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虹 《地震》2000,20(1):45-52
提出了二个描述中强震发生前中短期阶段地震活动异常时空演经图像的参量σN、σE。分别将其用于华北地区、新疆地震区及南北地震带,并对其预报效能进行检验,对其异常的空间分布图像与强震发生地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二参量能较好地瓜倾吐夺前中短期阶段孕震区及其周围地区地震活动的异常平静及丛集的现象。二参量异常的时空分布图像上示出在中强震发生前3个月至1年在震中周围地区有明显的异常分布,且随着时间逼近发震时  相似文献   

2.
新疆及周边地区强震成组活动及其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分析了1900年以来新疆及周边6级以上地震成组活动基本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及周边地区6级以上地震成组活动明显,并具有持续时间短、地震强度大、频度高的特点。新疆及周边地区7级以上地震有95%发生在地震成组活动期间,地震成组活动是该区域发生7级以上强震的中期预测指标之一。地震成组活动一般出现在低活动水平背景下,而且成组地震活动在空间上相对集中分布,在地震活动期间强震存在由新疆西南向北东迁移的特点,其中天山地震带尤其是南天山西段为强震主要的活动区域。地震成组活动伴随地震条带图像的出现;在地震成组活动前或活动中新疆地区前兆测项异常明显增加,具有群体异常的起伏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李丽清  李群  和国文 《四川地震》2005,(2):32-34,44
引用地震活动因子A值作为基本参量,对1996年丽江7.0、1998年宁蒗6.2、2001年永胜6.0级地震前一年间的M≥3.0级地震资料进行空间扫描,并采用动态跟踪方法,结果发现,三次地震前一年左右,震中周围A值均出现高值异常,并且震前1-2月异常区域面积都明显扩展.因此根据异常面积明显扩展可对M≥6.0级地震进行短临预测。此外,当有多个强震孕育时,常常会有多个异常区出现,因此,当出现多个异常区时,要警惕其后强震的连发。  相似文献   

4.
将1966年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75次6.5级以上地震分为52组,按华北-东北、西南、青藏块体、新疆不同构造区域,分别对其6.5级以上强震前4级、5级以上地震活动图像进行了全时空扫描,选取震前特征图像,按构造区域进行分析、总结,研究强震前中等地震活动图像演变的基本特征,及其震前图像演化的共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强震前不同级别中等地震活动出现二个阶段异常图像转化具有普适性。5级地震图像后期在时间和空间上配套出现的4级地震的异常图像,可能是强震孕育过程中由中期向短期过渡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5.
李茂玮 《内陆地震》1998,12(3):193-199
阐述了小震活动增强图像的物理基础,资料分析处理方法和地震活动水平等级划分标准、预报判据及回顾性检验结果。还介绍了1996年新疆阿图什6.7级和喀喇昆仑7.1级2次强震的中期预报过程。震例分析表明;多数目标地震发生前1-2年内出现区域小震活动增强异常图像,若取异常结束后12个月作为预报时段,则异常对频率为0.35,有震报准率为0.70,通过R值检验,中期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新疆强震成组活动与前兆异常的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高国英  聂晓红 《内陆地震》2002,16(2):108-117
对新疆近几年来强震成组活动和地震前兆场的动态演化图像进行追踪分析 ,进一步探讨了前兆异常群体演化与 1996— 1998年新疆成组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成组强震孕育过程中 ,全新疆年度趋势预测定点前兆异常群体演化特征明显。自 1993年开始 ,全新疆异常比例逐年增加 ,1996年度为 38% ,在强震连发的 1997年度全新疆异常比例达最高值 4 7%。在前兆异常群体中期演化过程中 ,1996年 1月开始 ,出现较为密集的转折性短临异常变化 ,到 1996年 3月爆发了强震成组活动。目前 ,全新疆异常比例达低值 ,地震活动也表现出相对平静。结合这种演化特征 ,分析了新疆乌恰地区和北天山西段 2个地震危险区近期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地下流体远场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北天山地区地下流体的动态观测资料,发现在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新疆北天山地区多个流体监测点的测项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地下流体地球化学预测出现高值异常、油气井震前发生井喷、地下流体水动态则出现同震振动效应和震后阶跃变化。最后,对比分析了新疆及邻区7级以上地震和6级强震群对北天山地区地下流体的影响,并认为强震的地下流体远场效应与震中距离具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2023年1月30日新疆沙雅县(82.29°E,40.01°N)发生MS6.1地震,震源深度50 km。地震发生前,中国局地震短临预报跟踪电磁学科组和新疆地震局电磁学科组依据中国地震局《地震电磁分析预测技术方法工作手册》、《新疆地区地震分析预测技术方法工作手册》和《地震电磁分析预报方法清单》对新疆地区电磁台站的数据进行异常梳理,发现新疆地区电磁台站存在流动地磁、地磁垂直强度极化、地磁逐日比、地磁低点位移等多项异常。震前异常综合预测意见与实发地震基本一致,震前中短期渐进式异常演化特征较突出,2017—2020年新疆地区地震电磁学科预测指标体系建设工作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9.
西太平洋地震带8级地震活动图像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研究了西太平洋地震带8级地震活动的时、空、强图像及其成对性、重现性特征;对近代25次8级地震发生前几年地震活动异常图像进行了震例总结。并对1~5年内本带的强震活动趋势提出两个值得注意的危险区,其中之一的仙台东侧近海,对应发生了2011年3月11日仙台9·0级地震。  相似文献   

