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言 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Mw9.0地震是日本观测史上最大的地震.包括我自己在内,大部分人大概都会认为,东北地方不会发生M9的地震,或者至少在自己活着的时候不会发生.但是,实际上,东北地方近海确实发生了特大地震,这已经说明了我们持有的俯冲带的地震发生模式化的观念有问题.这次地震不光是地面和海面的晃动,也许也大大动摇了地震研究人员的一些理念.  相似文献   

2.
引言2011年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对众多地震学者来说,是一个令其观念发生极大改变的重大事件。特别是,位于这次破坏区域范围内的日本海沟南部的板块边界,是一个迄今为止几乎未知有发生过超过M8大地震的地方,所以,这里不会发生大地震的观  相似文献   

3.
引言2011年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特大地震引发了大海啸,三陆地方沿岸遭受了重大灾害。我们通过近年在海上布设的各种海啸仪(图1),观测了这次海啸,加深了对海啸发生过程的理解。由于在海上观测的海啸波形未受到沿岸非线形效果的影响,它直接反映了地震时的地形变,所以在了解海啸激发过  相似文献   

4.
1主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发生了以宫城县近海为震中的M9.0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其后,特大海啸袭击了东北地方太平洋沿岸。根据震源区和机制解等的分析确定,这次地震是在俯冲的太平洋板块和陆地板块边界发生的板间地  相似文献   

5.
引言 2011年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特大地震引发了大海啸,三陆地方沿岸遭受了重大灾害.我们通过近年在海上布设的各种海啸仪(图1),观测了这次海啸,加深了对海啸发生过程的理解.由于在海上观测的海啸波形未受到沿岸非线形效果的影响,它直接反映了地震时的地形变,所以在了解海啸激发过程方面是非常有用的.  相似文献   

6.
引言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发生的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是日本观测史上记录到的最大(震级为M9.0)的海沟型特大地震。地震时,宫城县栗原市观测到的烈度为7度,而烈度为6度强的区域包括宫城县、福岛县、茨城县、枥木县的4县37个市町村。  相似文献   

7.
日本气象厅在根据日本沿岸发生的地震预测海啸发生方面,是以地震发生后3min为目标,努力发布迅速准确的海啸警报和预警提示。将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时发生的特大海啸灾害作为一次沉痛的教训,2013年3月,日本开始使用验证改进后的新的海啸警报。本文将介绍这次改进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2011年3月11日,一次大的板间地震(MW9.0)发生在日本东北宫城县附近的板块交界处。根据余震分布推测的震源区为约500km长、200km宽的近海区(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2011)。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对今后几年~几十年东日本地震活动的影响不容忽视。事实上,我们已经确认,该地震使琵琶湖以东的东日本地震活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图1)[1]。特别是,秋田县南部、秋田近海、山形县月山周边、福岛县磐梯山一带、日光男体山和白根山周边、长野县北部、福岛县和茨城县边境附近、铫子周边、飞觯山脉等地区,在主震后的地震活动明显活跃。  相似文献   

10.
通过陆地GPS连续观测网,伴随2011年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的发生,观测到了在宫城县牡鹿半岛东南东方向最大达5.3m的地形变。东北地方太平洋沿岸还大范围出现超过1m的沉降,使该地区的海港设施和住宅地长时间被淹,并成为灾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根据1923年以来的日本气象厅地震目录,参考以被低滑动区隔开形成两个高滑动(≥20m)片区为特征的滑动分布,研究了2011年Mw9.0东北近海地震之前的地震活动。北高滑动片区的滑动峰值位于海沟附近,而南高滑动片区的滑动峰值位于主震震中东南约40kin处,距海沟约70km。据估计,主震时首先使南高滑动片区发生破裂,然后扩展到更大的邻近地区,包括北高滑动片区。主震之前两天开始的前震活动的震中分布在北高滑动片区的西缘,此处过去90年曾发生过其他比较强烈的活动,例如1981年地震。根据这两个高滑动片区周围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图我们推断,2011年东北近海地震是由前震活动触发的,因为前震活动中持续增加的应力可以抵消南高滑动片区的强度,此处之前已经由于2003年以来的一系列周边大地震而变得足够脆弱了。其他主要活动,比如1981年地震,并没有触发如此巨大的地震,主要是之前类似的应力条件还没有具备。南高滑动片区峰值周围形成的环状地震活动图像表明存在极强的片区,这些片区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并没有由于周围发生大地震而破裂。  相似文献   

12.
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三陆近海发生M9.0地震.这次地震观测到的烈度情况为:宫城县栗原市烈度7,宫城县、福岛县、茨城县、枥木县烈度6强,此外,以东日本为中心,北海道至九州地方的大范围是烈度6弱~1.观测到伴随地震发生的海啸情况为:福岛县相马海啸高度9.3m以上、宫城县石卷8.6m以上、岩手县宫古8.5m以上、以东北地区至关东地区北部的太平洋一侧为中心,北海道到冲绳之间的大范围内观测到了海啸;另外,美国太平洋一侧观测到了2.5m的海啸,整个太平洋沿岸都观测到了海啸.根据2011年6月9日15时总务省消防厅第127次报告,这次地震(包括余震)已造成15 240人死亡、8173人失踪、112 528栋房屋全坏等重大灾害.  相似文献   

