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8 毫秒
1.
舒金华 《湖泊科学》1991,3(1):61-66
本文根据我国近期湖泊调查资料分析, 查明了湖泊富营养化、水质污染和湖泊的淤积是我国城市湖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在总结前期城市湖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改善我国城市湖泊环境质量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黄河水资源贫乏,水污染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压力.新《水法》的颁布,给黄河水资源保护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依法建立法制化、社会化的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完善法规,建立健全执法体系,以水功能区划管理为重心,实施入河总量控制,建立和完善重大水污染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加强水质监测机制与技术创新,加强水资源保护前期和科研工作,建设水资源保护信息管理系统,采取多部门联合治污等项措施,是做好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任务.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指挥大屏信息读取效率,更好地进行防震减灾工作,对指挥大屏地震信息可视化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详细探讨了基于地震信息的指挥大屏可视化内容,包括大屏布局、设计思想、颜色搭配、文字表达、图标设计、交互显示与整体展示效果等方面,对地震应急信息的准确完备、快速传递、清晰表达和高效处理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4.
利用京津冀基础地理数据、本地化地震灾害快速评估模型、本地化辅助决策模版和离线快速评估与应急制图等技术,实现了支持Web页面与移动端的北京市本地化地震应急工作平台。面向远程应急和移动办公需求,实现了基于Android移动终端的地震快速触发、灾害快速评估、辅助决策、信息自动推送、应急指挥调度、日常运维管理和综合信息查询等功能,在地震应急响应中,打破场所和时间限制,第一时间产出快速评估报告、辅助决策报告和应急专题图件,为北京市地震应急指挥决策提供科学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自运行以来在多次地震应急处置中发挥了重要应用实效。  相似文献   

5.
樊海刚  郭红梅  张莹  赵真 《中国地震》2022,38(2):248-259
地震应急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方能高效开展应急工作。本文通过调研分析历史地震应急处置案例,提出了Ⅰ、Ⅱ级应急响应下多主体地震应急协同的一般流程,构建了相应的随机Petri网模型,并基于Petri网可能出现的状态集同构马尔科夫链,在计算各应急状态稳定概率的基础上,定量评价应急协同能力。同时,将应急过程中利用率高的变迁所对应的应急行为,作为应急处置的关键环节。通过调整各关键环节的应急速率,进一步对应急协同能力进行动态分析,进而提出有效提高应急协同联动能力的相关建议,为科学开展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北京时间2022年6月1日17时0分四川雅安市芦山县(30.37°N,102.94°E)发生6.1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于震后3min发布自动速报结果、震后9min发布正式速报结果,同时联合多家单位启动地震应急产品产出工作,共产出震源参数、历史地震、地震构造、震源机制、余震精定位、推测烈度和震源破裂过程等9类应急产品。结果显示,本次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地块、岷山构造带、川滇构造带的交汇处;震源机制解表明该地震为一次逆冲型事件;余震精定位结果显示余震展布呈近NE向,与震中区域断裂走向基本一致;烈度速报推测极震区烈度达Ⅸ度,区域面积约2km2,Ⅷ度及以上区域总面积约197km2,涉及四镇一乡。  相似文献   

7.
北京时间2022年6月10日1时28分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市(32.25°N,101.82°E)发生6.0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于震后3min发布自动速报结果、震后约7min发布正式速报结果,同时联合多家单位启动地震应急产品产出工作,共产出震源参数、历史地震、地质构造、震源机制、余震精定位、推测烈度和震源破裂过程等9类应急产品,对于发震断层的孕震构造给出了初步约束。结果显示,本次地震发生在松岗断裂附近,位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块体东部的阿坝次级地块;震源机制解表明该地震是一次走滑型事件,余震与主震性质整体一致。余震烈度速报推测极震区烈度达Ⅸ度,区域面积约70km2;Ⅷ度及以上区域面积约734km2,涉及7个乡。  相似文献   

8.
