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6年11月26—27日,《湖泊科学》第二届编辑委员会会议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施雅风教授主持,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北京、西宁、西安、武汉、上海、青岛、南京等地的专家、学者共19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范云崎同志及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孙佩锦教授分别代表主办单位对诸位专家在百忙中出席会议表示欢迎并致词.科学出版社期刊出版中心来函致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湖招学会名誉理事长和理事长曾呈奎、秦蕴珊教授分别题词祝贺.在与有关单位充分协商的基础上,主办单位…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6,(4):13
正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已于3月8日批复同意,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2009年的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原党委书记梁小虹首次提出了《关于设立"中华航天节"的提案》(同后来提出的《关于设立"中国航天日"的提案》)。近五年,他每年都递交设立航天节日的提案,还请到39名院士  相似文献   

3.
著名的地震学家李善邦是我国地震事业的开创者。他从事地震科研50年,为我国地震科学事业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一、从农家弟子到书生李善邦于1902年农历九月初一出生在广东省兴宁县田心村一个祖祖辈辈务农的家庭。他6岁开始读书,1920年考进了南京东南大学。他努力苦读,经常在煤油灯下钻研到深夜。他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1925年,李善邦在东南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经多方托人谋事,终于在一所私立中学任教。那时南京城正处于混乱状态,很多学生不来上课,学校收不到学费,教员的工资也发不出。北伐军占领南京后,他的饭碗又被打破  相似文献   

4.
我队自贯彻国务院69号文件后,在候马市地办及队党委的领导下,加强了地震予测予防工作,从一九七五年一月成立了防震抗震领导组,由队党委书记崔志文同志任组长,下设地震观测组,由车间抽调三名青年徒工任观测员,并由一名地质技术员兼管观测组。成立观测组后,队领导及各单位很重视这项工作,在物质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拨出了一部分仪器设备,又自己动手制做一部份土仪器。我们先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甘肃昌马7.6级大震发生50周年。我国自办的第二个地震台—南京地震台,正是在那一年兴建的(第一个台是1930年李善邦先生在北京鹫峰建立的)。今年7月我国地震界曾举行了南京台建台五十周年纪念。回顾此台建立后头一年记到的我国的第一个大地震就是1932年昌马大震。值得指出的是南京台是我国地震界老前辈之一金咏深先生创办的。他从日  相似文献   

6.
张晓东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张晓东研究员为期刊第六届编辑委员会副主编,二级研究员,中国地震局科技委委员,致力于地球物理、地震预报的研究,获多项地震局优秀科技成果奖,并多次参加国际破坏性强震现场灾害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7.
新疆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于1989年9月19日至22月在克拉玛依市召开了编辑工作经验交流会。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协学会部学术期刊处处长郑军,自治区科协副主席、新疆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顾问、新疆八一农学院教授张学祖,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报刊处处长黄春华,自治区科协学会部副部长马平,克拉玛依市党委书记张毅及新疆石油局有关领导,分别到会作了重要讲话。来自全疆各地的32个科技期刊编辑部的48名新老编辑聚集在一  相似文献   

8.
金咏深先生是我国现代地震学事业开拓者之一,他的早期学术活动不为今人所知。今年七月欣逢南京地震台建台五十周年,在编写南京地震台志时,才略知一二。一九三二年七月正是由金咏深先生完成大型维歇尔仪器的安装,使南京北极阁地震台正式投入观测的。现根据史料记载,将有关金先生的事迹介绍如下: 金咏深(Yin—Sen King)江苏武进人,一九二九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获理学士  相似文献   

9.
张晶晶 《地球》2012,(6):86-87
中国地质博物馆烟台馆暨烟台自然博物馆于2012年5月18日隆重开馆。出席开馆典礼的领导主要有:第十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原党委书记刘明祖;全国人大常委、国土资源部原部长孙文盛;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徐善衍;山东省原副省长孙守璞;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中国矿业联合会副会长、烟台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主任樊志全;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副司长白星碧;  相似文献   

