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单井多层位水温微动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海口ZK26井的水温观测环境以及近10年的观测资料, 分析-153 m、 -336 m、 -510 m水温的频谱特征, 探讨单井各层位水温丰富的微动态信息, 对比观测结果表明: 海口ZK26深井不同层位的水温表现出不同的微动态特征, 与观测层位的频谱特征、 水文地质条件、 水力性质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153 m位于含水层负梯度区, 主要处于低频段, 而且高低频噪声较弱, 信噪比较高, 可以表现出较清晰的微动态特征, 如水温海潮效应、 震前异常、 同震效应以及震后效应; -336 m与-510 m水温位于非含水层, 主要处于高频段, 并且背景噪声较强, 水温微动态信息较弱。  相似文献   

2.
水温前兆台网观测井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温前兆台网的现状入手,对观测井的类型、条件、传感器的观测深度及观测部位的温度特征等条件进行了分析总结,发现不同的水温正常动态类型与观测条件密切相关,并对正常动态与观测条件的关系作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传感器应在离开含水层和温度波动最小的层位进行观测.最后分析了水温前兆观测仪器的安装方法与观测条件,进而说明观测层位可...  相似文献   

3.
海口ZK 26井水温动态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海口水化台ZK26井不同层位水温数字化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水温随深度的增加呈线性上升趋势,在第二含水层的120~150m段可能有一热水活动带,而150m向下至158m段水温快速下降,并在该段观测到大致与水位反向的水温日变形态。此外,该井不同层位的水温还显示出不同的长期变化特征,并在153m含水层和336m非含水层内皆不同程度地观测到井区300Km内ML≥4.0级地震的可能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4.
周洋  王俊  林俊 《地震工程学报》2022,44(3):611-620
不同水温观测点由于观测环境、井孔条件、观测部位构造条件、介质条件、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差异,使得水温动态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而同一观测井内不同层位的水温由于水温传感器安置深度和井孔热源分布状态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同震响应形态。利用小波变换算法,分析了房县三海村井不同深度的水温在3次地震中的同震响应变化,并结合该井的温度梯度、围岩特性以及含水层分布,提出一个简单的井-含水层模型。进而探讨了同井不同层位水温出现不同变化的动力学机制,初步认为其动力学机制源于水的流动产生的热对流引起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近10年历史震例的分析表明,江苏苏05井、苏06井水温观测资料异常与江苏及邻省中等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本文对2010年后两口井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了苏05井、苏06井水温测项在震前的典型异常特征:①异常表现为打破上升趋势的下降变化;②震前异常持续时间为2-3个月左右,映震范围在300km左右;③两口井的震前异常幅度在0.003℃左右。根据总结的异常特征并结合水温与井孔结构关系、水温与水位的关系、不同层位水温观测原理以及水化分析结果等,对异常可能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安徽省巢湖皖14井两年多数字化水温资料异常进行了分析,采用1套同型号的仪器进行了对比观测,结果表明:该井数字化水温观测资料信息量丰富,不仅有降雨、气压的扰动,还有大震的同震效应和震后效应;对比观测期间,两套放置在不同深度的水温仪均记录到井区附近Ms3.5地震前显著的短临突变异常,而同井的水位观测异常的信息量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7.
新30井不同深度下的水温观测试验及其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在新30号观测井孔里重新放置一套新的测温仪, 使新、 老水温监测仪在不同深度同时观测, 发现在同一井孔中, 不同深度的水温探头所记录到的井水温度变化曲线形态是不一样的, 也就是观测井放置探头的深度与部位对井水温观测结果有明显的影响。 通过对新30井水温试验仪观测数据分析, 可以确定探头放置180~185 m处, 水温日变化有规律, 有潮汐显示, 而且与同井观测的井水位在日变形态上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表现为水位上升时水温上升, 水位下降时水温也下降。 另外, 分析了该井水温探头在不同深度的日变形态和映震灵敏度, 并初步确定该井放置水温探头较为合理的观测深度为180 m。  相似文献   

8.
统计了海口ZK26井和ZK46井水位对2008年以来全球MS7.5以上地震的同震响应情况,得出所记录地震的次数及同震效应类型;并绘制两口井水位是否记录所统计地震的平面分布图(以震中距的对数为横坐标,震级为纵坐标),以此为基础得出两口井的水位记录地震能力曲线方程。根据所得的记震能力曲线方程,认为尽管ZK26井和ZK46井水位记震能力差异不大,但总体上ZK26井记震能力更优。  相似文献   

9.
<正>巢湖皖l4井数字化水温仪架设属于"十五"项目,2007年9月正式开始观测,仪器型号为SZW-1A,水温探头位于井下195 m处。该井水温日动态属于随机波动型,长期动态属于复合型。长期观测资料结果表明,该井数字化水温观测资料信息量丰富,不仅有降雨、气压的扰动,还有大震的同震效应和震后效应。为进一步研究该井水温变化机理,对该井高精度水温观测环境、数字化观测资料,以及在-160 m处架设了  相似文献   

