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地震烈度评定值的统计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我国地震烈度的评定是否存在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本文从统计的角度,选取合适的烈度衰减关系模型作标准,基于残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对1900年到2013年间392个地震的烈度评定值随年份变化的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提出一种改进的衡量拟合优劣的算法,量化数据的整体偏差并直观地展现数据的离散程度.统计检验结果表明,烈度评定值无论按区域划分、按震级划分或是按烈度划分均与整体存在一致且显著的时间分布趋势:1960年之前烈度评定值较为离散,1960年到1980年左右烈度评定值逐年减小,1980年开始烈度评定值逐渐增大,2000年以后绝大多数烈度评定值高于平均水平,且该时段烈度评定值偏高程度尤为明显,平均总体偏高约0.4度,且有继续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表》(GB17742-2020)中规定的仪器烈度计算方法处理门源M6.9地震强震动记录数据,得到测点仪器烈度值,将宏观烈度图Ⅵ度区以上站点与仪器测定烈度进行对比,发现44.44%站点测定的仪器烈度值与宏观烈度图中烈度区值完全吻合,88.89%站点的误差在±1度以内,说明《中国地震烈度表》建议方法获得的仪器烈度可以表征记录站点周边的震害程度;对比分析了基于PGA、PGV计算的仪器烈度值,发现在此次地震PGV中较PGA对于建筑物影响要明显,对震害的指示作用要优于PGA。基于仪器地震烈度值绘制了仪器地震烈度分布图,分布图整体上呈北西—南东方向展布,与宏观烈度走向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现行中国地震烈度表中,给出了Ⅴ度以上烈度区水平向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PGA)和峰值速度(PGV)两个物理参数与地震烈度的参考关系。当分别用PGA和PGV计算仪器烈度时,计算结果与现场调查烈度相符率很低。文中提出了基于相符率的加权方案,利用PGA和PGV综合评定烈度。评定结果表明,相符率有较大提高,说明该方法能有效地使仪器烈度更加接近宏观烈度。  相似文献   

4.
根据9.21台湾集集大地震过后南投县、台中县、台北县和苗栗县这四个主要受害地区的建筑物震害,参考不同的评定烈度标准综合确定出这四个地区的地震烈度,然后又计算出四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峰值谱加速度、峰值谱速度以及峰值谱位移的平均值。将这些均值分别与地震烈度进行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线性回归,发现这些地震动参数均值除峰值谱位移外都和烈度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这说明研究评定的这四个地区的地震烈度是正确合理的,可以加以推广并应用于其它地震研究工作中。同时由于地震烈度是描述地震破坏后果的物理概念,地震动参数和烈度间的良好相关性也说明地震动参数和建筑物震害有很大的关联性,能够体现对结构的潜在破坏势。  相似文献   

5.
中外烈度表“人的感觉”和“器物的反应”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震害经验的积累以及人们对地震认识的深化,不断修改烈度标准,使烈度评定更加客观与科学是地震工程界一直所追求的.人的感觉和器物的反应都是评定一次地震时相应烈度的宏观标志,是烈度表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历代地震烈度表(《新的中国地震烈度表》、《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中国地震烈度表( 1999...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8年汶川M8.0地震获得的强震动记录数据,根据《仪器地震烈度计算暂行规程》计算得到各台站处的仪器地震烈度值,分析仪器地震烈度与宏观地震烈度的对应关系,研究该仪器烈度计算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所得的仪器烈度值与宏观烈度完全吻合的比率为47.5%,偏差±1度以内的比率为89.1%,说明二者对应情况较为理想,仪器烈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实际的震害情况;在各宏观烈度区内仪器烈度值虽然具有一定的离散性,但其均值与宏观烈度区值的偏差相对较小,均控制在±0.3度以内。另外,文中还绘制了汶川地震仪器烈度分布图,虽然与宏观烈度在整体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仪器烈度分布与宏观烈度分布不可能完全一致。仪器烈度与宏观烈度的概念和属性有所差异,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不应混淆和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7.
