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东部中强地震发生的地震地质标志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国东部地区,尤其是105°~120°E,20°~35°N的中国东南部大陆地区,自有史记载以来,少有7级以上的地震发生,却有不少5~6级左右的中强地震。研究此类中强地震发生的地震地质标志很有必要。对此,经初步分析认为:1)中国东部大多数中强地震发生在早第四纪(早、中更新世)活动断裂带附近;2)中国东部大多数5~6级中强地震都与第四纪断陷盆地的发育、分布有关;3)具有明显第四纪活动的构造地貌特征的地区,如线性断层地貌或地貌面的线性分布区具备孕发中强地震的可能性;4)有历史记载以来4~5级地震活动带的空区或缺震地区,也存在发育5~6级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发现青藏高原北部7级以上地震前震中区普遍存在5级以上地震空段,空段时间在7~33年之间,且在青海发生的7级以上地震前震中区还存在ML≥4.0级地震空区,四川北部的7级以上地震前弱震活动出现显著增强现象。未来2~8年间青藏高原北部有可能发生7级以上地震,其危险区域为祁连地震带西部、甘肃东南部、宁夏和内蒙西部。  相似文献   

3.
结合东南沿海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地震活动特点,研究粤闽交界及其近海地区(N 22.80°~24.00°、E116.50°~118.00°)地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此区域:1具备中强地震活动的构造背景;2现代小地震呈北东方向密集成带分布在南澎列岛附近,与北东向滨海断裂的方向一致;3 6级以上地震序列类型多属主余型;4 1971年有小震记录以来,一直存在背景性的ML2级左右地震活动;ML4级以上地震活动成丛分布特征明显;中等地震(ML4~5级)的发生与本区小震活动增强之间无明显关联;当出现年平均b值低于平均值、且较上一年b值下降幅度≥0.5时,可能预示本区进入ML4级地震活跃时段,东南沿海地震带在未来1~2年内可能有中强或以上地震发生;ML4.5级以上地震前,应变能释放曲线存在加速变化。  相似文献   

4.
用线性合成概率方法研究川滇地震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永久 《高原地震》2004,16(3):16-22
利用基于地震周期谱分析的线性合成概率预测方法,分析了川滇地区未来几年的地震趋势,并探讨了该方法的预测效能。研究表明:2006年底前四川及邻区发生7级地震的概率较小,云南发生7级地震的概率较大,优势时间为2005年;川滇菱形块体西部发生6 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比东部大。  相似文献   

5.
小金6.6级地震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带与龙门山断裂带之间一个地震活动水平较低的地区.根据该地区近10多年来中小地震活动的频度~震级统计关系,计算得到这一地区7级地震复发周期为435~523年;6级为58~69年;5级为10.1~11.7年.对该区及附近地震活动分析表明,小金地震前6年左右震中附近出现4级背景性地震空区;1989年3月1日小金5.0级地震为空区内逼近地震。小金地震前1年多四川西部曾出现背景性地震条带;震中附近曾出现弱震空区。b 值的时空扫描显示这次地震前2年多附近地区 b 值存在一个由高值到低值的变化过程.对周围4°×4°范围2.5级以上地震活动归一化熵计算结果,断层面总面积熵有下降异常,反映地震时间间隔及单位面积地震频度的熵无变化.  相似文献   

