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别研究构造块体内有多个震源体和单个震源体孕育时.应力集中过程、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地震活动、地震前兆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当区域应力场增强到相当水平时,破裂开始在某个或某些块体内发生,区域应力场将随着时间而变化,强震的成组性是这个动态应力场演变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多个高应力集中区的存在与发展,有可能导致震前异常与地震关系的多样性;②孕震块体的应力变化过程一般显示出非线性,在经历了长期弹性变形后,从进入非弹性变形阶段到主破裂前,可能经历不止一次的非弹性变形与断层软化过程;与此相应,孕震块体中的应力、应变场要表现出复杂的时空演化图象;受应力、应变控制的地震前兆场必然表现出多方面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梅世蓉 《地震学报》1996,18(1):1-10
分别研究构造块体内有多个震源体和单个震源体孕育时,应力集中过程、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地震活动、地震前兆的关系.结果表明:① 当区域应力场增强到相当水平时,破裂开始在某个或某些块体内发生,区域应力场将随着时间而变化,强震的成组性是这个动态应力场演变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多个高应力集中区的存在与发展,有可能导致震前异常与地震关系的多样性;② 孕震块体的应力变化过程一般显示出非线性,在经历了长期弹性变形后,从进入非弹性变形阶段到主破裂前,可能经历不止一次的非弹性变形与断层软化过程;与此相应,孕震块体中的应力、应变场要表现出复杂的时空演化图象;受应力、应变控制的地震前兆场必然表现出多方面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年震情会商研究中事前确认的观测异常项,研究了四川主要微观前兆手段和单台项异常的自然出现率和有震条件概率,为今后四川地震趋势和重点监视区的震情判断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一种信度估计。并利用32个观测项的前兆异常系统状态熵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这些前兆变化与孕震过程的联系,给出了一种综合预报的思路和算法。  相似文献   

4.
强震水氡前兆场异常特征及其物理解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岩石中微裂隙的产生与地下水氡浓度变化的关系以及孕震过程中微裂隙时空变化图像,揭示了水氡前兆场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孕震过程中岩石微破裂的生长是导致地下水氡含量升高及地震前出现水氡异常的原因;震源区及附近地区的膨胀和微破裂最早出现,并最为发育和集中,因此水氡异常也最早出现,也最为集中;孕震过程中微破裂增加,导致地下水氡含量升高,水氡趋势异常以趋势性升高为主。  相似文献   

5.
应力遥感监测滇西北地震前兆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气象卫星轨道摄动反演地壳区域构造应力降动态场 ,对广大地区进行快速扫描获取地震近源区和震源区短临阶段孕震发震前兆场 ,藉以预测地震三要素———震中、震级和发震时间 ,以期达到预报地震如同预报气象 .对近年来滇西北地震的震例正演计算了丽江、武定强震并绘制其地震前、后应力降动态特征图及其强震前兆应力降异常波动发震时间曲线图  相似文献   

6.
高旭  李志雄 《地震》1994,(6):1-10
本文对1989年山西大同-阳高6.1级地震的前兆过程及其场、源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大同-阳高地震震前较为丰富的前兆现象是震源应力场与区域应力场共同作用的结果,估计大同地震的震源区尺度为20-30km,孕震区范围约200km。最早的异常(震前3-4年)表现为大同盆地沉降速率加大,且出现在震源区,然后扩展至孕震区边缘,在孕震区边缘(150-200km)存在中、短期异常的突出集中区,在孕震过程  相似文献   

7.
民乐-山丹地震的区域构造变形背景与中短期前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青藏块体北缘地区2001~2003年GPS水平运动资料和1988—2003年跨断层短水准流动观测资料,借助改进的负位错模型及断层形变应变强度比一时变曲线,研究了与2003年10月25日民乐-山丹Ms6.1,Ms5.8地震孕育有关的区域构造变形背景与中短期前兆异常。分析表明,在昆仑山Ms8.1大震引起的大区域形变调整-短期松弛-开始恢复的背景下,民乐-山丹地震震源位于可能反映应变能积累加速的块体边界压性锁定段之间的剪应力强度增强段北侧;距震中最近的石灰窑口跨断层短水准流动场地在震前3个月呈现显著应变强度比异常,而震前10余天至数月内整个监测区异常个数、震前3个月相对近源区异常集中与局部增强均是对这两次地震的某种预示。  相似文献   