地震烈度的模糊综合评定及其在抗震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震烈度作为一种总的综合性的分级办法,是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或若干个参数来度量的,因为根据不同的参数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本文建议将被评定的地震烈度视为烈度论域上的一个模糊子集,并利用模糊数学中模糊推论和综合评判的理论,提出了地震烈度的多因子综合评定的方法。所考虑的评定因子包括震害指数、地面水平加速度峰值,速度峰值和竖向加速度峰值。当条件成熟时,还可以毫无困难地增加其他评定因子,例如地震持续时间、谱特性等。显然,这种多因子模糊综合评定的方法远优于目前采用的单因子“确界”评定方法。 本文还提出了利用所求得的烈度模糊向量的各隶属度来决定结构设计中应取参数值的方法,从而避免了设计参数成倍突变的缺点。  相似文献   

8.
乌统昱  庄亚娜 《地震学报》1990,12(2):194-203
本文介绍了用灰色聚类法对最具有工程意义的Ⅵ-ⅩⅠ度烈度进行评定的方法.一般说来,在Ⅵ-ⅩⅠ度的烈度范围内,房屋的破坏现象是评定烈度的主要标志.因此,笔者把Ⅵ-ⅩⅠ度烈度分成六类,把房屋破坏现象分成轻损、损坏、破坏和倾倒四种,以此为聚类指标.为了使指标定量化,对每一指标进行了评分,同时把欲调查的地区作为聚类对象.再根据实际样本进行灰色聚类后,便可判断震后某地的地震烈度属于几度.从房屋破坏现象评定烈度这一点出发,本文还提出了考虑其它因素的一般的评定烈度的方法.此外,还对几个实际震例作了具体的计算.结果表明,用灰色聚类法评定地震烈度是简单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陆历史地震烈度统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中国地震烈度评定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中国大陆1966年以来464个地震的烈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长期以来不同震级的震中烈度及灾区面积评定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对比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对于震级相同的地震,震中烈度和灾区范围的评定均存在波动,且在不同震级区间和不同时间阶段,波动的显著程度也有所不同。此外,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地震烈度评定虽然存在差异,但随着震级增大,差异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地震台网资料快速发布的震动烈度标准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总结现有烈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中国地震烈度评定表和台湾烈度评定表,提出以水平向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标准的震动烈度表.表中采用1~10度共10级划分方式,每度都有定量标准与之对应.作者以福建省地震监测台网记录到的福建顺昌ML4.9地震和永春ML4.7地震为例采用以上震动烈度标准进行了分析计算,并与其他烈度计算方法及现场烈度调查结果进行比较,说明利用地震台网资料快速评定震动烈度的思路是可行的,评定结果可为政府应急救灾和民众了解大致震害程度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对烈度快速评估的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包括地震烈度评定标准、烈度衰减规律、地震烈度与地震动参数之间定量关系、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及仪器烈度等.讨论了在强震观测台网密集、比较稀疏以及无法实时和近实时获取震后强震资料等情形下,进行烈度快速评估的方法以及尚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强震观测台网较为稀疏的情况下,采用基于地震学的地震动合成方法估计地震烈度分布是进行烈度快速评估较为合适的方法,进行相关研究对震后救灾部署和震灾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把地震烈度作为震害(以震害指数为基础变量)论域中的模糊子集,确定了烈度模糊集Ⅵ一Ⅹ的隶属函数;用模式识别的直接方法和α-截集的概念得到了烈度和震害指数的两种对应关系,在Ⅷ、Ⅸ、Ⅹ度,这些关系和《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完全一致,而在Ⅵ和Ⅶ度则有所不同。这些结果可直接应用于烈度评定工作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晋冀蒙交界地区1500年以来记录较完整的MS5.0及以上历史地震烈度资料和2000年以来的地震活动资料,分别进行地震灾害危险性和地震活动性分析。首先,利用ArcGIS将历史地震烈度资料数字化,没有等震线记录的地震用烈度衰减关系计算烈度圈半径。将研究区划分成0.1°×0.1°的网格,将烈度资料分配到与之相交的每个网格,并用烈度-频度关系计算每个网格的烈度a、b值。基于地震发生遵从泊松分布的假定,估算未来50年内晋冀蒙交界区遭受某一地震烈度的超越概率。