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分析了地震仪器备机备件管理系统在地震仪器维修中心中的重要作用,着重介绍了仪器备机备件查询管理系统的登录、用户信息管理、出入库管理、查询统计、库存分析模块。在数据库及网络技术应用基础上,管理人员及时把握每日备机备件进、出、存的库存动态,不仅使次数频繁的入库、出库、库存数据备份、更改和查询等功能得以顺利进行,而且库存数据通过网络可以实时通畅地传递到地震局所需部门,对地震仪器的备机备件信息进行了规范化和集成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在地震前兆台网技术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一套基于陆态网络的重力数据管理系统,以期实现对陆态网络重力仪器自动测试连接、实时监控仪器状态并自动采集仪器数据,最终达到福建区域所有类型的重力仪器数据汇集管理应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Windows批处理的优点,详细说明通过批处理文件结合计划任务实现定时监控前兆仪器网络状态,通过ftp方式下载当天数据文件。当网络中断时,通过语音告警提醒值班人员及时处理,确保前兆仪器正常运行,提高仪器运行率。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测量仪器实现网络化创造了条件。Internet的日益普及,为网络化测量仪器提供了通讯链路。地震前兆仪器在经过从最初的起步、改造、完善,到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具有了自己的特色。为结合最新通讯技术,“十.五”前兆总体设计中提出了“IP到仪器”。本文探讨了在地震前兆仪器中实现网络通讯协议后,前兆仪器作为独立的网络节点,其工作方式和数据流向。仪器作为多种服务并存的中心,允许用户以多种方式对其进行访问,大大方便了用户对前兆仪器的监控。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为地震前兆仪器带来了很多益处,弥补了存在的问题,为前兆数据的实时传输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高精度数据采集器网络通讯功能的实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经过“九五”数字化改造,地震前兆台站的数据通信基本上采用有线信道实现。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地震台站的数据通信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通过对数据采集器进行改造,不仅精度有了提高,而且也支持网络通讯和一些常用的服务。通过网络,仪器作为一个服务器可以通过多种客户端软件进行访问。并对高精度数据采集器实现网络通讯进行了介绍,展示了通过多种客户端访问仪器、传输前兆数据、监控仪器状态和跟踪实时产出数据等等。希望这些试验能够为网络通讯技术在地震前兆仪器中的使用摸索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6.
串口前兆仪器的因特网接入方案与配套软件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串口前兆仪器的因特网接入问题,提出了3种解决方案,即GPRS/CDMA数据终端入网方案、工控机入网方案和台站服务器整体接入方案.这几种方案具有技术成熟、投资少、施工灵活、运行费用低等特点.根据这些方案设计出一套通用控制软件--串口前兆仪器标准通讯软件,该软件具有串口通讯模式、网络服务器通讯模式和网络客户端通讯模式,可以满足串口仪器的各种入网方案的软件需求.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技术规程,以Visual Studio 2013为开发环境,结合Windows Socket网络编程技术,设计了针对地震台站前兆仪器的通信接口软件,该软件可用于前兆设备调试、教学实践、仪器故障原因判定等,有助于提升地震监测人员对监测设备的认知,加深对前兆通信协议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地震前兆串口通讯设备的网络接入方案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震前兆台网在不同时期项目建设时的技术限制,对前兆台网技术系统进行整合,在全国开展“九五”及模拟观测系统整体并人“十五”系统的改造升级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台站网络改造和“九五”仪器接人改造两部分。对于具有仪器改造任务而不具备网络条件的台站进行网络通讯改造;通过增加地震前兆通信协议转换器和升级数据采集器两种方式进行“九五”仪器的接人改造改造后的仪器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观测数据的汇集,从而实现前兆台网统一的运行监控、采集数据、存储、交换、管理和服务。  相似文献   