10.
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诸城井完成了水温不同深度对比观测仪器安装调试与产出数据的试验,在对产出数据进行直观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深度、同层位、不同通道的2套地热水位综合观测仪产出数据进行了趋势、方差和均值的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诸城井不同深度水温观测数据与地温梯度测试结果基本一致,显示水温产出数据是可靠的;经一致性检验,同层位水温变化趋势、方差一致,但均值不一致,表明综合观测仪器产出数据间有一定的系统误差,数据变化本底值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利用海口向荣村ZK46井多年水位观测资料,总结井水位正常动态变化规律、典型干扰因素及同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 ZK46井水位具有明显年变规律,受海潮、固体潮和气压潮复合影响;②井水位观测所受干扰主要为人为干扰,其次为观测系统和自然环境干扰,且各种干扰的表现形式不同;③对于不同地震,井水位同震响应形态、持续时间和最大震幅等各不相同,主要表现在:在形态上,大地震引起的同震响应为震荡型,中强地震引起的同震响应为固体潮畸变;震荡时间因震级和震中距不同而不同,最长196 min,最短10 min;震级越大,最大震幅越大。  相似文献   

12.
在地震前兆异常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分析,认为比起单口井观测单一层面上的水温更能捕捉地震引起的前兆信息。在有条件的井孔中,应该进行多点多层位的水温观测,这样能充分利用现有井孔资源更好的观测地震引起变化。  相似文献   

13.
以湖北万山井水温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探究井内深度215 m和241.58 m处的水温动态特征及其主要干扰因素和映震能力。通过水温梯度分析和水温正常动态对比研究,认为:在井深215 m处,水温动态为稳定型;在井深241.58 m处,水温长期动态为升温漂移型,月动态为上升-阶变型,日动态为随机起伏型,升温漂移是仪器自身的零漂现象,随机起伏反映了仪器自身噪音或者对应井水温的随机变化。对水温主要干扰因素的分析表明,井深241.58 m处的水温异常主要来自人为干扰引起的井水震荡和探头线扰动,异常形态均表现为单个台阶或突跳。在2018年9月8日湖北襄阳襄城ML 3.2地震前后,该深度处水温均呈高频V型阶变异常,此为地震发生前后区域应力积累与释放对井水温的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4.
陈其峰  车用太  刘允  冯恩国  温丽媛 《地震》2022,42(1):169-180
地热井的观测规范要求尽可能将水温传感器放置在井下深处, 一般放置深度应当大于100 m, 小于200 m。 然而, 近几年的观测结果表明, 水温传感器的放置深度对水温动态特征的影响较大。 在多数观测井中, 同井水温与水位的时值动态、 潮汐效应、 同震响应及震后阶变等动态特征的相关性或一致性, 多与水温传感器的放置深度有关。 本文主要探讨了传感器放置深度对水温动态特征的影响, 水温传感器放置在观测含水层中, 都受井—含水层间水流运动的影响, 会造成水温动态随井水位变化而变化; 当放置在观测含水层下部时, 水温动态则不受井水位变化的影响, 多表现为动态相对稳定。 其原因是水温动态的形成受水热动力学与地热动力学两种不同机制的控制, 此外, 井—含水层系统的条件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井孔水温对远场巨震同震响应及其机制的数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量的流动必然伴随着温度的改变, 地震活动期间的井孔水温同震响应也服从热力学的基本规律。 本文以汶川8.0级地震和日本9.0级地震为例, 以海口ZK26井水温同震响应的观测数据为基础, 运用热力学传导方程的数值模拟方法, 研究了同震响应过程中井孔水温度变化与热量传导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的热力学机制问题.通过正演的方法, 得出沿井深方向不同时刻水温同震响应变化的数值模拟曲线, 水温数值模拟曲线与实际测量数据一致. 研究结果表明, 井孔中水温同震响应方式(上升、 下降或不变), 与水温传感器的位置、 热源的位置和分布、 传感器与热源之间的相对空间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选取琼东北地区2008年以来连续稳定、潮汐形态较明显的海口ZK26井、琼海加积井、向荣村井、火山流体井、文昌潭牛井5口井数字化水位及相应的气压资料.利用气压系数和O1、M2波潮汐因子等滑动拟合,得到不排水状态下,各井含水层的孔隙度、固体骨架的体积压缩系数和水的体积压缩系数.并在水平层状含水层(一维)模式下,利用部分含水...  相似文献   

17.
地球内部的热事件与地壳上地幔结构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计算并讨论了当地球内部有热脉动事件发生时非稳态的热作用模型及其对地热场和大地热流的影响。理论计算和实际资料表明,构造活动区和稳定地区应有不同的热作用过程,在构造活动区地壳内的低速,低阻层和上地幔的低速,低阻层的埋藏深度之差与该地的热活动史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如华北平原地区,观测的二层深度差为40—60公里,推测热脉动持续时间为40百万年,活动史为50—70百万年:而银川盆地二层间隔为36—40公里,活动史为30—40百万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