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太湖鱼类放流增殖的有效数量和合理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2006-2007年太湖生物资源调查,估算出太湖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水生植物总渔产潜力约为78494 t.太湖实施以渔改水的生物调控措施,应加大鲢、鳙放流数量和放流规格,在提高鱼产量的同时对抑制太湖蓝藻水华能起到积极作用;推算每年放流鳙约1000×104尾,鲢约300×104尾,规格为20尾/kg为宜.草鱼、团头鲂、青鱼、鲤等要在保护太湖水草和底栖动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前提下适当放流,每年宜放流草鱼150×104尾,团头鲂165×104尾,青鱼8×104 ~ 10×104尾,鲤夏花2500×104尾.而对调控鱼类结构小型化、单一化具有重要作用的肉食性鱼类翘嘴铂建议加大放流量,年放流量可扩大至500×104尾左右,在调控的同时提高湖泊渔业附加值.  相似文献   

2.
2002-2003年太湖鱼类学调查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朱松泉 《湖泊科学》2004,16(2):121-125
2002-2003年对太湖鱼类学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48种(和亚种),隶属于15科、18目。比上世纪50至70年代调查的103种减少了55种。分析了鱼类种类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上世纪60年代环湖大堤和闸坝建设,阻隔了太湖和长江间的交通,以及水草湖区面积的萎缩和沉水植物的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3.
太湖渔业资源现状(2009-2010年)及与水体富营养化关系浅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根据2009-2010年的太湖鱼类资源调查,结合历年渔业资料和水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太湖渔业资源的发展趋势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集到鱼类47种,隶属10目14科37属,原常见鱼类种类数明显减少,鲤科等定居性鱼类成为主体;同时,太湖渔业产量近年来增长迅速,渔获物中湖鲚等小型鱼类比重增加,渔业资源的单一化和小型化趋势加剧.根据湖泊水体环境特征的空间差异,对太湖东部湖区、北部湖区和湖心区3个不同类型湖区间的渔业资源特征进行比较.其中在北部湖区和湖心区,浮游食性的湖鲚成为绝对优势种,2008年其产量分别占湖区总产量的70.7%和80.4%,其他主要鱼类所占比重仅为0.2% -3.0%;而东部湖区草食性和肉食性鱼类的比例较高,鱼类结构相对合理,不同湖区间渔获物的组成差别反映出湖区鱼类组成与环境特征相适应的特点.针对太湖渔业资源与水体富营养化关系进行探讨,提出需加强渔业与湖泊环境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重视水生植被在太湖渔业可持续发展中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太湖55种常见鱼类的生态学特点和种群动态等作了较全面的综合分析, 认为:鱼类的生态学特点和环境因子(包括人为因子)的综合作用是造成目前太湖在鱼类组成、种群数量上均以小型鱼类占绝对优势, 大、中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下降、结构低龄化的主要原因。因此, 太湖增值措施应包括:限制刀鲚发展、扶持翘嘴红鲌、鳜等名贵凶猛鱼类、加强人工放流、重点保护草上和水底部产卵鱼类、提高起捕规格等。  相似文献   

5.
