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地震学报》是中国地震学会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它的目的是:反映我国地震科学研究工作的最新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读者对象主要是国内外从事地震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二、主要内容《地震学报》主要刊载地震学、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地震前兆、地震观测技术、地震工程以及其它与地震工作有关的具有创造性的科研成果的学术论文,并报道有关地震科学的发展和动态的综述性文章。  相似文献   

2.
1 抗震减灾日和地震博物馆、地震地质公园建设目的抗震减灾日和地震博物馆、地震地质公园的建设应具有鲜明特色.减灾日和博物馆、公园建设的主要目的不仅是普及地震科学知识,也不同于地震纪念馆,仅仅是纪念地震遇难同胞和颂扬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而应全方位展示地震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运城地区部分地震遗迹和资料为依据,对地震遗迹旅游资源和地震记载旅游资源利用的地学机理进行了分析.地震遗迹景观分复原型、遗址型、残迹型、无损型.地震记载旅游资源有地震碑刻、方志记载等.震迹旅游资源的可观性为奇特性、索知性、文物性.最后提出了开发区域地震遗迹旅游资源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震成藏学是随着地震勘探技术和油气成藏理论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现阶段油气勘探实践需要而提出的一门交叉学科.其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先进地震技术解决油气动态成藏问题,促使油气成藏从二维、静态向三维、动态方向发展.本文在石油地震地质学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地震研究方法和油气成藏学理论最新动态,通过基本原理、学科特点等的综合分析,重新定义了地震成藏学的概念,厘定了地震成藏学研究思路、核心内容与技术方法体系.认为地震成藏学是在油气成藏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地震信息和先进地震技术对油气成藏的静态地质要素、动态地质过程和油气藏空间分布进行研究,最终实现动态成藏建模的一门科学.认为地震成藏学大致包括四方面研究内容:1)静态成藏要素地震地质研究,2)动态成藏过程地震地质研究,3)油气藏空间分布地震地质综合预测和4)油气成藏地震地质综合评价及建模研究.其中,后三者将成为该学科研究核心和今后攻关主要方向.本文针对地震成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按照勘探区地质认识程度的不同,分别提出了基于烃源岩地震预测技术、成藏动力地震预测技术、油气输导体系地震预测技术和油气成藏地震演化剖面综合分析等关键技术的地震成藏学解析技术和基于岩石物理模拟、流体置换等地震成藏单元随机模拟技术.  相似文献   

5.
秦馨菱 《地震学报》1993,15(3):392-394
地震目录是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工程地震、地震地质、减灾与防灾等学科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中国拥有四千余年的地震史料记载和近百年的地震仪器记录.80年代前后,我国地震界陆续出版了近百种地震目录和地震史料汇编,其中全国性地震目录主要有5种,全球性地震目录主要有3种,区域性地震目录59种,地震史料汇编25种,但因条件所限,各有其特点与局限性.虽然全国性地震目录各版本都有较好的系统性和震级标度的均一性,但同时存在不等精度、震级取值域狭窄、地震频度分布离散等问题;区域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地震丛集的统计模型化方法以及相应的除丛方法.地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很不均匀.地震成丛现象使得地震活动难以分析.这是因为地震丛集与地震丛集、地震丛集与背景活动往往重叠在一起.在进行长期预报和地震危险性评估时,需要删除地震在时间上的成丛效应以便估计地震背景活动强度.而在进行短期或实时预报时,需要充分理解地震丛集的特征.地震丛集可以用传染型余震序列(epidemic-type aftershocks sequcrice,简称ETAS)模型来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7.
高孟潭 《地震学报》1993,15(3):347-352
目前,在地震区划、地震小区划和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评定中,所使用的分析模型都是针对场点的.尽管在地震区划和地震小区划中进行了多场点的分析,但最终结果并未考虑场点之间的地震危险性关系.研究表明,仅从场点的地震危险性结果并不能得到一定空间区域总的地震危险性.因此,在考虑展布在空间的特定系统的总的地震危险性时,针对孤立场点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就显得不够了.作者讨论了系统地震危险性和组成系统单元的地震危险性的区别与联系,并以具有简单串、并联关系的空间线性展布系统为例,给出了系统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在系统抗震设计和防灾对策中,除了考虑系统单元的地震危险性外,还应当考虑系统整体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办,广州大学承办,广东省地震局、广东省土木工程学会和华南理工大学协办的第七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将于2006年11月16日至19日在广州市召开。会议将邀请全国地震工程领域的著名专家和学者作特邀报告,同时将举行地震工程领域的专著、学术刊物、防震减灾技术和产品展示,并组织参观典型防震减灾工程。◆征文范围1.地震和震害调查与分析;2.强震观测和地面运动;3.地震危险性分析和抗震设防区划;4.场地效应和地基、基础抗震;5.结构地震反应;6.结构抗震设计、鉴定、加固和改造;7.结…  相似文献   