10.
长期性前兆异常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献智  余素荣 《地震》2000,20(3):102-106
对长期性前兆异常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1)长期性前兆异常的开始和结束及其发展变化一般与地震活动幕的起止和强震活动有关;(2)近年出现的长期性前兆异常的开始时间一般是先东后西,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有序性,与强震依次由东向西发生一致。长期性前兆异常展示了区域应力场的演化、扩展、转移的图像,以及地震间的相联系和相互影响,并有可能判定地震幕的起止和预测后续地震,因此,该结果为研究和判定地震趋势提出了一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2011年9月18日印度锡金邦6.8级地震对中国西藏定结县房屋破坏的特征,分析了定结县各类房屋建筑的震害特征及其破坏原因,并对该地区房屋的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刚察县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县域中部的大通山区,灾害类型以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为主,地质灾害已成为影响山区经济发展、威胁少数民族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刚察县地质灾害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分布特点,并针对灾种类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1996年新疆两次强烈地震戈澍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乌鲁木齐830011)主题词:新疆强震中期预报长期预报1996年是新疆地区地震强烈活动的一年。在新疆境内发生了两次强烈地震,它们是3月19日阿图什6.7级地震和11月19日和田西南的7.1级地...  相似文献   

14.
简要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在强地面运动资料的处理、近断层地面运动的影响因素、强地面运动的模拟和宽频带反应谱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时,回顾与展望了我国在强地面运动研究方面的国际合作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我国震源物理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大陆地震震源的观测研究、震源力学的理论研究和震源物理实验三个方面,评述了90年代以来中国震源物理研究的进展.这些进展包括:大陆地震的震源参数测定;利用数字地震资料进行的“现代”震源参数的反演;地震断裂力学的应用和发展;非线性物理学在震源研究中的应用;岩石破裂实验的发展;地震前兆的物理机制的实验研究等.指出了新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物理科学的发展对90年代以来震源物理研究的重要影响.展望了跨世纪的我国震源物理研究的发展方向,指出震源物理研究的进展必将在大陆地震预测和减轻地震灾害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早期的现代地震学研究,曾孕育于现代地质学中。用现代科学观点,最早调查研究现场大地震的年代,可追溯到1913年云南峨山7级地震考察。地震台站监测工作,是从1923年地质调查所派李善邦先生前去日本东京学习测震,并于1930年在北京西山郊区建造鹫峰地震观测台开始。最早的地震目录是1913年由上海黄司铎编的“法文中国地震表”。1921年翁文灏先生发表的“甘肃地震考”,首次将史料中的地震情形描述与罗西一福来氏烈度表加以对照,来确定地震烈度,从而提供了更详细、确切的“甘肃地震表”。1922年翁文灏在布鲁塞尔国际地质大会上宣读的“中国地质构造对于产生地震的影响”论文,曾引起与会者极大兴趣与关注,是最早论述我国地震地质和地震区域划分的文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水平分层承压含水层模型,推导出含水层的水头和含水层应力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利用我国在日本秋田地震时有水位阶变的52口井孔的观测资料,通过水井水位的体应变固体潮系数,估算了震时引起我国应力场的调整变化.讨论了这种应力调整时应力增加区和降低区交替出现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8.
1730年北京圆明园地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环文林  时振梁 《地震研究》1996,19(3):260-266
  相似文献   

19.
我国核地球物理勘查的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近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核地球物理勘查的发展及取得的成就.它已由50年代创建初期的单纯用于找铀矿,发展到现在在环境科学、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寻找油气田、钾盐、磷矿、铜锡矿等方面的全方位应用;在理论上有所突破,方法技术上有所创新,并已逐步走向系列化和标准化;在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方面得到了发展;以及在油气、煤炭测井的测试仪器等方面也都有重要进展.本文还对核地球物理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看法,首先,为适应多领域应用和方法技术本身的发展,应深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其次,要发展和提高测量结果的推断解释水平,研究消除、减少干扰因素的理论和技术;第三,应更多地运用近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创立自已的理论和方法;第四,要根据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的需要,使核物探稳步走向市场.  相似文献   

20.
对哈萨克斯坦几次M≥6强震前动物行为异常的有关资料进行了研究,发现动物(20种)是通过其行为反应的变化对地震作出响应的。另外,在阿拉木图的山前地带(地震活动值大于9),对动物血液学和生物学指数上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