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霍州矿区隐伏断裂(带)活动性氡气测试成果解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骏  高秀君 《高原地震》2000,12(1):16-21
采用断层气体测试方法,对霍州盆地矿区内几条主要的隐伏断裂(带)及其活动性进行了测试。进而对该区典型的氡气测试成果剖面作了解释分析,并判别了隐伏断裂(带)的空间分面具主其相对活动强弱与活动水平等有关断裂活动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浅层地震勘探和联合钻孔剖面综合探测是研究城市隐伏活动断裂的重要方法之一,为查明太原盆地田庄活动断裂的空间展布、活动性质及活动时代等地质特征,综合浅层地震勘探、联合钻孔剖面、测年方法对断裂全段空间展布进行了精确定位,对断裂活动性进行了精细分析,给出了断裂几何特征及活动性分段研究结果.研究表明田庄断裂全长33.5 km,断裂全段均发育北支及南支断裂,主断裂为北支断裂,断面近似呈"Y"及"N"字形结构特征.根据断裂几何特征及活动性差异可将断裂划分为四段,其中断裂中段及中-东转折段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最小上断点埋深分别为39.3 m及37.4 m,晚更新世以来断裂平均滑动速率为0.0283~0.0292 mm/a,最大滑动速率为0.0326~0.0415 mm/a;断裂东段最小上断点埋深为63.5 m,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最大滑动速率为0.0134 mm/a,平均滑动速率为0.0092 mm/a;断裂西段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期;断裂中段及中-东转折段活动性明显大于断裂西段及东段.首次基于联合钻孔剖面及浅层地震勘探方法查明了田庄断裂中段、中-东段及东段的活动性质,查明了田庄断裂全段的精确空间展布,首次提出了断裂的分段模式并进行了断裂活动性及活动速率研究,首次对断裂全段的浅部构造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填补了田庄断裂全段基底以上地质结构特征研究的空白.研究结果可以为太原盆地城市防震减灾规划、震害预测、区域性地震安全评价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通过地质调查、联合钻孔勘察、断层露头剖面实测、光释光年龄测试等综合手段,对口泉断裂郊城段准确位置、断裂展布特征和活动性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在该地段由2条断裂组成,呈平行阶梯状,间距30 m,山区侧断裂断距1.4 m,盆地侧断裂断距1.9 m,两断裂断至地表属全新世活动断裂,为同期黏滑所致。晚更新世晚期(20.3~27.8 ka)地层平均沉积速率约为0.17 mm/a。沿断裂无明显的地貌陡坎,基岩山体剥蚀后退400~600 m。研究得出的断裂准确位置、展布特征及活动性结果,对口泉断裂形成历史、盆地的形成演化及对沿线工程规划和灾害评估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震》2017,(3)
使用双差定位法对北京及其邻区(38°~42°N,113°~120°E)范围内2002年1月~2015年12月的11 796个小震进行重新定位,获得9 311个重定位结果,结合北京及其邻区地质构造特征,分析了小震空间分布特征与活动构造的关系及其揭示的信息。结果表明:重新定位结果显著提高了原始定位结果的精度。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6~16km,显示孕震层主要位于中上地壳,且平原区的震源深度比基岩山区深。小震的空间分布明显受活动构造控制,主要分布在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发育的张家口—渤海构造带、山西断陷盆地带和华北平原断拗区内,并多沿活动断裂(带)呈线状分布或在不同方向活动断裂交会区呈面状分布。小震活动可明显反映断裂(带)的活动性,如程各庄—夏垫—固安断裂带、唐山—沧东断裂带、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等均呈明显的分段活动性。小震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揭示断裂的倾向、倾角及其延伸展布情况。沿二十里长山断裂至蓟运河断裂一线可能存在地下贯通的NW向隐伏活动断裂带,过文安地区可能存在走向为NNE—SSW的隐伏活动断裂带,永定河断裂可能延伸至平原区内部,到达廊坊一带。  相似文献   

5.
以青藏块体北部的北祁连山-河西走廊地震构造带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收集整理该区主干活动断裂新活动性特征、断裂滑动速率、历史地震及古地震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今地震活动性,采用地震空区、空段识别方法和地震活动b值空间图像扫描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内历史地震及b值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该区的榆木山北缘断裂离逝时间较长,应力积累程度较...  相似文献   