9.
地震仪器不同程度地受气象因素干扰,为此地震台站往往根据不同的前兆仪器,安装相应的气象观测仪。以GPS观测仪器配套的PTR-Ⅲ气象仪为例,分析该仪器共享"十五"观测网络的WYY-1型气象三要素观测仪数据的方法,编写程序实现了自动下载WYY-1气象仪数据,并转换为PTR-Ⅲ气象仪格式,从而减少台站辅助观测仪器的数量,减轻了仪器维护的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监控信息可视化技术在天津地震前兆台网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地震前兆台网为天津地震监测预报提供各类数据信息,目前台网运行仪器62套,包括地形变、电磁、地下流体等.随着专业仪器逐渐实现网络化工作,对于这些仪器运行质量的监控成为管理人员的重要任务,在实现了仪器设备的网络监控后,笔者对监控信息可视化展示进行了研究,主要阐述了研究思路、设计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云南省地震局地震应急通信系统的主要架构,各分系统的主要特点和使用,及其在各种地震环境中的实际应用和工作模式。对2007年6月3日宁洱6.4级地震现场应急工作中的应急通信工作模式进行了详细描述。随着项目建设的发展和新技术、新思路的应用,对将来地震现场应急通信工作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地震应急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杨乐  曾薇  谭颖 《震灾防御技术》2012,7(1):100-109
地震应急通信是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地震应急卫星通信网络的组成及规模、站点配置、组网方式、工作模式、工作模式切换、通信方式、卫星信道规划、业务应用等方面,简要介绍了中国地震局“十五”期间建设并投入运行的地震应急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以及在地震应急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破坏性地震的应急通信需求与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MS5~6、MS7~8及MS8以上地震案例造成的地面通信受损规律,剖析不同震级地震应急通信的主体通讯业务,针对目前地震行业的通信技术系统现状,探讨了地震应急通信开展方式。  相似文献   

14.
电离层-空气层-地球介质(我们称为“地-电离层”模式)耦合下大功率可控源电磁波的研究在国内外较少.近年来,有学者做了相关的数值模拟,但没有考虑空气中位移电流的影响.我们根据研究对象和问题建立地质模型和相应的数学模型,采用R函数法进行“地-电离层”模式水平电缆接地偶极源的电磁波场强公式推导,同时考虑电离层和空气中位移电流的影响.在验证方法可靠的前提下,进行了数值计算.探讨了“地-电离层”模式大功率可控源电磁波的响应特征.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由于电离层和空气层中位移电流的影响,“地-电离层”模式大功率可控源电磁波的特征与地球半空间可控源电磁波的特征有很大的不同,体现在前者除了有近场、远场外,还存在由于电离层影响下场强衰减变小的波导场.并随着收发距增大和频率的增高,出现了电场和磁场方向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车载地震现场应急通讯技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立军  兰陵  王宏彬 《内陆地震》2009,23(2):233-241
概要介绍了"十五"网络项目中建设的车载地震现场应急通讯技术系统的主要功能、应用模式和如何在现场进行综合应用.并根据该系统在汶川8.0级特大地震的使用情况,提出了保证系统安全有效运行应考虑保障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地-电离层”模式有源电磁场一维正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电离层”模式有源电磁法由于其在地球物理勘探和地震预报方面的良好应用前景,成为地球物理电磁法研究新的热点.近年来国内开始了“地-电离层”模式有源电磁法研究,作者已经实现了当地球层为均匀半空间时的正演,但实际上地球并不是均匀半空间.本文在此基础上,采用R函数法进行公式推导,以高采样密度的Hankel滤波系数实现数值模...  相似文献   

17.
北斗卫星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因其具有短报文通信功能,进行相应的软硬件开发,可以用于传输包括烈度在内的强震动台网观测数据.通过北斗卫星传输烈度速报的性能测试和在芦山7.0级大地震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对北斗卫星系统目前在强震动台网数据传输中的应用方式和效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应急管理部多层级视频会议系统跨网段转发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应急管理部视频会议系统接入地震系统的基本情况,结合地震应急视频会议系统应用现状,分析多层级跨网视频会议系统的架构特点,着重分析跨网段"背靠背"转发优化技术方案在视频会议系统融合中的实现与应用,以期为类似的应用场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信系统抗震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通信设备抗震性能分析方法,结合实例进行了通信系统功能抗震能力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