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震后及时准确的灾情信息,可为应急救援力量部署、应急指挥决策和地震烈度评定提供重要依据。分析震后第一时间多方面地震现场灾情的实际需求,基于Android平台的地震现场灾情采集系统的研发目标,分析系统的业务流程,进行系统架构设计和系统客户端、中间层和数据层设计,详细描述灾情信息和烈度上报、查询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的实现,功能测试结果展示该系统的适用价值和灾情采集效率。  相似文献   

2.
李兴泉  廖峰  谌亮  余桦 《中国地震》2021,37(4):829-836
应急协同是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重特大地震等突发事件往往需要多部门协同实施应急救援服务。本文利用Netty、OkHttp及高德地图API等主流技术,构建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的移动应用系统。该系统融合了应急协同、应急基础数据查询、灾情实时上报等功能,为地震应急决策服务提供移动端应用支持,提升地震应急工作的联动性和协同性。  相似文献   

3.
张文静  李莹  惠杨  国艳 《防灾减灾学报》2021,37(4):52-56,68
辽宁省地震应急值守和灾情收集系统能够解决"值班信息上报速度慢"、"人工上报信息错误率高"、"震区灾情收集效率低"等值班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该系统是根据服务对象及业务流程等需求建立的"一体化应急综合值守自动响应体系",它将地震应急值守和灾情收集系统的值班值守工作纳入地震体系和政务系统建设当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值班值守管理、信息报送平台和快速、畅通的信息传递机制,同时提升了值班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保证了地震突发事件等重要信息的快速收集、编报、传递及处理,极大提高了地震应急综合处置能力、震区灾情收集能力和地震应急值守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震后快速发布地震信息,快速收集与发布灾情信息,节约开发成本,便于推广应用,本研究基于Openfire服务端的推送平台和灾情上报Android APP软件,组成地震信息推送与灾情收集系统。本研究设计的"广西地震信息推送与灾情收集系统"APP主要有灾情信息报送、灾情数据的存储与上传,震情与灾情信息推送与收集三大主要功能模块。本APP经过广西全区多个地市地震局的试用体验后,反映良好。  相似文献   

5.
考虑地震应急灾情上报工作流程,设计和开发了基于智能手机的地震灾情信息上报系统。该系统内置多种灾情信息上报模板,帮助手机用户准确快速生成各类上报信息,并通过多种途径发送至灾情收集中心服务器,使灾情信息上报更为快速、简便和规范,提升灾后应急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PDA的四川灾情速报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快速的地震灾情获取是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环节。借助"三网一员"体系,利用移动终端技术、无线通信技术、GIS技术、GPS技术等建成了基于个人数码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的四川灾情速报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结构框架、技术路线和主要功能,并就其中涉及的灾情分类编码、离线地图设计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在4.20芦山7.0级强烈地震中,系统实现了震后2 h内的灾情的快速上报,有效缩短了"灾情黑箱期"。  相似文献   

