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动物行为与地震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在地震活动区的动物常常要经受强烈的地面震动,这种震动由于洞穴塌陷、蛋卵毁坏和海啸活动而使某些动物遭受灭顶之灾。尽管有关动物行为的趣闻轶事和回顾报告表明,动物的许多器官可以发觉即将来临的地震事件,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份具有充分理由来说明动物如此行为的发展过程的详细报告。动物们逃跑响应进化机制的形成可以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形成一个对早期震动的触发警告系统。这个系统应该在很短的P波与S波到来之间的时间内起作用,人们对动物在地震发生前行为的描述已经表明这种反应系统的存在。如果前兆刺激也存在的话,相似的发展进程可以把这种刺激与动物对P波的触发反应感知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地震预测的反应行为。种群遗传模式表明,这种动物逃离地震区的反应系统可以不受随机突变事件的影响而得以保持,这是由于环幕选择工的结果,选择的作用时间与强震发生的时间尺度是可以相比的,这样,除地震王国本身外,对可能是地震前兆的更多理解可能要从对动物的(异常)行为,生理感觉器官和基因的研究方面得到一些有用的启示。,回顾一个我们认为可能是地震前兆的现象。如地倾斜,地下介攒 的含水程度(潮湿程度),场电和地磁感应系统。它们可能是与动物地震逃离反应系统相关联的现象,前面所提到的动物异常行为可作为地震预测手段的方法正在研究相关联的现象,前面所提到的动物异常行为可作为地震预测手段的方法正在研究之中,建议把更多的地磁,地电,地倾斜和地下介质的含水度等结合起来,对地震活动区形成一个密集地震前兆监视网。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1992年福建省南日岛5.2级地震序列特征,认为这是一次孤立型地震,震前存在多学科的前兆异常,异常群体特征具有长、中、短临阶段性及形态复杂性.地震学异常持续时间长,前兆学科短临异常突出,可能是少震区地震前兆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1976年10月,美国地质调查局在加州门罗帕克开了第一次“地震前动物异常行为讨论会”。这次会议主要评论了地震前动物异常行为的重要性,并拟定了三项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4.
蒋锦昌 《地震学报》1980,2(3):304-313
本文论述了地震前动物行为异常出现时间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孕震过程和其他地震前兆的某些短临异常之间的关系.这些分析结果如下:1.地震后所搜集到的一般性资料的分析表明, 大多数的动物行为异常出现在震前一天内.2.201例动物行为异常出现时间的分析表明, 大多数的行为异常出现在震前11小时内, 并在震前2—3小时急剧地增加.异常的平均出现时间和标准偏差分别为2.7小时和2.5小时.由此可见, 动物的行为异常确是一种在临震前出现的宏观前兆现象.3.对异常时间与地区分布特点的分析表明, 大多数的动物行为异常出现在孕震过程的临震突变阶段, 并与该阶段中急剧出现的其他地震前兆的临震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5.
美《地震情报通报》1978年3~4月第10卷第2期登载题为《震前动物的行为异常》一文,论述地震前动物出现异常行为的原因,摘译如下:1976年9月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埃弗登(Jaek Evernden)组织T一次有关探讨a震前动物异常行为"的会议。地球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及行为专家都出席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比研究华北地区部分中强以上地震震前地震非均匀度异常与区域地震前兆观测群体异常的变化过程, 发现两者在地震前的异常时空演化过程中, 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在时间上, 部分地震震前的地震非均匀度异常出现后, 半年左右前兆观测异常在数量上将出现一次较大幅度的增加; 在空间上, 前兆异常展布范围与地震非均匀度异常范围大体一致。 研究结果表明, 地震非均匀度(GL值)在强地震前出现的异常变化从震例的角度, 表明可能与局部应力场变化有关。 地震非均匀度和前兆群体异常的这种准同步变化, 可能对判定地震孕育进入中短期阶段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了1970年1月5日0点59分,云南通海7.7级地震前及继后某些有感余震前动物行为异常的实地考察结果,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这些结果有可能为判断地震前动物行为异常现象提供某些依据。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神户地震前,在神户-王寺动物园,海狮、河马和鳄鱼有地震动物异常现象。伊豆地区火山爆发和地震前,在伊豆-热川香蕉-短吻鳄公园观察到鳄鱼嚎叫。对这些动物和一些爬行动物,估计出了逃避反应的临界电场强度。对释放脉冲电荷或电磁波的地震电脉冲刺激的行为反应暂时归因于地震动物异常现象的原因。据电场强度影响程度和居民对地震动物异常行为的陈述可估计出神户地震前的地震场强度,并和居民对地震动物异常现象陈述的次  相似文献   

