压缩变形,而沿SW方向有少量的拉张变形.同震位移场显示,这次地震可能是巴颜喀拉块体SE向逆冲与四川盆地NW向俯冲同时发生的.应变场分析发现,震前震中区的主压与主张应变率分别为-30.840×10-9/a与13.956×10-9/a,主压应变轴N105.4°E与震源机制解得到的主压应力轴的方向N103°E一致.由本文提出的应力-应变机制得到的断层滑动方向和走向与地表破裂调查和震源机制解得到的结果一致.印度、太平洋和菲律宾海板块与欧洲板块的相互作用足龙门山断裂带积累弹性应变能和孕育汶川地震的长期作用力.苏门达腊大地震使青藏高原和华南块体的相互作用加强,促进了汶川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