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在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关于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将长轴烈度衰减关系变为短轴仍采用常规形式,对长短轴分别回归,并给出了西北地区的回归结果。经过这样处理后的烈度衰减关系具有如下特征:在震中,长短轴烈度相等,在远场,长短轴烈度曲线相交,即椭圆等震线变成了圆,而且不同震级的等震线在蜕化成圆时所对应的震中距也不同。将该烈度衰减关系用于甘肃某市的地震危险性计算,并与国家地震局危险性程序所得结果相比较,产生了如下差异:中等烈度值所对应的概率增大,高烈度所对应的概率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烈度衰减椭圆模型及其计算方法.该模型是对Der. Kiureghian, Ang提出的断层—破裂模型的修改.基于大多数地震等烈度线都是椭圆这一事实,我们直接利用烈度的长轴向和短轴向衰减关系式进行危险性分析计算,舍弃了断层—破裂模型中的两个关系式(滑动长度—震级关系式;烈度—场地到断裂最短距离关系式).文中叙述了烈度衰减椭圆模型的思路和主要计算步骤.用该模型对河南两个场地进行了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1982年7月3日16时13分19秒,云南省剑川县发生了 5.4(M_s)级地震,其宏观震中在甸南公社三元村。震区最高烈度七度强。七度区为一椭圆,其长轴走向N10°W,长约10公里;短轴长约4公里。六度区长轴约27公里,短轴约13公里。  相似文献   

4.
1 方法 利用地震烈度宏观考察资料即烈度信息点(x,y,Ⅰ),联立烈度椭圆衰减关系及考虑中心点和方向性的椭圆数学方程,计算地震震中平面坐标(x0,y0)和震级M,以及椭圆长轴与x轴夹角θ,见方程(1):  相似文献   

5.
杨伟松    王长理    许卫晓    杜轲  于德湖   《世界地震工程》2021,(1):207-218
收集了我国南北地震带地区1970年~2012年的85次地震事件的烈度等震线资料,建立了震中烈度与震级之间的经验关系,利用长轴和短轴椭圆模型拟合得到了该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同时还搜集整理了近年来基于我国各地区的地震资料,研究得到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并将其中与南北地震带存在地域重合的研究结果与本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该研究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南北地震带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规律,对该地区的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确定烈度衰减关系的椭圆投影两步拟合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郁曙君 《地震学报》1993,15(1):109-114
传统做法求烈度衰减关系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1)仅沿长短轴两个方向采样;(2)所用的烈度衰减公式为  相似文献   

7.
刘在涛  姜立新  杨桂岭  冯蔚  帅向华 《地震》2010,30(4):106-113
本文以105°E为界将中国大陆分为西部和东部, 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102个典型震例实际调查烈度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分别研究了地震Ⅵ度烈度等震线的长轴与短轴之间、 长轴与震级之间的数量关系, 并给出了一定的经验相关系数; 另外, 还分析了地震Ⅵ度烈度区长轴方向与震中附近断层走向的一致性情况。 本文的思路和结果对快速准确判断地震影响范围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四川及邻区地震动衰减关系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地震构造环境和震害分布特点, 将四川及邻区划分为西南地区和四川盆地地区. 收集了西南地区96次、 四川盆地地区40次近代破坏性地震资料, 并对各次地震的震级参数进行了统一校核. 按照该地区震中烈度与震级、 有感半径与震级的统计关系, 对地震烈度衰减进行了近场与远场特征控制, 建立了地震烈度沿长轴、 短轴和平均轴的衰减关系. 统一了中国与美国面波震级的震级标度, 利用最新得出的美国西部基岩水平向地震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 采用考虑地震加速度的近场距离饱和与震级饱和特征的衰减模型, 转换得到了该地区的基岩水平向地震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   相似文献   

