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西"十五"数字测震台网信道建设与系统集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实施广西"十五"数字测震台网建设项目,在保证地震速报能力的前提下,根据广西区域数字测震台的布局,合理选择台站不同数据传输模式和台网集成方案,以取得系统的优良性价比.  相似文献   

2.
宁夏数字地震台网观测技术系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防震减灾基础设施项目之一,系统架构的技术特点是:台网数据处理技术先进,子台布局合理,采用光纤传输方式,实现了网络到台站、IP到仪器。台网中心采用JOPENS地震处理软件包,可支持台网数据的实时监控和汇集,结合自动和人机交互方式实现地震事件处理,数据平台初具规模。新的台网观测技术系统使测震台网的监测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由原来的银川市区M_L≥1.5,宁夏大部分地区M_L≥2.0,宁夏境内M≥2.5,提高到宁夏大部分地区能控制在M_L1.5、边缘能控制在M_L 2.0。提高了台网的地震速报能力,这些改进将在防震减灾和地震分析预报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依托"中国地震数据观测网络"项目,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建立了以十三陵地震中心台为前兆台网部, 8个无人值守的前兆台站为一体的前兆观测系统. 这套系统利用中国联通的CDMA 1X网络将台站接入到Internet网络, 并利用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技术在Internet网络上开辟一条安全、稳定传输隧道, 实现了前兆台站、观测设备与十三陵前兆台网部的信息集成. 文中以十三陵地震前兆观测系统为例, 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CDMA 1X 无线网络和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技术实现前兆观测系统信息集成. 十三陵地震前兆观测系统的正常运行证明, 利用CDMA 1X +VPN技术的前兆观测系统组网模式可以做到投资少、见效快、传输可靠等优势,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震台网网络技术平台,分析其系统构成及虚拟台网、3G无线传输、远程网络监控等技术在陕西测震台网的应用.该平台的建成,提高了测震台网运行质量及流动测震台网的快速响应能力,实现省、市测震台网观测数据的实时共享,对进一步提升地震部门地震响应能力、完善监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广西数字测震台网建设成果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鑫  姚宏  孙学军  徐宁 《华南地震》2010,30(2):79-87
介绍了"十五"广西数字测震台网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台站布局、观测动态范围和台基环境地噪声水平对台网地震监测能力的影响。实现与邻省台网和地方社会台网的联网与数据共享后,台网监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以广西数字测震台网投入运行前后记录到的地震情况,阐述了广西数字测震台网技术成果及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以四川省数字测震台网台站数据通信为例,详细分析了致使台站数据通信质量严重下降的具体原因,发现了CDMA 1x数据通信网络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台站无线数据通信链路实际通信带宽不足,当地震记录数据特有的数据量瞬间爆发式增长时容易造成无线段网络拥塞、挂死。在通信网络进行3G升级后,根据无线数据通信日常需求,注重单个数据包较小、总量较大时的快速数据包交换量,对特大数据包支持降低,易丢包。针对CDMA 1x数据通信网络的先天不足,引入3G(CDMA2000 EV-DO)技术完成台站通信系统升级,能够有效提高台站数据通信质量。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十五”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自2007年完成建设并开始运行,其中牡丹江地震台新增形变、火山测震台网等观测项目,密山台新增测震,大地电场等观测项目。台站运行期间,地震专业仪器设备出现设备故障及损坏情况,经过对台站技术系统的分析,判断牡丹江地震台和密山地震台由农电局供电的交流供电系统存在问题,本文分析了故障产生的原...  相似文献   

8.
简要对比DDN、SDH光纤、卫星和无线CDMA等几种通讯方式的优缺点,介绍重庆区域测震台网所使用的传输方案,即以SDH光纤传输为主、无线CDMA为辅的双链路备份传输方案。重点介绍该传输方案的原理和实施方法,详细讲述台站及台网中心的路由配置和相关说明。通过在重庆市区域测震台网的运行,结果发现,传输效果较理想,测震台网台站运行率均达到98%以上,证明了该方案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从地震构造环境、地形地貌、场地工程地质岩性特征、场址环境噪声勘测等,详细阐述鹤岗三道林场地震台阵场址的地质条件,并参考测震台站DB/T 16-2006、中国数字测震台网技术规程JSGC-01、地震监测台网项目地震台阵场址勘选技术指南及地震测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GB/T 19531.2-2004等台站建设规范和标准,认为该地震台阵场址地质条件符合台站建设的相关要求,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鹤岗市及周边地区微震活动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介绍“十五”江西数字测震台网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台站布局、观测动态范围和台基环境地噪声水平对台网地震监测能力的影响,阐述江西数字测震台网技术成果及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与邻省台网的联网与数据共享后,台网监测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记录的震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球及地壳的分层结构出发,使用较成熟的理论,从地震波传播的基本原理入手,结合多年的震相观察分析工作实践,选取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近年来的一些典型震相进行了分析,得出本台网记录到震中距小于100km的地方震震相有Pg,P11,Sg,S11震中距在100km~500km的近震震相有Pn,Pg,P11,Sn,Sg,S11对比分析了在本台网内及周边地区发生的爆破与天然地震在震相上的差异性,并对其特征作了较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裂隙岩体渗透性空间分布的指示克里格估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较详细介绍了指示克立格估值的基本方法和原理,以指示变异函数为基本工具分析了向家坝坝址区裂隙岩体渗透性空间分布的结构特征,表明该址区裂隙岩体渗透性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在此基础上用指示克立格法对未采样点处进行估值,估值结果显示坝址区裂隙岩体渗透性存在明显的壳状渗透结构特征.通过这一实际应用,表明指示克立格法可以较好地描述裂隙岩体渗透性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Several alternativ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for estimating the probability of exceedance of contaminant concentrations are examined for their appropriateness for developing inputs to risk assessments. The rationale is provided for using the log Pearson Type III distribution, a three-parameter model, for estimation of the exceedance probabilities.  相似文献   

17.
对兰州地震研究所的三段历史作回顾,分别为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的体制沿革变迁,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观象台早期创建;兰州地震研究所硕士点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8.
The hydrology of the Bay of Biscay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regional ocean model MARS3D (Model for Application at Regional Scale). The simulated hydrology is compared to a set of various data encompassing monthly climatology, remote sensing SST, CTD casts, and coastal salinity measurements. Special focus was put on the validation over the continental shelf. This paper reports that despite some misfits, the climatological hydrology and its seasonal variability are correctly simulated. Various statistics computed over the period from 1999–2004 highlight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hydrology. The biases and root mean square errors (RMSE) remain very weak at all depths when comparing salinity (<0.1 and <0.6 psu respectively). The predicted temperature shows a global overestimation of temperature (bias of around 0.8 °C) and the maximum errors are located near the thermocline (rmse of 1 °C at 20–40 m). The model is shown to properly reproduce the annual dynamic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s well as the dynamics of large river plumes observed by high frequency time series from coastal salinity gauges. The misfits highlighted by these various comparisons between model and observations are attributed to heat fluxes and mixing parameterisation.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