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927年古浪8级大震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专题讨论了1927年古浪8级大震的基本特征,包括地震的基本参数、震中位置的确定、震源深度及震级、断层面解、地震活动序列等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区域断层面倾角及震源随深度的变化特征,讨论了发震断层在地壳深部的几何形态,为进一步认识1927年古浪8级大震的形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众所周知中国西部及毗邻地区,从1897年印度阿萨姆8.6级地震到1957年蒙古阿尔泰大震,这六十年内发生了一系列强烈地震,形成了中国西部地区地震活动高潮期,以后便进入了相对平静,甘肃河西地区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了1927年古浪8级大震,1932年昌马7.5级大震,1954年山丹7(1/4)级地震和同年民勤7级大震。此后地震活动很快平静下来,近三十年来5级和5级以上地震都很少发生,既使在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我国华北、西南大震频  相似文献   

3.
1927年5月23日发生的古浪8级大震距今已有60年了。这是继1920年海原8.5级大震之后在甘肃发生的又一次震惊世界的8级大震。这次地震与海原大地震仅相隔6年半的时间,两个地震的极震区仅相距100余公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这么短的距离上连续发生两次特大地震,这在我国地震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相似文献   

4.
从地震丛集的大量实例出发 ,讨论了地震丛集与断裂间相互作用的特点、基本规律、机理问题及对地震预测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对祁连山断裂带东段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定性分析 ,认为 1 92 7年古浪 8.0级地震的发生对此区断裂的地震潜势产生深刻影响 .它可能暗示 :此区内的未来大震与 1 92 7年古浪地震分属两个地震丛集期 ;古浪地震的发生使得作为危险段落的金强河 毛毛山断裂上的挤压应力显著增大 ,从而延迟了未来大震的发震时间 .  相似文献   

5.
从地震丛集的大量实例出发,讨论了地震丛集与断裂间相互作用的特点,基本规律、机理问题及问题及对地震预测的意义,在此基础上邓祁连册断裂带东段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定性分析,认为1927年古浪8.0级地震的发生对此区断裂的地震潜势产生深刻影响。它可能暗示:此区内的未来大震与1927年古浪地震分属两个地震丛集期;古浪地震的发生使行作为危险段的金强河-毛毛山断裂上的挤压应力显增大,从而延迟了未来大震的发震时间  相似文献   

6.
1927年古浪大震区发现新断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1927年5月23日发生在古浪地区的8级大地震,前人已进行过调查研究,笔者也曾利用遥感资料对地震区内的构造环境进行了分析。但是由于该地震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形高差大,交通不便,因此对该次地震的发震断层的认识尚不完全一致。为此,笔者利用近期拍摄的彩色红外航空照片对古浪地震区的断裂构造进行了判读,在1927年古浪大震极震区(烈度为Ⅺ度)内发现了一条新断层。  相似文献   

7.
以震中迁移始发点的前兆讨论了唐山7.8级地震震中位置的预测,并以此为例分析了汶川8级地震和芦山7级地震的前兆问题。另外,从震中迁移延长线上的前兆来讨论了唐山大震的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8.
朱航 《四川地震》2004,(1):17-21
对20世纪中国大陆巨大地震进行了研究,认为1927年古浪8.0级地震与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在构造上,与川滇地区的相对位置上,以及孕育、发展和发生的过程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2个地震对其后川滇地区地震活动形势的影响也具有相似性;这2次地震的发生对中国大陆的地震活动强度有一定的缓解作用;2003年至2005年川滇地区地震活动水平为6.0~6.9级。  相似文献   

9.
1927年古浪8级地震的破裂习性及破裂机制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27年古浪8级地震是继1920年海原8.5级地震之后发生在海原一祁连山断裂带上的另一次特大地震。对这次地震的破裂习性,前人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分歧。本文在多探槽揭露和地面追踪调查基础上,结合相关的历史资料分析后,认为本次地震是由构成古浪推覆体的天桥沟一黄羊川断裂、皇城双塔断裂冬青顶断裂段以及武威一天祝隐伏断裂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古浪推覆体平面和剖面变形机制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其应力和应变的集中区主要分布在天桥沟一黄羊川断裂西段、皇城一双塔断裂冬青顶一带以及武威一天祝隐伏断裂和古浪一双塔断裂所在的古浪峡一带,这与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展布是一致的,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了1927年古浪8级地震是该推覆体整体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郭增建  郭安宁  吴建华  郭志宇 《地震工程学报》2015,37(4):1123-1123,1128
<正>2015年10月26日的MS7.8地震发生在阿富汗的巴达赫尚地区,震中位置36.5°N,70.8°E,震源深度210km。这次大震造成阿富汗、巴基斯坦数百人死亡,印度亦有数人死亡,我国新疆喀什莎车地区强烈有感。对于发震时间的回顾性预测来说,可从以下三震的时间进行讨论,分别是此次阿富汗7.8级大震及其东偏南方向于2005年10月8日发生的巴基斯坦MS7.8大震(震中位置为34.5°N,73.6°E)和1905  相似文献   

