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利用1991年度南极中山站的地磁资料,分析研究极夜(5、6、7月)及极昼(11、12月)期间S、SD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H、D、Z三个分量的S、SD在极夜期间的变化幅度都小于极昼期间的变化幅度,S在世界时UT6时左右出现极值。这是由于在5、6、7月的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太阳紫外辐射和X射线辐射减少,在11、12月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太阳紫外线和X射线辐射增大,致使空间电高层等效电流发生变化所产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1991年度南极中山站的地磁资料,分析研究极夜(5、6、7月)及极昼(11、12月)期间S^Pq,SD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H、D、Z三个分量的S^Pq,SD在极夜期间的变化幅度都小于极昼期间的变化幅期,S^Pq在世界时UT6时左右出现极值。这是由于在5、6、7月的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太阳紫外辐射和X射线辐射减少,在11、12月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太阳紫外线和X射线辐射增大,致使空间电  相似文献   

3.
Sq等效电流在太阳活动周中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Sq电流体系的产生与太阳密切相关,太阳的活动情况会对Sq电流体系造成直接的影响.本文应用1996年至2006年(第23太阳周)INTERMAGNET地磁台网以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磁台网中心的全球地磁场观测数据,通过球谐分析的方法建模,对11年期间每月Sq内外源等效电流体系进行分离,分析Sq内外源等效电流在太阳活动周中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Sq内外源等效电流强度与太阳黑子的变化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内外源等效电流强度在太阳活动高年期间明显大于其在太阳活动的上升年和下降年期间的强度;Sq内外源等效电流焦点的纬度变化与太阳活动没有显著的一致性;Sq内外源等效电流强度的季节效应在太阳活动的高年和低年具有显著的差别,太阳活动高年期间等效电流强度在分点季节最大,而在其他年份南北半球的等效电流强度都是在各自半球的夏季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4.
磁暴期间几种主要磁扰成分的演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中国地磁子午链台站的资料,对1997~1999年期间发生的25次磁暴,用自然正交分量法(NOC)、相关分析和傅里叶分析三种方法,分3个步骤依次分离出依赖于世界时(UT)的暴时变化(Dst)、依赖于地方时(LT)的太阳静日变化(Sq)和太阳扰日变化(SD).对各种变化时空特征的分析表明:①Dst变化清楚地反映出赤道对称环电流磁扰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特征;②满洲里、北京十三陵和琼中台Sq幅度在多数磁暴主相期间出现极大和极小值,反映了Sq焦点在纬度方向上的移动所产生的地磁效应;③SD变化在主相期间最强,在恢复相期间逐渐减弱;④相关分析和傅里叶分析提供了一种能有效提取Sq和SD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磁照图提供了在电离层中电流变动的情况,这种变化可分成两大类,通常把它作为两种太阳的离化辐射的作用。 (1)W(波Wave)辐射。仅仅作用于地球的向阳部分 (2)P(粒子Corpuscular)辐射。主要是作用在极光带,可以达到地球的黑夜部分。 W辐射效应主要与下列现象相联系; 磁静日的日变化;Sq和L。这些日变化由于强烈的太阳喷发后多余的辐射所引起的临时  相似文献   

