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数据计算地幔对流新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假设地幔地震层析成像数据对应的地幔横向不均匀结构是地幔热对流的结果. 将地震层析成像数据转化为地幔温度(或密度)不均匀分布,考虑热流体动力学的三个基本方程,顾及热输运方程中的非线性项,直接将地震层析成像转化的地幔温度不均匀分布作为内部荷载引入基本方程, 反演计算地幔对流. 本文在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数据计算地幔对流模型的新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用SH12WM13地震层析成像模型数据,计算了全球地幔对流格局. 结果表明,对流格局不仅依赖地震层析成像数据,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地幔动力学框架、热动力参数和边界条件的所确定的系统响应函数的影响. 显示了地幔中复杂的对流格局,特别是区域性层状对流以及多层对流环可能在地幔中存在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数据计算地幔对流模型的方法。假设地幔地震层析成像数据对应的地幔横向不均匀结构是地幔热对流的结果,将地震层析成像数据转化为地幔温度不均匀分布。该方法考虑热流体动力学的3个基本方程,以及热输运方程中的非线性项,直接将上述地震层析成像转化的地幔温度不均匀分布作为内部荷载直接引入基本方程,进而反演计算地幔对流的基本格局。理论结果表明,对流格局不仅依赖地震层析成像数据,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地幔动力学框架和热动力参数(如Rayleigh数)以及边界条件和系统响应函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地震层析成像-地幔对流新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数据计算地幔对流模型的方法.假设地幔地震层析成像数据对应的地幔横向不均匀结构是地幔热对流的结果,将地震层析成像数据转化为地幔温度不均匀分布.该方法考虑热流体动力学的3个基本方程,以及热输运方程中的非线性项,直接将上述地震层析成像转化的地幔温度不均匀分布作为内部荷载直接引入基本方程,进而反演计算地幔对流的基本格局.理论结果表明,对流格局不仅依赖地震层析成像数据,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地幔动力学框架和热动力参数(如Rayleigh数)以及边界条件和系统响应函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LASPEI)第27届大会于1994年元月10-21日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的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举行。来自42个国家的483位科学家参加了这次大会。国家地震局派出了以副局长陈为团长的13人代表团出席会议。本届大会共安排了27个学术报告会和研讨会,会上宣读论文和报告399篇,张贴展示论文约160篇。本届IASPEI大会的学术报告会和研讨会涉及广泛的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内容包括:波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地震危险性与地震危害;亚太地区的沉积盆地及其构造背景;地球深部间断面的构造形态和动力学;地震预测;地震层析成像和地幔动力学;俯冲带和弧后盆地;地热在下地壳、岩石学与流变学等方面之作用;区域地震的定位和定量化;毫赫与毫微赫地震学;脊区的地震学详细研究;太平洋的地震和海啸危险性;大小尺度的各向异性;全球地震观测技术的改进;地震的震源模拟和断层力学;诱发地震;非线性地震学;地震运动的地面地质效应;空间大地测量学和实时构造地质学;热流和热液循环;宽频带地震学和震源,等等。  相似文献   

5.
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亚洲区域大会于1996年8月1~3日在中国唐山市举行。来自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共29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大会收到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论文摘要284篇,其中大会宣读的为159篇,展示的76篇。论文的内容涉及当今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地震前兆和地震预报、震源物理、强地面运动和地震危险性评价、地震波传播与层析成像、地热和火山,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近期灾害性地震、地震构造与空间大地测量、板块俯冲过程、诱发地震以及地震的社会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6.
地磁场长期变化、地震和火山的电磁效应14.1地球磁场的长期变化和近核幔边界地核流体运动本题目呈送IUGG会议的论文共有25篇,其中有14篇在会议上宣讲。这些论文中,俄罗斯占6篇,美国4篇,英国3篇,日本、印度、乌克兰、阿根廷、法国各2篇,芬兰、德国各...  相似文献   

