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油气勘探难度的加大,对资料保真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可控震源资料提高保真度的问题,实现了可控震源力信号反褶积方法提取可控震源单炮记录.根据理论褶积模型,对比了可控震源参考信号互相关方法和力信号反褶积方法的优劣.得到以下结论:力信号反褶积资料子波能量更集中,无谐波干扰,子波相位更接近地下反射系数序列,是保真度更高的资料.在实际资料的对比中,力信号反褶积相比常规参考信号互相关数据,初至清晰,相位准确,波形保真度及剖面深层能量反射清晰度方面都有提升.该方法克服了参考信号互相关的固有缺陷,对于提高可控震源资料品质,特别是提高资料保真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较好的规模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针对电磁式可控震源地震数据的相关检测,研究发现,在地下结构复杂、基板-大地耦合不佳时,常规方法——基于震源控制信号或基板附近信号作为参考信号检测得到的地震记录中,存在子波到时误差和虚假多次波问题.本文分析了上述问题的理论原因,并提出基于重构激发信号的相关检测参考信号方法(Correlation Detection Reference Signal Based on the Reconstructed Excitation Signal,CDRSBRES).首先,利用直达波与其他地震波到时不一致的特点,从震源基板附近信号中分离、提取直达波.然后,利用直达波重构震源激发信号并作为参考信号对地震数据进行相关检测.最后,应用谱白化技术提高检测结果质量.数值模拟研究表明,重构激发信号与理想激发信号的相关系数为0.9869,达到高度线性相关,CDRSBRES方法检测的地震记录在子波到时和波形特征上均与模型相符.随后,在某金属矿区开展了可控震源对比实验.与液压式可控震源MiniVib T15000检测结果相比,电磁式可控震源PHVS 500的检测结果中:基于震源控制信号的检测结果存在子波到时误差约0.012s,对应垂向精度误差约11.16m;基于基板附近信号的检测结果部分区域出现虚假多次波,信噪比降低;而CDRSBRES方法的检测结果子波到时误差约0.001s,对应垂向精度误差约0.93m,波形特征一致,相同区域无虚假多次波.综上,本方法适用于电磁式可控震源地震数据的高精度检测,尤其对于地下结构复杂区域的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可控震源高频拓展,一些使用者只是简单提高高频截止频率,出现了较多问题,如在沙漠、草场等疏松地表区域会出现高频畸变,严重影响了资料品质.为此,从高频段畸变现象入手,建立可控震源与地表振动模型,深入研究了震源振动输出力信号.分析表明高频段重锤与平板加速度之间产生较大相位差,造成可控震源系统过载是产生高频畸变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高频优化能量补偿扫描技术的方法改善高频畸变,通过试验对比说明了该方法能够提高高频输出信号的稳定性,降低高频畸变,也为以后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可控震源具有安全、环保、高效、低耗等优势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谐波干扰的存在对可控震源采集数据的处理带来巨大的困难,并成为制约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发展的瓶颈.本文对此谐波干扰进行研究,认为每一炮所产生的谐波干扰是谐波畸变信号与反射系数的褶积,基于此得出了有关谐波干扰与反射系数的关系的结论,进而提出了基于反射系数和地面力信号的谐波干扰消除方法,理论上如果给出精确的反射系数和每一炮的地面力信号就能够求出所有的谐波干扰,同时也验证了即使忽略反射系数值和反射系数值存在0.5的波动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动力理论对地基-结构非线性相互作用体系的振动方程进行了定性分析.基于多线性随动强化模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求解了基础和地基土之间的水平刚度与摇摆刚度,建立了结构-地基非线性相互作用体系的力学模型.利用拉格朗日能量法推导了结构水平位移和扭转相耦合的振动方程.采用多尺度法研究了结构-地基相互作用体系的主共振.通过分析不...  相似文献   

6.