6.
将城市直下型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确定地震发生概率的方法,运用到大渡河梯级大坝系统所在流域的地震发生概率研究中.以编制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所确定的潜在震源区方案数据为基础,用泊松分布建立地震发生模型,震级服从截断指数分布.以潜在震源区地震空间分布函数作为地震的一级空间概率分布,以潜在震源区内地震的均匀分布为二级空间概率分布,考虑中国西部烈度衰减关系,计算了有22个串联梯级大坝系统的大渡河流域6级左右(5.5~6.5级)、7级左右(6.5-7.5级)和7.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的发生概率.为该流域梯级大坝的选址、抗震设防及水电规划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陆西部中等地震平静作为6.5级以上强震标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中国大陆西部地区1970年以来的6 5级以上强震,对其震前周边地区中等地震活动的分析研究表明,88%的6 5级以上强震前震源区及附近区域ML4 0~5 0级中等地震呈现出大面积平静现象。研究认为平静-发震为该区强震的主要发震模式。平静时段以6~15个月为主,平均为10个月左右。强震发生部位在平静区内部者居多,其余位于平静区边缘地带。该异常特征可以作为未来强震时间、地点预测的主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区Ms≥5级地震平静的预测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华北地区Ms≥5级地震平静、密集的韵律特征,以Ms≥5级地震平静时间超过30个月为异常背景,提出了该地区Ms≥6级地震发生前的定量预测指标:(1)当华北地区的Ms≥5级地震平静异常时间达到30个月时,该地区有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性;Ms≥5级地震平静异常时间达到40个月时,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概率为0.54,R值检验为0.12;Ms≥5级地震平静达到50个月时,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概率为0.77,R值检验为0.22;(2)当华北地区的Ms≥5级地震平静异常结束后,3个月之内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概率为0.38,R值检验为0.35;9个月之内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概率为0.54,R值检验为0.44;15个月之内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概率为0.69,R值检验为0.53。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强震活动的特征,结果是:地震活跃期为230—250年,平静期为130—150年;喜马拉雅南缘、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强震与本区强震明显相关,喜马拉雅南缘与缅甸北部地区发生强震后本区发震的概率分别为87.5%和66.7%;本区7级地震分带交替发生,最先发生的两个6级地震对预测未来7级地震发震地点有一定意义;中强震在8级地震前不活跃,而在7级地震前比较活跃,且青海北部与西部发生6级地震后,甘肃东南部或甘青川交界有5级地震活动。据此判断本区未来10年内存在发生7级强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对1966―2007年正式出版的《中国震例》中云南定点形变异常震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云南地区6级以上地震前均有形变异常,且随着发震时间的逼近,定点形变异常数量有增加趋势。对2000—2015年云南定点形变观测异常进行分析,发现云南及其邻区6级以上地震发生前,定点形变均有显著异常出现。当显著形变异常数量N≥2,1年内云南及其邻区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概率可达75%。6~6.5级地震震前形变异常分布的震中距最远为470 km,7级地震达到700 km,且具有震级越大分布范围越广的特征。因此,形变异常台站数量可以作为云南及其邻区有6级以上地震的中短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台湾地区和大陆西北地区都是破坏性地震活动发生较为频繁的地区.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这两个地区100年来破坏性地震活动的对应关系进行探讨,当台湾地区发生6级以上地震活动后两年内,大陆西北也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为95.08%;两地7级以上地震活动时间间隔的置信度为90%的区间估计都为2~4年;通过对两地7级以上地震活动时间间隔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2004年9月17日阳江4.9级地震序列的一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9月17日阳江M4.9级地震是1969年阳江M6.4级地震发生后至今震级最大的余震之一,该震中区及附近1970年以来至2004年底的九千余次ML1级以上的地震月频次的统计结果显示,本地4.5级以上地震震前短临时段内,ML1.0级以上小震活动水平增强不明显,但2004年与1986年的地震临震前,ML0.1级以上的微震次数却异常升高;本地4.5级以上地震前3个月至1年左右,b值均处于0.55左右的低值状态。衰减系数日值的计算均大于1,显示本地4.5级以上地震的余震衰减都很快,在较短时间内呈现出孤立型较强的特点。本次4.9级地震作出的震源机制解显示为走滑型,与1969年主震的情况较为类似。  相似文献   

13.
以公元 10 0 0年以来的华北西部的地震简目所刊地震为样本 ,运用绝对时间间隔的加权平均方法计算出华北西部 M≥ 7.0地震的平均复发周期 (T)为 85 .8a。将随机过程理论中的非稳态泊松过程应用在华北西部地震长期预测中 ,结果为 2 10 0年前 ,华北西部发生一次 7.0级以上大地震的累积概率为 0 .6 0 39,条件概率为 0 .35 44 ,概率增益为 1.6 10 9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地震空区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中国大陆具备相对完整资料的367次5级以上地震,分5个工作片区进行统一定性要求的地震空区图像扫描,得到194次震前的空区图像.其中震前有空区地震与研究地震的比例分别为:华北片区14∶36;华东南片区21∶24;川滇片区68∶124;青藏高原北部片区36∶82;新疆片区55∶101.震前出现空区图像比例最低的为华北地区,最高的为华东南地区,新疆与川滇地区基本相当.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了空区形成后发生的主震与空区形成持续时间、空区空间分布尺度及围空地震震级等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空区的持续时间、空间尺度与主震震级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但其误差较大.而围空的起始震级在5级主震前为ML2.5左右,6级主震前为ML3.5左右,7级以上主震前为ML4.0左右.主震通常发生在空区的边缘及附近的外部地区.5级、6级和7级地震前出现空区图像的比例分别为45.8%、72.6%和100%,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震前空区图像是强震前的重要异常判据.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云南地区Ms≥5.0级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在对云南地区地震目录完整性和均匀性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和分析了20世纪云南地区Ms≥5.0级地震活动时、空、强分布的基本特征。有以下主要认识:(1)6.7级以上大震存在十年尺度的活跃-平静交替活动过程;(2)50年左右的大震复发周期;(3)5级以上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具有很大的随机性,5-6级地震活动不存在活跃期和平静期之分;Ms≥5.0级地震有约2.6次/年的期望年发生率,每年发生0.8-4.5次Ms≥5.0级地震的自然概率是68.3%;(4)6级以上地震具有空间丛集特征,云南全区80%的6级以上地震只分布在全区20%左右的面积上;(5)以金沙江-红河断裂带为界,6.7级以上大震成组地在滇西和滇东交替活动;(6)5级以上地震活动的b值为0.69。  相似文献   