9.
石泉ML4.9地震为典型的主震余震型。宏观震中位于石泉县中池乡清泥涧一带,处在栗子坝—迎丰—铁佛寺断裂之上,地震等烈度线长轴方向为NW300°,和该断裂的展布方向一致。但本次地震的最大震动速度沿南北方向比东西方向衰减要慢,与烈度等震线所反映的衰减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
任静  李志强  杨彦明  任克新 《地震》2021,41(3):59-76
收集1900年以来,中国西部地区488次地震的烈度等震线资料,采用长、短轴椭圆模型,应用Levenberg-Marquardt法和最小二乘法拟合了中国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拟合方法的回归模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在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2个统计单元内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有显著不同,应作为不同的分区对待.同时,将本文结果与其他研究者得出的中国西部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以近年来中国西部发生的6个真实地震的烈度圈数据为基准,对比了本文模型与其他区域模型的长、短轴及面积的计算结果,结果显示:本文烈度衰减关系计算结果的精准性要稍高于大区域的计算结果,但相对于小区域来说,本文结果比小区域的烈度衰减关系结果误差偏大.由于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具有区域性特征,区域划分越细范围越小,结果精准性越高,但是计算大区域的烈度衰减关系,有利于第一时间掌握灾区大范围的灾情分布,特别是对于震级较大的地震,计算得到大尺度上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可以迅速分析相邻省区受影响地区的烈度分布特征,无须利用另一个省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数据重新计算,故而本文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烈度衰减的区域特征,适合用于中国西部地区的工程地震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2003年8月21日盐源5.0级地震的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 0 3年 8月 2 1日 1 0时 1 7分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发生MS5 0地震。据四川省地震台网测定 ,微观震中为 2 7 4°N ,1 0 1 3°W ;震源深度为 5km。震前 ,根据片区各台前兆手段监测到的短临异常和西昌地震遥测台网记录到的前震活动 ,共同做出了一定程度的短临预测。地震监测、现场调查和震源机制解等分析方法表明 ,这次地震震源深度较浅、震中烈度相对较高 (Ⅵ度 ) ,等震线长轴方向为北北西向的椭圆形 ,烈度沿北北西、南南东方向衰减较慢 ,沿北东东、南西西方向衰减较快 ,是盐源弧形构造西则北西向断裂逆冲兼左旋走滑型断层活动的结果 ;本次序列的时序曲线和各项序列参数计算结果均表明它的余震衰减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本文收集了1991年之后我国西部地区71个地震的烈度等震线资料,并以此对1918—1989年间176次地震的烈度资料进行了补充,采用长、短轴椭圆模型重新拟合了西部地区的分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结果表明,新疆区和川藏区2个统计单元内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有显著不同,应作为不同的分区对待。同时与其他研究者给出的该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对比结果显示,本文结果合理可靠,体现了近、远场地震烈度分布的特点,适合于该地区工程地震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川滇及其邻区中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选取川滇及邻区作为研究区域,根据地震构造环境和震害分布特点,将该地区分为西南地区和盆地地区,选取该地区6级以上的典型历史震例,将其数字化得到等震线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两个区域的地震烈度沿长轴与短轴的衰减关系、各烈度面积与地震震级的关系、破裂长度与震级的关系.同时,综合利用上述关系建立不同的地...  相似文献   