黄河水资源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黄河下游由于水资源缺乏近些年来频频发生的断流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黄河水资源问题日益重要,继黄河洪水、泥沙之后,成为举世瞩目的又一个热点问题.黄河水资源问题有其自身的特点,人们一直在探寻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本文根据长期实测资料分析介绍了黄河水资源的概况,剖析了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燕乃玲  虞孝感 《湖泊科学》2004,16(Z1):143-152
生态功能区划是我国正在开展的一项关于资源与环境管理的重大基础性工作.生态功能区划的理论和方法是当前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学等学科面临的一项新的热点课题.本文首先讨论了生态功能区划的概念,从认识区划看,生态功能区划属于生态系统区域划分的范畴,从实践的角度,则强调人文活动对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产生的影响,指出自然生态区不是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区须反映人类的利用和价值判断.生态功能区划,不单是以自然要素或自然系统的"地带性分异"为基础,更是以生态系统的等级结构和尺度原则为基础,用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评价测量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将生态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落在"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平台上.文章提出了基于流域的我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初步思想,讨论了区划的原则和方法,建立了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和功能区划分的指标体系.其基本内容是,认识并按照生态系统的自然边界划分生态系统单元;进行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划分不同的生态功能区,确定主导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0.
倪晓寅  陈莹  杨锦玲 《中国地震》2022,38(2):239-247
基于地磁逐日比异常期间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幅度变大或变小的统计结果,发现地磁逐日比高值异常是由异常日的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幅度变小和异常前一天的日变化幅度变大所致。其中,异常日的日变化幅度变小可能是地磁逐日比异常的主要因素,但异常前一天的日变化幅度变大也是异常成立的重要因素。此外,引用前人感应电流假说,结合统计结果进行了机理解释,研究结论进一步证实了前人对该方法的机理推测。  相似文献   

11.
陈月秋 《湖泊科学》1991,3(1):11-15
为确认太湖本身和其周围地区是否有全新世海相沉积物, 对其沉积物中的微古生物化石的性质与特征, 以及它与沉积物所含的盐度、层间水、岩相等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并通过古遗址分布情况、古地理环境等因素的调查, 确认本区的全新世生物坪葬群是长江涨潮流带来异地埋葬的产物, 不能作为海相地层的唯一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莹  郭红梅  赵真  陈维锋  申源 《中国地震》2022,38(2):260-269
结合地震应急处置中的决策分阶段性和动态调整特征,通过分析地震事件和应急决策主体间的分阶段博弈过程,构建地震应急决策序贯博弈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贝叶斯理论,判定地震事件的灾害等级,实现对各阶段应急处置方案的动态调整。以九寨沟7.0级地震应急决策为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决策主体在地震应急处置过程中根据阶段成果和实时信息调整处置方案,从而使不同处置阶段的决策建议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淡水湖和长江中游仅存的两个通江湖泊之一,重建其近百年自然通江的湖泊湿地演变过程,对于鄱阳湖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两期历史时期地形图和遥感产品,构建了1930s、1970s、1990s、2000s和2010s鄱阳湖湿地格局变化数据集,探究了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和水文连通变化对鄱阳湖湿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面积由1930s的5024.3 km2下降至2010s的3232.7 km2,近百年损失率高达35.7%,其中1930s-1970s时期面积变化最为显著,损失率达33.2%,且主要集中分布于赣江与饶河的入湖尾闾地区和南部康山圩.湖泊湿地向耕地的转移是鄱阳湖湿地丧失的主要形式,1930s以来,共有累计1149.6 km2的湖泊湿地受垦殖的作用转变为耕地.闸坝与圩垸导致的水文连通性降低加剧了鄱阳湖自然通江的湖泊湿地格局的变化.相较1930s,累计有683.4 km2的湖泊湿地与主湖相阻隔,水文节律完全独立于通江水域.基于地统计学的水文连通函数曲线也表明,近百年来鄱阳湖的横向和纵向水文连通性均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且在1990s以后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本研究能够为鄱阳湖乃至长江中游湖泊湿地生态修复与生态系统服务提升提供参考状态与客观资料.  相似文献   

14.
