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云南昭通“9·7地震”的前瞻性预测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作者提出的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与相关预测方法,作者曾在2010年11月就发表文章对昭通孕震区震情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该区域未来强震的震级、震中经纬度、震源深度以及Benioff应变临界触发值.通过与此次2012年9月7号云南昭通发生的MS5.7、5.6级双震进行比较,认为这次双震发生的实际Benioff应变临界触发值与预测值非常接近,表明该理论方法能够可靠地应用于中等强度预震和主震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以华南沿海地震带为例,针对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方法应用于中等—弱震构造区的适宜性问题进行了回溯性检验。结果显示:86%的锁固段断裂点通过相对误差γ≤5%置信水平的检验,表明该理论方法基本适用于华南沿海地震带;4个孕震空间区域内各锁固段断裂点与加速应变能释放起点的累积Benioff应变之比ξ略小于1.48,这可能与地壳介质均匀程度、地质环境与实验室条件的差异及地震目录的缺失等因素有关。最后给出了各孕震空间区域未来强震的临界应变值、可能的发震时间和震级。  相似文献   

3.
针对强震能否预测以及如何预测的科学难题,建立了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与相关预测方法.结合作者前期研究成果--中缅边境地震区未来强震四要素预测结果,并与2011年3月云南盈江Ms5.8级地震、缅甸Ms7.2级地震比较,认为这两次地震都能被作者提出的理论方法提前预测,表明该理论方法能可靠地应用于中等强度预震和主震的预...  相似文献   

4.
针对强(大)震能否预测以及如何预测的科学难题,作者提出了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与相关预测方法.将汶川地震区前瞻性强震四要素预测结果(包含震级、震中经纬度、震源深度以及临界Benioff应变值)与2013年4月20日发生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的Ms 7.0级地震进行比较,认为该地震已被作者所提出的理论方法成功预测.研究表明:芦山"4·20"7.0级地震是汶川"5·12"地震的一次大余震事件,表明该预测理论及方法能可靠地应用于大震及某些大余震事件的预测.此外,本文对汶川地震区未来地震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基于作者提出的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与相关预测方法,作者曾对于田地震区未来震情进行了前瞻性预测分析,给出了该地震区强(大)震事件的震级、震中经纬度、震源深度以及临界Benioff应变值四要素预测结果.将上述四要素预测结果与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级地震参数进行比较,表明:四要素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差不大,对于田地震区的前瞻性中长期预测结果可信.此外,本文认为2008年新疆于田—策勒ML6.6级震群事件是2014年新疆于田7.3级地震发震的直接导火索.  相似文献   

6.
锁固体变形到膨胀点时,震群事件开始发生,在震群事件中常出现一个或两个震级显著较大的地震,即标志性地震事件.基于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与孕震时空区域划分原则,以中国及其边境地区历史强震震例为源数据,得到锁固体破裂标志性地震震级 Msc 与峰值强度点地震震级 Msf 之间的统计关系为:Msf≈Msc+0.5.这为依据 Msc 预测 Msf 提供了一个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7.
岩石加速破裂行为的物理自相似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掌握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体积膨胀点至峰值强度点之间加速破裂行为的演化规律,是实现地质灾害物理预测的关键.本文考虑裂纹张开和闭合两种情况,基于断裂力学建立了三轴应力作用下裂纹扩展临界尺度与等效应力的关系.对微元体破坏概率,分别采用以等效应力表达的Weibull分布函数和裂纹尺度分形函数,通过对比导出了形状参数m与裂纹分布分维D_f关系的表达式.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岩石峰值强度点与体积膨胀点应变比仅与m或D_f有关.对岩石蠕变或准蠕变破坏,合理的m值范围为[1.0,4.0],在此范围内应变比近似为常数1.48,该常数是描述不同尺度岩石加速破裂规律的物理自相似常数.实例分析表明,基于岩石加速破裂规律构建的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其适用性广,尤其在崩滑和大地震预测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此外,本文给出了b值与m值定量关系,以解释b值的物理意义,并探讨将其用于地震预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每当一次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关于其能否被预测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本文基于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分析了能被预测的地震类型,指出:(1)在特定地震区地震目录完整且准确的情况下,除第1锁固段在体积膨胀点发生的标志性地震不能被预测外,后续标志性地震均能被预测;(2)利用次级锁固段破裂在"时间域"或"空间域"的自相似模式,可预测某些标志性预震.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特定地震区内某些标志性地震与标志性预震,因其发生的物理机制明确且有规律可循,故能被预测;这些可预测地震仅与锁固段破裂对应的地震事件类型有关,而与其地震震级无关.  相似文献   