11.
试论1303年山西8级大震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303年山西汾河中游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是我国根据现有历史资料所能确定的第一个8级地震。本文根据历史文献和地震考古资料,主要讨论本次大震的历史依据;大震前后山西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大震的震害及其评价;宏观震中的可能位置及其命名等问题。经过分析,本次大震宏观震中的可能位置当在霍州城(今霍县城)附近;鉴于目前的认识尚不统一,可将本次大震称之为1303年山西汾河8级地震。同时指出地震史料和地震考古在历史地震研究中具有的重要作用;深入研究这次8级强震取得新的突破,所急待解决的几个关键课题。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1月14日在昆仑山口西发生了8.1级地震,震中位置为90.9E、36.2N.分析表明,8.1级地震前一些主要地震活动性异常都出现了,例如空区、条带、增强、平静和震群等,且与7级大震比较,这些前兆图象的演变具有类似的过程,所不同的是8.1级地震的前兆地震活动图象涉及的区域范围更大、地震震级更高,这为特大地震的前兆识别和预报提供了依据.最后回顾了对这次大震的粗略预测,并讨论了有关大震预测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北祁连山构造带位于青藏髙原的东北部边缘,隶属于秦岭-祁连-昆仑褶皱系,为一发育良好的加里东优地槽褶皱带,在近代曾发生过1927年古浪8级大震和1932年昌马7.5级强震。近年来,许多学者都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对该带的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进行了重新分析和研究,並一致认为北祁连山构造带是一条巨大的早古生代晚期结束地槽活动的加里东古板块缝合线。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北黄土地区地震滑坡基本特征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陈永明  石玉成 《地震研究》2006,29(3):276-280
针对西北黄土地区地震滑坡灾害严重的现象,对1654年天水南8.0级、1718年通渭7.5级、1920年海原8.5级和1927年古浪8.0级地震诱发的147个典型黄土地震滑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黄土地震滑坡的主要类型和基本特征,为黄土地区地震滑坡灾害的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1937年元月7日青海托索湖7.5级地震与1927年5月22日甘肃古浪8.0级地震为例,应用断裂力学中破裂时能量的平衡关系,分析了地震破裂带的长度异常。指出了长度异常在地震预报中的意义:假若一次强震后,出现了破裂带长度的偏长异常,则该地区在今后数十年内仍是一个地震危险区;相反,假若出现了偏短的长度异常,那么该区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将不会再发生大震  相似文献   

16.
1927年古浪大震地质构造背景及其成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多年野外考察资料,在论述1927年古浪大震形变带及发震断裂带特征基础上,分析了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背景,认为这次大震是塔儿庄—皇城断裂带和武威—天祝断裂带同时活动的产物,同时对两组断裂破裂方式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断块错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及邻区是世界上大陆内发生8级大震最集中的地区,仅20世纪以来,我国就发生Ms≥8大震9次,活动间隔较短。1982年11月,在国家地震局的支持下,由兰州地震研究所和宁夏地震局联合在银川召开了“中国8级大震学术讨论会”,讨论了我国8级大震的初步研究结果,今后研究的学术思路和工作方向。此后的十几年来,我国在8级大震的研究方面有了可喜的进展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了进一步加强对8级大震的研究,推进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由中国地震学会发起,与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省地震学会共同组织和举办“中国8级大震研究及防震减灾学…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1960年智利‰9.5级地震的位置特点和发生年份特点。将此震与2004年印度尼西亚Mw9.0级地震作了对比,发现有类似之处,即它们的位置皆位于深海沟端部相对变浅的地段。另外,其附近早期的大震活动与这两次9级以上大震的发生年份有韵律性相关。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及邻区是世界上大陆内发生 8级大震最集中的地区 ,仅 2 0世纪以来 ,我国就发生MS≥ 8级大震 9次 ,且活动间隔较短。 1982年 11月 ,在国家地震局的支持下 ,由兰州地震研究所和宁夏地震局联合在银川召开了“中国八级大震学术讨论会” ,讨论了我国 8级大震的初步研究结果、今后研究的学术思路和工作方向。此后的十几年来 ,我国在 8级大震的研究方面已有了可喜的进展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为了进一步加强 8级大震的研究 ,推进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由中国地震学会发起 ,与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省地震学会共同组织和举办…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中国大陆已发生的22个8级大震的研究,发现8级大震的发生有其规律性,这种规律性表现在8级大震发生的年份可组成一个矩形地震链,这种规律可用来对中国大陆8级大震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