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山西中部地区农村民居震害特征及抗震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整理山西中部地区历史地震灾害资料,总结了山西中部地区农村民居由地震引起的地基震害、建筑结构震害、建筑材料与施工震害三大特征,讨论了今后农村民居和村镇公共建筑的抗震对策。为将地震造成的民居震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提出要实行总体规划,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加强对农村民居抗震工作的指导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家口西部地区位于晋冀蒙交界区,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在1998年张北6.2级地震中农村房屋曾遭受严重破坏。对张家口西部山区农村民居的抗震性能进行调查,分析农村民居土坯拱窑洞、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的特点,并依据建筑年代将农村民居划分为传统民居和当代民居,统计发现,建筑年代较老的传统民居仍然占相当比例。通过分析房屋建筑结构特点,给出本区农村民居缺少考虑地形效应和局部场地条件,门窗开洞大,硬山搁檩、穿靴戴帽和两重皮现象普遍存在的抗震薄弱环节,并针对薄弱环节提出具体对策与建议,以期提高该地区的抗震设防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综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以提高农村民居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为目标,论述了在我国农村地区实施地震安全农居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目标;介绍了“十一五”国家防震减灾规划重点项目-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的建设内容。涉及农村民居基础资料调查与抗震能力评价、农村民居抗震实用化技术研究与开发、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建设、农村民居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和技术培训、农村民居抗震技术服务网建设、地震安全农居工程投入机制、政策研究及国际合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共和地区位于柴达木—阿尔金地震带内,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背景,近年来该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农村地区受经济和技术等条件的限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深入了解共和地区农村民居结构特征与抗震性能现状,开展实地调查,基于历史震害资料,总结区域内典型农村民居震害特点,并进行震害预测,得到不同地震烈度下农村民居不同的破坏结果。结果表明:青海省共和地区农村民居中的砖混结构和砖木结构房屋数量约占48%、47%,其中约68%砖混结构房屋未设置构造柱和圈梁等抗震设防措施;该地区主要农村民居基本达到Ⅶ度抗震设防要求,仅部分建造年代久的土木结构房屋破坏严重;地震烈度为Ⅷ度时,大部分房屋以中等破坏和严重破坏为主;地震烈度为Ⅸ、Ⅹ度时,农村民居将发生大范围严重破坏,甚至毁坏。  相似文献   

5.
海南农村民居以砌体结构为主,具有门窗开口大、层高较高和整体性强等特点.为了研究分析这类民居的抗震性能与抗震对策,在收集大量当地农村民居样本的基础上,综合出典型结构模型,并对该典型模型及基于该模型的隔震模型和加强结构模型分别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隔震技术能明显降低结构地震反应,在高烈度地区应适当推广和运用.原结构模型基本满足7.5度设防标准.在8度大震作用下,结构遭遇严重破坏但未倒塌,说明其具有一定的抗倒塌能力.结构加固后,整体抗震性能得到了加强.结合试验结果,给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周安  孙洁  杨勇 《地震学报》2009,31(1):100-107
在安徽省的皖北、皖中和皖南地区,分别抽样4个乡镇总计781户农村民居,进行抗震性能调查,得出安徽省农村住宅在建筑年代、结构形式、建筑材料、地基基础及构造连接等方面的统计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建筑物地震易损性的概率分析法,对所调查的民居进行震害预测.分析表明,安徽农村民居在基本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尚不会发生毁灭性破坏,但中等破坏将较大面积发生.提出了农村民居防震减灾的政府管理和技术措施等对策.经济分析认为,增加约3%——4%建房投资,即可基本实现国务院的防震减灾目标.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作推进现状及国外经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考虑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作推进方式的差异,对日美、拉丁美洲以及亚非部分国家的民居地震安全进行了简单综述,并对其特点和社会背景进行了简单分析。通过横向比较,得到了关于我国在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作时可以采取的一些方式;提出主要应该考虑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湖北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村民居由于严重缺乏抗震设防技术,村民缺乏抗震防灾意识以及缺乏抗震设防政策的监管,地震发生时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小震致灾"、"大震大灾"是我国农村地震灾害的显著特点。