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外地震考古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考古学能在历史地震的研究中做出独到贡献,地震考古学得以应运而生.中国的地震考古工作发轫于上世纪50年代,而作为一门学科,则在上世纪70年代才真正出现.国外地震考古学的实践可追溯到十九世纪,20世纪50年代,地震考古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国外地震考古的野外调查、发掘程序较规范,理论研究亦较深入.对国内外地震考古学进行初步比较研究看出,国内地震考古学比国外起步晚,但发展较迅速.国内地震考古学在跨学科合作上不够充分,理论方法的研究不够深入.但国内的历史文献丰富,文物古迹数量庞大,因此我国的地震考古学前景是光明的.我们应当在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多学科合作以及重视现代地震遗存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Voronoi图和地震震中近似满足双曲线分布,提出了一种联合应用V图和双曲线的地震预警快速定位方法.并对青海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处理.研究结果发现,该地震定位方法能满足地震速报的精度要求,在时效性上也可满足地震预警的需要.该方法在地震预警方面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非稳态泊松模型预测西北地区地震带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概率预测 ,即根据某个地震构造区 (地震带或震源区 )内已发生的地震 ,预测未来一定时段发生某一震级段或某一震级下限以上地震的可能次数和概率 .这一方法在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预测等方面 ,都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该方法的主要特点 ,是根据地震构造区已发生的地震事件 ,建立适宜的地震统计模型 ,而不必考虑地震事件的详细过程和活动图象 .随着对一些地震构造区地震事件现象及其发生的地球物理、力学机制和数学物理模式的不断研究 ,相继发展了一些概率预测模型 ,以描述不同的地震事件过程 .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主要有稳态和非稳态泊松…  相似文献   

4.
2020年7月22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半岛南部发生了一次M W7.8地震.本文利用远场地震波形记录与近场GPS台站同震位移资料,反演了本次地震震源机制和震源破裂过程.结果表明:阿拉斯加地震为一震源深度为23 km,地震断层倾角约17°,破裂面上最大的同震位移达到914 cm的逆冲型地震.由此得到该地震的地震矩为6.94×10^20 N·m,地震震级为M W7.8.此外,破裂并非简单的以震源为中心对称分布,此次地震的破裂方向和余震分布,大体上均呈SW向延伸的趋势.本次地震破裂了舒马金空区东段,结合板块汇聚速率和断层闭锁程度计算结果表明,舒马金地震空区东段有发生8级地震的潜在危险.在地震复发周期上,舒马金西段与东段有不同的间隔,两者可能处于不同的地震周期阶段.  相似文献   

5.
相似地震是具有相似波形记录的一组地震,往往以地震丛集的方式发生.而重复地震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地震,一般具有相近的震源机制解和几乎重合的破裂面积.对相似地震特别是重复地震的研究是我们认识断层的结构和变化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度距离概念和聚类分析技术的相似地震识别方法,可以利用单个台站对其记录到的地震事件进行快速的相似地震和重复地震识别.我们将此方法应用于汶川地震东北端的余震序列,获得了该地区相似地震的分布图像,并对其中存在的重复地震的发震机制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6.
基于奇异谱分析的联合去噪及规则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噪音压制和数据规则化研究直接影响后期的地震处理及解释效果.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奇异谱分析的联合去噪及规则化方法,在迭代时自动在地震道缺失的位置进行插值,在含有地震数据的位置压制噪声,并通过分步插值改善数据相干性.通过合成地震记录和实际资料的联合去噪及规则化处理结果表明:联合方法能够在补全地震道的同时有效地压制噪声.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地震危险性估算的一种概率统计方法.这一方法,主要根据历史地震资料.通过对地震指数γ、地震危险度E等指标的统计,找出研究区域重现期为T年一遇的地震强度,进而汁算其在预测期为N年内发生的概率.作为应用实例,本文对丹东市(城市)及辽宁南部地区(辽东半岛)的地震危险性作了估算.  相似文献   

8.
以南北地震带北部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与华北构造区过渡部位为例,通过建立地震构造模型,计算静态库仑破裂应力改变量(ΔCFS),研究了该区1561~1920年360年间5次M≥7级地震之间的触发过程.结果表明,在1561年罗山东麓71/4级地震之后,下一次地震无一例外地发生在前面地震产生的应力触发区(ΔCFS>0).在4条被触发的发震断裂中,有3条发震断裂的平均ΔCFS>0.2×105 Pa,最大可达0.62×105 Pa,超出目前普遍认为触发应力阀值(0.1×105 Pa).根据断裂库仑破裂应力变化量(ΔCFS)和构造应力累计率(δτ),计算获得了下一次地震发生的提前量(ΔT),地震活动提前量最大可以达到160a.在一条重要活动构造带或地区上,一次地震发生对下一次地震的触发缩短了地震重复发生所需要的累积时间,使得地震可以提前发生,这一方面使得某一特定的发震断裂在时间尺度表现出准周期性,另一方面使得空间上不同发震断裂的地震活动表现出丛集发生的现象.此项研究有助于认识断裂间相互作用特点、揭示地震丛集发生规律以及预测未来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9.
鲜水河断裂带上特征地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洪  罗灼礼 《地震学报》1990,12(1):22-29
特征地震是大地震原地重复的重要表现形式.现有资料的初步研究表明,鲜水河断裂带上大地震属特征地震模式,其地震破裂长度、同震位错量以及断层错动方式,在原地保持较长时间的一致性.由于大地震屡屡在原地重复发生,沿断裂特定地段累积位错分布与一次地震的位错相一致,从而导致断层滑动速率的同步变化.本文以1973年炉霍地震为例,研究了鲜水河断裂的特征地震现象.该段的地震活动属特征地震模式,不服从古登堡-里克特的线性震级频度关系.特征地震不仅对断错地貌、滑动速率有重要的影响,由于这种地震模式是以特定震级的大地震为主导,几乎没有中等震级地震发生,这对地震活动性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应用模式识别方法预测油气储集层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了模式识别在地震油气解释中的应用,并提出了一套实现的方法.在地震资料处理中提出了信息保持的思想和处理方法.从特殊处理后的地震记录中提取多种地震特征,这些特征主要来自地震道的自回归系数、最大熵频谱和自相关函数.利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对地震特征向量进行分类,实例表明,本文提出的地震模式识别方法能有效地划分油气储集层,即使在油层较薄或是反射变化不明显的地区也能奏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