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我国非传统矿产资源的实例及其所涉及的科学问题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传统矿产资源随着开采年限的增长而日益减少,寻求新的、非传统的按替资源,是解决人类矿产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是地球科学家长期肩负的战略性、前瞻性历史使命,我国有许多已经显示出巨大的资源潜力、但传统的矿床学、资源学、矿业技术的理论和方法难以实现其资源价值的地球物质堆积体,可视为典型的非传统矿产资源,包括:1)华南巨量堆积的天然纳米非金属矿物;2)华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原生矿石中的微粒金;3)西藏冈底斯中段北麓热泉泉华蛋白石中的微粒铯;4)白云鄂博等超大型矿床开采尾矿和选矿尾矿(所谓的“人工堆积矿床”);5)部分原油和油田水中富集的金和其它金属元素;6)我国南方黑色岩系中特殊赋存状态的贵金属-重金属元素;7)我国西部陆相盆地中的可地浸砂岩型铀矿;8)我国南海和东海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9)我国西南的分散元素矿床,由于非传统矿产资源是受目前理论、技术、经济以及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尚未被认识或未能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或潜在矿产资源,其所涉及的科学问题往往都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和前沿性,对我国上述重要的非传统矿产资源而言,其所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天然纳-微米矿物及其特殊性能的成因机制,有机质与金属元素的耦合作用及其对金属富集的宏观与微观控制,等。  相似文献   

2.
20 0 1年 1 0月 1 0日 ,由中国地质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发起 ,来自教育部、中科院、国土资源部系统的专家学者们聚会在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学术交流中心 ,就进一步推动《非传统矿产资源发现与开发基础研究》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会议由中国地质大学校长赵鹏大院士主持 ,并就“非传统矿产资源发现与开发基础研究”的国家目标、科学目标、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尤其是近期涉及的基本研究内容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 :非传统矿产资源问题的研究乃是地球科学家的长期任务之一 ,是一项系统的创新工程 ,…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快速工业化发展和经济腾飞必须有大量金属矿产资源的支撑,在共享世界资源的同时,其根本出路在于立足本土.因此提出第二深度空间(500~2000 m)金属矿产资源的找矿勘探新理念.通过对国内外金属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勘探发展的概况分析和研究提出:①金属矿产资源的集聚和分布受控于地壳内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和其深层动力过程;②在地壳内部第二深度空间存在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大型和超大型矿床;③必须充分发挥高精度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的效能,并进行综合技术集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实际地球介质(地球物理介质、地质介质)中的波的激发与传播问题的某些新的研究方向与进展。首先简要说明实际地球介质的一般特性。其次分别介绍随时间变化的三维非均匀地球介质中的地震波和非线性地球介质中的地震波的传播问题,也就是四维地震学和非线性地震学的研究进展。本文最后研究了三种类型(广义瑞利型、广义勒夫型和广义导波型)的构造活动波的激发与传播特性,并用它们来解释过去已发现的几种不同类型的地震活动波。  相似文献   

5.
深部金属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勘查与应用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找矿勘探工作程度的不断深入,许多露天的和近地表的金属矿产资源已基本上被查明,在地表浅部(第一深度空间:0~500 m深度)找到大型或超大型金属矿床的难度将必越来越大,而金属矿产资源的短缺已在日益加剧.为了缓解当今的资源危机,必须进行深部找矿勘探(第二深度空间:500~2000 m深度).这是因为在地壳深部具有良好的成矿环境和找矿潜力,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与成效已使得深部找矿成为可能.本文通过分析和讨论国内外典型金属矿产资源找矿过程的实践表明: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它具有大探测深度、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可为深部金属矿勘查提供有效信息,是第二深度空间找矿勘探的有力手段.近年来,国内外的实践表明,深部矿产资源的地球物理勘探取得了尚在不断取得重要成效.  相似文献   

6.
研究适应信息化时代特征的矿产资源潜力制图新技术、新方法对推动矿产资源评价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把GIS技术、图像分类算法和空间统计学理论进行有机集成,在空间统计学的空间结构分析技术和遥感图像纹理分类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综合地学数据(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图像数据等)为基本数据源的矿产资源潜力自动制图方法.该方法的技术流程为:①数据准备,即对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探数据进行预处理,生成一个物化遥综合图像文件;②图像空间结构性分析和纹理图像生成,以综合地学图像为研究对象,用空间统计学的结构分析技术研究地学数据综合图像的空间结构性,生成纹理图像;③纹理图像多元分类,用实验变差函数纹理分类方法对研究区进行多元分类,生成分类专题图;④分类后处理,用叠置分析修正空间分类结果,生成区域矿产资源潜力分布图.  相似文献   

