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5年前山西地震危险性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系列断裂盆地为主体的断裂盆地带是山西的地震构造带和未来地震的主要危险区,叙述地的新生性,第四纪活动度,盆地和剪切运动和拉张运动特征及盆地的现代地壳运动特征和现代地壳应力场特征,分析了盆地的特征,地震震级一频度模式,古地震复发间隔和地震活动周期,山西历史强震前的地震活动图像及盆地的各项特征和地震活动的关系,在此基础得到,2005年山西基本上不具备发生M≥7地震的危险性,其发震概率在0.05~0.  相似文献   

2.
通过Arcgis catlog建立延怀盆地地震和活动断裂基础数据库,运用GIS软件环境的缓冲区、空间叠加及统计等分析方法,对延怀盆地内部地震活动与活动断裂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证明:中小地震活动主要沿怀涿盆地北缘断裂和延矾盆地北缘断裂分布;约83.7%的地震发生在以10 km为半径的断裂缓冲区内;在正断层缓冲区内,单位地震数较高。结合活动构造特征,分析认为,延怀盆地在全新世以来受拉张应力场控制作用,中小地震活动集中分布在盆地一侧,且靠近控制盆地的主控边界断裂。  相似文献   

3.
宿松—枞阳断裂最新活动时代及未来地震危险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宿松—枞阳断裂卫星影像清晰,是一条对构造、地貌、中新生代盆地有着控制意义的断裂。本文对该断裂所处的区域地震地质构造背景进行了分析,结合断裂的发育历史,选择典型剖面,对断裂的最新活动特征进行调查。根据野外地质考察和断裂沿线地震活动统计结果,对断裂未来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定量评估。分析认为,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仍然有所活动,但活动强度已减弱,未来可能发生无地表位错的中强地震,最大震级综合判定为M5.5。  相似文献   

4.
中条山北麓断裂是运城盆地的主控断裂.作为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断裂,其活动情况与运城盆地及周边的地震活动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采用异常参数R值法和年滑动速率比法对布设在此断裂的流动水准场地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2种数据分析方法结合起来能更准确地发现观测数据的异常变化,研究结果可为运城盆地及周边地区的地震预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历史地震资料和有台网以来的地震目标对晋人蒙交界区的地震活动图象进行了多种方法的分析研究,认为,研究区内的地震活动性异常大多集中在河套断裂的西部和山西断陷带的北部得出晋冀内蒙交界区的地震强化监我应用河套断陷上西部和山西断陷带的北部。最危险的地区可能是大面盆地的南部-忻州、包头-呼和浩特一带。  相似文献   

6.
中条山北麓断裂是运城盆地的主控断裂。作为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断裂,其活动情况与运城盆地及周边的地震活动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采用异常参数R值法和年滑动速率比法对布设在此断裂的流动水准场地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2种数据分析方法结合起来能更准确地发现观测数据的异常变化,研究结果可为运城盆地及周边地区的地震预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福建漳州盆地的最新构造活动和地震危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漳州盆地的新生性、断裂活动性、晚第四纪地壳运动、盆地内部新构造差异活动和强震活动周期等初步探讨了该盆地的地震危险性。结果表明 ,该盆地晚更新世开始突破北东向断裂的限制 ,继续向南东方向发展 ;展布于盆地内部的北东、北西向断裂在晚更新世期间活动较为强烈 ;晚第四纪地壳升降运动频繁 ;盆地内部新构造差异活动强烈 ;最后一次历史强震距今已有 4 0 0a ,大大超过了该地区历史记录中 2 6 0a的强震活动最大间隔。因此 ,该盆地具有较大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依据鸭绿江断裂历史地震和近期地震的活动状况,分析了鸭绿江断裂西南段的地震活动特征,并对未来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判断。  相似文献   

9.
融安断裂活动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国华 《华南地震》1997,17(1):63-66
通过对融安断裂的地貌和内部结构的研究,初步认定其为更新世仍在活动的断裂,区域历史地震研究和现今的小震活动表明,这是一条具有潜在地震危险性的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10.
选取河套盆地及周边地区 (北纬 3 8.5°~ 42°,东经 1 0 6°~ 1 1 3°)为研究区 ,采用《中国地震目录》1 970~ 2 0 0 0 .8,ML≥ 2 .0级地震资料 ,应用“八五”、“九五”攻关研究成果 ,通过对河套盆地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和测震学指标的全时空扫描分析 ,提取具有预报效能的地震活动图像及参数 ,然后对河套盆地地震地质构造特征、历史中强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和运用具有预报效能的地震图像、参数对河套盆地近期地震活动进行分析 ,认为河套盆地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On 8 August 8 2017, an MS7.0 earthquake occurred in Jiuzhaigou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Field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did not find any co-seismic surface rupture in the epicenter area, implying that 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is likely a hidden active faul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relocated aftershocks, the seismogenic fault was simulated and characterized using the SKUA-GOCAD software.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the seismogenic fault was preliminarily constructed, which shows that the main shock of the Jiuzhaigou MS7.0 earthquake occurred at the sharp bending area of the fault surface, similar to the geometry of the active fault that generated several major earthquakes in the Songpan area during 1973-1976.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high seismicity of this area may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homogeneous geometry of the fault surface. In this work, we collected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s of M ≥ 6.5, and analyzed the geometric and kinematic features of the active faults in the study area. A three-dimensional fault model for the 10 main active faults was constructed, and its limitation in fault modeling was discussed. It could provide evidence for analyzing the seismotectonics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arthquakes and active faults, and predicting major earthquake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2.
板内地震构造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局部的特殊发震构造条件。本文提出江苏南部强地震的主要构造标志是新生代活动盆地,盆地内的隐伏发震断层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最大主应力之间的夹角正好有利于剪切破裂的发生。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证明,盆地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地壳脆弱化,导致构造应力的重新分布和局部集中,盆地内部脆弱体中的隐伏断层是潜在的震源破裂面,盆地边缘积累的弹性应变能则是地震时释放的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The downfaulted system around Ordos block is a typical area in China, in which active normal dip-slip or strike-slip faults with normal dip-slip faults developed, and is also an area in which historical strong earthquakes actively occurred.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records, there were ten strong earthquakes with M(7 occurred during past 1 500 years, including 4 M=8 earthquakes. Study on these historical large earthquakes in the area will be helpful to recognize segmentation charac…  相似文献   