7.
地震层析成像及其在消减带和地震断层带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的最新进展,包括模型参数化的改进,三维射线追踪,反演算法,地方震、近震和远震资料的联合使用及层析成像反演中反射波和转换波的加入。然后介绍了新一代层析成像方法在消减带及地震断层带上的应用。这些新的研究确定了消减海洋岩石层、地幔楔中的岩浆房和活动火山弧底下池壳前所未有的清晰图象,表明了与岛弧岩浆作用和弧后扩张相关的地球动力系统与深部过程有关。如:地幔楔中的对流循环和消减板块的深部脱水反应。地震断层带上的高分辨率层析成像表明,破裂成像现象与地震孕过程和地壳物质的不均匀性以及非弹性过程(如断层带上的流体)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8.
钟时杰 《地球物理学报》2021,64(10):3478-3502
这篇综述讨论大空间、大时间尺度的地幔动力学近几十年的发展和现状,着重讨论了相关的观测及其动力学意义.这些观测包括现在地球的板块运动的基本特性,中、长波重力异常及大地水准面异常,地震层析成像得到的地幔结构,以及过去10亿年超级大陆Pangea和Rodinia的形成、裂解和演化,及火山岩浆活动.关于地球动力学模型的讨论是围绕着这些相关的观测而进行的.涉及到的一些主要问题包括以下.第一,地幔动力学研究显示,地震层析成像得到的下地幔的二阶结构(比如核幔边界附近的LLSVP结构),和俯冲带的快速异常体,可以解释为过去1亿年左右的板块运动和地幔对流的结果;第二,地幔三维结构作为地幔对流的驱动力,是导致中、长波重力及大地水准面异常的直接原因;结合地幔动力学模拟,观测的大地水准面异常对地幔黏性结构提供了强有力的约束,很可靠的结果之一是下地幔的黏性比上地幔要高至少一个量级,并且最近的研究确定软流圈的存在;第三,过去10亿年大陆块体经历过的Rodinia和Pangea两期超级大陆的形成和破裂是地幔动力学在地表的反映.地幔结构在Pangea形成过程中是一阶结构(即一个半球是冷的下降流,而另一个半球是热的上涌流)主导的,而现在的二阶为主导的地幔结构是Pangea形成后,破裂前或破裂过程中才形成的;地幔动力学和其他研究支持地幔结构在一阶和二阶间转换的1-2-1模型;第四,板块构造在地球上的起源和动力机制依然是充满争议和不确定的课题,但是这些问题同时也是重要的地球动力学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地幔对流与深部物质运移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固体地球科学已经认识到,地幔对流不再是少数动力学家的假想,它是地幔热动力系统的主要构架.地幔对流和板块运动驱动机理关系的研究已经从简单的主动或被动驱动的讨论转向对统一热动力系统的探讨.包括地幔热柱在内的地幔对流的深入研究不仅成为研究地幔热动力系统演化的主线,也成为研究大陆形成和演化驱动机理的主线.与此同时,以地震层析成像为主体的地震、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和以地幔岩石化学组份为主体的地球化学观测成为认识地幔对流的强有力的工具.然而,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观测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一些依赖于地球化学数据构思的新的热动力学框架对地幔对流的研究构成了强烈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依据地震地热说原理,搜集国内外地震层析成像研究的成果.揭示了地震柱的物理属性。得出全球24个地震柱中已有资料的20个地震柱的深部地幔圆锥体均具有P波高速异常体特征,相反,只有火山和浅源地震活动而无中、深源地震活动的地区,比如冰岛和夏威夷,其地幔深部则为P波低速异常体。为解释这个重要的物理现象和构造现象,引入空化理论解释并提出了3个假设。地震柱概念是地震地热说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构造基础,是与当今流行的地质学派板块构造、地质力学和地幔柱理论的最大区别。深入解读地震柱的物理属性及其构造学意义.或许能为构造地质学和地球动力学带来革命性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有限频率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峰  黄金莉 《地震》2009,29(4):52-62
本文从基于射线理论的走时地震层析成像的发展引出有限频率地震层析成像, 说明两者最为本质的差别是有限频率灵敏度核函数。 概述了有限频率层析成像方法和基本原理, 详细阐述了国内外有关有限频率层析成像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成果, 强调有限频率层析成像对全球地幔柱研究的重要意义, 最后指出有限频率层析成像方法在理论上的诸多优点目前还没有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充分体现, 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2.
从AGU2004秋季年会看地震层析成像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收集和整理最近几年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发展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参考了AGU2004年秋季会议的相关文章,分以下5个方面讨论了近年来地震层析成像技术的进步和发展:(1)地震层析成像的正演与反演方法;(2)多震相层析成像技术;(3)利用层析成像研究岩石物性及热状态;(4)多尺度和非规则地震层析成像方法;(5)其它层析成像方法及其与地震层析方法的联合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从地幔结构的三维层析成像、上地幔过渡带、核幔边界、热柱和热点、板块运动、消减作用和板块的消亡、地幔的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结构等方面,回顾了20世纪地球动力学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探讨了地球动力学研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指出21世纪地质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岩石物理学家等地球科学家的通力合作,将揭示地球演化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西南太平洋板块与澳大利亚板块之间的汤加—克马德克俯冲带,是研究地球动力学最重要的区域之一.本文研究根据MIT-P08地震数据,结合板块构造边界、地震活动分布、海岸地形数据等,基于GOCAD软件平台建立三维地震层析成像,对西南太平洋板块的汤加—克马德克俯冲板片进行三维解释.地震层析成像显示汤加—斐济地区地幔至少存在三个"高速"异常体.早期汤加—克马德克俯冲板片穿过地幔转换带,并进入下地幔,最大深度达1600 km.三维构造模型揭示了汤加—克马德克板片在深度600~800 km处存在断折形变,该俯冲板片去褶皱恢复后,测量其俯冲的最大位移达2600 km.汤加—克马德克板片开始快速俯冲的时间至少在30 Ma之前,平均移动速率约为68~104 mm /a.俯冲板片三维构造重建和恢复,可以有效揭示俯冲板片几何学、运动学,为研究深源地震成因、地球深部变化过程和动力学机制提供约束.  相似文献   

