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昭栋  邹泉生 《地震》1993,(2):61-66
本文介绍了鲁23井“动水位”观测情况。提出了一个分析有泄流的“动水位”的新方法,即把流量换算成水位,以等效静水位来表示“动水位”与流量。由于把“动水位”与流量用一个量来计算,从而为“动水位”观测定量的、统一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这对提高“动水位”井的监测预报地震能力起一定的作用。 本文还以鲁23井“动水位”观测资料为例,利用新方法进行处理的观测分析结果与理论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陈立军 《地震》1993,(2):55-60
本文运用经典的小孔流速模型及其开放系统的流体力学理论论述了动水位观测原理,证明A—B系统是一种机械换能器,其“水位”随时间t的变化直接反映了主井内的应力状态,而其“流量”则是主井内的真正流量。文中还述及改进动水位观测系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投入式水位仪存在稳定性差、零漂大等缺点,研制浮子式JS-1数字水位仪,基于观测原理和仪器结构,在苏18井开展动水位观测实验,结果发现:JS-1数字水位仪在动水位观测中可行,产出数据质量优良,并且在对零漂控制、观测数据质量、观测精度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4.
长沙井动水位的记震能力及其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孔的基本情况 长沙地震台动水位观测井(简称长沙井)是1979年钻的供水勘探井,1981年列为我台地震观测井,进行流量和部分水化学成分的观测,1985年初增上动水位观测。 从区域构造上看,长沙井位于南华准地台的湘中湘南加里东印支穿插褶皱带的韶山坳陷和幕阜山隆起交界部位,在长沙—平江中新生代盆地边缘、长寿—永安大断裂北西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湖大水井的动水位观测作了介绍。根据观测资料,对动水位与流量、动水位与气压的关系以及水振波的控震能力等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小马村井动水位观测副管设计不合理导致固体潮汐不明显,为此进行固体潮汐观测实验,此后固体潮汐较为明显。因为该井有原油上漂,排水装置的排水口经常堵塞,清淤后需人工调节流量,所以动水位观测难以恢复原状。2017年12月改造排水装置后,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7.
利用深井动水位观测资料预报地震,已经被国内外地震学家进行深入研究,并得到了许多珍贵的震例资料。从多年的观测实践认识到,观测装置系统对动水位记录地震信息量是关键环节,泄流量的调节也是提高动水位观测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以频谱分析方法作为理论基础,采用周期图法计算汶川地震前后距震中500 km以内10口观测井水位(包括动水位与静水位)的功率谱,对比分析2009年无大震年份同时期的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水位的频域特征受制于观测井的地质构造背景、观测方式和观测深度;水位的波动能量主要集中于大于4天与小于0.5天周期,震后水位波动能量则集中在大于8天的周期;动水位频谱更加丰富.另外,不同井水位的频域响应特征与该井观测层岩性有关,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高水头,小流量的一种动水位观测方法,重点介绍了影响观测的油污、悬浮物及溢出气体的分离、排除技术,从而获得动水位的稳定观测。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位调和分析(M2波计算)”程序,对天津张道口地震台张道口-1井模拟、数字化水位内在质量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从高频干扰、周围井孔的地下水开采、仪器零漂、探头位置与观测精度变化的关系、仪器自身原因5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张道口-1井数字化水位内在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了数字化水位在日常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研究丹东变电井地下流体水位数字化改造后的十五数字资料,对变电井水位的正常动态、干扰动态、同震异常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识别水位变化中的正常动态和干扰动态,分析干扰动态原因及解决办法,总结典型同震异常特点,以提高利用地下流体观测地震的监测效能。  相似文献   

12.
张北6.2级地震前五里营井水温与水位异常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春林  孙振璈  聂玉秋 《地震》1999,19(4):387-392
介绍五里营综合观测井1998年1月10日张北6.2级地震的前兆异常及震时,震后效应。这次异常的主要特点是水温、水位二项异常几乎是同时出现,逆向发展,这种异常关系一直持续到张北地震震时才转变为同步,同向变化,为多年以来在地下流体综合观测资料中所少见。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地讨论了万全井近五年来水位由趋势性下降转向趋势性上升的全过程,认为这不是地震前兆信息,而是一种非前兆应变信息。万全井水位持续两年的下降现象,是在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观测条件下,地壳弹性储量消耗引起孔隙水压降低的结果;持续半年多的水位转向是由于万全地震的影响,使充水断层改善了导水性能,从而引起水量、水头的变化;近两年井水由加速上升转向高值平稳的发展过程是在荷泽地震及一些较远的大震的远场效应作用下,使充水断层的导水性能进一步改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发生变化,动水位观测井断流;地面沉降造成井管上窜,观测管路系统被损坏等,这些现象对地震地下流体观测地震前兆异常的正确判断带来很大困难。应用水文地质理论与方法,分析含水层的水均衡状态、应力-应变状态及其与水位动态的关系,初步探讨了超采区井水位异常性质的理论与方法。结果表明,根据井孔所在区水位下降漏斗的扩散特征,结合以上所提到的理论和方法,依据资料多年变化特征,可以较准确地判断异常的性质。研究结果有助于区分单一集中抽水与长期地下水超采对水位观测的影响,有助于正确识别超采区水位前兆异常,有助于地震分析预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位与应变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朱航 《内陆地震》2001,15(3):247-251
根据弹性动态理论,变形介质中流体的动态,是由封闭含水层所受压力变化引起的。利用川-18井水位与仁和台钻孔应变资料,使用最大相关系数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强震的孕育、发展的某一阶段,测点处的应力-应变场对于水位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这种相关性也可以作为异常判据。  相似文献   

16.
朱梅武  刘亚辉 《地震》1994,(2):92-96
井孔水位对地壳应力应变的反映能力取决于井-含水层系统的多方面条件,观测井的直径大小是其中之一。在云峰井进行的变径观测结果。水位变动段的直径由118mm缩至80mm之后,水位固体潮井系数明显变大,水位记震能力有显著提高,水位气压系数也有所增大。这样的事实表明,缩小水位变动段的井径是提高水位映震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单修政  张惠玲 《地震》1995,(1):79-82
西影井自1974年观测以来,动态比较稳定,干扰很明显,反映地壳应力变比较灵敏,但从1989年10月中旬开始,出现了大幅度,长时间的复杂多样的异常变化。经过研究,初步认为,这是一次大区域地壳构造运动引起的水位异常。  相似文献   

18.
山东数字化水位观测开展了近3年时间,与模拟观测相比,具有数据传输快、数据量级大、人为误差少的优点,从而使地下水位的高频、短周期信息大量增加,为捕捉地震短临异常信息提供了有利条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与模拟观测资料的变化特征一致,因而可以代替现有的模拟观测;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保存在SQLserver数据库,可通过地震前兆信息处理与软件系统(EIS2000)方便地联接,随时采用相关的数学处理方法分析,跟踪动态的发展变化;日常分析应用表明,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仍可延用以往模拟观测资料的分析处理方法,同时许多新方法(如潮汐分析、加卸载响应比法)也可在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分析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新46井水位、水温映震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新46井的观测概况,依据该井6年的连续观测资料,初步分析和总结了两个6级地震和5个5级地震前新46井水位和水温的映震特征.水位的映震特征为打破年变形态的年变畸变;水温的映震特征不明显,仅在个别地震前有临震异常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