10.
陈国兴 《地震学刊》2012,(3):383-383
"第十一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研讨会"由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东南大学共同承办,将于2013年10月25日~27日在江苏南京召开。本次会议专题: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新方法。会议主题:(1)岩土本构模型与参数研究;(2)岩土工程重大工程实例;(3)岩土试验与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11.
秦伯强 《湖泊科学》2005,17(2):F002
2005年4月18目,美国North arolina大学著名的国际著名湖沼学、淡水生态学家Robert G.Wetzel教授因患肺癌在家中去世,终年68岁.消息传来,正值我们的湖泊富营养化国际会议召开之际,更加令人怀念.因为,本次国际会议就是在他的关心和支持下召开的,他本人还担任本次国际会议的科学委员会的外方主席.当在去年12月收到他的最后一封电子邮件,说明他已经身患绝症而不能来南京参加会议并表示歉意时,  相似文献   

12.
罗昱 《地球》2009,(2):70-71
1898年,青年鲁迅(当时原名周寿樟;字豫山,到南京读书后,改名周树人)怀揣着母亲多方设法筹措的8块银元,离开绍兴老家,来到南京就读于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水师学堂,数月后重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开始了他与新学的“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5,(5)
<正>4月25日上午,中国地质调查局围绕第46个地球日主题"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举办了"中国地质调查成果主题报告会"。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出席报告会并作题为"珍惜地球资源是我们共同使命"的主旨报告。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书记王小烈主持会议。国务院相关部委、国土资源部相关司  相似文献   

14.
南京基准地震台 2 0 0 2年 1 2月 1日在宁隆重庆祝建台 70周年。中国地震局局长宋瑞祥 ,江苏省省委副书记、省长季允石等出席了庆祝大会 ,并为新落成的南京地震科学馆揭牌。副省长王荣炳、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岳明生在会上致辞。南京地震台坐落在中山陵风景名胜区内 ,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中国最早的 2个地震台之一 ,也是江苏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基准地震台 ,其前身是 1 93 2年建成投入观测的南京北极阁地震台。建台 70年来 ,南京地震台不但取得了大量的观测资料和科技成果 ,而且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 ,由建台初单一的测震学科发展成为具有测震、…  相似文献   

15.
马尔库斯·巴特(Markus Bath)是国际上知名的地震学家,他今年64岁,于1916年生于瑞典的卡特里内霍尔姆。他于1949年在乌普萨拉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39~1949年在该校的气象研究所担任助教,1949~1961年在该校任地震学和气象学助理教授,1961~1967年为地震学副教授,从1967年起升为地震学正教授。  相似文献   

16.
一次罕见的平流辐射雾过程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大气成分对雾的影响,2006年12月份在南京市郊进行了雾的综合外场观测试验.12月24~27日,南京出现了持续4d的浓雾过程.揭示了这次浓雾过程一些罕见的特征:持续时间长,浓度大,雾顶高,雾水酸,爆发性增强.对这些特征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成因的探讨.结果表明,这次雾是在夜晚辐射条件下形成,而后在暖湿平流作用下维持、发展,是一次平流辐射雾过程.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承担并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9070057)——“经济水生植物对食品废水净化与资源化生态工程研究”于1994年12月底在南京通过鉴定和验收。参加鉴定会的除有关专家外,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以及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领导。  相似文献   

18.
"第十一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研讨会"由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东南大学共同承办,将于2013年10月25~27日在江苏南京召开。本次会议专题: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新方法。会议的主题:(1)岩土本构模型与参数研究;(2)岩土工程重大工程实例;(3)岩土试验与测试技术;(4)环境岩土工程;(5)土动力学与土工抗震。联系方式:"第十一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研讨会"组委会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石油化工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主办,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胜利油田股份公司、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江苏油田股份公司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地震各向异性及多分量地震技术”研讨会于2004年9月27~28日在安徽省六安市召开.来自国内外各油田、高校、科研单位等近7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著名地震学家、中国地震学会常务理事、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近代地震科学事业的开创者李善邦生于1902年,卒于1980年4月29日,终年78岁。李善邦是广东省兴宁县人,1925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物理系,做过中学教员,后来到地质调查所工作,负责筹办地震台站开展研究工作。1930年在北京鹫峰建立起我国自己的第一个地震台,并按照国际觇定印发月报及专报与世界各地震台交换。他还负责鹫峰地震研究室的工作。后来曾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今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