基于精密可控震源发射信号特性,根据能量均衡原则和信噪比最大原则,设计不同频谱的非线性扫描信号。通过灵活设计角频率—时间关系来分配不同频率的能量,有效改善发射信号的频谱特征和相关子波形态。与线性扫描信号相比,损失部分发射能量,换取分辨能力的提高,对可控震源探测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气层单砂体厚度薄,非均质性强,地层反射波能量和频率衰减严重,地震资料品质不稳定,资料分辨率较低.近年来当地推进生态环保工作,对以往的炸药震源作业模式存有疑虑,制约了本区的地震勘探进程.针对这些难点,本文从基于AVO分析的观测系统设计、基于低频可控震源的“两宽一高”采集技术、基于提高资料信噪比的组合接收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运用模型正演、反射系数能量变化相对陡度、实际资料定性与定量分析,设计了可控震源施工观测系统方案.利用驱动幅度-频率曲线设计了低频信号,针对地震采集压制谐波干扰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及试验.通过检波器组合试验分析,在信噪比相对低的地区采用检波器组合接收方式,能够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采用可控震源高精度地震采集技术,获得了高密度、宽方位、高品质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管波对采集数据的影响,井间地震采用了定向震源,其能量辐射特性影响接收波场的能量分布与后续成像效果.研究定向震源的正演模拟并分析能量辐射特性,为井间地震成像过程中能量补偿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圆形震源阵列法,在近源区内按照质点与震源点连线的方向设置振动函数强度,水平方向能量最强,垂直方向能量最弱,模拟的辐射能量具有随方向改变的特点.实际井间地震能量方向性非常强,因而同时采用吸收衰减层法进一步减弱纵向的地震波能量.吸收衰减层法在震源周围设置具有衰减因子的海绵层,通过不同方向设定不同的衰减因子来控制震源的方向特性.衰减因子采用了渐变函数,保证海绵层边界不产生人为反射干扰.将圆形震源阵列法与吸收衰减层法联合进行双层介质模型和实际速度场模拟,得到的炮记录方向性更加明显.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能够更好地模拟井间定向震源.在圆形震源阵列法可行性验证基础上,分析了阵列半径对接收波场能量的影响,初步确定了模拟定向震源的最佳阵列半径.通过分析方向性参数和井间距对接收波场能量分布的影响,获得了定向震源激发下接收波场的能量分布,为在井间地震偏移成像中进行能量补偿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原冻土区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对地震波能量尤其是高频信号吸收作用强,一直是地震勘探的一个难点.为探测哈拉湖冻土区的深部结构,分析可能的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情况及地球物理响应特征,我们在研究区采用低频可控震源激发进行了高精度二维地震勘探试验.本文通过对原始单炮定性分析以及针对能量分析、频段相对能量比估算、道集间频率分析方面进行定量分析,来确定振动台数、扫描频率、扫描长度、驱动幅度以及覆盖次数等优选参数.文章总结了可控震源在高原冻土区的野外施工方法,对以后类似地区的地震勘探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可控震源相较于炸药震源具有安全性、经济性、频率和能量可控等优点.针对可控震源线性扫描不能对高频衰减进行有效补偿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非连续独立分频扫描技术,根据单炮记录目的层频谱响应特征,优选扫描信号整体频率范围及不同非连续独立频段成分,根据地质任务要求定量确定不同非连续独立频段最佳扫描时长,达到补偿地层衰减吸收,拓宽目的层频带,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目的,同时此方法又弥补了传统非线性扫描方式的不足,具有地质目标导向、针对性强、成效高等特点,并且通过实例论证了此技术的有效性,同时也为野外可控震源高分辨率地震采集信号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本文较详细的阐述了应用超低频可控震源在科尔沁油田进行振动测井和振动采油的试验过程,并通过对1995年度在该油田包1断块区进行的13个周期的基础资料的统计,做出了符合实际的效果评价,试验表明在油田开采初期通过振动采油可取得显著增产效果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相控震源基本原理,通过数值模拟计算验证相控震源具有方向可控性,能量集中的特点.首先,采用了有限差分法求解声波方程方式来模拟由传统炸药震源、单个可控震源、组合震源和相控震源在相同地质模型下的地震波场,其中选择了PML吸收边界,设计了两种均匀介质的地质模型.通过对比不同震源的地震记录和波场快照,相控震源相比同等环境参数下的其他震源(炸药震源、相控震源和单个可控震源)有较高分辨率,以及在大倾角地层有较好的探测效果.其次,通过控制参数法研究了震源个数、震源间距以及chirp信号的相位对相控震源分辨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结构振动的问题在海洋工程、航空航天和土木工程等领域普遍存在。建筑结构在地震、风等动力荷载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响应,影响生活的舒适性,这就使得结构振动控制变得尤为重要。非线性能量阱(NES)具有宽频、频率鲁棒性高、构造简单的优点;文中综述了非线性能量阱(NES)技术在减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非线性能量阱的减振模型、研究进展、工程中的应用进展、减振装置的参数优化以及试验装置的研发等,对非线性能量阱在不同状况的耗能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非线性能量阱在动力学中的减振机制,分析了非线性能量阱比传统减振装置对主体结构耗能方面的优越性;最后,对非线性能量阱在结构减振中的应用和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基于L2范数的常规全波形反演目标函数是一个强非线性泛函,在反演过程中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本文提出归一化能量谱目标函数来缓解全波形反演过程中的强非线性问题,同时能够有效地缓解噪声和震源子波不准等因素的影响.