神农架大九湖泥炭地是华中地区少有的亚高山泥炭藓湿地,是研究长江中游气候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的理想区域.本文通过大九湖一根泥炭岩芯的年代学、元素及摇蚊亚化石记录,结合区域古气候资料,探讨大九湖泥炭地地表干湿变化历史及生物响应过程.结果表明,近400年来大九湖泥炭地古水文和摇蚊种群变化经历了3个主要阶段:1820s之前研究区内气候偏冷湿,尤其是1720s-1820s年间,冷湿的环境有利于泥炭中碳的大量积累,较高的地表有效湿度使得摇蚊大量生长,同时湖泊相摇蚊属种丰富度及含量均较高;1820s-1940s年间,区域内夏季降水量显著降低,同时伴随明显的区域增温过程,泥炭地地表有效湿度过低不利于水生生物生长,摇蚊种群生物量极低;1940s (尤其1970s)后,摇蚊种群丰度逐渐回升,但湖泊相摇蚊丰度较1820s以前明显降低,半陆生摇蚊属种丰度有所增加,说明尽管该时期泥炭地表湿度有所增加,但较1820s前仍较低,暖湿气候下泥炭分解也较为明显.本研究探索性地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泥炭地摇蚊种群对泥炭地湿度变化的响应过程,这不仅为摇蚊亚化石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开拓了新的领域,同时也为全面、精准地理解泥炭地演化及区域环境变化过程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15.
沉积物再悬浮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影响的模拟实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沉积物再悬浮是浅水湖泊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模拟实验,比较不同再悬浮程度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以探讨沉积物再悬浮对浮游动物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处理下总悬浮物与叶绿素a浓度差异显著.再悬浮组中枝角类简弧象鼻溞(Bosmina coregoni)、角突网纹溞(Ceriodaphnia cornuta)和轮虫占优势,而对照组中大型枝角类溞属(Daphniasp.)占优势,再悬浮使浮游动物群落组成趋于小型化.不同再悬浮条件下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简弧象鼻溞(Bosmina coregoni)和轮虫的丰度差异显著,角突网纹溞(Ceriodaphnia cornuta)和桡足类丰度差异不显著.总悬浮物浓度与轮虫和简弧象鼻溞丰度显著正相关,与隆线溞丰度显著负相关,与其它浮游动物种群丰度无显著相关性.本研究显示,沉积物再悬浮是决定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过程之一.  相似文献   

16.
通过模拟沙湖沉积物-水系统,以沙湖原水氟离子(F-)浓度为1倍浓度(0.69 mg/L),设置0.5倍浓度、1倍浓度、1倍浓度灭菌、2倍浓度和4倍浓度共5个实验组,探究不同上覆水F-浓度背景下沙湖沉积物中F-的迁移.结果表明,沉积物F-的释放量随上覆水F-浓度的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其中2倍和4倍浓度组的沉积物由释放F-转变为吸附F-.碱性水体有利于沉积物F-的释放,即随着pH增大,F-释放量也会增加.微生物的Beta多样性层次聚类分析表明,F-会抑制PaenisporosarcinaThiobacillus的相对丰度,但对Fusibacter的生命活动具有促进作用.根据各浓度组间优势菌属相对丰度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可得,AcinetobacterThiobacillus相对丰度与pH呈负相关;Fusibacter相对丰度与F-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而Thiobacillus的相对丰度则与F-表现出弱负相关.通过对各浓度组中重要离子的分析发现,0.5倍组和4倍组中F-的迁移受Ca2+、HCO3-和SO42-浓度影响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0.5倍浓度组的Ca2+、HCO3-浓度与F-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4倍组中F-浓度和Ca2+、HCO3-浓度呈负相关,SO42-浓度和F-浓度的相关性则是0.5倍组呈负相关,4倍组呈极显著正相关.本文在不同上覆水F-浓度背景下全面探究了沙湖沉积物中F-释放和迁移机理,为沙湖及其他含氟地表水的氟污染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艾佳  吕杨  钟雄  李彦澄  李江  杨爱江 《湖泊科学》2022,34(3):906-918
