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三河—平谷8级地震区的构造背景与大震重复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综合探测研究,查明了1679年三河—平谷8级大震是发生在具有深部构造背景的活动断裂交汇区;北东向新夏垫断裂是其发震断裂并呈右旋剪切破裂位错,潘各庄一带垂直位移最大(达3.16米)应为8级地震的宏观震中。由平均地震位错速率及一定震级地震的位错量估计,夏垫断裂带上极震区范围内7.5级、7.0级和6.5级地震的平均重复时间下限值分别为3800年、1750年和800年  相似文献   

2.
曾宪伟  闻学泽  龙锋 《地球物理学报》2019,62(12):4604-4619
综合利用区域台站和流动台站(近台)的记录,基于初至P震相重新测定了2017年九寨沟序列M_S7.0主震和M_L≥3.0余震的震源位置,并利用较高精度的定位结果分析余震分布与地震构造的关系,解释发震断裂带的结构.获得的新认识有:(1)九寨沟主震震源深度为16km,位于余震带中段的南缘;余震主要分布深度为4~17km.(2)沿余震带的走向,余震分布与主震同震位错大小的分布明显相关.余震带中段8~16km深度存在的余震稀疏区与同震位错的高值区相吻合,应是发震断裂带主凹凸体的部位,也是主震时应变释放较充分的部位;余震带南东段10~18km深度的余震密集区对应了同震位错的亏损区之一,三次M_L≥5.0余震都发生于此;余震带西北段在5~10km之下既缺少余震,又属同震位错的亏损区,可能与那里多条断裂的交汇或合并造成的构造复杂性有关;余震带中-北西段3~5km深度的也缺少余震,也对应了浅部的同震位错亏损区.(3)证实了九寨沟地震的发震构造为虎牙断裂带北段,同时新揭示出发震断裂带表现为由主断裂和分支断裂构成的、向上分叉的花状结构,尺度约为4.5km宽(最大)、35km长,主断裂朝SW陡倾.这些反映主震破裂可能不只受控于单一的断裂,而有可能是沿主断裂发生主破裂,而沿分支断裂发生次要破裂.另外,本文对发震断裂带结构的分段解释,是遵循构造地质学原理去综合震源排列、震源机制解、地表断层已知位置、相邻剖面断层解释结果等信息的分析结果,而不仅仅依据余震的密集分布进行推断.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M_S8.0地震,之后,发生了诸多震级大小不同的余震,昆明地震台记录余震震级一般为4.2级以上,如:汶川、北川、青川乃至甘肃的武都区、陕西的宁强县等余震,至昆明地震台的距离从5.5°—8.7°左右。汶川地震主震难分,震相特点不突出,各种震相不易分辨。经过几个余震分析之后发现,主震之后的余震波形特征则较为明显,利用这些特征,在之后大震速报的分析中算出的发震时刻和中国地震台网大震速报公布的发震时刻非常接近。这些特征与往常分析地震图时分过的在相同距离范围内,近震波形出现的规律有些不同。此外,若发生近震时,在初动不清的情况下,这样的震中距范围内,需区分它是汶川余震还是其他地方的地震。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中国大陆1910年以来8级以上特大地震和国外几组典型特大地震对震源邻近区域的影响,发现特大地震往往发生在断裂带上,一组或一次特大地震可能使发震断裂部分破裂,未破裂断裂又是大震的空段,该空段短时间内可能会发生大震(起到增震作用);反之,发震断裂完全破裂或没有大震空段,震源邻近区域短时间可能不会发生大震(起到减震作用)。依据这一结果,特大地震发生后,可对震源邻近区域后续大震作短、中期预报。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中国大陆1910年以来8级以上特大地震和国外几组典型特大地震对震源邻近区域的影响,发现特大地震往往发生在断裂带上,一组或一次特大地震可能使发震断裂部分破裂,而未破裂断裂的构造应力可能增大,又成为大震的空段,该空段短时间内可能会发生大震(起到增震作用);反之,发震断裂完全破裂或没有大震空段,震源邻近区域构造应力可能减小,短时间可能不会发生大震(起到减震作用)。依据这一结果,可对特大地震发生后震源邻近区域的后续大震作短、中期预测。  相似文献   

6.
王绍晋  罗淑进 《地震研究》1997,20(2):170-177
在分析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和断层走向之间的夹角与断层错动关系的基础上,同时还考虑断层的几何特征,错动性质以及应力场状态等因素,提出以断怪启动系数K值来定量表征处在相同构造尖力环境中,不同走向的活动断裂的活动程度,并以1988年澜沧-耿马大震序鲁为例,计算了大震和强余震震源机制节面的断层启动系数,对震区主要活动断裂在近似情况下也计算了断层启动系数,以此在结合地震破裂带等资料对大震和强余震的发震断  相似文献   

7.
澜沧、耿马地震序列图象与发震构造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1988年11月6日云南澜沧、耿马地震序列的震中分布及迁移图象,发现其地震序列中主震及余震明显地沿北北西向分布。7.2级地震所形成的形变带沿北北西向旱母坝断层分布,表明该断层即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7.6级地震时,沿北西向木嘎断裂和北北西向澜沧—勐海断裂均形成明显的地震形变带,表明其发震构造较复杂。主震后的强余震活动与北东向断裂有密切关系。本文认为澜沧、耿马地震序列具有复杂的发震构造和破裂图象。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发生在海西断裂天祝拉分盆地1996年6月1日5.4级地震的震源机制,利用位于天祝-古浪地区的数字式微震监测台网纪录的余震的精确定位确定了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研究表明这次地震是天祝拉分盆地中垂直于主断裂的近南北向断裂所形成,根据破裂模型和海原西断裂的应力积累状况,讨论了海原西断裂近期的大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澜沧—耿马地震发震构造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澜沧—耿马地震形变带、极震区及余震序列分布特征,分析了7.6和7.2级地震的发震构造,认为北北西向旱母坝断层是7.2级地震的发震构造,7.6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不是一条单一的断层,北西向木嘎断裂和北北西向澜沧—勐海断裂均有明显破裂表现,这一特点与震区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江苏及其周边地区断裂活动性与地震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斌  梁雪萍  周健 《高原地震》2008,20(1):38-43
江苏及其周边地区的断裂带按其展布方向可以分为北东向、北西向、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4组,其中北西向、北北东向及东西向的断裂带发育时代新、活动性强,并多处切割了北东向断裂带,是该区重要的控震、发震断裂构造。通过分析现有资料认为,江苏及其周边地区具备发生Ms≥6.0级中强地震的地质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