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了兰州地震台大震速报仪器 DK- 1中长周期记录仪记录到的 1990年 1月~ 1999年 3月的大震速报地震共 5 44个 ,与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编纂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给出的震级比较 ,对兰州地震台 DK- 1地震仪测定的面波震级 (Ms)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兰州地震台大震速报 DK- 1地震仪测定的面波震级(Ms)偏差与震中距离、震中区域及地震大小有关。给出了不同震中距离、不同震级范围及不同地区发生地震的面波震级台基校正值 ,供在今后的速报工作中参考使用 ,将有助于提高兰州台大震速报的震级测定精度。  相似文献   

2.
用763长周期地震仪台网测定面波震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成层介质中面波的传播理论,考虑到介质的吸收、地球介质与763地震仪所组成的线性滤波器对面波振幅和周期的影响,并假定面波最大振幅对应于Airy相,则可从理论上导出测定面波震级的量规函数为: 763(△)=3.9+0.16(△/TP)+1/3 Ig△+1/2 lg(sin△)+IgTP (1p为Airy相对应的周期。该量规函数在震中距△=20——160范围内,与IASPEI所推荐的量规函数相一致,与实际观测资料在2——178范围內都拟合得很好。 763(△)推广了IASPEI推荐的量规函数使用的震中距和周期范围,这点对我国特别重要,因为发生在中国而又被中国台网记到的地震,震中距大部分在1——20范围内。 用我国763长周期地震仪台网所观测到的垂直向面波最大振幅、周期资料,测定了103个地震的面波震级MS,763,其台网震级误差为0.14,比SK仪台网的(0.20)要小。与NEIS使用世界标准台网测定的真MSZ相比较,发现MS,763与MSZ之间,在统计上无系统差,即△MS=MS,763——MSZ的均值接近于零,而△MS的标准误差为0.21级。   相似文献   

3.
长春地震台大震速报震级偏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研究选用了本台 2 0 0 0年全年的速报地震资料 ,重新测算了DK 1地震仪各分向记录的面波震级 ,并以《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给出的震级为标准震级 ,进行了震级偏差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以长春台DK 1地震仪水平向高倍档记录测算的面波震级平均偏低 0 1 1 ,标准误差为± 0 2 1 ;以水平向低倍档记录测算的面波震级平均偏高 0 1 0 ,标准误差为± 0 2 0 ;以垂直向记录测算的面波震级平均偏低 0 2 4,标准误差为± 0 2 6。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全面分析 ,分别给出了长春台DK 1地震仪水平向高低倍档和垂直向记录测算面波震级的台站校正值。  相似文献   

4.
用本台1986年1月至1991年12月期间DK—1地震仪测定的各分向面波震级与《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的震级进行统计分析,得到长春台DK—1地震仪高倍档两水平向震级平均偏低0.08,其标准误差±0.21;垂直向平均偏低0.24,其标准误差±0.27;低倍档两水平向震级平均偏高0.07,其标准误差±0.21。同时,分别给出了DK—1地震仪高、低倍档及垂直向测定Ms震级的台站校正值,还对统计的结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5.
尹志文  李英 《高原地震》2000,12(1):63-67
选用了兰州地震台大震速报仪器DK-1中长周期记录仪记录到的1990年1月~1999年3月的大震速报地震共544个,与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编纂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给出的震级比较,对兰州地震台DK-1地震仪测定的面波震级(Ms)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兰州地震台大震速报DK-1地震仪测定的面波震级(Ms)偏差与震中距离、城中区域及地震大小有关。给出了不同震中距离、不同震级范围及不同地  相似文献   