汶川地震的教训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本文通过对湖北农村民居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以及居民抗震意识的调查,揭示了湖北农村民居的结构特点和抗震性能现状,对当前湖北农村建筑抗震设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甘肃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地震环境特征,简要分析了甘肃农村民居主要建筑结构类型和抗震性能,结合近10多年来破坏性地震资料,总结了农村民居主要震害特点,提出了实施甘肃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甘东南地区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现状,分析农村民居抗震薄弱环节,从而科学、合理地提高农村民居的抗震能力.结合当地调研资料数据,对甘东南地区农村民居进行现场调查,获取民居各类属性数据,划分甘东南民居主要结构类型及其分布特征与所占比例,针对不同类型的民居结构,对其进行抗震性能评价,分析其抗震薄弱环节及潜在危害.研究区现存五种典型房屋结构类型: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木架结构和窑洞,以前三种结构类型为主,其中有抗震构造措施的新建砖混结构和砖木结构抗震性能最佳,木架结构、老旧砖混结构和砖木结构次之,土木结构和窑洞抗震性能最差.研究结果对提高甘东南地区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水平具有科学参考价值,也可为其他地区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地震造成房屋倒塌是我国农村地区的主要震害和人员伤亡重大的直接原因。本文基于对甘肃省农村民房的调查结果,按不同结构对农村房屋进行了分类,分述了各种结构类型房屋的地震破坏机理。对今后农村房屋的改造与新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青海东南部农村民居结构特点及抗震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农村民居的抗震能力具有显著的地域特点。本文基于现场调研结果总结了青海东南部黄河流域农村民居的结构特点,并对其抗震能力进行了评估。庄廓院是调研区内的典型农村民居,本文对调研区内庄廓院的木构架房屋进行研究,提出庄廓土墙围护木构架房屋的震害等级分类标准,根据实际震害资料和类比的方法确定了当地土墙围护木构架结构的震害矩阵和震害指数与峰值加速度的关系曲线。与云南鲁甸农村的土木结构房屋比较,青海庄廓院民居具有更高的抗震能力;与未设防的砖混结构比较,这种土墙围护的木构架结构在高烈度区造成人员伤亡的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农村房屋安全性现状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汇总了湖南省农村房屋的安全性等级情况资料,从房屋的建造年代、结构形式、各年代所建房屋的危房率以及居民的住房质量、安全意识与房屋抗震性能的对比几个方面进行了房屋安全性状况统计分析.结合房屋典型损坏现象,分析了此次调查中房屋的损坏特征,总结了各种结构形式容易出现的问题.根据房屋典型损坏现象分析和安全性等级情况统计,得出了以下结论:湖南省农村生土结构和木结构房屋的安全性现状不容乐观;有关部门应制定一套适合农村的结构设计规范,并通过培训等方法解决农村房屋设计和施工问题;部分存在潜在严重地质灾害的地区和大山深处的房屋已无改造、新建的意义,最好整体搬迁.  相似文献   

14.
1997年青海省震群活动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青海省1996年12月~1997年7月发生的4起震群活动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对其空间分布图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锡铁山震群和大武震群为前兆性震群,龙羊峡震群和茫崖震群为非前兆震群.4起震群在总体上形成NW向条带.根据震群的总体特点及地震空区等,讨论了青海省近期地震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山西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建设的背景及技术构成,通过对山西模拟地城观测系统现状的回顾及分析,指出了数字地震观测系统的优越性,说明模拟系统即将成为历史,取而代这的是数字系统,结合“九五”期间的数字化建设成果,展望了山西地震观测系统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张裕明 《地震地质》1993,15(4):375-380
对核电厂选址的工程地震工作中常见的术语:地震区、地震带、潜在震源区、地震构造区和地震危险区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并结合HAF0101法规对地震构造区最大潜在地震的评价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7.
村镇房屋是历次震害中最薄弱的建筑,提高其抗震性能刻不容缓。本文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和地震烈度的取值,以陕南6县18镇54个自然村的1161栋村镇房屋为抽样样本,完成样本的结构类型、结构类型的破坏比及破坏损失比、场地条件、抗震概念设计、村民的抗震知识和抗震防灾意识等现状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陕南村镇房屋的结构类型有生土结构、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其中砖混结构是其主要的抗震结构类型;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在不同地震烈度影响下的破坏比有差异,而破坏损失比相同;陕南村镇房屋的场地条件变化复杂,抗震概念设计存在缺陷且村民的抗震知识和抗震防灾意识淡薄,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