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按照地下水诱发异常的机理,讨论了诱发前兆异常的干扰与识别问题,并对“降水、地下水干扰”观点提出质疑。拟定出5个诱发异常的判据。初步拟定以地下水为加卸载手段的加卸载响应比方法。提出“长、中、短、临多层次组合(耦合)式地震预报模式”。提出地震分析预报方法“同一化”研制思路,对地震地下流体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2.
质疑了"前兆异常"原定义存在的与观测资料和预测实践不符合的缺陷,给出了异常、前兆及干扰的新定义。"异常"与"前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异常不仅与地震有关,而且与地壳构造变动和相关自然现象也有关;地震前兆则是系由多种内因性和外因性异常构成的预测信息体系;干扰因素仅是偶然的、局部的人为因素。讨论了新老定义之间的差异、新定义的事实依据、地下水等手段今后需解决的关键性任务、现实地震预测能力的有限性等问题;提出了我国地震预报工作的重点应做"战略转移",并且需对我国几十年地震预报探索的科学思路、积累震例、预报实例和研究成果做"再清理"和"再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海城7.3级地震前地下水异常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震前异常时问有呈递减等差级数的变化趋势.对震源区的地下水前兆异常时间用怀特卡姆,奴尔理论公式计算.求得异常时间与前者相仿,因此可认为受同一震源体控制的地震前兆,不管生成过程怎样.其震源区与外围区前兆在时间上有统一性,这一认识为今后研究地震前地下水异常定量指标—异常时间(T)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4.
二次地方震前的体应变短临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一宽 《华南地震》2003,23(2):96-100
2001年11月3日和12月25日在江苏省张家港和南通分别发生ML3.7、ML3.9级地震。南通台体应变观测在这二次地方震前出现了形态相同的突跳性异常变化,对异常进行了分析、判断,排除了环境和气象因素的干扰,认为是这二次地方震的前兆反映。  相似文献   

5.
1990年4月26日共和7.0级地震前兆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90年4月26日青海共和7.0级地震前,共和震中周围及附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地震活动性和前兆异常,其中地震频次、条带、空区、地下水(水流量和氡值)异常十分显著。在分析这些典型异常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孕震的阶段性与前兆阶段性的关系,同时对地震震源机制和可能的孕震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从外界干扰因素排除、区域构造活动异常鉴别、地下流体动力学等方面对广东省内出现的两次流体宏观异常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引起异常的原因,从而排除了地震前兆的可能,对汶川地震后老百姓的“恐震”心理起到了安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观测环境、观测仪器、地震等各类因素在镇川井水位动态中所表现出的特征进行系统地分析与研究。根据地下水干扰异常识别与排除的原则,探讨了2007年至2012年镇川井水位出现各类异常的成因,并对研究时段的异常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镇川井水位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仪器故障、通讯故障、电源干扰、检修线路、维修仪器、泄流口排水管堵塞、雷电干扰、供电故障以及同震阶跃等,异常形态主要有阶跃、突变和脉冲等。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现有主要地震前兆模式(包括热物质上涌模式)在解释现实观测到的浅层异常时遇到的困难。论证了金种前兆异常与空间环境因子之间具有的密切成因联系。诱发前兆异常具有7个主要的特征,即种类的多样性、与降水及地下水变化关系的非线性、发生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变化的层次性、时间分布的成丛性、空间分布的大区域性以及多种手段异常变化的时空关联性等。  相似文献   

9.
程式  杜方 《四川地震》2001,(3):1-4,45
通过对地震预测实践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震例总结,提练出一套预报6级以上强震的综合预测决策判据:根据突变异常的数量和分布范围预测震级;根据突变异常的准同步涌现和某些外部触发因素预测发震时间;根据综合前兆异常相对集中区中地震活动性异常与前兆异常、宏观异常与微观异常配套出现来预测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10.
乌鲁木齐10号泉水汞短临前兆特征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从10号泉地下水汞的地球化学特性入手,结合近5年来10次震例,分析并初步总结了地下水水泵的短临前兆特征,水泵的短临异常的出现往往是突发性的;汞异常形态特征基本上具有一定重复性的正异常,仅有个别地震时出现负异常。映震范围;对5级以下地震,水汞异常范围约在600km以内,对5级地上地震,水汞异常范围约在350km以内;对个别7级以上地震可能映震范围接近1000km。汞异常时间与发震;在前兆近场,往往在  相似文献   

11.
Identifying the source of the observed fluid anomalies is a major tast in verifying the anomalies in seismic subsurface fluid research. The stable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s are proved to be effective to trace the underground fluid origin and its development. In this study, we summarized the basic principles, water sampling and testing techniques in recognizing the fluid anomalies by using the stable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s. We also enumerated the related applications in analyzing the sudden water level increase and the rapid shifting from limpid water to murky. The stable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s analysis can be used to verify the macroscopic underground fluid anomalies, such as subsurface water temperature, water level and chemical component changes, and the wide use of this method in seismic subsurface fluid research will be helpful to identify the tectonic or non-tectonic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to the fluid anomalies.  相似文献   