9.
水化多层次加速前兆图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吉易  郑云贞 《中国地震》1994,(A00):157-165
重新研究渤海,海城,唐山,大同等地震的水化观测资料,发现水化的多层次异常加速图象是一种可重复出现的强震前兆现象,水化异常群体演变的趋势具有差异性,阶段性和自相似性,异常与地震的关系为“增长-地震”或“加速-地震”的形式。水化异常群体在半年、月和旬坐标尺度上构成多层次的增长或加速图象,可分别作为地震的中期、短期和短临前兆。水化多层次加速前科象可与多种前做比较,认识上与传统观点比较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地震前,人们观察发现某些动物的行为会变得异常,例如:狗乱吠,老鼠搬家,家禽不肯栖息,猫儿离家,鹿群不愿吃草在村庄附近乱窜等等。过去,人们曾经利用动物行为的异常预报地震,并获得一些成功。 为什么震前动物的行为会发生异常呢?西德慕尼黑马克思普兰克研究院的哈尔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中心日食记载与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古代中心日食(全、环食)的观测记载研究近2千余年间地球自转速率长期变化的原理和方法,讨论了中国古代中心日食和近中心日食观测的记载资料,并利用其中可靠的记载和-26.0″/(100a)2的月球本征加速度值计算得到了表示地球自转长期变化的△T值系列,由此得到表示地球自转长期减慢的日长变化均值约为1.4ms/100a,该平均值相应的历元为A.D.1141。  相似文献   

12.
多分辨分析理论在井-震匹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单介绍了多分辨率逼近理论,详尽分析了地震与声测井资料在尺度上的差异,进而提出了一种解决井-震尺度差异的新方法--多分辨率逼近方法。通过理论模型及实际资料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且与常用的抗混频滤波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多分辨率逼近方法更能保持信号的局部化性质,使地震与声波测井资料能更好地匹配。  相似文献   

13.
烈度分布的几何特征和震源参数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考虑环境刚度效应和非匀阻效应的情况下,采用椭圆形震源简化模型,研究了走滑断层的地震烈度几何要素与震源参数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了估计断层有效发震段长度、错动角、应力降和错动距离等参数的等震线法,并结合唐山、通海、炉霍和永善等震例进行了试算  相似文献   

14.
热释光断代技术测定断层活动时代可能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多年来研究断层活动所积累的热释光年龄资料和断层运动过程中各种温、压条件变化的模拟实验结果,阐述了断层运动所产生的摩擦升温有可能使断层面上乃至断层带内某些矿物原有的热释光“退火”,初步探讨了用热释光测年技术测定断层活动年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由50余个测点的大地电磁测深资料,讨论了该区的地壳-上地幔电性横向变化特征。按照上地幔第一低阻层顶面埋深,将测区划分为四类地区:浅埋深(55-90公里)、中浅埋深(90-110公里)、中深埋深(110-160公里)和深埋深(160-250公里)。讨论了本区六次大震例的深部电性背景。指出了上地幔顶部的梯度带地区、地壳内电性横向变化剧烈的地区和地壳内存在局部特殊增厚的低阻层地区将可以作为潜在震源区的深部电性判据之一  相似文献   

16.
水平分量磁变仪标度值随记录n变化率的测定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平分量磁变仪标度值S随记录n的变化呈稳定的线性关系,但变化率Kn各地磁台仪器并不相同。用本文方法测定Kn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Kn的精确测定可使水平分量磁变仪非线性记录的计算方法进入实用化,可以校正K尺或电磁转换函计算值使之更精确,从而提高地磁资料质量。  相似文献   

17.
渭河盆地北缘断裂带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渭河盆地北缘断裂的形成和活动时代,活动特征等资料出发,结合北缘断裂带及整个盆地历史地震活动和新生界地层发育特征的综合分析,对北缘断裂带的活动期次,主要断层的运动幅度和滑动速率及其时空演变规律和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北缘断裂带的形成是一个由盆地中心向北逐渐扩展的过程,自上新世起,断层活动明显有东强西弱的变化特征,而且扩展方向也发生了偏转。这一转变及活动强度的东西差异与山西剪切带对渭河盆地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文献给出了我们用实轴积分法计算的快速地层井孔中点声源产生的瞬态声场在不同时刻的空间分布,包括井内液体中的声波和井外地层中的弹性波.本文则用同样方法计算慢速地层的情况,并将两者结果作了比较.由于我们采用了宽频带、窄脉冲的理想声源,所得声场中各个波都很窄,互不干涉,因而能全面而清晰地反映整个声场的结构和发展过程.文内还介绍了计算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挤压隆升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6,自引:7,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大陆岩石层视为由幂指数律控制的一层薄层,它上伏在粘滞性较低的软流层之 上蠕变流动,其运动限制在与东亚大陆构造形态较相似的边界模型的梯形框架之中.设印度 板块以一恒定的速度向北推进,并被视为青藏高原挤压隆升的主要动力.用数值模拟的方法 研究了青藏高原的挤压隆升演化过程,并对数值模拟的隆升过程作了剥蚀修正.结果表明, 由挤压模型所产生的地形和现代青藏高原及其邻区的地形格局比较吻合.同时也表明,挤压 隆升过程受多种因素(如岩石层的力学特性、边界条件以及剥蚀作用)的制约,无论从空间还 是从时间上看,模拟所反映的高原隆升都是不均匀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大别山东段双变质带特征和古构造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变质作用和叠加变质作用分析方法在大别山东段建立了高压低温变质带和与之对应的高温低压变质带。高压低温变质带和高温低压变质带具有典型的古地热梯度、标型矿物及其组合;后者还广泛发育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在大别山中部地区构成一条典型的热轴。双变质带是北淮阳深蚀的地缝合带重要组成部分,是划分古板块边界重要依据之一。它的发现进一步明确了该区古构造环境和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