太湖自然渔业及其发展策略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渔业是太湖的主要功能之一,它对改善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又受制于环境的影响而变化,从太湖渔业结构分析,目前太湖自然渔业整体捕捞强度过大、资源破坏严重,依据太湖多年渔获物捕捞结果,系统分析了太湖鱼类群落结构及其演变动态,通过对太湖不同生态区域渔获物产量和组成的分析,研究了太湖自然渔业特征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严格控制捕捞渔具规格和捕捞强度、合理调整开捕时间、调整放流鱼种结构和比例,合理发展湖泊渔业的思路,同时,依据太湖生物资源现状,分析了太湖自然渔业潜力,提出太湖渔业发展要加强渔业环境建设、加强渔业对水环境改善功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大型通江湖泊洞庭湖的鱼类物种多样性及其时空变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为了解通江湖泊鱼类物种多样性现状,于2004年3月-2004年12月和2005年5月对洞庭湖城陵矶、岳阳和沅江三个区域的鱼类进行逐月调查.共鉴定鱼类69种,隶属6目14科44属,其中59.4%为鲤科鱼类.以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分析了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洞庭湖鱼类种类多样性较高,且时空变化较大.一般地,湖区与长江干流的距离越近,种类数达到峰值的时间就越早;鱼类多样性在春夏季高于秋冬季,在南洞庭湖高于其它两个区域.以优势度>5000为标准,全湖有17种优势种,其中80.0%为湖泊定居性鱼类.在生态类群方面,湖泊定居性鱼类种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74.0%;江湖洄游性鱼类最少,占13.0%.对比分析显示,由于生境丧失、天然苗种资源衰退和过度捕捞等原因,洞庭湖鱼类多样性较20世纪70年代明显下降,洄游鱼类种类数减少;通江湖泊鱼类多样性明显高于阻隔湖泊,表明江湖阻隔造成鱼类多样性下降,因此,加强江湖连通是保护鱼类多样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盐湖浮游生物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2003年9月-2004年1月的渔获物调查,并结合1984-2002年的鱼类产量统计资料,分析了近二十年来太湖鱼类产量和组成的变化规律以及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太湖鱼类的种类在不断减少,如本次调查和2002年3月-2003年12月的调查只采集到48种鱼类,和历史资源料比较有55种鱼类难以采到;鱼类产量组成表现为仅鲚鱼的产量和组成比例总体呈较快的上升趋势,从1984年的5153.7t、占总产量的36.2%上升到2002年的19571t、64.1%,鲤、鲫鱼基本维持不变,但近四年略有上升,其余鱼类均呈下降趋势.用Wilhm改进式计算的鱼类产量组成的均匀度指数H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近二十年来平均以每年-0.0465的速率下降;分析认为,人类活动以及由此引起的太湖生态环境变化,包括江湖阻隔、过渡捕捞、富营养化及太湖特有的鱼类生态学特点决定了鱼类组成的这一变化趋势:江湖阻隔、过度捕捞是引起太湖鱼类种类减少和鱼类组成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太湖近二十年来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重,由此使初级生产力水平持续增长,浮游生物饵料丰富,使鲚鱼等浮游生物食性鱼类产量逐年提高;舶鱼数量的减少又使鲚鱼失去抑制.随着鲚鱼等浮游动物食性鱼类产量的升高,太湖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呈下降趋势,这可能是太湖浮游植物数量倍增的生物学因素之一.目前太湖鱼类产量组成的变化正向着抑制浮游动物和有利浮游植物生长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梯级水坝胁迫下东江鱼类产卵场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东江作为珠江流域重要支流之一,是香港地区以及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重要水源.鱼类不仅是河流生态系统重要组成也是其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生物.目前东江已经修建了一系列水坝,基于东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维持和管理的需要,有必要了解河流中鱼类产卵场的现状.据此,2010年3-10月对东江古竹江段的鱼苗(卵)进行了连续采集,目前鱼苗种类已鉴定到26种(属),主要优势种类为鰕鯱(63.0%)、赤眼鳟(16.8%)、尼罗罗非鱼(9.7%)、大眼鳜(2.0%)等;调查期间古竹江段鱼苗(卵)径流量初步估算为11.4×108尾(颗),东江鱼类主要繁殖期为4-9月.与东江历史资料及西江江段鱼类繁殖现状相比较,东江鱼类产卵场功能极度退化,不仅鱼类产卵规模已明显下降,并且东江古竹江段鱼苗中洄游性种类缺失;本次调查证明东江龙川江段原有的四大家鱼产卵场已经消失;通过典范对应分析分析表明,东江江段鱼类产卵繁殖对水文生态因子的响应程度较低,说明东江江段水文节律受梯级水坝影响程度大,偏离了鱼类产卵繁殖的生态需求.尼罗罗非鱼在东江古竹江段有暴发性繁殖现象,东江已经面临外来种的严峻威胁,分析认为梯级水坝的修建是导致罗非鱼暴发性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目前东江鱼类产卵场现状,建议把鲢、鳙及广东鲂列入增殖放流的品种目录,加强人工增殖放流;从贯通鱼类洄游通道及修复产卵场的需求上考虑,建议在东江各水坝上补建鱼类过鱼通道.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外来鱼类调查(2001-2014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文家  何德奎 《湖泊科学》2015,27(3):502-510