14.
云南地震烈度随距离的衰减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云南地区1900年以来发生的震中烈度等于或大于Ⅵ度的48个地震等烈度线,用最小二乘法分别求得了四个地震带和三个地震区以及整个云南的烈度衰减关系。当已知潜在震源时,可以为估计某一场地由一次大地震所造成的最大可能烈度和地震危险性提供一些依据。 文中根据统计结果分析比较了不同方向和不同地区的烈度衰减特征,表明烈度衰减规律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地区性。因此认为,区分不同地区建立各自相对独立的烈度衰减关系是有实际意义的。 最后,对统计分析中的某些问题也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5.
选用2021年云南漾濞6.4级地震强震动数据,经校正预处理后,对典型记录的幅值、反应谱和持时进行分析,得到此次地震的地震动特性。结果表明:(1)与我省烈度速报系统自动产出的仪器烈度分布以及实际震害情况相比,近场测点强震动数据所计算出的仪器烈度值与快速仪器烈度分布、现场实际情况基本吻合。(2)三个分量的PGA等值线形态分布大致相似,长轴均沿西北至东南向展开,逐渐衰减,且对于PGA,在近场震中距100 km以内,主震记录高于选用的衰减关系,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此地震近场高频成分的卓越特性。(3)在震中附近100 km内,结合四个强震动测点距离震中的地理位置可知:随着震中距的增大,地震反应谱峰值周期也在逐渐增大,地震动的高频成分随着距离逐渐衰减。同时,破坏最为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方向,其次为西南方向,东北方向基本不受震害影响。(4)此次地震呈中长持时特点,三个分向的持时随着震中距增大而逐渐增加,在震中距超过300 km处逐渐衰减,其中北南方向的持时衰减最快,竖直方向的持时衰减最慢。(5)研究主震地震动持时空间分布,持时受场地条件影响不大,地震破裂主要是沿西北到东南向的右旋走滑,长持时分布在破裂传播方向的东北侧,破裂传播的西北侧持时较短。同时,地震动持时受上盘效应的影响较弱, 在断层上盘和下盘的持时长度没有明显差别, 持时长度都接近拟合得到的平均值。在断层附近持时很小,平均在10s左右。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地震动衰减关系主要模型有三种:圆模型、断层破裂模型及椭圆模型.这三种模型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弊端:圆模型在预测具有长大断层破裂的大震的近、中场的地震动预测偏差较大;断层破裂模型假设场地地震动与场地到断层的最短距离有关,实际假定了地震能量是从断层上均匀地向四周释放,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椭圆模型从等震线的形状出发,分别回归出长、短轴的衰减关系,形式复杂,并且多用于烈度的衰减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基于震源机制解的分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大陆构造应力场分区,本文拟合不同震源机制解的烈度衰减关系,收集了我国西部198次5.0级以上震例,共419条的等震线记录;东部47次5.0级以上震例,共84条等震线记录,采用椭圆模型进行衰减关系拟合,得到了地震烈度随震级和长短轴长度的衰减关系。文章初步分析了几种震源机制地震烈度衰减规律的差异,以西部地区为例,对比了西部走滑型、逆断型烈度衰减关系和汪素云西部衰减关系与实际值之间的差距。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区分发震方式的烈度衰减关系长短轴可以作为应急地震影响场的修正因子,在震后几小时得到震源机制解时,对烈度圈长短轴进行初步修正。  相似文献   

18.
本文收集了1990—2021年我国东部地区180次地震等震线数据,采用长、短轴椭圆模型,应用Levenberg-Marquardt法和最小二乘法重新拟合了东部地区的分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结果表明,两种回归模型结果保持较好的一致性,在2个分区统计单元内(东北、华北地区与华中、华南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有明显不同,故而应进行不同的分区对待。同时,在我国东部地区,通过与其他学者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成果进行对比,显示本文两种方法的结果可较好地反映烈度衰减的区域特征。选取吉林宁江M5.7、湖北巴东M5.1地震和河北唐山M7.8地震的长、短轴及面积进行计算,通过对比结果可以看出,本文烈度衰减关系计算的结果较同一区域或大区域的计算结果更精准,说明本文结果能反映出东部地区地震震级小而破坏大的特征,适合用于该地区的工程地震研究和应用。本文给出的我国东部地区分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适用震级范围为面波震级3.0~8.0,距离为0~660km。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个根据有不确定影响的烈度资料来决定场地地震危险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考虑了烈度的顺序和互不关联的特征,试图避免由于假定强度可以被处理作一个实数(连续分布估计量、衰减关系式等)而导出的错误结果。所提出的公式基于采用一个分布函数,它对每一个地震描述了场地受每一个烈度值影响的可以性。为了得到缺少当地地震资料地区的场地危险的评价,检验了这个分布函数随着到宏观地震震中的距离和震中烈度的变化情况。为了结  相似文献   

20.
云南地区地震烈度衰减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利用127次地震等震线资料,对云南地区地震烈度衰减特征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1)云南地区地震烈度极震区等震线的长轴、短轴之比的均值,高于我国东部地区而略低于西部地区的平均值,烈度衰减方向性强。(2)云南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分区特征明显。(3)与我国西北、华北地区低震级档的各烈度等震线长、短轴之比值均高于高震级档的比值现象相比,云南地区这种比值关系要复杂得多。本文还对有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