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南京市两个小型富营养湖泊浮游硅藻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敏  刘倩  李艳玲  羊向东 《湖泊科学》2009,21(5):693-699
为研究浅水富营养湖泊硅藻季节演替的规律,选择南京两个城市湖泊(前湖和月牙湖)作为对象,对水体硅藻和水质进行逐月采样和实验分析,结合数理统计分析手段,对2006年硅藻浓度、种群组合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两湖硅藻都呈现较明显的季节演替特点,冬季浮游硅藻组合主要由Cyclostephanos的种类为主,代表了冷水富营养种组合类型:夏季和秋季以Cyclotella atomus和C.meneghiniana暖水耐营养种优势组合为主,硅藻和环境指标月富营养湖泊,春季硅藻丰度增加对初级生产量的贡献很小;随着营养程度的不断提高,温度对浮游硅藻的限制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2005-2006年5-9月、12月的两年间,在松花江哈尔滨段水域进行了硅藻植物的调查采集,经观察鉴定,共发现硅藻植物72种43变种3变型,分别隶属于2纲6目9科23属,共计118个分类单位。本文对松花江哈尔滨段水域的环境特征,硅藻植物群落组成、种类丰度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利用硅藻植物与环境相关性特点对水质进行了初步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松花江段哈尔滨水域的硅藻植物群落,总体来说以普生种类(共计86个分类单位)为每年的常见种类,还有一些嗜碱种类和冷水种类出现;硅藻种类的丰度随季节变化明显,从夏季到秋季逐渐增多。硅藻的群落结构变化主要受pH,温度,TN,BOD_5,氨氮的影响,从优势种的组成来看,β-中污以上的污水指示种类数量最多,一些富营养化种类和耐污种类也有出现,说明2005-2006年松花江流域水质污染呈中度至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现代沉积硅藻分布基本特征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首次对长江中下游地区45个湖泊表层沉积硅藻进行了分析.根据硅藻多属种百分含量在总磷浓度和营养梯度上的分布规律以及硅藻数据的降维对应分析(DCA)结果表明,硅藻组合响应于湖泊营养态的变化,尤其是当水体接近于富营养态时,硅藻组合出现迅速转变,即以附生、附生浮游、浮游和底栖种类的多生态型的硅藻组合迅速被富营养浮游种为优势的组合取代.由此提出当Cyclostephanos、Stephanodiscus等种类和Cyclotella meneghiniana、C.atomus组合出现可以预警湖泊水体富营养的发生.另外,硅藻组合还能很好地指示草型和藻型湖泊的特征,可望成为有效判识湖泊生态类型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浙江瓯江开潭水库库区浮游植物与水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圣潮  何爱兰 《湖泊科学》2003,15(4):353-358
通过2001年7月-2002年6月对瓯江开潭水库库区水体浮游植物的调查,以及对溶解氧和叶绿素a等理化指标的逐月测定,结果表明:该水域共有浮游植物7门40属82种(包括变种),其中以绿藻门和硅藻门的种类占优势,浮游植物的群落类型为绿藻型和硅藻型为主,种类和数量随季节和水域不同而呈现差异,水体营养特征为浮游植物响应型,水体向中营养化发展趋势明显,部分水体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相似文献   

5.
黄淮海平原封丘试区水体营养状态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选择封丘试区内有代表性的7类水体,对其营养状态进行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初步提出了用于水体营养状态评价的方法和标准。结果表明:各水体营养状态可依其植物组成而明显分成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浮游植物型等,而且草型水体的营养指数均高于藻型水体。总的看来,该试区各类水体营养状态较为相似,营养指数均很高,属富营养—重富营养型,渔业发展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长江中游龙感湖和太白湖浅钻沉积硅藻的高分辨率分析研究,利用区域硅藻-总磷转换函数结果,重建了这两个湖泊的硅藻植物群演化和湖水总磷变化的历史.龙感湖在过去200年来,总磷浓度变幅较小(在36~62μg/l之间),湖泊一直维持在中等营养态水平.硅藻组合演替反映了草型湖泊的变化特点,其中19世纪期间,相对增高的总磷浓度与底栖硅藻种的增多对应;20世纪初期以来,附生种含量的阶段性上升指示了水生植被不断发育,水体总磷也表现出两次阶段性降低过程.太白湖在1953年前,总磷浓度稳定在50μg/l左右,硅藻由兼浮游类型Aulacoseira granulata迅速向附生类型组合演替,指示了水生植被的一次快速扩张;1953~1970年期间,附生种类的大量减少和浮游种的逐渐增多指示水生植被覆盖度明显减少,推导的湖水总磷第一次出现明显的增高趋势,标志着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20世纪70年代以来,浮游种类的持续增多,该湖已处于富营养状态.进一步对比分析表明,水生植被对水体营养物质的内在调节和净化功能.两个湖泊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演化发生分异,反映了湖泊对人为干扰响应的两种方式.太白湖沉积硅藻清楚地记录了湖泊由草型向藻型阶段转变的过程,其过渡状态的总磷浓度变化范围,可能就是两种稳定态系统发生变化的营养临界区间(总磷浓度在68~118μg/l之间),该初步推论尚需其它富营养藻型湖泊的沉积记录加以证实.不同湖泊过去湖水总磷的重建及水生植被演化的比较研究,为富营养湖的生态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雷瑾  史小丽  张民  李胜男  陈开宁  杨州 《湖泊科学》2019,31(6):1559-1569