9.
记者从国家地震局获悉:我国地震监测系统正在向现代化迈进,增添了一系列灵敏度高、监测效果好的仪器设备,使得地震监测能力有了提高.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山至地中海地震带的汇合地区,是个多地震的国家.1976年唐山地震的发生,更引起了国家对地震工作的重视.国家这些年曾拨出专款加强地震监测系统的现代化建设.现已建成的北京、上海、昆明、成都、兰州等六个电信传输地震台网,能够通过电子计算机,有效地把地震和有些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在台网中心迅速记录下来.天津、太原、滇西、呼和浩特等12  相似文献   

10.
固体潮研究是研究地震成因、地震前兆与地震预测的重要内容.在开展固体潮地震预测研究之前,固体潮主要用于地球动力学研究.然而固体潮地震预测研究与固体潮地球动力学研究的目标截然不同.地球动力学从大的时间尺度和地球整体运动(包括地球内部及表面的构造运动)来探讨其动力演化过程,进而寻求其驱动机制.固体潮地震预测研究则是研究小时间尺度、区域性地壳构造运动中与地震有关的固体潮异常现象.二者相差甚远.在现行地震预测体系中,固体潮研究也远不能与测震学研究的重要性相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固体潮地震预测研究有什么特点?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帮助我们强化地震预测的目标和概念、改进固体潮地震监测技术系统、探索新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地震活动图象的异常特征,本文选用了物理学中的速率概念,给出了地震空区、大震前中、小地震条带、地震活动迁移和地震危险地块的一个新的定量异常指标方法:大震前区域中、小地震的迁移速率变化.以华北和川滇地区发生的7次强震前的区域地震活动特征为例,通过计算,发现大震前区域地震迁移速率出现低值异常,认为区域地震迁移速率的变化反映了大震震源区地震活动的离散性和相对集中性的过程.并讨论了大震前区域地震迁移速率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MS8.0)发生后,各部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汶川地震相关的地学研究,包括国家科技专项"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经过十年的持续探究,在地震地质、震源物理、地震实验、地震动力学、深部地球物理和长期监测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与重要成果.在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地球物理学报》集中在2018年第5期刊发39篇文章作为汶川地震十周年专辑,专辑涵盖了汶川地震和九寨沟地震断层作用与动力学过程以及相关领域的一批最新研究成果.这些工作涉及汶川地震断层作用、地震参数及地震动力学数值模拟、汶川地震前地震活动性与多参数异常、晚第四纪构造与地震活动及其地表作用、青藏高原东部壳幔结构与龙门山断裂带深部构造和九寨沟地震等六方面的研究.本文将从这六个研究方向简要介绍收入本专辑论文的研究工作,呈现地震断层作用及动力学过程等研究成果,为深入认识大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提供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地区位于华北地震区北部,区内受多组北北东向、北西西向断裂带的影响,构造活动强烈,地震活动水平较高.该区是我国城市密集、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地带,一旦发生中强地震,会严重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该区的地震活动性愈加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收集了京津冀地区历史破坏性地震和1970年以来中小地震,分析了区域最小完整性震级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基于古登堡-里克特G-R关系的震级-频度分布原理和泊松分布原理,统计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参数:a值、b值和V_4值,并定量地分析京津冀地区的地震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京津冀地区的地震活动规律性、地震分布特征以及未来地震活动趋势.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供京津冀地区地震活动性分析和地震危险性分析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历史地震研究会,于1988年6月24日至28日,在山西省繁峙砂河组织召开了全国历史地震学术讨论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历史地震研究会会员120余人参加了学术讨论会.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一百多篇.会议由时振梁、章伯锋、郭增建、余兆康主持.  相似文献   