6.
温泉水库坝址区断裂活动性氡气测量成果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DS-1型快速数字闪烁测氡仪,对温泉水库坝址区活动断裂(带)或破碎带以及地震鼓包等进行了氡气测试。在计算与确定了氡含量、背景值、异常值及其背景值与异常值之差等有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11条测氧剖面的成果进行了解释分析,从而判定出了隐伏活动断裂(带)或破碎带的空间分布位置,并分析评价了断裂(带)之间的相对活动强弱及其活动性。  相似文献   

7.
有研究认为1989年和1991年阳原盆地西侧冀晋交界附近发生的2次中强地震震群导致盆地东侧应力随之调整,意味着阳原盆地开启了新的地震活跃周期。盆地东侧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盆地北缘断裂附近,其中段大蟒沟至台家庄为该北缘断裂最活动段,该断裂带的最新活动情况对于震情形势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河北阳原盆地北缘断裂带中段的大蟒沟、姚家庄、南口村、台家庄布设了4条测线开展2期Rn、CO2及Hg浓度测量,在南口村、台家庄剖面开展一期土壤化学成分分析,以研究该盆地北缘断裂带中段土壤气体地球化学特征空间差异及其与断裂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气体浓度高值点分布在断层陡坎、破碎带上,利用断层气在该区域探测隐伏断裂的浅层位置具有可行性;南口村剖面土壤气体释放强度相对高于其他剖面,这种浓度空间分布差异性可能是由于地质构造结构与断裂活动性引起的断裂破碎程度不同所致;土壤中总汞(THg)含量与气体浓度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吻合性,基于土壤中总有机碳(TOC)能够吸附Hg元素的特征,THg浓度分布特征能反映一段时间内断层活动状态;结合断裂带周边定点前兆连续观测数据及地震活动性分析认为,该断裂目前活动水平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8.
太行山山前断裂位于太行山脉与华北平原过渡地带,是华北及我国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构造带,有关该断裂带的活动性有以下观点:1)它属深大断裂带;2)它是活动断裂带和地震构造带;3)它不是地震构造带。。为研究和评价该断裂的活动性,利用最近获得的地震资料和钻探联合剖面研究了太行山山前断裂的深部构造背景和第四系以来的活动特征。钻探验证以及研究结果与表明:太行山山前断裂不是岩石圈深大断裂,该断裂在第四系仅错断了中更新世QP2早期,中更新世QP2晚期和晚更新世地层没有发生错断。由此得出,太行山山前断裂不是活动断裂,也不是岩石圈深大断裂。该研究结果为跨越太行山山前断裂的城市进行规划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对于首都圈地震危险性评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选用高分辨率ALOS和中等分辨率ETM+图像,结合研究区已有研究成果,采用信息增强及图像融合方法,对图像中各类构造地貌表现出的纹理、色调及含水性特征进行研究,建立了解译标志,并结合野外调查结果,系统解译了念青唐古拉山东南麓断裂带的展布与发育情况;同时引入河长坡降指标参数(SL index)和Hack剖面(河流高程剖面半对数坐标图)2个构造地貌参数,分析其对区域构造活动的指示意义并比较断裂带不同分段的活动性。研究表明,念青唐古拉山东南麓断裂带呈三段式展布,遥感解译的地貌标志基本反映了断裂带以正断层为主兼具走滑运动性质。呈明显的上凸形态的河流Hack剖面反映了区内构造差异隆升强烈,河长标准化坡降指标明显异常地带指示为构造运动活跃区,这种异常变化不仅印证了断层活动对河床剖面的影响,而且结合该变化特征进行遥感解译可以提高断裂位置解译的准确性。断裂的活动性从F1向F3依次增强,F1、F2段正断层活动性相对较弱,走滑活动增强,F3段正断层活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龙门山山前彭州隐伏断裂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州断裂是龙门山山前一条重要的隐伏断裂.为了调查彭州断裂的位置、性质及其活动性,5·12汶川MS8.0地震发生后,作者采用可控震源和高精度的地震反射勘探方法,对彭州隐伏断裂进行了高分辨率地震反射成像.本文利用获得的浅层地震剖面资料并结合石油地震反射剖面,给出了彭州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以及断裂两侧的新生代地层厚度.结果表明,彭州断裂为一条走向NE、倾向NW、倾角约为58°~62°的逆断层,该断层向上错断了第四纪沉积层,具有明显的第四纪活动,向下大约在深度8~10 km左右收敛到向西缓倾的滑脱面之上.研究结果为评价断裂的活动性和灾后重建提供了地震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