8.
张北6.2级地震前北京地下水位井网动态异常初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1月10日张北6.2级地震前,北京地下水位观测井网部分并孔观测到一组由趋势到短临前兆异常,本文较详细地阐述这些异常点的分布及不同阶段的异常表现特征和发展过程,显示出孕震过程中震源区应力应变积累过程与水位动态的内在联系,给出不少有益的启示,对地震预报前兆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10年前兆异常的时空演化过程, 采用地震破裂区的几何中心和余震区椭圆中心线为中心的两种方法计算前兆异常的震中距。 结果表明: 在汶川地震前2年左右前兆异常逐渐增多; 近源区(震源2倍左右尺度)异常测项比大于25%, 远源区中震源3~5倍尺度区域的异常测项比为17%~24%。 前兆异常时空演化过程存在三个不同的变化阶段, 即α阶段(包括α1和α2, 震前700~3000 d)的异常主要分布在余震区以外的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 表现为远源区与近源区的前兆均存在向外扩展的特点; β阶段(震前300~700 d)的异常分布在余震区西南部和北部地区, 表现为大范围出现异常; γ阶段(包括γ1和γ2, 震前300 d内)的异常分布范围较广, 异常主要分布在余震区的西南部和东北部地区, 表现为远源区的异常向震中收缩过程(γ1)和近源区的异常向外扩展的过程(γ2)。 地震孕育过程的实验研究和力学分析表明, 地震孕育过程中前兆异常的三阶段特征可能是受孕震体的控制, 是孕震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是一个地震孕育过程中的普遍性特点, 对地震预测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邓志辉  马瑾 《地震地质》1993,15(3):213-219
震源系统是一个与外界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的耗散系统,在其发展演化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的分岔突变。作者运用非线性动力学的方法,分析了海城地震和唐山地震的前兆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前兆异常活动具有阶段性,相邻两个异常阶段的持续时间的比值为一常量(5左右)。这种前兆时间分布规律可用震源体内应变能密度随孕震时间的增加发生倍周期分岔进行解析。它可用于预测主震的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11.
岩石非均匀性对超声衰减的影响及其修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充分考虑了岩石的非均匀性引起的Rayleigh散射对衰减测量值的影响后,通过有关理论和计算,将岩石的本征衰减和散射加以区分,对原先以均匀介质为基本假定的频谱比法进行了修正,改进后的频谱比法可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进行Q值计算,避免了传统频谱比法在不同频段上得出不同的Q值的不确定性问题,同时,我们还引进并改进了频率移动法,我们将传统和改进的频谱比法,以及频率移动法应用于同一套实验数据,计算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南黄海及沿岸地震活动时空动态扫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刁守中  郭爱香 《中国地震》1999,15(4):324-332
从中强震成组孕育出发,研究了南黄海及沿岸地区地震活动时空动态图象扫描特征,探索了该区地震危险性预测的有关问题。结果表明,该区20多年来4级地震活动总休上呈相对平稳状态,但在不同时段则出现不断演变迁移的4级地震局部集中区及低b值区等异常区域,5~6级中强地震大都发生于异常区的边中附近;异区内4级地震累积频度往往呈非线性指数加速,中强震发生于4级地震非线性指数加速的后期或其后的异常平静期中。这种地震活  相似文献   

13.
岷江断裂南段与1933年叠溪地震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钱洪  周荣军 《中国地震》1999,15(4):333-338
1933年叠溪7.5级地震是发生在青同原东南缘的重大事件。对这次地震的等烈度线形态及与之相关的发震构造的认识有着明显的分歧。本文基于野外新发现的南北向活动断裂以及叠溪地震地面破裂的研究,认为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可能是作为岷江断裂南延部分的南北向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14.
郗钦文 《中国地震》1998,14(4):20-26
倾斜观测已在地球物理领域以及地震部门获得广泛应用。有时,由于种种原因井下倾斜仪难以定向,这会对倾斜观测资料的解释带来困难,本文阐明一种利用潮汐信号进行井下倾斜仪定向反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天山地区地貌系统的自仿射分形与多重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锰  朱令人  龙海英 《中国地震》2002,18(4):401-408
利用标准偏差法和固定质量法,研究了新疆天山地区跨越多个不同构造地貌单元的两条地形剖线的自仿射分形和多重分形特征。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标度范围内,两条剖线均表现出了不同特征的多度域分形性质,多重分形谱Dq的形态和值域范围也呈现出不同特征研究认为,地貌形态并不是完全随机的,而是一种确定性随机,不同标度区间的分维值表征了内外营力作用的方式,强度和空间尺度,同时提出地貌宏观与微观作用尺度的分界点在5km左右。这些结果对地貌动力学定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某些地震学预报方法的分类及初步优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地震学预报方法及参数的物理意义、统计特征及相互关系,按其描述的地震现象或介质特性,将这些方法和参数分为空间结构、时间结构、震级结构、外因调制、震源及介质、综合民生参数及地震序列参数7大类。部分参数间具有相关性,不必重复使用。通过对以地震目录为基础资料的某些地震学参数算法分析及地震学意义的讨论,初步优选了相关姘变为:研究地震空间结构,可使用Ds、Qn或C值之一;研究地震时间结构,使用N、D或βn之  相似文献   

17.
天山地区地震烈度衰减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天山地区较丰富的地震等震线资料,在同一个统计单元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天山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规律。所得到的地震烈度衰减曲线与实际资料吻合较好,以此衰减关系进行天山地震区划计算,结果较为理想,同时,把此衰减规律与西北地区及新疆地区烈度衰减规律的衰减特征做了对比分析,指出了天山地区烈度衰减规律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剪切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传播特性的理论研究结果,对几种分裂剪切波震相识别方法的相关性进行了理论探讨。在假定噪声和有用信号数据的方差近似于服从正态分布的前提下,给出了客观估计分裂剪切波震相及其可信度的方法。为了说明方法的有效性,列举了一个含噪声的模拟信号,给出了一定信度水平上的识别结果及误差。  相似文献   

19.
喀什及其周围地区农村房屋建筑易损性矩阵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立军  谢瑞民 《内陆地震》1999,13(3):233-237
在搜集喀什及其周围地区农村房屋震害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农村分类房屋的地震易损性矩阵,将其与国内相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认为结果的差异主要与研究区农村房屋质量和场地土条件有关,今后工作中应对城镇房屋建筑的易损性矩阵进行及时总结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高祥真  王居云 《内陆地震》1998,12(3):228-233
对多年的观测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分别得出了磁法仪器与电法仪器观测地磁场中度(H)各自的精度、稳定性及两者之间一致性等结果。这对各地磁台采取不同观测仪器以便寻求最佳观测的组合形式,为有关部门研制地磁数字化观测系统均提供了理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