6.
虚地磁极(VGP)的角离散携带着地磁场低阶非轴向偶极子分量空间变化的重要信息.重申地球主磁场定解问题的适定性,指出McFadden等模型G存在重复计入轴向偶极子分量的内在矛盾;作为模型G基础的VGP角离散的偶极族-四极族分解仅具有数据拟合意义.证明,如果地磁场的非轴向偶极子分量相对轴向偶极子分量为小量,那么VGP角离散的纬度变化主要由轴向偶极子Gauss系数约化的低阶Gauss系数的平方和决定.因此作出估计,在过去5Ma中,赤道偶极子和赤道四极子的Gauss系数的幅度大致相当,约为轴向偶极子Gauss系数的10%.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低纬地区的台站资料,分析了地磁场Z分量的静日变化特征,得到的主要结果是:(1)日变幅随季节和太阳黑子数的变化而变化;(2)低点出现时间大约在地方时12时左右,并随季节有所变化;(3)最大值出现时间大约在地方时6时左右,在赤道电射流影响区其受季节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Sq电流系午前午后不对称性现象的来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太阳静日变化Sq是地球变化磁场的基本组成部分,Sq的特征反映电离层的电性质和高层大气的潮汐特性.研究Sq的变化特性,能够加深对电离层\|热层耦合的认识.准确分离出Sq,为计算地磁指数(如Dst、Kp和AE等)以及空间天气的准确预报提供必要信息.本文利用地磁观测数据,重点分析了北半球Sq形态及其午前午后不对称现象、Sq日变幅的变化特征、不同纬度地区日变幅与太阳天顶角的相关性的差异.研究表明低纬电流系和高纬电流系是引起Sq形态变化的重要来源,也是各种不对称性的主要起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SWARM A和C双星高精度的矢量磁场数据研究了不同季节高纬地区场向电流(FACs)随地磁经度和地方时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在南北半球,FACs存在明显的经度变化,南半球FACs的变化强度大约是北半球的1.2~3.2倍.利用潮汐谱分析法我们发现FACs中占主导的非迁移潮汐分量为DW2和D0.在春秋和夏季半球,DW2波更为明显.D0波可用太阳光照的经度变化来解释,向阳侧靠近磁极的经度带比远离磁极的经度带有更强的太阳光照射.DW2波则与地磁场强度和地磁倾角等因素有关.全球电离层与热层模型计算的FACs中D0波占主导,且中性风和对流电场对D0波的贡献几乎相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了INTERMAGNET地磁台网2001年到2012年的地磁数据,对其进行世界时(UT)到地方时(LT)的转换后利用自然正交分量法(NOC)从所选资料中提取出太阳静日变化Sq成分,再通过球谐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分离内、外源Sq成分,逐日反演出内、外源Sq等效电流体系,并得到外源Sq等效电流体系南北电流涡中心电流强度.本文将外源Sq等效电流体系南北电流涡中心电流强度与同一时期的Dst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它们之间具有同步变化的规律,且北半球电流涡中心电流强度在磁暴发生时的异常现象远高于南半球.对F10.7cm太阳射电流量与外源Sq等效电流体系南、北半球电流涡中心电流强度的长短周期分析发现,Sq等效电流表现出明显的11年周期特点,与太阳活动周期一致.外源南、北半球电流涡中心电流强度和F10.7cm年均值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93和0.90,说明太阳活动是导致外源Sq电流体系变化的最直接也最主要的因素,这可能与电离层电导率受控于太阳的电磁辐射相关.  相似文献   

11.
南极中山站电离层的极区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1996年的电离层数字测高仪DPS-4所测的f0F2、f0E以及美国NOAA和DMSP卫星观测估算的半球功率指数和午夜极光区赤道侧边界纬度等资料,考察中山站电离层的极区特征。结果表明,在太阳和地磁宁静环境下,冬季极夜磁正午中山站处于极隙区中心时,电离层内的电离密度达全天的最大值;上、下午各有数小时间隔位极光带内时,高能粒子的电离作用也很重要;夜间进入极差区后,电子密度则很低。夏季极昼时,太阳EUV辐射的电离效应使电离层电离密度比冬季值大许多,而且,日变化的最大值时间也提前了1~2h,强磁扰时,极隙区和极光带均向低纬侧移动;中山站上空的电子密度会大幅度下降。在中等扰动环境下情况要加复杂:磁正午前后极隙区内软粒子沉降的电离强度有所减小,而上、下午极光区的高能粒子电离则有较大增加。  相似文献   

12.
高玉芬  祁燕琴 《地震学报》1981,3(2):143-151
本文利用我国部分台站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的资料,采用局部地区日变场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在中国地区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局部地区地磁日变场的研究中,考虑经度影响是必要的,本文所用方法是适宜的;结果还表明,垂直分量日变幅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逐月变化及逐日变化性.若粗略地把磁静日垂直分量日变幅极大值所处的纬度视为 Sq 高空电流体系的焦点所对应的纬度,则此焦点纬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春秋季居中,并显出明显的逐月及逐日变化性,在相邻的两个静日,焦点纬度的变化可达几度.   相似文献   