14.
在近年活动断裂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分析了鄂尔多斯地块周边断陷系9次历史强震破裂的分段与活动构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个别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参数不参加统计情况下,这些强震地表破裂参数与活动构造之间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反映出强震的破裂强度及地表破裂的分段与活动构造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这些强震表现出特征型强震的稳定和非稳定的地表破裂边界,以及同一构造单元不同边界断裂存在的强震连续发生现象.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北京及其邻近地区的地质,地貌,地球物理等特征并对有关特征进行了模式识别。结果表明本区易发生地震的地点主要与主活动断裂及新生代断陷盆地有关,且活动断裂数目愈多,判定为强震可能发生地点的概率就愈大。地形高差似乎与本区强震发生的地点无关。FH实验,即未来历史实验(future history test)结果表明:预测是成功的,1882年至1983年中发生了M6.0地震的五个地区均被识别为未来可能发生强震的地点。   相似文献   

16.
陈立春  冉勇康 《地震地质》2002,24(1):91-100
基于京西北盆岭构造区活动构造的定量化研究成果 ,视强震复发间隔为一随机变量 ,借鉴NB模型的建模方法 ,结合强震复发过程中存在分形规律的思想 ,建立京西北模型———强震复发间隔的均一化值服从正态分布N(1.0 0 0 3,0 .2 4 6 4 2 ) ;京西北盆岭构造区未来可能发生地震概率较高的断裂是 :天镇 -阳高盆地北缘断裂、阳原盆地南缘断裂、延庆盆地北缘断裂辛韩段、矾山盆地北缘断裂燕水段、宣化盆地南缘断裂  相似文献   

17.
依据西南地区现今构造、活动断裂和历史地震活动特点以及西南地区断裂带间相互作用等,将西南地区划分为次级构造区或次级块体——即将西南地区划分为5个构造次级块体,川青甘块体、川西块体、滇中块体、滇西南块体、川东南块体;针对西南次级构造区或次级块体的现今强震活动特征和历史中强地震特点,将中强地震归属划分为5个地震预测跟踪区,探讨基于西南次级构造区或次级块体的分区强震预报。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川青块体及邻区的地震活动性特征。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发生的龙门山断裂本身历史地震活动水平不高,其周边的鲜水河断裂、岷江断裂、虎牙断裂等历史上强震多发;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3级以上中小地震活动增强或平静异常现象不明显,地震活动参数值均在正常变化区间内;4级以上地震异常平静,形成了地震空区;2007年底到2008年初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台站的0.1级以上小震月频度增强明显。  相似文献   

19.
河西走廊西端酒西盆地古地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酒西盆地位于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端,是一个被活动断裂围限的新生代压陷性盆地,盆地周缘及内部发育多条活动断裂。通过对前人古地震资料的总结分析和野外补充调查,发现酒西盆地断裂古地震大多符合特征地震模式,复发周期约为3~5 ka,根据经验公式推断,每次地震的震级约为6.8~7.2级。从区域古地震角度看,酒西盆地地震的发生具有丛集的特征。全新世以来存在3个丛集期,分别为10~8 ka、5.5~3.5 ka、2 ka以来,每个丛集期的长度约为2 ka。从复发特征和离逝时间上看,盆地内部的阴洼山断裂和白杨河断裂接近复发周期,具有较高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下游—南黄海地震带位于华北地震区东南部, 带内地震主要受长江下游和南黄海海域内一系列断裂的控制, 以中强地震活动为主, 是地震活动较强的地区。 本文充分利用该带最新的区域地震台网资料, 历史地震复核资料以及地震构造等资料, 统计和计算了b值、 V4和中小地震能量密度值, 探讨了带内b值空间分布与历史强震、 中小地震能量密度值空间分布的关系, 进一步研究了长江下游—南黄海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特征。 通过本文的研究, 获得了长江下游—南黄海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参数, 为概率危险性分析提供计算参数; 探讨了该带未来百年地震发展趋势, 初步判定了该带潜在地震危险区, 为地震活动中长期预测提供参考依据和方法; 研究结果对地震区划、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地震活动中长期预测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