草海是由喀斯特盆地积水发育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典型的高原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同时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岩溶构造湖.甲烷氧化菌作为一类能够将甲烷氧化为CO2和水的独特微生物,其活动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元素循环的关键步骤密不可分.为了解贵州草海喀斯特高原湖泊湿地中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功能,利用宏基因组技术对浅水沼泽、莎草湿地、深水沉积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草海湿地中主要的好氧甲烷氧化菌为MethylobacterMethylomonas,主要的厌氧甲烷氧化菌为Candidatus_Methylomirabilis_oxyfera,属于NC10门的反硝化型厌氧甲烷氧化菌.所研究的4种代谢功能基因种类多样性表现为碳代谢>氮代谢>硫代谢>甲烷代谢;基于KEGG数据库共注释到6大类功能和18条与碳、甲烷、氮、硫相关的完整代谢路径.PCoA分析表明浅水沼泽和莎草湿地中甲烷氧化菌的种类和功能相似,且与深水沉积物存在差异.物种与功能相关性网络分析结果显示Methylacidiphilum_fumariolicumMethylacidiphilum_kamchatkense与草海湖泊湿地中的各个代谢功能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显著影响草海湿地中大多数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是硝酸盐、电导率、总磷和有机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水资源短缺程度的加剧,可交易水权制度逐渐成为当今世界水资源管理制度发展的新方向.水资源初始产权是水资源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在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产权初始配置要在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前提下,坚持公平、效益相结合的分配目标和配置原则.通过建立初始水权配置指标体系,对黑河流域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对用户调查结果进行专家判断修正,应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了各分配指标的权重分布.以黑河流域张掖地区为例的界定结果表明,除上游的肃南县和山丹县外,其余各县市的实际用水量都超过了各自界定的初始水权,这种差别为水资源产权交易管理提供了现实依据,为开展流域上游的生态保护补偿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刘晓岚  彭麦福 《中国地震》2022,38(2):315-321
应急科普主要是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处置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普及,分为日常应急科普和战时应急科普。近年来,我国应急科普研究与实践受到较多关注,专家学者们从应急管理角度开展应急科普体系、体制机制等研究,从传播效果角度开展应急科普内容、渠道等研究。国家对应急管理和科普的高度重视,决定了应急科普研究将持续受到关注。今后将主要聚焦应急科普体系现代化建设、应急科普宣教等主题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2012年唐山4.8级地震前,震中附近出现的短期原地重现线状集中分布地磁日变化感应电流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地震、中-下地壳和上地幔高导层的关系,进一步证实了短期原地重现线状集中分布感应电流的走向与中-下地壳和上地幔高导层顶面界埋深走向一致,认为其机理可能是深部热流体的上涌导致壳幔高阻体出现带有上拱性质的拆离滑动,深部上涌的热流体和高导层内热流体侵入高导层内电阻相对较高的地区,高导层出现短时间高导电流通道,当地磁日变化感应电流扫描经过高导电流通道时,感应电流会呈线状集中分布于此,并基于趋肤效应分布于其顶面附近。由于重现异常是发生在震源下方中-下地壳和上地幔高导层的地震异常,且该异常不同于震源附近及其震源至地表的地震异常,因此对推进地震孕育与发生机理研究可能有一定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地震虽然主要位于重叠段的端部,但更有可能位于中-下地壳重叠段的端部,这一发现对日常震情跟踪中应用该异常确定未来地震位置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