超微真核藻个体微小、比表面积大,具有高效的碳吸收速率,对水体初级生产力具有重要的贡献.目前对淡水超微真核藻的认知还非常有限.于2017年5月对白洋淀进行采样调查,结合流式细胞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了白洋淀超微真核藻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关键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白洋淀超微真核藻的平均丰度为7.59×104cells/ml,且随着营养水平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回归分析表明,超微真核藻丰度在中营养水平水域主要受溶解性总磷和TN/TP影响,在富营养水域主要与盐度有关.测序比对结果表明在纲水平上白洋淀超微真核藻主要以绿藻纲Chlorophyceae、硅藻纲Bacillariophyceae、中心硅藻纲Coscinodiscophyceae、金藻纲Chrysophyceae为主,不同区域差异不大.但在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 Taxonomy Units,OTU)水平上,超微真核藻群落结构在白洋淀不同营养状态湖区存在显著差异,中营养水域主要类群为栅列藻科Scenedesmaceae,近囊胞藻属Paraphysomona sp.,定鞭藻纲Haptophyceae和甲藻纲Dinophyceae为主,而富营养水域主要类群为红球藻科Haematococcaceae,金藻纲的Chromulinale sp.和Chrysophycea sp..Bioenv分析表明,对超微真核藻群落组成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溶解性总氮、溶解性总磷、TN/TP、硝态氮、溶解氧.本研究表明超微真核藻的群落结构存在较明显的环境异质性,对白洋淀水体富营养化状态有很好的指示.  相似文献   

8.
武汉后湖浮游植物现存量与生产量季节变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戎克文 《湖泊科学》1994,6(2):151-160
根据1990年5月—1991年4月武汉后湖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现存量和生产量的周年资料分析,绿藻、硅藻、蓝藻为优势类群;现存量和生产量高低次序依次为:秋、冬、夏、春。并以浮游植物群落生态作为主要依据对后湖的营养状态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湖库水体富营养化情况越来越严重.卫星遥感在水体营养状态监测方面具有重要潜力,但基于卫星遥感的全国范围内湖库水体营养状态监测和分析方面还鲜有研究.本文基于2018夏季的MODIS卫星遥感数据生产FUI指数产品,构建基于FUI水色指数的湖库营养状态评价方法,监测全国范围内144个重点湖库水体的营养状态等级.结果表明:贫营养、中营养、富营养的湖库比例分别为16%、24%、60%;营养状态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现象;东北山地与平原和东部平原湖区以富营养状态水体为主;西部湖库水体以贫到中营养状态为主,尤其是青藏高原湖区贫营养比例比较高;海拔和地表温度等自然因素与工业点源和农业面源污染等人为因素是湖库营养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水龄季节性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环境水动力学模型EFDC源程序,建立了染色剂模型和水龄模型,在将模型与航测水文数据验证吻合的基础上,分别计算了鄱阳湖自然条件下春、夏、秋、冬季的水龄和倒灌前后鄱阳湖染色剂和水龄分布的变化,以及五河水系各分支河流水龄.分季节的水龄计算表明鄱阳湖水体交换受季节性来水影响明显.夏、秋季的水龄相对较小,在多数年份又受到长江水倒灌的影响导致水龄有所增大;冬、春季水龄较大,亦无长江水倒灌现象,相较于夏、秋季,水域面积明显减少.分支流的水龄计算表明,西南湖区的水体交换主要受到赣江的影响,西北湖区水体交换主要受到修水和赣江的影响,南部湖区主要受到抚河与信江的影响,东部湖区主要受到饶河的影响,湖心区和入江水道则受到五河水系的综合影响.同时水龄的研究表明拟建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调枯不调洪"的原则是合理的,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论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都昌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作为鄱阳湖流域内占地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承担着保护世界性和国家重点保护濒危越冬候鸟资源等重要责任。探究都昌候鸟自然保护区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可为都昌保护区内鸟类栖息地的生境保护与动态评估提供科学依据。2019—2021年1、4、7和10月对都昌保护区内4个区域的浮游甲壳动物的密度、生物量和水环境因子进行采样调查,运用多样性指数、Pearson相关性和冗余分析(RDA)等对都昌保护区水质情况以及浮游甲壳动物与水环境因子和叶绿素a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析。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甲壳动物31种,其中枝角类(20种)和桡足类(11种)。都昌保护区浮游甲壳动物年均密度213.81 ind./L,年均生物量为1.51mg/L。都昌保护区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较大,季节上,夏季或秋季浮游甲壳动物的生物量达到峰值,冬季浮游甲壳动物种类最少;空间上南矶一般区(D4)浮游甲壳动物密度和生物量较大,其次是撮箕湖一般区(D3),小矶山核心区(D1)和三山核心区(D2)差异较少。根据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析都昌保护区水质情况,结果表现为撮箕湖一般区(D3...  相似文献   

12.