7.
徐绍史 《地球》2012,(4):1-1
每年的4月22日,我们都会探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地球和谐相处这一永恒的命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母亲为我们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一切物质需求。但是,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却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尤其是矿产资源,伴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被大量消耗,以至于我们今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着许许多多重要能源与矿产资源供应瓶颈。正因为如此,今年的地球日,国土资源部围绕"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的主题,将"推进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8.
地震重力观测主要监测地表或空间重力场时间变化,即动态重力变化。动态重力场变化是地表位移运动(主要为测点垂直位移)和地球内部物质运移或变化的综合反映,是地球内部运动(主要为地壳运动,其表现为物质密度变化和变形的耦合运动)的重要表征物理量。地震的孕育过程包含于地壳运动过程中,因此,通过对动态重力场变化的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有关成矿多样性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矿多样性理论研究的几点思考,包括:成矿多样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成矿多样性科学归属、成矿多样性研究意义、成矿多样性研究的可取途径.本文认为,成矿多样性是一个含义十分广泛的概念,既包含有自然属性又包含有社会属性和知识属性,成矿多样性概念包含着系统科学的基本要素成分;成矿多样性的等级结构决定了成矿多样性问题的科学范畴;成矿多样性研究意义在于发现新型矿产资源,而新型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成矿多样性研究应当吸收和借鉴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方法.成矿多样性的复杂性特点,决定了成矿多样性研究必须依靠系统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地球内磁层场向电流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ISEE-1和ISEE-2飞船观测的磁场数据,分析了地球内磁层场向电流的统计特征,包括场向电流的空间(L值和地方时)分布;流进和流出电离层的场向电流随地方时的变化;场向电流发生率与地磁活动水平(以AL指数表征)、行星际磁场(IMF)Bz的关系,电流强度和密度随地磁活动水平的变化等.发现,场向电流大都发生在夜间,且集中在L为6-10区域内,场向电流发生率,强度和密度随地磁活动增强而增大,行星际磁场南向时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北向时的发生率.这些结果表明,内磁层场向电流的产生是太阳风和磁层、电离层间电动耦合增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非传统矿产资源定量预测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近年来,国内外对新型非传统矿产资源研究都予以高度重视,解决矿产资源短缺的这一就是非传统勘查理论与方法研究。“相似类比”一直是地质研究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但对于具有“点型分布”的矿床,以及对于研究区不存在已知矿床没有现成模式进行“相似类比”,什么样的理论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找矿预测呢?多样性是复杂系统中客观事物外在表现的基本特征,成矿专属性只是成矿多样性的一种特例或表现形式之一。因此,非传统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的新理论必须在理论基础上既适用于寻找传统矿床类型,又不忽视对新类型矿产资源的发现,预测和评价。对于区域成矿预测的分析研究,成矿地质信息的数字化,定量化是地质异常识别与提取的重要基础,矿化特征的数字化,定量化是成矿多样性分析与评价的关键步骤,区域成矿规律的数字化,定量化是矿床谱系分析的理论核心。  相似文献   