同时,计算50年超越概率10%对应的地震烈度,计算结果表明张家口蔚县、阳原和山西广灵县周边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较高。最后,采用中小地震能量密度值计算方法,对2000年以来的现今地震活动进行定量分析,与历史地震烈度资料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中小地震活动圈定的危险区与历史地震烈度资料评估计算的概率高值区相对应,因此,这两种方法可为晋冀蒙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和危险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地震烈度这一概念在地震学和地震工程上一直广泛使用。在我国一直以烈度作为地震活动性强弱的标志来进行地震区划;工程上又以一定的烈度作为抗震设防的标准。但是烈度是依据宏观地震烈度表的规定来评定,而宏观地震烈度表并不是一个很准确的尺度,现今世界各地使用的烈度表有多种,其中的一些规定也存在差异。烈度表的尺度是否合理,对国家的防震减灾事业和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世界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12日汶川MW7.9地震触发了大量的滑坡。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建立了一个详细完整的汶川地震滑坡编目图。该编目图显示,汶川地震中滑坡主要分布在约110000km。的区域内,滑坡的面积为1160km2。这些滑坡是依据地震前后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和航片,使用人工目视解译方法圈定出每一个单体滑坡,每个单体滑坡对应一个区要素,并对部分滑坡进行了现场调查验证。基于此,本文选择一个面积为44031km2的滑坡高密度区域作为研究区,区内滑坡数量为196007个,面积为1150.622km2。在原汶川M8.0地震烈度分布图的基础上,基于地震滑坡面积百分比(LAP)分析,建立了地震滑坡面积百分比(滑坡密度)与地震烈度匹配定量标准:LAP≥70%,为XII烈度区;20%≤LAP〈70%,为XI烈度区;5%≤LAP〈20%,为X烈度区;1%≤LAP《5%,为IX烈度区;LAP〈1%,为VIII烈度区及低于VIII烈度的区域。对原烈度图覆盖约123832km。的VII及VII以上烈度区边界进行了修正。修正前后的烈度图与地震滑坡的匹配度分别为93.8%和95.8%,可见修正后地震滑坡与地震烈度的匹配度提高了2.0个百分点。本文所制定的地震滑坡面积百分比与地震烈度的定量关系,可为其他地震事件,尤其是发生于高山峡谷区地震事件的烈度分布图制作提供方法参考、标准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农村民房的地震破坏特征与震害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对中国西部和华北地区20世纪发生的21次历史地震的震害考察和10余次地震的现场震害调查资料的分析研究,总结归纳了农村木架房屋、墙体承重房屋、混合承重房屋、土坯拱窑、黄土崖窑、砖平房、多层砖混房在地震烈度为Ⅵ度、Ⅶ度、Ⅷ度、Ⅸ度、Ⅹ度时的震害表现,介绍了建筑物震害程度等级的划分与标准、破坏性地震在Ⅵ度-Ⅺ度区内各种结构类型农村民房破坏的烈度标志,给出了各种结构类型农村民房在地震烈度Ⅵ度-Ⅺ度情况下的震害预测结果,探讨了在造价增加不多的情况下,提高农村民房抗震能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地震信息系统应当在大地震发生后快速发布地震烈度速报信息的需求,结合国际烈度速报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经验,设计并实现SeisMIS地震烈度速报信息发布系统,并在成都市烈度速报台网中进行应用,对于提升地震烈度速报信息的网络化应用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地震烈度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比较分析以往烈度表的基础上,着重增加了社会反响标志;对Ⅹ-Ⅻ度的房屋建筑物和地表现象标志进行了调整与补充,完善了作为12阶烈度表相应的《中国历史地震烈度表》.文中对烈度表的各项标志作了简要说明,并列举了国内外10次历史地震事件的评定实例.本文提出的历史地震烈度表,保持了以往烈度表的适用性与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地震烈度评定是探讨许多地震问题的基础和起点。迄今为止地震烈度尚未有公认明确的物理定量标准,仍然处于一种粗糙的宏观描述阶段。近十来年,在我国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发生了多次破坏性地震。由于城乡建设了大量各种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在现行烈度表中找不到适当的对应关系,使震后烈度评定工作增加了不少困难,致使争议纷纷。  相似文献   

20.
回顾了中国地震烈度表的发展与演变,并对每一个时期的烈度表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无论哪一个时期的烈度表在被评定者使用时,均会受到评定者经验的多寡、认知的不同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即使是同一调查点不同调查人员得出的烈度结果也可能相差甚远。对新《中国地震烈度表》(GB/T17742-2008)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