能量谱目标函数是通过匹配观测数据与模拟数据随频率分布的能量信息来实现最小二乘反演的,其忽略了地震数据波形与相位变化的细节特征,这在反演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缓解波形匹配错位等问题.数值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归一化能量谱目标函数在构建初始速度模型、抗噪性和缓解震源子波依赖等方面都优于归一化全波形反演目标函数.金属矿模型测试结果表明,即使地震数据缺失低频分量,基于归一化能量谱目标函数的全波形反演方法在像金属矿这样的强散射介质反演问题上同样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地震勘探中相控阵震源的方向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磁驱动式可控震源在城市浅层地震勘探中所面临的最突出的困难是微弱的反射信号常常淹没在很强的背景噪声之中.为了提高地震记录的信噪比,可以利用多台可控震源阵列实施相位控制形成定向地震波束以增强地震波的能量.本文讨论这种相控阵震源的波束形成机制.引入了地震波场的边际能量密度的概念,利用地震波场的时间切片技术,对模型空间各个方向上的能量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用有限差分法对相控阵震源Chirp信号扫描的地震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当定向地震波束的汇聚带与观测排列的空间范围相一致时,相控阵震源合成地震记录的能量强度要显著高于单个可控震源情形的能量强度,波形振幅的均匀性要明显优于常规组合激发震源情形波形振幅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可控震源进行地震勘探时,通常都需要进行相关滤波,相关滤波结果的好坏取决于所选取的子波与有效反射波的相关性.海洋地震勘探常用的电火花震源激发能量通常可以调控,理论上,同一激发能量产生的震源子波应当是一致的,因此可以仿效可控震源资料的处理手段,对单道地震资料进行相关处理.但在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下,震源参数也要随勘探条件的变化而改变,采用理论计算或实验环境下获得的子波模型进行相关滤波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寻找与实际勘探中激发的地震波相似度更高的地震子波.单道地震记录中直达波的能量较强,波形畸变较小,与震源子波较为接近.本文建立了一种利用直达波提取地震子波的方法,并应用到实际资料.实际资料的地震子波提取和相关滤波处理结果显示,利用直达波提取地震子波进行相关滤波能够有效地压制干扰波、突出有效波,提高了地震记录的信噪比.需要注意的是:1)提取子波的过程中要降低环境因素的影响,可利用统计平均的方法来实现;2)相关滤波时要根据实际处理效果的改善程度选择相关子波长度.  相似文献   

17.
在浅层地质工程应用中,缺乏一种可控、无损、高分辨率的探测工具,一种新型震源——电磁驱动式轻便高频可控震源.填补了空白,通过简单调制扫描频率.可控震源具有探测深度大、分辨率高,工作稳定、抗干扰、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实际应用表明,该技术对应用采空区、溶洞探测等浅层工程勘察是可行的.探测效果良好,这拓宽了可控震源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8.
固体介质中非线性波的能量初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能源问题与勘探问题的密切关系出发,提出进行深入的非线性波研究的必要性——进一步提供可靠而详实的地质资料,以解决实际地质问题.说明了非线性科学与非线性波动的关系和特点,非线性波动是非线性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地球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非线性科学是解决地质问题的重要基础.回顾了波动理论的研究历程及当今国内外非线性研究的进展情况.通过上述认识,提出了非线性波动问题中能量的重要性,然后分别从震源与冲击波的形成,界面处的能量分配,介质中能量的衰减,波的相互作用四个方面讨论了非线性波的能量问题.通过对能量问题的讨论,进一步讨论了影响非线性波能量的因素.从能量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以后进行固体中非线性波研究的重点.最后对非线性波在地学应用中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基于Wigner-Hough变换实现精密可控震源信号的检测与变换的方法.精密控制震源发射并由地震台站观测设备记录下来的信号是连续线性调频振动信号(LFM),线性调频信号的Wigner-Ville变换是在时频平面内包含一条直线的图像,而Hough变换则是通过计算沿直线的积分可以有效检测图像中的直线,图像中的直线在Hough变换输出的图像中表现为一个峰值,用于精密控制震源信号的检测可以反映接收数据中存在的震源信号.本文针对精密控制震源信号检测中 Wigner-Ville变换和Hough变换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并提出了解决方案.通过对2009年在广东新丰江水库库区精密可控震源试验观测数据的实际处理,显示该方法是可行的,为精密控制震源信号的检测与变换找到了又一新的方法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0.
应用超低频可控震源进行振动采油,是当今石油工业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新的辅助手段。我院根据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和振动采油的特点,在我国东北某油田进行了振动采油试验。本文将对其中一个周期的试验过程和效果进行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振动采油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