15.
地震层析成像板块构造及地幔演化动力学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地震层析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提供了一个探测地球内部结构的强有力的工具,也给人类展示了一片新的天地,使人类更加清晰地在两个层次之上(地球的层圈构造和内部横向不均匀性)了解地球内部,特别是对幔内部非均匀结构,从全球和区域的尺度上揭示出地球内部特别是地壳和上地幔横向不均匀结构。呈现出全新的地球,特别是地幔结构的三维图像框架,很容易理解,这一基本框架正是地幔演化热动力学过程的现代表现,如此,我们可以利用该框架去追溯、探讨全球构造特别是地幔构造演化的历史,从而深化对于我们这个星球演化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第29届大会于1997年8月18~28日在希腊塞萨洛尼基举行。来自62个国家和地区的1051位科学家参加了这次大会。国家地震局有近20位科学家出席了会议。本届大会共安排了46个学术专题报告会和研讨会,会上宣读论文716篇,张贴展示论文695篇。本届IASPEI大会的学术报告涉及广泛的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研究的问题,内容包括:地震预测;地球内部构造和地球动力学;不同构造区的强地面运动;地震孕育过程:定量模型和假设检验;岩石圈结构、动力学过程和各向异性;火山地震学;地震早期预警系统;地震危险性与地震危害;地震危险性和地震危害评估中的新的地学信息技术;触发/诱发地震;与构造过程有关的电磁信号;岩石圈结构的长周期研究和工程地震学;估计地震大小的新方法;地球的结构和演化:地球物理观测、实验约束和模似;地震成核、动力破裂及其终止:观测和物理模拟;今后的地震仪器的发展;地震灾害与危害的公众教育,等等。  相似文献   

17.
王绳祖 《地震地质》1998,20(4):92-390
根据地震的涡旋状分布图象和大型盆地的分布特征,指出中东亚地区存在着巨型的涡旋构造。该涡旋构造由主环(直径约2000km)及内、外分支构成,主环和内环绕四川盆地逆时针旋转,外分支环绕塔里木等大型盆地顺时针旋转。根据层析成像资料推测,上述涡旋构造是上升型地幔涡旋对岩石圈板块底界驱动作用的结果。综合地幔涡旋和岩石圈下层塑性流动网络的见解,提出了“涡旋/网络”大陆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认为来自地幔涡旋的板块底界驱动力和由岩石圈塑性流动网络传递的板块边缘驱动力,作为两种基本的驱动力源,控制着中东亚大陆的构造变形及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18.
唐有彩  陶开  钮凤林 《地球物理学报》2017,60(10):3753-3764
地幔低速异常体的精确探测对于研究热点/地幔柱的成因至关重要.但是,由于观测手段以及波前愈合现象的影响,远震走时层析成像在探测地球深部的低速异常体时具有极大的限制.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利用地震波穿过低速体后产生的绕射波和直达波.干涉造成的波形畸变信息来研究地幔低速体.本文通过三维地震数值模拟来拟合长白山、黄石公园地区宽频地震记录,分析绕射波和直达波相互干扰造成的波形畸变现象.模拟结果显示,绕射波/波形畸变对于探测地幔深处的低速体具有较高分辨率;目前常用的基于互相关测量的有限频层析成像方法对于深部低速体速度异常低估现象明显.如果将有限频层析成像结果在深部的速度异常值放大到原来的2倍,数值模拟可以很好的拟合观测到的地震波形畸变现象.通过对长白山地区、黄石公园地区记录的地震波形畸变现象的拟合,我们进一步确认了长白山、黄石地区下方分别在400~600 km、700~1000 km处存在地幔低速体,并对低速体速度异常值进行了矫正.  相似文献   

19.
六、地球深部间断面的构造形态和动力学本专题会系与“地球深内部研究计划”(SEDI)共同组织进行的,共有口头报告22篇,张贴报告7篇。美国学者V.S.Solomatov和D.J.Steven-son在题为“对流地幔中相变边界的清晰性”的报告中指出,地球...  相似文献   

20.
自层析成像被引入到研究地球内部结构以来,地震层析成像发展迅速,现已成为研究地球深部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按层析成像的理论依据,可以把地震层析成像分为射线层析成像和有限频层析成像。本文旨在掌握一种有限频灵敏度算核的计算方法,进而构建有限频层析成像的反演计算,并用有限频层析成像的方法研究华北克拉通上地幔的速度结构及其动力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