16.
以淮北地震台为中心,按32°~37°N、114°~119°E截取自1970年以来历史上所有的M_L≥4.0级地震事件,分析震中分布特征,建立区域历史地震时间间隔、方位角、震中距参数概率自回归模型,并进行检验与验证。结论显示,该区域发生M_L≥4.0级地震的方位角有84%可能分布在30°~60°、150°~240°和270°~330°范围内,震中距有67%可能分布在120 km~240 km范围内,尤其是时间间隔在3个月、6个月、1年和3年左右的4个时间节点上需重点关注,且检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陆7级强震前中小地震应变释放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海昆  苗青壮  董祥  吴琼  黎明晓  宋金 《地震》2009,29(3):1-11
给出加速模型拟合的穷举方法,以中国大陆21次6.8级以上地震为例,在单个震例详细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大陆7级左右地震前地震应变释放的群体特征。 总的来看,7级左右地震前中小地震应变释放模式可分为5类,第Ⅰ类是震前震中周围较大范围应变释放加速、震中附近较小范围应变释放减速(DA),约占38%; 第Ⅱ类是震中附近较大范围应变释放减速、较小范围应变释放加速(AD),约占19%; 第Ⅲ类仅能检测出应变释放的加速特征(ASR),约占14%; 第Ⅳ类仅能检测出应变释放的减速特征(DSR),约占24%; 第Ⅴ类仅1例,各种尺度的时、空范围内,基本上呈现应变匀速释放特征(LSR)。 前兆性地震序列应变加、减速释放的持续时间一般相差3~6年,这表明增强基础上的平静往往是强震前中小地震活动典型的应变释放特征。 DA模式中震前具有稳定的应变加、减速释放特征的临界区域范围平均来看大约分别是震中附近260~400 km及100~200 km,大约分别是7级左右地震平均破裂尺度的3~5倍及1~2倍; AD模式与此相反。 模型参数m值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就应变释放加速现象而言,无论何种应变释放模式、无论应变释放的绝对量如何,其加速释放速率大体相当。 而从应变释放减速情形来看,“外围增强、内部减弱”的DA模式,其应变减速释放特征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山西地区历史地震地震活动性和应变能积累释放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山西地区现在正处在应变能释放阶段,这一阶段可能持续80 a~90 a左右,在此期间将会发生5级~6级左右的地震;通过对现代3.0级地震两方面的分析得出,山西地区现在正处在能量主要积累阶段,估计在未来2 a~3 a之内,有发生4级以上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Lomnitz提出的MRI理论,用"累积地震矩(CSM)"算法对全球1900—1999年7级以上的地震进行了处理,试图通过分析大震前CSM图像的变化,来判断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对不同地区的6个地震震前CSM图像的分析表明:7级以上地震的CSM图像在震前5到10年内会改变,大部分地震发生在CSM的高值区或次高值区。通过实际运算发现:在不同的地区应使用不同的值可获得较好的结果,用于计算的地震数越多,获得的结果越好。有些大地震前CSM异常区域不是唯一的,往往会出现几个,这可能与研究区域的地震活动性有关。因此,笔者认为:若要获得可靠的CSM图像,除应当考虑不同地区的小震活动水平外,还应考虑地震断层对震后能量分布影响。统计结果表明:在目标地震发生后,下一次地震在空间上发生在原地及2度距离范围内的概率较大,在3度以外区域发生的概率相差不大;在时间上,发生在原地区震后1年内的概率最高,这可能与余震活动有关;在5年的时间里,下一次地震发生的次数占到全部地震的70%以上。因此,要注意大地震后,目标地震附近有地震能量进一步释放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0.
刁守中  郭爱香 《地震》1992,(2):16-22
本文分析了山东及邻区近二十年来M_L≥3.0中小地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该区5、6级地震发生前,常以3、4级地震活动增强为先导,主要表现为:1.区内中小地震往往集中成带并随时间迁移,5级以上地震发生于地震条带内。这显示了局部地区构造活动和应力增强的变化;2.3级以上地震事件有序分节可数,5级以上地震位于节点附近;3.在统计单元内的4级以上地震累计频度,随时间分别呈线性均匀增长和指教加速增长及幂函数衰减三种类型。线性分布一般无较大地震发生,而指数型分布后期则大都发生较大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