12.
地球内部物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地球内部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此深入研究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结构,物质组成和物理化学特征是当前地球科学发展的趋势和面临的艰巨任务,本文从地幔对流,地幔矿物物理学和地球磁场等不同学科,对地球内部物理过程的研究成果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3.
编码电磁测深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逆重复M序列伪随机信号良好的自相关特性,提出相关检测地电传输特性的编码电磁勘探法.分析了编码电磁测深原理及参数提取方法.同时记录发送电流信号和多收发距电磁场响应,对源信号和场信号进行相关运算,解卷积分离接收系统响应后可得到大地的频率特性或时间特性,以此实现地电断面的精细探测.在时间域,大地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含有丰富的地电信息.通过冲激响应的峰值时间或阶跃响应的晚期渐近值可估计地电阻率分布.基于层状模型的大地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正演计算结果表明,编码电磁测深法对大埋深薄层目标体有精细的分辨能力.可应用于能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环境地质及工程地质勘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多道瞬变电磁法共中心点道集数据联合反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道瞬变电磁法是目前地面资源勘查领域的研究热点,开展该方法观测数据的一维反演对完成装备研发及技术推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针对多道瞬变电磁法特殊的源波形和数据采集方式,本文对多道瞬变电磁数据的响应提取和一维反演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反卷积方法从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全波形响应数据中提取大地脉冲响应.为了避免脉冲响应中空气波的干扰,提出采用反向积分算法,把脉冲响应转换成下降沿阶跃响应,并将其整理成共中点道集.最后,为充分利用各个偏移距下的响应数据对不同深度范围目标体的分辨能力,采用基于OCCAM算法的联合反演方法对共中心点道集数据进行联合反演.结果表明在不同目标体深度以及有噪声干扰的情况下,共中心点道集数据联合反演计算均可获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2001年地球物理学的一些进展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简要回顾了2001年地球物理学的一些进展。指出在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整个地球的结构、演化和动力学过程中,地球物理学作为地球科学中主要提供地球内部信息和资料的学科,将成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讨论了现在的地球和空间科学研究以及环境监到等地球物理技术在反恐怖活动以及在国家军事方面的重要意义及应用。在21世纪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中国急需进行油气资源的二次创业,而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是能源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滕吉文  杨辉 《地球物理学报》2013,56(12):4164-4188
在当今全球各国对油、气能源的需求和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油气能源十分紧缺的前提下,共享世界油、气能源的同时,必须立足于本土,迅速建立起安全、稳定,且可保证持续供给的油、气能源战略后备基地.油、气田勘探和开采中,尚存在着大于或远大于通常所规范的油、气生成稳定温度和深度限定,而向深部勘察油、气的理念又受到传统油、气成因理论的严峻挑战.为此,近些年来,通过对沉积建造、结晶基底,深部油气生成的物理(主指温度、压力)条件、物源和聚集储存空间的研究,提出:①沉积盆地中存在双相(陆相+海相)沉积建造,而基底则分为中、新生代沉积基底和古老的变质岩结晶基底,即双层基底;②地壳深部介质的物理-化学属性和变质岩及存储空间为油、气的生成和聚集提供了物质基础;③厘定了在有机成因主导下,油、气混合成因(有机+无机)的新理念;④第二深度空间(5000~10000 m)的油、气探查和开发将必是未来深部发现大型和超大型油、气田和深化研究的必然轨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赣西北地区地质矿产调研资料为主,结合鄂东南地区地质矿产科研成果,对该区重要赋矿地层层段、构造体系、成矿岩浆岩系列与空间结构、区域矿产分布规律等进行了整体研究分析,初步拟建了该区的"层—体"耦合成矿模式,并就深部找矿的思路与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上新世盐类沉积仅分布于柴达木盆地两部、昆仑山和唐古拉山北坡;晚更新世-全新世盐类沉积广布于羌塘和柴达木盆地。盐湖沉积只有蒸发岩和碎屑沉积物互层特点, 系干湿交替的内陆气候和动荡浅水环境下的湖相沉积。迄今已发现62种盐类矿物, 其析出具有阶段性特征, 青藏更新世-全新世盐湖自析阶段的起始时间分别为14C 24000和9000a B.P., 钾盐和硼酸盐各有两种典型的矿物共生组合。丰富的盐湖矿物资源是该区走向繁荣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9.
海底油气藏地质模型的冲激响应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mCSEM)的时间域冲激响应特征可以反映海底油气高阻薄层.本文计算了水平电偶极子源均匀大地半空间,海洋均匀双半空间和海洋四层模型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提出了瞬变冲激时刻的概念.分析了水平电偶源瞬变冲激时刻与介质电导率的指示关系.对于海底油气高阻薄层宜采用多偏移距同时测量方式,由于在低电导率介质中电磁能量传播得要快,在适当的收发距瞬变冲激时刻会提前到达,提出的瞬变冲激时刻道间变化量可以明确指示高阻薄层的存在及埋深.文中还分析了海水深度对瞬变冲激时刻的影响.由于“天波”干扰,瞬变冲激响应受到一定收发距观测的限制.消除 “天波”影响是时间域和频率域mCSEM数据处理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0.
Deerite [Fe 12 2+ Fe 6 3+ Si12O40 (OH)10] was first discovered in the metamorphic magnetite-bearing quartzites which are interlayered with blueschists in Aksu Precambrian blueschist terrane. The deerite-bearing mineral association includes (1) deerite + riebeckite + stilpnomelane + ilvaite + magnetite + quartz and (2) deerite + stilpnomelane + magnetite +quartz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under microscope. The study of mineral chemistry shows that the deerites from Aksu Precambrian blueschist are Mn-poor deerite similar to that from Alps. But the deerite from Aksu is the nearest to the end member of deerite. According to the equilibrium P-T region of deerite determined by Lattard and Breton (1994), the deerites in metamorphic magnetite-bearing quartzites from Aksu Precambrian blueschists were form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pressure lower than 1.0 Gpa, temperature ranging from 300 to 400°C and about the l0°C/km geothermal gradient. The deerite in metamorphic magnetite-bearing quartzites from Aksu blueschists is the only one Precambrian deerite reported now. This suggests that the earth began to cool, and the modern cooling subduction regime between plates started at Late Proterozoic. The Late Proterozoic may be the important period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ear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