7.
针对河南省灾情获取效率低的现实问题,设计基于QGIS的微信小程序,实现灾情速报员属性数据空间化,并自动分配拨打电话任务,灾情调查人员及时将通过拨打电话获取的灾情信息快速上报,实时动态展布,并快速统计灾情速报信息,生成地震有感范围图和地震灾情信息汇总报告,为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决策提供支持,满足河南及邻区小震、弱震较多地区地震应急、应急演练工作需求,也为其他应急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大中城市应急决策反应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中城市应急决策反应系统采用了B/S与C/S相结合的框架结构,它集GIS与.NET最新技术为一体,为地震应急指挥开发构建了一个综合业务技术平台。本文介绍城市应急决策反应系统的设计思路、技术关键点及其应用等,该技术系统实现了各地与上级各指挥中心之间便捷的灾情上报,能够为地震应急指挥快速、动态提供灾情文档和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9.
介绍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地震应急救援协同联动系统架构与设计,阐述系统的实现技术和各模块功能,并以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_S6.4地震灾情获取和多方协同联动为例,展示了地震灾区公众、现场指挥部和协同联动成员等多方的信息互通与共享,初步实现地震灾情信息获取和应急指挥的数字化和平台化。结果表明,作为当前新型应急管理模式下的技术支撑系统,地震应急救援协同联动平台能扩展灾情信息收集的渠道,一定程度上转变了现行灾情信息获取和应急指挥的模式,在地震应急信息服务中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7.3级地震的背景及当前灾情获取的主要途径,分析了Android平台的灾情速报系统的架构与设计,以及客户端各个模块的功能和服务器端的业务处理流程,并对灾情报送、存储上传及获取的实现方法进行了阐述,同时将该系统成功地应用在于田7.3级地震的灾情快速报送和获取中.实践表明,本文设计的基于Android平台的灾情速报系统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共享模式的地震灾情集成发布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典型破坏性地震应急处置过程及其产生的灾情信息的分析总结,针对地震应急过程中不同用户群体对地震灾情信息的需求、不同工作场景中可用的信息传播途径和灾情信息用户的双重身份特点,利用内容管理技术、信息集成发布技术、RIA技术、自适应网页设计技术等,设计实现了基于共享模式的分级分层地震灾情集成发布平台,实现了通过网页、手机APP、手机微信、短彩信等方式实时快速地发布地震应急过程产生的各类灾情信息,可为指挥人员、应急专业人员、政府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便捷快速的灾情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京津冀基础地理数据、本地化地震灾害快速评估模型、本地化辅助决策模版和离线快速评估与应急制图等技术,实现了支持Web页面与移动端的北京市本地化地震应急工作平台。面向远程应急和移动办公需求,实现了基于Android移动终端的地震快速触发、灾害快速评估、辅助决策、信息自动推送、应急指挥调度、日常运维管理和综合信息查询等功能,在地震应急响应中,打破场所和时间限制,第一时间产出快速评估报告、辅助决策报告和应急专题图件,为北京市地震应急指挥决策提供科学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自运行以来在多次地震应急处置中发挥了重要应用实效。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设计的地震信息服务系统,通过对地震信息、多监测台网分布、城镇空间分布和人口热力数据进行充分整合,基于可视化技术Echarts实现了国家、省、市三级地震信息活动大屏可视化、地震震情信息和历史地震统计等功能,并通过Kafka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优化整合现有地震信息数据资源,提升信息服务实效性和可靠性;系统部署在公有云计算平台,用户无需部署系统就可获取相关数据,提供了更便捷的地震信息服务,为政府和应急管理部门提供高效、标准的地震信息服务,提升面向地震灾害的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4.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其兼具定位及通信功能的独有技术优势特别适用于大震后通讯中断的地震应急环境。本研究将北斗卫星通信技术及地理信息技术结合应用于地震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中:基于北斗卫星定位技术解决灾害现场人员的位置追踪;利用北斗短报文技术解决盲区紧急通信问题;采用串口通讯、多线程、SHH2框架、Web GIS等技术构建数据采集、解析及综合呈现平台。最终完成集位置监控、灾情上报、统计展示、指挥调度于一体的北斗应急指挥系统建设,进一步提升了重大地震灾害的应急救助信息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中对灾情信息的需求,提出了“地震应急灾情”的概念,设计了基于12322平台的江苏省地震应急灾情速报系统。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框架、基本功能和应用效果。系统主要包括短信和微信两大模块,短信模块主要面向非地震系统人员,通过手机短信形式向社会灾情速报员发送灾情邀请短信,灾情速报员只需简单回复灾情代码“1”—“4”即可。微信模块主要面向地震系统工作人员,通过微信企业号“苏震12322”自动推送地震信息并完成灾情收集工作。经过近1年的试运行,系统能够在震后迅速完成灾情信息的收发与数据处理工作,并以“天地图”为地理底图实时直观地展示已上报的灾情信息。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接口技术和第三方代码托管技术,设计湖北省震情速报微信公众平台。该系统对EQIM数据库时时监听,产出权威地震信息;实现地震查询、科普宣传等功能,为地震工作者和普通大众提供交互平台;地震自救、灾情上报等功能可为防震减灾工作带来便利。  相似文献   

17.
2019年10月28日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发生5.7级地震。文章从地震应急处置、信息报送与共享、灾情调查与烈度评定、震情监视与趋势判定、应急宣传与舆情引导等方面阐述了该次地震的应对过程和工作成效,通过实地考察对该次地震的震害特点进行了分析,编制了地震烈度图,为灾害损失评估、救援救助和灾后重建提供了依据。从加强农村抗震设防管理、完善防震减灾技术服务、强化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加强地震应急准备等方面获得了抗震防灾启示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