9.
锁固段加速破裂过程中,在体积膨胀点和峰值强度点会发生标志性地震事件.本文基于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及地震事件量级匹配原则,提出了标志性地震事件断层破裂长度预测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可靠,据此可预测未来标志性地震事件的发震断层破裂长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作者提出的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与相关预测方法,作者于2013年7月21日对海原地震区未来震情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该地震区较大地震事件的震级、震中经纬度、震源深度以及临界Benioff应变值四要素预测结果.将其前瞻性强震四要素预测结果与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前瞻性预测是一次较为成功的强震预测案例,2000年景泰Ms5.9级震群事件是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直接导火索.  相似文献   

11.
Rethinking Earthquake Prediction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We re-examine and summarize what is now possible in predicting earthquakes, what might be accomplished (and hence might be possible in the next few decades) and what types of predictions appear to be inherently impossible based on our understanding of earthquakes as complex phenomena. We take predictions to involve a variety of time scales from seconds to a few decades. Earthquake warnings and their possible societal uses differ for those time scales. Earthquake prediction should not be equated solely with short-term prediction—those with time scales of hours to weeks—nor should it be assumed that only short-term warnings either are or might be useful to society. A variety of "consumers" or stakeholders are likely to take different mitigation measures in response to each type of prediction. A series of recent article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 and the media claim that earthquakes cannot be predicted and that exceedingly high accuracy is needed for predictions to be of societal value. We dispute a number of their key assumptions and conclusions, including their claim that earthquakes represent a self-organized critical (SOC) phenomenon, implying a system maintained on the edge of chaotic behavior at all times. We think this is correct but only in an uninteresting way, that is on global or continental scales. The stresses in the regions surrounding the rupture zones of individual large earthquakes are reduced below a SOC state at the times of those events and remain so for long periods. As stresses are slowly re-established by tectonic loading, a region approaches a SOC state during the last part of the cycle of large earthquakes. The presence of that state can be regarded as a long-term precursor rather than as an impediment to prediction. We examine other natural processes such as volcanic eruptions, severe storms and climate change that, like earthquakes, are also examples of complex processes, each with its own predictable, possibly predictable and inherently unpredictable elements. That a natural system is complex does not mean that predictions are not possible for some spatial, temporal and size regimes. Long-term, and perhaps intermediate-term, predictions for large earthquakes appear to be possible for very active fault segments. Predicting large events more than one cycle into the future appears to be inherently difficult, if not impossible since much of the nonlinearity in the earthquake process occurs at or near the time of large events. Progress in earthquake science and prediction over the next few decades will require increased monitoring in several active areas.  相似文献   

12.
关于震情窗口问题的实践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泽皋 《地震学报》1986,8(3):254-262
本文概述了自1978年5月提出震情窗口以来,经过6年多时间,在一些多震区不断实践和多种尝试所得的最新的全部成果.根据一震有多窗反应,并由此而能粗略地推测出未来大震的时间、空间、强度三要素的事实,今后若能在窗口附近设台以观察、研究其小震的活动与附近大震的关系,并根据各地窗口的区域特点而直接投入当地的监测预报,则可以达到应用的目的.提出了建立震情网或窗口网的设想,这不仅对地震学本身的研究工作有益,而且在以震报震方面具有现实意义.实际上,根据多震区现有的基础,已经具备了这种工作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极值理论在中长期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 极值理论是概率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许多领域已经广泛应用。例如,研究洪水的统计规律和洪水预报,研究地震活动性等。本文在进一步分析地震过程和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对极值分布函数进行了修改,应用新的分布函数,用于偿试中长期地震预报。 由于极值理论本身的特点,对观测资料要求较低,它不需要一段时间(譬如50年)内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地震局持续召开年度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对来年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趋势作出综合判断,按照"东部5级、西部6级以上"的目标划定年度地震危险区.因为年度危险区的形状不规则、预测震级不同以及每年发生地震数量有限,难以对其预测效能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也不利于通过有真正信息增益危险区来积累预测经验.本研究采用新近发展的"博弈评分"(gambling score)方法评估了年度地震危险区预测结果的显著性.博弈评分是利用"参考模型"计算每个危险区预测成功与否的参考概率作为"奖励"标准,根据实际地震对应情况进行加分或减分.采用泊松模型和古登堡/里克特定律作为参考模型,对1990-2003年期间的年度地震危险区的预测效能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年度预测效能之间的差异较大,但是年度地震危险区预测结果明显优于非均匀泊松模型.这一方面表明年度地震危险区的圈定含有一定的地震前兆信息,得分高的危险区的判定依据将为提高地震预测准确率提供有益信息并积累有效的经验,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年度会商结果在前兆观测资料和地震活动背景空间分布知识之间整合的不足,即年度地震危险区的圈定在技术上仍有提高的余地.  相似文献   

