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比为两条水平向加速度峰值的较大值与较小值的比值;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比为竖向加速度峰值与两条水平向加速度峰值的较小值的比值。以2 129次破坏性地震的156 783组地震动加速度记录为基础,研究水平向、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比值的统计分布特征,对加速度记录按照震中距、震级和震源深度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比总体平均值为0.83,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比≤0.85的累积概率为63%;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比总体呈现极值Ⅱ型分布特征,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比总体平均值为0.44,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比≤0.65的累积概率为92%。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比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增大,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比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比随着震级的增大而增大;在大震(7相似文献   

2.
利用2019年10月12日广西北流—广东化州M_S5.2级地震中周边50个台站获取的强震动数据,经过基线校正、数字滤波后获得EW、NS、UD三方向的峰值加速度值,对数据的分析后表明:0~30 km范围内,3个方向的峰值加速度衰减明显。而震中距大于30km的峰值加速度中,大部分的峰值加速度大于东部强震区的峰值加速度衰减关系理论值,只有小部分垂向峰值加速度和个别的水平向峰值加速度小于东部强震区的衰减关系理论值。研究区3个方向的峰值加速度在震中西侧有多中心出现,且其连线成呈现近EW向。研究区断层对本次地震的峰值加速度衰减影响不明显。竖向峰值加速度与两个水平方向峰值加速度有超过1/3的比值大于0.65(35组/100组)。33组数据中只有3组数据的峰值加速度大于0.05g,具有工程设防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断层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比值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显著的竖向地震动是近断层地震动区别于远场地震动的重要特征之一,为更合理地确定竖向地震动作用,研究了近断层区域竖向地震动的反应谱特征及其与水平向反应谱比值的影响因素.首先,选取1952—1999年世界范围内震级在M5.4—7.6之间的18次地震的地震动记录,研究竖向地震加速度反应谱及其与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比值特征;然后统计分析了断层距、场地条件、震级以及断层机制对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比的影响.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竖向加速度具有更丰富的短周期分量,并且竖向加速度反应谱衰减较慢;断层距在20km以内的近断层区域、软弱土层场地、中等震级地震和逆断层大震级中长周期范围等条件下,具有较大的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比值;在近断层区域的结构抗震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竖向地震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35个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为样本,统计分析了三水准超越概率水平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关系。结果表明:50年超越概率63%和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50年超越概率10%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比值,在不同场地类别条件下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4号线天然司车站和七道湾车站场地为例,在不同频谱特性的人工地震动输入下,用等效线性化技术考虑土动力非线性特性,计算地表水平向场地地震反应,从计算基底深度的变化出发,研究低速层对地表水平向加速度峰值和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速层对地表加速度中低频成分的影响较大,出现波谷和波峰;(2)低速层起到减小地表加速度峰值的作用。随输入强度的增大,地表加速度峰值下降幅度变大;(3)低速层对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的取值有很大影响,即对特征周期值有放大作用。随输入强度的增大,特征周期值放大的幅度变大。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极震区破坏特;针对调查中发现的砖柱铁门地震破坏现象,应用力学分析原理估算了极震区地震水平峰值加速度。估算结果表明,极震区禾驮乡拉路村地震水平峰值加速度在5.1~5.4m/s2,即0.52~0.55g左右,大于《中国地震烈度表》Ⅷ度区参考的水平向地震峰值加速度,这可能与研究区黄土及山坡的双重放大效应有关。因此在灾后恢复重建及该区未来的抗震设防中应考虑这两方面的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以及2008年8月30日凉山州会理县—攀枝花市间6·1级地震中获取的四川省境内的地震加速度记录数据,分析了有效峰值加速度(EPA)与加速度峰值(PGA)对比结果及加速度数据有效值与地震烈度的相关性。得出了有效峰值加速度(EPA)与烈度的相关性较之地震峰值加速度(PGA)与烈度的...  相似文献   