付志鑫  李雪  刘妍  范亚文 《湖泊科学》2017,29(5):1274-1278
2011-2012年间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藻类标本进行采集及观察鉴定.研究发现,该区域鼓藻类植物生物多样性较高,共观察到90个分类单位.研究过程中发现宽带鼓藻属的一个新种——Pleurotaenium parvulum Li,FanWei.该物种特征为植物体单细胞,细胞小型,长圆柱形;半细胞顶端平截,其缘边横断面可见5个小结节;细胞壁平滑或具点纹;半细胞具两个轴生星状的色素体,每个色素体具1个蛋白核.本文比较了该物种与其相近种类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黑龙江扎龙湿地不同功能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0年7—8月在扎龙湿地4个功能区340个研究点进行水环境样品采集分析.样品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80属354种,各门类细胞密度变化范围为0.06×10~6~37.82×10~6cells/L.主要优势种为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旋转囊裸藻(Trachelomonas volvocina)等.各功能区浮游植物优势种差异较大,核心区中放射舟形藻(Navicula radiosa)、弯棒杆藻(Rhopalodia gibba)、扁圆卵形藻(Cocconeis placentula)等为优势种类,而排污区中梅尼小环藻、普通小球藻、巨颤藻(Oscillatoria princes)、固氮鱼腥藻(Anabaena azotica)等处于优势地位.主成分分析表明在扎龙湿地水环境中浊度和总磷浓度是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总氮浓度、总磷浓度、电导率、浊度对浮游植物属种分布影响较大,梅尼小环藻、箱形桥弯藻(Cymbella cistula)、美丽星杆藻(Asterionella formosa)、普通小球藻、旋转囊裸藻等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4种食块茎鸟类———白鹤(Grus leucogeranus)、白枕鹤(Grus vipio)、鸿雁(Anser cygnoide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为研究对象,分析越冬候鸟种群数量与鄱阳湖保护区内湖泊水位变化的关系.2003 2007年越冬季节,采用直接计数法调查鸟类的种群数量,通过非参数回归分析鸟类种群数量与水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虽然4种食块茎鸟类的种群数量最高值分布在不同水位,但峰值水位差异较小,且种群数量与水位关系的总体趋势呈现一致性.随着保护区内湖泊水位的下降,鸟类种群数量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倒V字形趋势.在水位由16.0 m降至14.8 m(吴淞高程)的过程中,鸟类种群数量随着湖泊水位下降逐步增加达到最高峰;在水位由14.8 m降至13.5 m的过程中,鸟类种群数量随着水位下降而减少.当鄱阳湖水位处于14.5~15.5 m之间时,食块茎鸟类的种群数量较高,其种群数量最高点出现在水位14.8 m左右.2003 2005年3个年度鸟类种群数量与水位的关系相似,呈现出先增多后减少的单峰趋势,峰值水位均位于14.75~14.90 m之间,2006和2007年平均水位升高,鸟类种群数量分布的峰值水位也高于前3年,峰值水位出现在15.25 m附近.由于受到良好保护,大湖池和沙湖鸟类种群数量与水位的关系稳定,而梅西湖未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在本研究区域中,水位在14.5~15.5 m之间4种食块茎鸟类的种群数量较高,该研究结果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位管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辽河太子河流域藻类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9月到2011年9月分4次对太子河流域的藻类植物群落组成、丰度及优势种进行调查分析.共设置17个采样点,经鉴定共有藻类植物8门120属328种(包括21种变种).藻类植物群落以硅藻最多,有36属144种,占总体的43.77%;其次是绿藻,有49属117种,占总体的35.56%;蓝藻居第3位,有22属38种,占总体的11.85%.调查期间,太子河流域藻类植物细胞丰度在夏、秋季较高,丰度平均值分别为6.80×107和3.29×107cells/L;在春季较低,丰度平均值为1.36×107cells/L.优势度分析显示,太子河流域各季节的藻类植物优势种都在5种以上,主要优势种有巨颤藻(Oscillatoria princeps Vauch.)、链丝藻(Hormidium flaccidum(Kütz.)Br.)、偏生毛枝藻(Stigeoclonium subsecundum(Kütz.)Haz.)等.藻类植物的Jaccard种类相似性指数在0.19~0.46之间.