15.
根据 198 8年以来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 (NMSC)所提出的各类地震学异常资料 ,研究每一年异常与下一年大陆地震的对应关系 .9a内 46种地震学方法所提出的93 2项异常资料表明 :在 1989~ 1993年间 ,用地震学预报地震方法的数量有一个增大过程 ;各种方法所提出的异常对应地震的比率在 0~ 48%之间 ,平均为 2 8%左右 ,这也与我国地震预报中预报区数的成功率相当 ;统计预报、区域应力场增强、地震条带、小震调制比和b值等方法有较高的地震对应率 ,而地震活动异常平静、分数维、异常震群、c值和地震窗等方法要差一些 ;用地震学方法预报地震最成功的年份为1989年 ,最差年份为 1990年 ;与预报区数的成功比率一样 ,其地震的对应比率并未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提高 .各种地震学方法的物理内涵及其与地震孕育的内在联系及各种地震学方法间相互关联问题是今后用地震学方法预报地震的研究课题 .  相似文献   

16.
由于缺乏对地震孕育和发生机理的认识,地震前兆异常判别受到人们的认识水平、周围环境甚至心理因素的影响,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以致在地震预报中出现诸多的怪异现象:地震前兆多是事后总结出来的;绝大多数异常之后没有地震发生;多数地震之前测不到前兆异常;前兆测值对近处地震无反应,但其异常与远处地震对应较好;前兆异常缺乏重现性;异常数量与台站多寡、震情紧张程度密切相关,等等。这些都说明,在地震科学的研究中,我们仍应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再逐步地实现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7.
张建中  宋良玉 《地震学报》1981,3(3):292-301
近年在地震预报问题的探索中, 不少人企图使用震级频数法则去寻找大震前兆, 讨论 b 值的时空变化.随之出现一个新问题, 为适应预报需要资料所取范围越来越小, 时段越来越短, 这样估计 b 值时使用的地震个数大大减少, 至使估计 b 值时误差增加.本文从古登堡、李希特的震级频数法则出发, 讨论了 b 值的各种估计方法.其中有极大似然估计、矩估计, 线性简单最小二乘估计和非线性简单最小二乘估计等.给出 b 值各种估计的精度, 从而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文中应用蒙特卡罗(Monte-Carlo)方法计算了一个 b 值误差表, 供计算 b 值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地震预报可行性的科学与实践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肇诚  张炜 《地震学报》2016,38(4):564-579
唐山地震40周年之际, 回顾我国地震预测预报探索的科学实践历程, 总结其进展, 讨论遇到的科学与实践问题, 展望未来, 这是最好的纪念. 实现地震预报的关键是短临预报, 震前是否有前兆, 是否可以观测到, 是否可应用于预测地震并取得减灾实效, 这都是地震预报探索需要阐明的问题, 即地震预报的可行性研究. 本文主要对地震前兆及其物理基础、 地震能否预测的争论以及观测的重要性等一些重要科学与实践问题进行讨论, 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到, 地震是有前兆的, 且前兆很复杂, 在充分研究前兆的基础上地震预报是可能的; 此外, 地震预测预报探索需从可行性研究进入更高的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9.
鉴于观测事实表明相隔很远的地震间,以及与相隔很远的前兆,可以有较好的同步性,因此对传统的孕震模式需要重新审议。当前的预报能力评分约为R=0.2—0.3,表明当前的预报确有客观规律的依据;但服务于社会,这样的精度远不能满足要求,这是地震预报工作面临的严峻问题。观測到大陆强震基本上都同时位在一些不同方向的屈曲变形带上,可以认为多种变形屈曲间的互锁是形成强震的必要条件,这为我们进一步建立新的大陆强震发生模式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测震分析的点滴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震图分析是地震预报的一项基础工作,近年来随着地震预报工作的发展,对地震图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为识别山西地区的震相,用实例说明了不同距离、不同方位、不同类型的地震震相的特征、地震震相与爆破波形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