15.
提到水库发生地震, 人们凭想象往往会认为: 水库容量越大、坝体越高、坝址在地震活动频繁地区, 水库引发地震的可能性越大. 然而, 事实正好相反. 科学家统计分析发现, 水库地震与水库容量和坝体高度均没有明显关系. 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生的水库地震, 绝大部分处在地质构造相对稳定的区域内, 而地震频发区域内的水库地震却很少. 这是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高级工程师孙士鋐的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16.
以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行业标准发布的《地震波形数据格式交换》为依据,通过Java语言实现对地震波形SEED文件格式文件的读取和解析.这是实现地震自动产出的第一步,也直接影响地震自动处理过程(波形仿真、量纲化处理、P波拾取、地震定位、震级计算)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通过与大数据技术的整合,该软件为地震业务提供了底层支撑.  相似文献   

17.
正《地震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地震科学方面的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也登载一些与地震科学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工程地震等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及研究简报;登载本学科不同学术观点的文章;介绍地震科学及与其有关的重大学术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登载与地震科学有关的评述文章;反映地震科学及其有关科技工作动态.我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为国内外有关检索系统和文摘收录、引用.  相似文献   

18.
范军 《四川地震》2004,(3):44-45
2003年9月9~29日,中国地震局数字资料应用赴日培训团一行16人赴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和东北大学进行了为期21天的培训和考察.该项目由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数字化地震资料应用与地震活动图像实验室组织,国家外国专家局和各省、自治区地震部门提供支持.培训团成员先后参观和考察了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地震预知研究中心、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和东北大学地震及火山喷火预知观测研究中心,并在此接受了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数字地震观测资料的应用.之后,培训团还参观了在东京国立科学博物馆举办的"关东大震灾80年地震展"、东北大学远野地震观测所和GPS观测站等.期间分别经历了东京千叶5.8级地震和仙台北海道8.0级大震,对地震发生的实际过程和日本的地震速报体制有了切身感受.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一套基于人工智能的实时地震处理系统,该系统采用深度学习方法检测地震,具备地震检测、到时拾取、震相关联、地震定位和震级测定功能,可实时和离线处理连续地震波形数据和密集地震序列,产出的地震目录定位精度高、完备性和一致性好.以云南漾濞Ms 6.4地震序列为例,可在震后2~4 min内产出地震目录,检测出的地震数量比人工多2~3倍,定位精度与人工处理结果相当,震级测量误差小,震级处理下限可达ML 0.0级左右.该系统不仅可应用于省级区域地震台网,也可用于密集地震台阵,水库、矿山和火山等专用台网的实时处理,基于该系统产出的结果,可进一步计算b值变化,分析地震时空演化特征,开展序列实时精定位,为地震应急、地震预测预报和相关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数据.该系统对于优化我国地震数据自动处理流程,提升地震编目工作的自动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系统收集了2011年云南盈江5.8级地震前后的地震学基础资料,对盈江地震的地震地质背景、地震序列基本特征、地震烈度、发震断裂和区域应力场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次盈江地震发生前,运用地震力标度、环境剪应力、地震序列h值、破裂时间法、能量释放方法,对该地震做了短临跟踪和预测.结果显示,盈江5.8级地震的发震断裂很可能是NE向的大盈江左旋走滑断裂,盈江地震前出现了诸多地学参数异常,这些异常对未来强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均有短临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