太子河流域藻类植物种类组成及细胞丰度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植被生物量时空变化及水位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时间序列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植被指数,结合野外实测生物量及水文气象等数据,分析了2001 2010年退水期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生物量的空间格局及其时间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水位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湿地植被生物量密度多年均值处于0~1402 g/m2之间,除蚌湖四周生物量沿湖心向四周逐渐升高外,其他区域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且其分布与研究区高程密切相关;(2)湿地植被生物量密度多年均值在退水初期为901 g/m2,随时间变化先上升后降低;植被分布面积则随着滩地出露而逐渐增大,随后基本稳定;总生物量呈现单峰变化,在11月初达到最高值.2001 2010年研究区年均生物量变化呈现波动状态,多年均值为18.3×107kg;最高出现在2006年,达到28.2×107kg,2010年最低,仅有8.37×107kg;(3)年均生物量与洲滩出露天数以及植被分布面积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9和0.865.水位变化为湿地生物量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东江惠州河流段人工基质附着硅藻群落的季节性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硅藻群落结构特征是反映河流水生态状态的重要生物指标,但我国多数河流中还缺少硅藻种类组成与季节变化的基本数据.2010年用瓷砖片作为人工基质研究东江惠州河流段附着硅藻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共鉴定出附着硅藻40属153种(包括亚种和变种),主要的优势属有曲壳藻属(Achnanthidium)、异极藻属(Gomphonema)、直链藻属(Melosira)、舟形藻属(Navicula)、菱形藻属(Nitzschia)、脆杆藻属(Synedra)等.Gomphonema parvulum和Nitzschia palea为该河流段的广泛性藻种,且相对丰度的季节性变化明显.RDA分析表明,水温、DO、NH4+-N、PO34--P、电导率、pH值等对附着硅藻群落结构有重要影响.在丰水期,水量对于运动能力较强的N.palea的相对丰度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周起  陈光杰  李蕊  陈小林  张涛  韩桥花  王露 《湖泊科学》2023,35(6):1891-1904
藻类是湖泊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物种多样性高且对水环境变化敏感,其生产力水平与群落构建模式是反映湖泊环境梯度和生态系统特征的可靠指标。其中硅藻优势属种的演替模式及其环境条件识别,是开展湖泊生态健康和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本文选择亚热带地区浅水湖泊异龙湖开展季节调查,对20个采样点的叶绿素a和硅藻群落组成等指标开展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的定量评价,系统分析藻类变化的时空模式、驱动因子及其指标异同。2020年12月一2021年9月,异龙湖水环境特征的季节波动明显,综合营养指数TSI平均为74.76,总体处于富营养水平。在80个水体样品中共发现硅藻21属68种,群落结构以浮游类型(平均占比79.33%±20.69%)的耐中富营养种为主;在4个季节的调查中,膜糊直链藻Aulacoseira ambigua(61.62%±20.26%)为优势种。主成分分析显示,硅藻群落组成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和季节变化。冗余分析和方差分解等结果表明,水体营养因子(TN、TP和N:P)是影响叶绿素a浓度空间变化的重要因子(解释方差为19.08%±11.4%),水温和水深梯度的影响较小(9.63%±11.31%...  相似文献   

20.
高山湖泊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影响是一个极为敏感的参照系统.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海作为一个独特的高山湖泊,研究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评估其水质现状及影响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于2014年7月对长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全湖共布设12个采样点,并在中心采样点进行了垂直分层采样.本次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6门38属63种,平均丰度为6.98×10~5cells/L,平均生物量为0.31 mg/L.浮游植物的水平分布差异不大;在垂直分布上,浮游植物的丰度从表层0.5 m至水下50 m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20 m水深处达到最大.长海浮游植物的优势种是长海小环藻(Cyclotella changhai)和飞燕角甲藻(Ceratium hirundinella),长海小环藻数量较多,飞燕角甲藻生物量较大.长海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较低,综合各类水质评价方法,可以得出九寨沟长海处于贫-中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