6.
成都台数字地震仪测定震级偏差分析与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成都台测定震级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SN)发布的MS震级的偏差,分析了仿真SK、仿真763与(CSN)震级的偏差程度,并给出了校正值。通过分析,得出了仿真763的面波震级MS7的偏差远远小于仿真SK的MS结论,因此,在速报中,应尽量使用MS7面波震级,有利于提高速报震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种地震参数计算与数据传输程序,能够通过交互方式自动完成mb、mB、MS7、MS、ML五个震级及其他相关地震参数的计算,自动生成大震速报文件,直接连接PCU速报。不仅适用于数字地震仪同时也可以用于模拟仪器(如DD—1,DK—1)解决了SSB大震速报软件数据不易改动、容易出错、速度慢等问题。同时也完善了SSDP软件参数计算功能,提高了数字测震台的效能和速报水平,充分发挥了数字地震仪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选取了攀枝花近5年中763、DK-1地震仪记录较好的地震资料,用不同方法测算了地震台的面波震级台站改正值。经分析对比,认为“按震中距分离”计划得到的结果最好。列出了根据震中距求取面波台站改正值的实用简表,并用1999年2月763仪记录的41个地震、1999年1-8月DK-1仪记录的26个速报地震予以检验,地震震级准确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震级是地震最基本的参数之一,它的精确测定对于地震研究和预报无疑都很重要。目前甘肃地区测定大量中小地震震级的方法,都是利用S波两个水平分向最大地动位移的平均值Aμ,由公式M_L=lgAμ+R(Δ)+S (1)求得,然后取多台平均,再由 M_L=1.13M_L-1.08 (2)换算为面波震级;仅少数较大的地震用中长周期仪器资料直接求取面波震级Ms。(1)式中R(Δ)为震级起算函数,它反映了地震波振幅随震中距的衰减特性,在震级测定中则是一个距离改正值。多年来,甘肃地区使用的起算函数R(Δ)是根据全国资料得出的大范围内的平均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地震参数计算与数据传输程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地震仪震级计算与数据传送程序,能够通过交互方式自动完成mb、mB、MS、7、MS等5个震级及其他相关地震参数的计算,能自动生成大震速报文件,直接连接PCU速报。不仅适用于数字仪,同时也可用于模拟仪器(如:DD—1,DK—1)。克服了SSB大震速报软件数据不易改动,容易出错,速度慢等不足之处,完善了SSDP软件参数计算功能,提高了数字测震台的效能和速报水平,充分发挥了数字地震仪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马宝柱  徐戈 《内陆地震》1997,11(1):62-69
利用乌鲁木齐地震台1985、1986年SK中长周期地震仪记录到的279次和763长周期地震仪记录的385次世界各地地震事件(Ms≥4.0,6≥6.0°,h≥80km),计算得出乌鲁木齐台763仪面波震级的平均偏差八M=0.033,标准误差S=±0.211;SK仪面波震级的平均偏差凸M=0.021,标准误差S=±0.238。分析得出震级偏差与震中距离有关,计算了新的起算函数,求出厂部分区域震级偏差值。  相似文献   

12.
1.引言在我国,对于远震的研究,多数采用基式(SK)仪的面波震级,並有一套比较完善的震级起算函数。但是,对于64型仪器却没有相应的震级起算函数,而借用古登堡—里克特的体波震级的起算函数,因此有必要对该仪器的震级起算函数进行研究。河西堡台采用的仪器为64型地震仪。此仪器比较稳定,以1982—1983年为例,其N—S  相似文献   

13.
杨智娴  张培震 《地震学报》1998,20(5):454-460
利用中国大陆、台湾和中国周边3个地理区域内实测的IASPEI面波震级MS、古登堡体波震级mb和地方震震级ML,建立了MS与mb、MS与ML之间的经验关系,那就是MS=0.9884mb-0.0420和MS=0.9919ML-0.1773.MS与mb的关系由292次(964~1996年)大陆地震、291次(1964~1995年)台湾地震和170次中国周边地震,共计753次事件的震级数据求得,其标准偏差为0.445.MS与ML的关系由36次大陆地震、293次台湾地震和212次周边地震,总计541次事件的震级数据求得,其标准偏差为0.4673. 利用余累积分布函数的概念和方法,对不同震级区间拟合的面波震级值评价其不确定性.MS-mb关系中,取震级的不确定范围为0.25级,在mb位于4.0~4.9级时,MS取值小于(MS-0.25)和大于(MS+0.25)的概率分别为17%和27%;位于5.0~5.9级时,相应概率为34%和20%;而位于6.0~6.9级时,相应的概率为11%~47%.MS-ML关系中,如仍取不确定性范围为0.25,则MS取值小于(MS-0.25)和大于(MS+0.25)的概率,在ML位于4.0~4.9级时为22%和38%;ML位于5.0~5.9级时,相应的概率为20%和15%;ML位于6.0~6.9级时,相应概率为15%和29%. 本研究建立的经验关系可以方便地用于不同标度震级间的归算,而文中的不确定性评价则更客观地反映了原始数据中本来存在的离散性差别,并可以一定概率水平评价这些归算的不确定性,这比通常的剩余标准差给出的不确定性范围更精细,给出的相应概率水准也更便于与地震危险性总体评定的不确定性校正接轨.   相似文献   

14.
银川地震台CTS-1数字地震仪震级校正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分析讨论了2002年1月~2005年2月银川台数字地震仪测定的震级与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观测报告震级的误差,给出银川台CTS-1数字地震仪震级的校正值,以提高银川台地震速报的精度。同时初步探讨分析了银川台数字地震仪震级误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利用内蒙古测震台网2010~2015年4级以上地震事件的数字化波形记录,按照新震级标度规范重新测定地方性震级(ML)、面波震级(Ms)、宽频带面波震级(Ms(BB)),对其测定结果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不同震级的测定结果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能真实反应地震的大小,可以适用于地震速报等工作中。  相似文献   