2001-2014年对青海省主要水体中外来鱼类组成、分布和生态习性进行了系统调查.野外调查采集到外来鱼类30种,隶属6目12科25属,已建群外来鱼类16种.其中,黄河水系拥有的外来鱼类最多,共26种;长江上游有4种,为该河段首次记录;可鲁克湖12种,是内陆水体中外来鱼类最多的水域.结合历史文献记录,截至2013年,全省记录外来鱼类7目13科31属36种,已远超土著鱼类物种数(50种和亚种)的一半.调查分析发现外来鱼类呈现数量持续增多、分布范围向高海拔扩张的趋势.已建群外来鱼类主要是分布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广布型物种.虹鳟(Oncorhynchus myskiss)是代表性外来种,现已在黄河上游干流部分河段形成自然繁殖群体,其食物组成包括水生无脊椎动物和高原鳅等土著鱼类.建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开展外来鱼类影响研究是防控高原地区外来鱼类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珠江干流梯级开发对鱼类的影响与减缓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6—7月对珠江龙滩库尾至长洲坝下江段干支流鱼类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鱼类6418尾,隶属于10目23科82属122种.分析了渔获物的种类组成与分布、生态类型、珍稀濒危特有鱼类采样情况、各江段群落相似度和鱼类多样性等,并与该区域鱼类历史记录进行了对比分析.总体来看,珠江干流梯级开发后,由于大坝阻隔、水文情势改变等,鱼类资源发生了较大变化,河海洄游性鱼类和河口鱼类受大坝阻隔影响分布范围变窄;珍稀濒危特有鱼类由于生境破坏,种群规模变小,濒危程度加剧;库中江段流水性鱼类种类数和资源量显著下降,静缓流鱼类成为优势种;外来鱼类种类多、分布广.对导致珠江干流鱼类资源衰退的其他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过度捕捞、生境破坏、水污染和外来鱼类入侵等.针对珠江干流梯级开发及鱼类资源现状,提出了栖息地保护、河流连通性恢复、鱼类增殖放流站建设、生态调度、渔政管理和生态补偿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长江天鹅洲故道是长江江豚首个迁地保护区,其中充足而适口的饵料鱼类资源是长江江豚种群健康发展的保障。为此,根据2017年10月—2021年4月对长江天鹅洲故道进行的7次鱼类调查数据,结合禁捕前的历史数据,对其鱼类群落结构演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长江江豚饵料鱼的供应状况对天鹅洲故道内鱼类资源管理提出了建议。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类57种,其中,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等大中型鱼类生物量明显增加,而?(Hemiculter leucisculus)和似鳊(Pseudobrama simoni)等小型鱼类生物量呈现下降趋势。鱼类群落优势种逐渐由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和?等小型鱼类转变为鳙、蒙古鲌和拟尖头鲌(Culter oxycephaloides)等大中型鱼类,尤其是新近出现的拟尖头鲌种群发展迅速。同时,短颌鲚和?等小型鱼类的体重在减小,而鲢、鳙等大中型鱼类规格在持续提高。长江江豚以小...  相似文献   

12.
三峡大坝运行前后西洞庭湖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变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鱼类是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鱼类的群落结构动态直接反映湿地生境及外部驱动力的变化.三峡大坝运行后,长江中游江湖水文情势发生了变化,西洞庭湖地处洞庭湖西部,是受此变化影响最为直接的区域之一.为监测西洞庭湖鱼类群落结构变化特征,分析其变化原因,于2002年9月-2003年8月和2012年7月-2014年1月,在西洞庭湖进行了两次鱼类群落调查.共鉴定到鱼类7目17科91种,其中鲤形目最多,为58种,占总种数的63.7%.两次调查结果显示,三峡大坝运行后西洞庭湖鱼类物种数由85种下降到66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由5.00和1.11下降为4.14和1.00,鱼类个体小型化趋势明显.两次调查物种数和个体数量最多的类群均为底层、定居性、杂食性鱼类,且其比例有增加的趋势,而肉食性鱼类、中上层鱼类、半洄游性鱼类和产粘性卵、沉性卵鱼类个体数量占比均有减小的趋势,其中中上层鱼类变化有显著性差异.三峡大坝运行后10年间,西洞庭湖鱼类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研究表明,西洞庭湖鱼类生境丧失、捕捞胁迫,加剧了一些特定类群的生存压力,并反映于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翟淑华 《湖泊科学》1998,10(S1):123-128
Taihu Lake is the third largest fresh water lake in China, locating in Yangtze Delta as the richest area of China. At present, eutrophication problem is severe in Taihu Lake. This paper, in view of ecological system, presents analysis of the composition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aihu Lake environment regarded as a whole ecological system, energy and substances circulation between ecological factors. The Taihu Lak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proceeding a lake evolution period, i.e. middle-eutrophic to eutrophic. Therefore the diversion water''from Yangtze River to Taihu Lake through the Wangyu River acts to change external agent function for Taihu ecological system, i.e. increasing water quantity of Taihu Lake may rise water level and speed up flow exchanging. Moreover, with harnessing measures for pollution sources to reduce input of nutrients, natural evolution procedure of Taihu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y slow down to subsequently improve Taihu ecologic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4.
