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为填补我国海洋地震监测和海洋地震研究的空白,获得对海洋地震多发区域的监测能力,特此进行宽频带海底地震仪的研制.本文详细介绍了宽频带海底地震仪的设计目标、基本工作原理、组成结构及性能技术指标和研制过程.此外,还介绍了宽频带海底地震仪在中国南海东北部海域应用实例的实验结果,展示了宽频带海底地震仪在3000m海底所记录到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2.
前言一般来说 ,台阵各子台地震计所检测的地震信号是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输汇集到位于台阵附近的数据中心。如德国格兰芬堡台阵分为 3个子台阵 ,采用有线的方式先将各子台阵每一子台的地震信号传输到子台阵中心 ,然后再将汇集到各子台阵的地震信号再分别传输到埃尔兰根的台阵中心。又如加拿大黄刀台阵的初期 ,各子台的地震信号输出采用悬挂在木制三角架上的电缆传输到附近的控制中心。 1 986年加拿大政府对黄刀台阵进行了重大更新 ,除了在台阵安装不同频带的地震计外 ,还采用高分辨的数字化输出 ,并将地震数据通过 UHF数字无线遥测传输…  相似文献   

3.
本文为将编码技术引入地震探测中,在分析编码激励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开展了编码激励的数值模拟研究,掌握编码激励的规律和特点。通过激励编码信号的调制发射,对接收信号进行脉冲压缩的仿真研究。其次通过单位码元载有1至5个载频周期个数的13位Barker码调制信号激励换能器(通过发射载有1至5个载频周期的13位Barker码调制信号来激励换能器),对接收信号进行脉冲压缩仿真研究和频谱分析,分析了换能器性能对编码激励信号及其脉冲压缩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为将编码技术引入地震探测中,在分析编码激励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开展了编码激励的数值模拟研究,掌握编码激励的规律和特点.通过激励编码信号的调制发射,对接收信号进行脉冲压缩的仿真研究.其次通过单位码元载有1至5个载频周期个数的13位Barker码调制信号激励换能器(通过发射载有1至5个载频周期的13位Barker码调制信号来激励换能器),对接收信号进行脉冲压缩仿真研究和频谱分析,分析了换能器性能对编码激励信号及其脉冲压缩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孟亚君 《地震工程学报》2000,22(3):343-345,348
简要介绍了串行通讯技术在地震信息传输中的应用问题,包括串行通讯方式、RS-232标准接口及调制解调器等,最后对地震的数据的实时传输格式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IPSTAR系统由IPSTAR号卫星、地面业务关口站和小口径天线地面终端组成.本文通过建立调制方式模型和高斯信道模型,分析卫星信号信噪比及传输性能,对比信噪比不同的星座图,分析卫星通信系统使用QPSK调制方式调制、传输地震数据对信号的影响,为使用卫星通信系统传输地震数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一线地震科研人员进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研究的实际需求,从地震监测预警技术系统在线生产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个"智能+"地震监测预警技术平台.该平台在现有地震监测预警技术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模块,即智能模型训练平台.通过提供该平台的逻辑架构设计、物理架构设计、网络架构设计和人工智能框架选择,希望该设计方案能给同业内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卫星通信系统传输地震数据的误码率,借助MATLAB软件仿真地震数据在高斯信道中的传输过程,建立卫星调制方式模型和高斯信道模型,使地震数据经过所建立的模型处理后,得到不同信噪比情况下的误码率。并分析卫星通信系统使用QPSK调制方式调制、传输地震数据对信号传送的影响。最后采用蒙特卡罗法仿真获取准确误码率曲线,为使用...  相似文献   

9.
OFDM是一种无线环境下的高速传输技术,它采用一种不连续的多调制技术,将不同载波中的大量信号合并成单一的信号,从而完成信号传送。由于这种技术具有在杂波干扰下传送信号的能力,因此常常会被利用在容易受外界干扰或者抵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差的传输介质中。由于在OFDM系统中各个子信道的载波相互正交,它们的频谱是相互重叠的,这样不但减小了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同时又提高了频谱利用率。由于地震监测系统中需要传输大量数据,因此OFDM技术在地震监测系统中将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地震监测工作起步较早,在台网设计、设备研制、软件研发、标准制定、数据管理和新技术应用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强震动观测、地震预警和大规模流动台阵等项目的推进,美国的地震数据产品实现了从单一向多元化、定制化的跨越。我国的地震监测工作虽起步较晚,但随着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一带一路”地震监测台网和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实施,地震站网密度、监测预警能力、地震数据智能处理、服务水平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为更好地了解国际地震监测现状,文章从地震监测架构、地震台网布局、数据处理系统、地震预警系统和数据产品五个方面介绍了美国的地震监测工作进展,并与我国地震监测进行对比分析,可为我国地震监测预警事业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