13.
Sq发电机电流的UT变异性及其地面磁场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不同经度的7对中低纬台站水平磁场分量H,求得1965年随世界时(UT)变化的Sq指数(一种描述Sq电离层发电机电流强度的地磁指数).结果表明,Sq发电机电流不仅有显著的逐日变化,而且有很大的UT变化.UT变化主要表现在电流总强度的强弱和电流涡焦点纬度移动两方面,这意味着决定发电机过程的太阳潮汐风场和电离层电导率随UT而变.用求得的Sq指数重新构造出的Sq变化与观测值符合得较好,它不仅显示出Sq幅度逐日变化的特点,而且还能复现出Sq形态的某些逐日变异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0-1980年中国北京和广州的地磁场X分量小时值数据,根据徐文耀(1992)提出的用来描述每日Sq变化幅度的地磁活动指数的方法,计算并分析了Asq指数的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Asq指数具有11年、年和半年变化等主要周期成分,与F107指数傅氏谱主要周期成分存在对应关系,表明Asq指数的周期变化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然而互相关分析表明,日变幅dSq与F107的相关关系略强,这是由于Asq指数计算中每月平均ΔSq(t)携带了部分Sq场的周期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15.
中低纬度区变化地磁场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自然正交分量法(MNOC)分析了我国部分地磁台的变化磁场资料,得到了组成中低纬度地区变化磁场的几种主要成分,它们是电离层风发电机电流产生的Sq变化,磁扰电流产生的SD变化,与UT有关的DUT变化.这些成分的相对大小随季节而变,场的变幅有特定的纬度分布.  相似文献   

16.
极移十年尺度波动的多分辨率重建及其统计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极移的频谱分布包含f0、f(-1)和f(-2)分量,研究各个分量的统计特征及其产生机制在天文地球动力学的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利用小波分析的正交分解的特点,将地球极移按幂律谱进行分解,提出了核函数的概念,并对校函数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1)过程的核函数的平均变化周期438天,最大变化周期525天,最小345天,f(-2)过程的核函数的平均变化周期426天,最大变化周期495天,最小360天.f0过程与太阳黑子的变化有很强的相关性,f(-1)和f(-2)分量与太阳活动无关.  相似文献   

17.
Equivalent current systems of the geomagnetic solar quiet daily variation field (Sq) were estimated from the geomagnetic hourly values of the worldwide-distributed observatories at each UT on every day in 1964 and 1980. Seasonal and UT variations of the external current vortex were obtained by averaging through each month and UT. The well-known feature that the vortex centre in the winter hemisphere is situated on the afternoon side of that in the summer hemisphere was re-confirmed for both years. As for the solar activity dependence, the intensity in 1980 (solar maximum) was about twice as large as that in 1964 (solar minimum).Next, the day-to-day variation of the vortex was examined using the obtained current systems. The effects of the UT variation were removed by subtracting the averaged value of each UT for the geomagnetically quiet days of the month. In March 1980, it was found that the intensity varies with a period of about 10–15 days and the phase is advanced to earlier UT or to the east side of the globe. The intensities in the two hemispheres vary out-of-phase with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18.
S_q发电机电流的逐日变化和S_q指数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中国地磁台站的资料,研究了S_q逐日变化的形态学特征,用理论模型计算了磁层环电流、部分环电流、场向电流、磁尾电流、Chapman-Ferraro电流的地磁效应.在消除了这些磁层电流体系的影响之后,得到了电离层潮汐风发电机电流产生的磁场S_q变化.对1973年的资料研究表明,S_q发电机电流的逐日变化主要表现在强度上,即使在磁扰期间,也可以分离出形态稳定的S_q变化.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地磁指数——S_q指数,用来描述S_q发电机电流强度的逐日变化.  相似文献   

19.
高玉芬  周耕 《地震学报》1990,12(2):159-165
本文利用中国东部沿120E经度线附近纬度均匀分布的十个地磁台站地磁静日变化水平分量的资料和主分量分析法,给出了详尽的Sq(H)季节变化随纬度分布的剖面及Sq电离层等效电流体系视焦点纬度.分析表明,Sq(H)中2的变化,主要由于电离层中等效电流体系对称轴偏离地磁轴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