呼伦湖鱼类群落结构及其渔业资源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根据2014-2015年在呼伦湖进行的鱼类资源拖网调查,结合历年渔业捕捞资料,分析该水域的鱼类群落结构及渔业资源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获鱼类21种,隶属4目6科21属,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占总数的81.0%;群落优势种为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鲤(Cyprinus carpio)、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和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鱼类群落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偏低.东部、西部湖区间的鱼类群落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西部湖区的鱼类物种数量较少,但大中型鱼类比例及生物多样性较高.与历史资料相比,呼伦湖鱼类的物种数量下降,优势种组成发生较大变化,鱼类个体小型化趋势明显,而捕捞强度过大、湖泊富营养化加剧及气候水文条件变化是导致呼伦湖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古辰  姜美彤  蒋忠冠 《湖泊科学》2020,32(1):124-133
于2018年68月在长江下游菜子湖流域沿岸带、敞水区、湖口和河道4种典型微生境分别设置样点进行鱼类调查,探讨生境过滤对鱼类物种和功能组成的影响.共采集鱼类5目31属43种,其中沿岸带湖泊定居性、山溪河流性及江湖洄游性鱼类物种数均较低,河道山溪河流性鱼类物种数较高.通过对各微生境间物种组成的差异分析,显示出4种微生境条件下的鱼类群落均有显著差异,且沿岸带、敞水区和河道的代表种分别为、鳙、草鱼、鲢,华鳈、光唇蛇鮈、蛇鮈.通过单因素多元方差分析解析不同生境过滤条件下鱼类物种和功能多样性的差异,发现在物种多样性层面,沿岸带的Richness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微生境;在功能多样性层面,不仅发现沿岸带显著较低的RaoQ指数,同时发现河道的FDiv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微生境类型.  相似文献   

16.
“引江济太”对2016年后太湖总磷反弹的直接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引江济太”工程将总磷浓度偏高的长江水引入太湖后对2016年后太湖总磷反弹的影响,本文实测并收集整理了2016年前后“引江济太”调水入湖水量、磷通量及全太湖入湖水量、磷通量与太湖磷存量等数据,对2016年前后“引江济太”调水入湖水量、磷通量、磷形态与其他入湖河道水量、磷通量、磷形态以及全太湖的水质、受水区贡湖的水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前后,“引江济太”年均入湖磷通量为97.56 t,年均入湖水量为8.16亿m3,从调水量、入湖磷通量、调水后短期磷响应及各湖区磷增量来看,“引江济太”与2016年后太湖总磷反弹相关性不强.“引江济太”调水累计入湖磷通量为877.97 t,占太湖总入湖磷通量的4.58%,累计入湖水量占太湖累计入湖水量的7.36%,单位水量携带的磷通量仅为其他来水的一半左右,占比相对有限.与太湖主要入湖河流相比,“引江济太”调水属于优质来水,湖泊的入湖河流总磷浓度一般都高于湖泊本身的总磷浓度,“引江济太”调水总磷浓度偏高属于正常范围.目前“引江济太”工程在保证供水安全、缓解水华危机的同时对处于严重富营养化状态的太湖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但未来引水量增加的情况下,必须继续关注引水带来的磷通量与太湖磷循环系统的关系,确保“引江济太”对太湖继续产生良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