12.
地下流体宏观异常变化中气体作用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大量实例讨论了气体在地震地下流体宏观异常中的作用。地下水中气体成分及含量的变化, 可以引起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 是产生流体宏观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 引起一部分元素的迁移或析出, 可导致地下水发浑变色。气体逸出可引起地下水流量、水位和温度的显著变化。震前地下水中气体的释放可以达到较大的数量与规模。  相似文献   

13.
昌黎井含水层系统的水位水温动态关系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深层含水系统水位,水温动态,目前多以变化形态的描述和年动态特征的分析为主,本文根据水位,水温的变化关系,研究了两者线性相关系数r值的稳定和回归系数b值随时间的变化,发现地震活动平静时间段的r值和b值相对稳定,而在地城活动频敏,强度较高时间段为r值和b 值变化较大,文章对1989年10月19日大同6.1级地震和1995年以来地震活动性及1998年1月10日张北6.2级地震前后r值和b值的变化进行了讨论,显示了比单一分析水位或水温动态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从对深层地下水动态与水温关系的分析认为,水位动态是深层含水系统热动平衡状态的反应,研究水位动态必须同时研究地下水热动态。  相似文献   

14.
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发生变化,动水位观测井断流;地面沉降造成井管上窜,观测管路系统被损坏等,这些现象对地震地下流体观测地震前兆异常的正确判断带来很大困难。应用水文地质理论与方法,分析含水层的水均衡状态、应力-应变状态及其与水位动态的关系,初步探讨了超采区井水位异常性质的理论与方法。结果表明,根据井孔所在区水位下降漏斗的扩散特征,结合以上所提到的理论和方法,依据资料多年变化特征,可以较准确地判断异常的性质。研究结果有助于区分单一集中抽水与长期地下水超采对水位观测的影响,有助于正确识别超采区水位前兆异常,有助于地震分析预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系统分析了地下流体短期前兆异常变化与中强地震的关系,提出祁连山地震带地下流体资料存在两类短期前兆异常,即转折型和单一型短期前兆异常,结合震例对这两类短期前兆异常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预报人员应特别注意该区内的这两类群体异常的特点,并把它应用到该区的地震预报中。  相似文献   

16.
杨芬 《四川地震》2013,(4):37-40,45
2012年6月24日宁蒗5.7级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性存在中期异常,地下流体存在中短临异常。地震活动性方面存在滇西地区5级以上地震东西迁移规律性活动、滇西地区4级以上地震成条带分布和程海断裂发生4级窗口地震等中期震兆异常。水氡、固体二氧化碳、水温和流量存在中短临前兆异常。地下流体前兆中期、短期和短临阶段都出现同步性异常。  相似文献   

17.
张北地震前、在中期阶段,多井水氡出现负异常变化;短期阶段出现区域水氡差分异常的月频次增加;短临阶段则出现怀来4井水汞的多次突跳。大同地震前多井出现水氡的趋势性正常,是张北地震水化前兆最显著的不同之处。本文分析了张北地震水化方法预报失误的原因。讨论认为,水氡负异常做为中期前兆的信度较低;为提高水化预报地震的效能,必须与其它前兆手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王道 《内陆地震》2004,18(1):45-55
重点分析了新疆及边邻地区1980年以来6次7级以上地震前后北天山地下流体动态异常资料,其中3次地震前地下水有短期前兆异常变化,震时同震地震波效应普遍存在,震后异常十分突出且幅度大;以水位为主的水动力学效应反映了大区域应力调整过程具有不可逆特征。水文地球化学参数的变化不敏感。讨论了地下水远程效应与井震距离的关系以及阶跃异常的幅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surface latent heat flux (SLHF) and diagnostic air temperature at 2m before and after the Ms5.7 earthquake occurring on November 26, 2005 in the area between Ruichang City and Jiuji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It is found that before the earthquake significant SLHF anomalies and air temperature anomalies occurred in the epicentral area and its vicinity. The air temperature anomalies appeared from the 2nd to the 13th of November, 2005 and were concentrated at the epicentral area and in its southern part. Then two days later, that is, from the 4th to the 15th of November 2005, significant SLHF anomalies occurred in the epicentral area and to its northern area where many lakes a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active faults. During the anomalous period, the SLHF and air temperature at 2m exceeded the sum of average daily value over 26 years and 1.5 times of its mean square deviation. Both anomalies had maintained for 12 days with a peculiar distribution related to the tectonic active zone. It is considered that both of air temperature anomalies and SLHF anomalies are correlated to the movement of thermal flux from underground prior to earthquake. SLHF anomalies occurred over wide regions covered with abundant water, whereas air temperature anomalies occurred over land.  相似文献   

20.
华北地区地下流体的两类短期前兆异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分析了地下流体前兆异常变化与中强以上地震的关系,提出华北地区地下流体存在转折型短期异常和单一型短期异常.结合震例对这两类短期前兆异常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应特别注意研究预测区内的这两类群体异常的准同步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