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规模流动地震台阵观测已经成为高分辨率深、浅部结构成像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方向,台基条件和背景噪声是影响流动地震观测质量的关键因素.山西龙祠地震台为国家综合观测基准台,除测震(区域数字测震、国家数字测震)外,还包括地磁(FHD)、地电(地电阻率、地电场)、地形变(模拟金属水平摆、数字水平摆、数字垂直摆、数字钻孔地应变、定点水准)、数字气象等多种观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大同地震台     
大同中心地震台为国家基本台,组建于1988年4月。下辖大同地震台、测震中心、维护中心和灵丘地震台,担负着山西北部及晋冀蒙三省交界区的地震监测预报任务。大同地震台2004年以来经过台站观测环境优化改造及“十五”项目数字化改造,基本建成了“规模适中、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地震台站。现有定点水准、地电阻率、地电场、地磁、钻孔应变、井下竖直摆倾斜仪、气象三要素等数字化前兆观测项目,具有较强的数字化地震前兆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地震台站测震日报数据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减轻人员工作负担,针对新源地震台工作实际,利用Delphi软件开发环境,结合批处理技术,研制了一套测震日报数据复核软件,使测震日报数据复核工作和月报数据整理工作得到简化,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夏县中心地震台位于夏县城东的南山脚下.地处运城盆地东北部运城沉降带与中条山沉降带的交界处.台站附近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太古界涑水群、新生界上新统、更新统等.中心台北部山前冲积一洪积层中含热水,建有温泉疗养区.夏县中心地震台,1968年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选址,1969年10月建台,1973年移交山西省地震局.现有测震、短水准、水化等观测项目.测震组使用DD-1、DK-1、513及768三分向传输等设备 放大倍数为4×5~4.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山西区域测震台网的基本情况,分析总结近五年来山西省地震局监测信息中心测震台网室在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培训交流、细化工作目标等方面取得的经验,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为今后山西区域测震台网各项工作的改进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基于北京市测震台网连续三分量地震计波形数据,计算28个测震台站台基噪声,利用Welch方法计算噪声功率谱密度(PSD),进而计算地震台台基1-20 Hz地动噪声均方根值(RMS)和观测动态范围。结果表明,依照《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北京市测震台网中有11个Ⅰ类台、9个Ⅱ类台、6个Ⅲ类台、2个Ⅳ类台。通过分析北京市测震台网数字地震台背景噪声水平,为测震台网的规划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红山基准地震台地处邢台老震区,是涵盖测震、地磁、地电、流体、形变学科的现代化综合地震台,是河北省唯一基准地震台。  相似文献   

8.
从测震数据处理系统、通信链路、观测仪器一致性相融合出发,对观测场地处理方式、数据处理服务器配置模板、应急流动测震台网中心服务器配置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山西测震台网和流动测震观测中数据流流向优化,数据共享、处理和误差的降低,便于为流动测震台网中心提供可靠的地震三要素。同时,也使其在接入省测震台网中心数据处理系统后,较好地用于余震监测,为进一步研究震源特征、探索地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积累可靠科学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为弄清山西夏县中心地震台水氡震前异常的原因 ,对山西夏县中心地震台热水井水氡 1984年以来的观测资料用概率论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处理 ,以负异常的发震原理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震前负异常的发震概率为 70 %。  相似文献   

10.
从地震构造环境、地形地貌、场地工程地质岩性特征、场址环境噪声勘测等,详细阐述鹤岗三道林场地震台阵场址的地质条件,并参考测震台站DB/T 16-2006、中国数字测震台网技术规程JSGC-01、地震监测台网项目地震台阵场址勘选技术指南及地震测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GB/T 19531.2-2004等台站建设规范和标准,认为该地震台阵场址地质条件符合台站建设的相关要求,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鹤岗市及周边地区微震活动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代县中心地震台位于山西省代县峪口乡,始建于1970年8月。先后投入观测的项目有测震、水平摆倾斜观测、地应力、定点水准、流动水准、地电阻率、大地电场、洞体形变观测等。2006年至2007年对台站进行了环境优化改造,台站占地面积4600m^2,建筑面积1200m^2。代县中心地震台属国家基本台,隶属山西省地震局。  相似文献   

12.
南京基准地震台 2 0 0 2年 1 2月 1日在宁隆重庆祝建台 70周年。中国地震局局长宋瑞祥 ,江苏省省委副书记、省长季允石等出席了庆祝大会 ,并为新落成的南京地震科学馆揭牌。副省长王荣炳、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岳明生在会上致辞。南京地震台坐落在中山陵风景名胜区内 ,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中国最早的 2个地震台之一 ,也是江苏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基准地震台 ,其前身是 1 93 2年建成投入观测的南京北极阁地震台。建台 70年来 ,南京地震台不但取得了大量的观测资料和科技成果 ,而且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 ,由建台初单一的测震学科发展成为具有测震、…  相似文献   

13.
对临汾中心地震台跨断层短水准观测资料进行整理,根据断层形变观测资料计算历年的断层垂直变化速率,并以平均速率为基值,用不同时间的速率与平均速率值之比,根据数学模型解算出断层形变异常强度值R,根据计算结果绘制了异常强度时序曲线图,根据变化特征研究其与山西地区近年来ML≥4.0地震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山西地区异常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为未来震情形势的预判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4.
从原始记录和分量图两方面对山西临汾中心地震台1991年以来的倾斜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临汾中心地震台地倾斜与省内及周边地区发生的中强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对1996年至2002年内发生的几次中强地震,临汾中心地震台地倾斜资料都有较好的异常反映。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晋冀蒙交界地区微震事件监测能力,以现有固定测震台站为基础增设临时地震台,并组网形成高密度临时测震台网;本文系统介绍了该临时测震台网的架设、运行方式、数据产出等关键环节。通过1年多的运行,该临时台网的组建使晋冀蒙交界地区的监测水平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6.
对2012年和2013年的浚县地震台测震数据进行了统计。对影响数据连续性的原因以及故障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对提高测震数据连续率以及提高测震系统整体工作质量提出建议以及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7.
谈山西地区数据共享测震资料的收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山西测震台网观测历史、地震观测报告基本情况、数据共享资料收集、整理的总体思路以及采取的措施,认为,其中一些经验对地震数据整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相关处理程序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山西数字地震台网记录波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山西测震台网记录到的波形资料,对天然地震、爆破和塌陷3类事件的记录波形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各类波形的特征,为今后快速、准确分析地震事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耿伟  李云  韩聚碧  董秋平 《山西地震》2010,(2):12-15,19
选取山西长治数字测震台网2006年10月至2009年12月记录到的301个ML≥2.0地震,对其震级等参数进行了重新计算、整理和统计分析,并与山西省测震台网所给出的震级参数进行了回归分析和曲线拟合,得到长治台网平均震级与省台网震级的线性和非线性回归公式、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等。为震级测定提供参考,以减小速报地震震级误差。  相似文献   

20.
为科学评估山西测震台网的监测能力,采用"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PMC方法,以山西测震台网产出的地震观测报告为输入,计算了山西测震台网57个台站对周边地震事件的检测概率、测震台网的合成检测概率及最小完整性震级.单台检测概率结果显示:PMC方法相对客观地反映了57个台站对地震事件的检测能力,山西中部的5个台站,由于台站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