16.
日本北海道大学阿部胜征(KatsuyukiAbe)于1979年提出用潮位计观测地震海啸波的最大振幅来测定海震震级,其标度简称为M_t,t 是海啸英文字的第一个字母。他先以某些验潮站观测到地震所产生海啸波的最大振幅与按金森博雄(Hiroo Kanamori)所定义的矩震级 M_W 建立一个定震级的公式M_t=log H+B,式中 H 是海啸波的观测最大振幅,以米为单位;而 B 是依赖于震源地区和观测台站的震级起算函数,阿部胜征使用了14个已知 M_W 和海啸振幅 H 的地震观测资料以制定起算函数 B。在建立了这个海震震级的公式之后,即可利用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2001年11月14日发生在新疆、青海交界的昆仑山口西地震震级的测定过程,分析比较了我国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测定的面波震级MS,以及国内外不同机构测定的该地震的矩震级MW. 结果表明, 不同的机构在测定面波震级时,由于所使用的资料不尽相同, 所使用的计算震级的公式也有所不同, 导致测定结果有一定的差别. 我国对该地震的速报结果是MS=8.1, 在正式编辑出版的《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观测报告》中给出的测定结果是MS=8.2;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测定的结果是MS=8.0. 地震发生后不久,哈佛大学(Harvard)、NEIC、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ERI)、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APCEA)、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IGCEA)利用全球地震台网、 中国国家数字地震台网或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的资料得出的矩震级MW分别是7.8(Harvard), 7.7(NEIC), 7.7(ERI), 7.6(APCEA),7.5(IGCEA),测定的结果基本一致, 平均为MW=7.7. 鉴于矩震级是一个描述地震绝对大小的力学量,与传统的震级标度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国际地震学界推荐矩震级作为优先使用的震级. 本文分析表明,昆仑山口西地震的震级(矩震级)为MW=7.7, 其面波震级MS=8.0, 是一次面波震级未饱和的地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利用1982年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72个地震的面波振幅。周期资料,计算了面波均匀震级(MCH),然后计算了ISC、MOS、NEIS、UPP等测报系统面波震级与均匀震级的偏差(DMS),年平均偏差(EE1)及标准误差(EE3),介绍了各种计算公式和应用方法,比较分析其结果,得出年平均偏差都小于0.1震级的单位,这说明均匀震级的测定工作已处在国际水平上。今后,我们准备将此项工作按年代顺序做下去,并陆续将其结果提供给震级研究工作者,为震级的归一化和实用化提供系统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9.
本地震目录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提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使用全国90个测震台站的地震数据,记录了中国及邻区 M≥2.5的地震,各地震事件的记录台站均在5个以上。地震目录使用的走时表为 J-B表①,发震时刻为国际时,地名为按 Flinn、Engdahl 和 Hill②③划出的地震分区给出的大致的地理位置(仅作位置参考,不含任何政治意义)。其中:MS 是由数字地震记录仿真成中周期宽频带地震仪(SK 和 DK-1仪)测定的震级,MS7是由数字地震记录仿真成763长周期地震仪记录测定的震级,mB 是用宽频带中周期仪(SK 仪或 DK-1仪)或763长周期仪测定,mb 是用短周期地震仪测定。为便于使用和对比,报告中还给出了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测定的短周期体波震级 mb 和面波震级 MSZ 。为避免混乱,各种震级之间概不换算。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14—2018年内蒙古及邻省数字地震台网108个宽频带固定地震台站的事件波形数据,分别采用快速测定速报震级方法和常规速报震级测定方法对85例有效速报地震进行分析,测定两种方法的震级偏差,给出震级校正值,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快速测定法的结果与常规速报震级方法测定结果相比整体偏小,震级差绝对值介于0~0.5之间,平均震级差为0.25,对不同震级差频度分布进行高斯分布函数拟合,震级差分布符合高斯正态分布;(2)分别测算两种方法量取振幅测定震级的时间,快速测定法用时为常规速报震级方法的3/5,平均节约时间90 s左右,减少速报报出时间;(3)对于地震震级偏小并且垂直分量的S波发育不完全的地震事件,不建议采用快速测定速报震级方法测定震级;(4)采用校正后的震级测定结果,精度有所提高,减小了震级偏差对地震速报的影响,因此该方法适用于地震台网速报的处理要求,可以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