8.
汶川8.0级地震陕西省数字强震动记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陕西数字强震动台网27个台的地震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包括对加速度波形数据的基线调整、滤波、加速度反应谱计算,以及速度和位移计算。结果表明:除局部场地条件的影响外,大地震的能量辐射方向和传播路径中介质的横向不均匀对PGAH衰减的离散性可能有一些影响; 对于同一烈度值,PGA/PGV较小,PGA在数值上平均只有PGV的5倍左右,反映了地震动的低频成分比较丰富; 绝大部分强震台所处地区的烈度为Ⅴ—Ⅶ度; PGAH与水平单分向加速度峰值PGA(E-W)和PGA(N-S)中较大值之间的相对偏差绝大部分小于10%; 波形的性质为面波,盆地中覆盖土层较厚的场地长周期的面波更为发育,波列持续时间较长; 局部场地的介质特性对地震动特征有相当大的影响,盆地中较厚的覆盖土层对较长周期的地震波有明显的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断层竖向地震动峰值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近断层区域竖向地震动的加速度峰值衰减特征和竖向与水平加速度峰值比特征,为进行近断层区域结构抗震设计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等提供基础数据参考,根据1952—1999年世界范围内震级在M5.4-M7.6之间的18次地震的地震动记录提出一种同时考虑断层距和震级影响的竖向峰值加速度衰减关系,并与其他学者提出的衰减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初步统计分析了竖向与水平峰值加速度比值、竖向地震动PGV/PGA比值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加速度峰值衰减关系形式比较简单而且能较好地体现地震动加速度峰值的衰减变化关系;断层距在0—40km范围内相当一部分竖向与水平向峰值加速度比值大于一般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比值即0.65;至少对于竖向地震动而言,只将PGV/PGA〉0.2s作为识别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强度指标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关中四城市地震小区划工作为基础,统计分析了陕西关中地区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基岩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及空间分布特征。针对中硬场地,统计得出了关中地区多遇地震、罕遇地震与设防地震作用的地面峰值加速度比值的均值分别为0.34和1.69。通过与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若以关中城市地震小区划图作为抗震设防标准,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有关规定对一般建筑物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所考虑的地震作用是合理、安全的。本文研究成果有助于地震小区划图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震灾防御技术》2007,2(2):218-219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为中国地震局直属研究所,是国家级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主要科研方向是:开展震源环境、地震过程和震源破裂机理等地震科学的基础研究;以地震预测试验场为基地,开展地震数值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开展地震前兆机理研究;开展对构造活动、地震过程的观测方法研究,发展流动观测技术,开展防震减灾类观测专用设备的研制工作;承担地震中期和长期预报、地震预报攻关研究、地震现场流动观测任务;承担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数据中心管理、数据分析处理和数据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2.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及震后青藏高原强震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这是该区历史上发生的最为强烈的地震。该地震属走滑型,地处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地块南边界,发震断裂为甘孜—玉树—风火山左旋走滑断裂,地震破裂主要向震中东南方向。该地震是巴颜喀拉地块与羌塘地块以不同速率向东运动,地块间的差异运动使其边界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引发破裂的结果。根据地震定标律估算的主震断层破裂参数和应力参数为:地震矩M0=1.78×1019N.m,矩震级MW=6.8,断层破裂面积S=468km2,断层错距D=1.4m,断层破裂长度L=37km,断层破裂宽度W=12.6km,剪应力τ0=16.8MPa,应力降Δσ=7.03MPa。历史地震分析表明,玉树7.1级地震是在世界8级以上地震、中国西部大三角7.8级以上地震、南北地震带7级以上地震和巴颜喀拉块体7级以上地震处于强烈活动背景下发生的。玉树地震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地块、羌塘地块及川滇菱形块体未来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13.
日本兵库县南部地震灾害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日本兵库县南部地震的灾害特点,分析了灾害严重的原因及地震灾害以对政治、社会、经济、科学研究的影响,总结了应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民乐6.1级地震短期预报的简要回顾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0月25日,甘肃民乐—山丹交界发生了Ms6.1地震。震前,在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和分析预报中心的领导和指导下,甘肃省地震局于9月20日提出了祁连山中东段地区短期内可能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预报意见,并采取了多种短临跟踪措施。  相似文献   

15.
1976年4月6日内蒙古和林格尔6.3级地震是华北北部地区1次重要的地震,该地震前出现了明显的地震空段异常。介绍了该地震空段的时空特征,分析了地震空段的形成至解体与中强地震成组活动的关系。认为,地震空段可作为华北北部地区中强地震预测的中期判据,这对该地区地震预测有帮助意义。  相似文献   

16.
山西高平地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发生在山西高平的地震和对高平有影响的地震,分析了高平市的地震灾害,通过分析得出高平地震与晋获断裂带活动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2009年4月6日意大利拉奎拉地震的前震及其预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2009年1月1日~4月5日意大利及周边地区中小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2009年4月6日意大利拉奎拉地震是一次具有明显前震的中强地震.震前中小地震从频度和强度上在时间和空间向未来震中聚集的现象,为探索利用前震序列进行地震预测提供了较好的研究案例.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1986年11月山西运城地区小震群活动前大安地震台JB型水平摆倾斜仪出现的异常情况。认为异常的表现形式为大速率的倾斜变化、倾向变化及固体潮汐的严重畸变等,叙述了根据这些异常变化预报该次地震后运城地区的地震活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The parameters,stress field background,geological tectonics and seismic sequence of the March 21,2008,M_S 7. 4 Yutian,Xinjiang earthquake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 activity in the epicenter and its adjacent region before the earthquake are analyzed; and a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the M_S 7. 4 Yutian earthquake sequence,the Wenchuan M_S 8. 0 earthquake sequence and the Wuqia M_S 6. 9 earthquake sequence. The results show the M_S 7. 4 Yutian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he junction between the Altyn Tagh fault and the western Kunlun fault,resulting perhaps from the tensile fracture of the branch fault located southwest of the Ashikule basin due to left-1ateral dislocation of the Altyn Tagh fault; the seismic sequence is of main shock-aftershock type, the strongest aftershock being M_S 5. 8. The aftershocks attenuated quickly,and occurred in groups;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and epicenter distribution have revealed a unilateral rupture source of this earthquake. Seismic activity shows that there was medium and medium-short term abnormity before the earthquake,but there was not short-imminent abnormity. Seismic activity of this earthquake sequence enhanced before the M_S 8. 0 Wenchuan and the M_S 6. 9 Wuqia earthquakes,showing the window effect to some extent.  相似文献   

20.
山西1303年大地震破裂对相邻断裂段地震复发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闻学泽 《中国地震》2000,16(1):22-27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分析了山西断陷带中3个相连接断裂段的地震复发过程及其与1303年8级地震的联系.结果发现1303年大地震破裂曾造成相邻断裂段上地震复发行为发生改变,其中,北邻断裂段的一次地震被提前了300~400 a发生,南邻断裂段的另一次地震则被推迟了约300a发生,而1303年破裂过的一部分断裂面很可能长期处于较低的破坏应力下并以中强地震作调整性活动.在未受到1303年破裂影响的时期,各断裂段的地震复发均表现出时间可预测行为.通常认为,一个断裂段的破裂将会造成相连接的邻段至下一次地震时间间隔的缩短,但本文却发现这也可造成邻段至下一次地震时间间隔的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