13.
臧阳  俞言祥  孟令媛  韩颜颜 《地震地质》2021,43(6):1638-1656
文中基于青藏高原东北缘2010—2019年中小地震三分量S波数据,采用联合反演方法,获得了研究区的地震波几何衰减模型、Q值、区内444次地震的震源参数以及118个台站的场地响应结果.研究显示,青藏高原东北缘几何衰减符合三段式分段函数形式,在该几何衰减模型的基础上,非弹性衰减模型满足Q(f)=401.8×f0.2963;在研究区内的118个台站中,88个台站场地响应符合基岩场地特征,20个台站场地响应存在一定的放大效应,且多数台站的放大效应表现在高频段,另有10个台站的场地响应计算结果整体略<1,可能受到速度结构和Q值空间各向异性的影响.通过地方震级、矩震级、应力降和视应力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矩震级与地方震级整体呈线性相关,在矩震级相同的情况下,地方震级与地震应力降和视应力整体呈正相关.应力降和视应力间存在较为显著的统计相关性,在对数坐标系下呈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在矩震级相同的情况下,地方震级较低的地震视应力与应力降的比值较高,表明地震破裂较充分,地震波辐射能相对较小;地方震级较高的地震视应力与应力降的比值较低,表明断层破裂过程中损耗的能量较小,地震波辐射能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4.
15.
利用1-Hz GPS数据反演2011年3月日本东北大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通过理论波形图与观测波形图的拟合,以及ABIC准则的判定,反演得到滑移分布的稳定估计.结果表明:破裂集中在震源附近,并在震中以下30 km处达到最大位错量,约72 m,在岩手和福岛靠近海岸线处有两个较小的破裂区,断层的南半段破裂很小,同时也是余震最为密集的地方.整个破裂过程由3个破裂阶段组成,发震后断层从震源向周围缓慢破裂,在50~60 s破裂延伸至地表(海沟);60~90 s在震中下方迅速发生强烈破裂,形成了最大位错区,这一阶段主要是倾向上的双边破裂;90~120 s在断层最北西处和断层南半段发生较小破裂,整个破裂过程持续大约120 s.反演得到的地震矩为3.8×1022 Nm,相应的矩震级为MW 9.0.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震区地震趋势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凤君 《地震研究》2007,30(2):137-141
根据中国地震局推广软件中所给出的地震区划分,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对东北地震区的地震时序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东北地震区的地震活动存在着10年、20年和30年的显著主周期。按照这个周期规律,结合测震学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未来东北地震区的地震活动趋势,认为东北地震区第五活跃期到2009年结束。从地震能量释放和地震频度上看,未来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7.
东北、华北与台湾地区某些地震区地震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及相关预测方法,分析了东北、华北与台湾地区某些地震区未来地震趋势,给出了这些地震区未来中强震、强震或大(巨)震的四要素预测结果.分析表明;菏泽—濮阳地震区、晋东北地震区、晋西南地震区、台湾南授地震区与花莲—台东地震区未来有大震或巨震事件发生;海城地震区、通辽地震区、阿荣旗—嫩江地震区、邢台地震区未来有中强震或强震发生;京津唐地震区未来10~20年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有发生强震的可能;郯庐断裂山东段地震区未来将发生M_S 5.5级震群事件.本文得出的结论可供有关部门参考,以制定相应的防震减灾措施.此外,本文还给出了计算地震区CBS值时最小地震事件震级的选取方法.  相似文献   

18.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在我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了Ms7.1地震(以下简称玉树地震).根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中心最新测定结果,玉树地震震中位置为:33.2°N,96.6°E,位于玉树县结古镇西北约44km,震源深度约14km.  相似文献   

19.
陈荣华  丁香 《地球物理学报》1996,39(Z1):224-230
研究了12次7级地震和44次6级地震震前震源区及其附近发生的显著地震地方平太阴时τ的分布规律.根据月亮在地球内任一点形成的起潮力是一个主要周期为12h25min左右的周期性函数及月亮在地方平太阴时相隔180°的两个位置上对地球内任一点起潮力基本相同这一现象,计算了大地震前两个显著地震地方平太阴时τ的夹角△τA以及两个显著地震地方平太阴时与主震地方平太阴时夹角的平均值△τB。计算结果表明,对大部分地震,△τA≤45°和△τB≤45°,说明显著地震和主震发生时,月亮差不多都在震源区的同一方位或与这一方位相隔180°的位置附近.用裂隙串通地震孕育模式对这一现象作了解释,认为显著地震和主震的地方平太阴时的分布都与主震断层走向有关.指出△τA≤45°这一现象可作为一种地震前兆用于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20.
东北和邻区地震活动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研究了:朝鲜、日本北海道、华北、东北等地区地震活动的相关性;东北和新疆地区地震活动的相关性;华北和阿留申群岛地震活动的相关性;东北地震活动的某些特点.结果表明:东北地震活动与新疆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地震活动在时间上按朝鲜·华北·日本北海道·东北的顺序活动:华北和阿留申群岛地震有交替活动的特征.文中还计论了东北、华北的地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