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年会于1991年10月8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全国共有113个单位34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理事长翁文波致大会开幕词,中国科协学会领导和地球物理学会主要支持单位代表到会祝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刘光鼎在大会上展示了中国及邻域的最新的布格、空间和卫星三幅重力异常图(1:1000万),以此献给年会。  相似文献   

2.
在上海市科协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等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一年时间的积极筹备,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于1987年7月25日召开大会正式成立。这是上海市地球物理学界的大事,作为全国最大城市的上海,不仅是科技人才荟萃之地,也是地球物理专业人才云集之处。目前,上海市已形成一支具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年会于1992年11月10~14日在云南昆明市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含台湾两名代表)5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编入“年刊”的论文345篇。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翁文波教授和孙大中、阚荣举等专家作大会专题报告。然后分计算地理物理、非线性理论在地球物理学中的应用、地球内部构造、石油物探方法的进展、金属物理方法的进展、工程物探方法的进展、新技术和仪器、地球物理信号处理、地球磁场与古地磁、空间地球物理、重力场与固体潮、地热学理论及其应用、地球物理环境与灾害和“油储”项目1992年研究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委托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筹备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地球重力场及固体潮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0月6—11日在武昌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全国测绘、地震、石油、地质、海洋、中国科学院及高等院校等66个单位,100名代表。我国地球物理学界老前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方俊教授出席了会议并宣读了论文。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80年7月3日至9日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地球物理工作者的代表289人参加了大会。大会总结了自1963年“二大”以来的工作,由学会理事长顾功叙代表第二届理事会作了《工作报告》;修改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理事会及其所属机构;广泛深入地进行了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990年会于10月13日到17日在武汉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全国130个单位607人,这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自1947年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综合性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夏国治、副理事长曾融生、湖北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许厚泽主持了会议,湖北省、武汉市领导对会议十分关心并到会祝贺。 会上,夏国治副理事长向大会作了《当前工作和今后任务》的报告,曲克信秘书长作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一次天电哨声及地磁脉动学术讨论会于1984.9.10—9.14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有关的十四个单位二十八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哨声观测是从地面间接探测地球外层空间的手段之一,是空间等离子体的有效的诊断工具。天电哨声地磁脉动的研究,不仅在探索地球磁层结构、研究磁层电离层物理过程中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990年年会于10月13—17日在武汉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30多个单位的607名代表。这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自1947年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综合性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夏国治、副理事长曾融生、湖北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1983年8月20日至24日在兰州召开《地震成因》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所属研究所和有关高等院校代表90余名参加了会议,会上宣读了70余篇论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顾功叙做了书面发言。与会代表就地震成因方面近几年来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研究成果做了生动的报告和热烈地讨论。涉及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气象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二次中层大气学术座谈会于1984年5月25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全国各有关单位的科技人员48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朱岗昆、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肖佐、中国气象学会理事周秀骥等出席了会议。 会上宣读论文、报告29篇,有关于国际中层大气研究的综述,有国内各单位近年来在中层大气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地球物理各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1989年10月9日到10月14日在安徽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了1989年综合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曾融生教授主持,来自全国104个单位的32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是我国地球物理界近年来一次较大型的综合性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2.
1991年12月2日至6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和桂林地球物理学会在桂林举行了第2届全国岩溶物探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18个省市、54个单位的77名代表和3位苏联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56篇。自第1届全国岩溶物探学术会议以来9年中的进展,主要为:1.单一方法发展到综合物探,当时只用直流电法和少量地震方法,目前,无线电波透视法、多频地面地磁法、地质雷达、地震反射波法、瑞利面波法、高精度重力法、核物探、遥感等方法技术已成功地用于岩溶物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963年学术年会于今年9月16—21日在北京举行.到会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地球物理工作者的代表80余人以及列席和来宾共约400余人.会上首先听取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武衡副主任的报告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作委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1989年3月22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岩性探测(Petro-Sonde)技术研讨会暨学习班,到会的有来自全国20个部门63个单位的95名代表,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傅良魁教授和学会副秘书长张立敏主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磁与高空物理研究进展与方向座谈会于1986年12月17日—20日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全国有关的20个单位44名代表,学会副理事长朱岗崑、常务理事肖佐主持了会议。 地磁与高空物理是地球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一支观测、分析和理论队伍,开展了太阳风、行星际、磁层、电离层、中层大气、地球基本磁场、地球电磁感应、古地磁、震磁关系等多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大量成果,在国内研究和国际合作研究中作出了贡献。这次会议上的三十多篇论  相似文献   

16.
岩性探测技术研讨会会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与山东省石油学会于1986年9月16日至18日在济南市召开了岩性探测(Petro-Sonde)技术研讨会,到会的有全国有关的11个部门32个单位的50名代表,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陆邦干同志主持。  相似文献   

17.
1983年9月4日至8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仪器及观测系统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地质仪器学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首次微处理机、数据采集、图形显示仪器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有关61个单位125名代表。  相似文献   

18.
1988年7月21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学术报告会,以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40周年、《地球物理学报》创刊40周年。200多名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冒着滂沱大雨参加了大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是我国较早成立的学会之一,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声誉。在40年前成立时,只不过是一个志同道合的地球物理工作者联谊会,唯一的工作是出版《地球物理学报》,那时正是气象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一、《地球物理学报》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的有关地球物理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地震及地球内部物理学和化学、地磁及空间物理、重力及大地测量学、大地构造物理学、地球动力学、勘探地球物理、海洋及大气物理,以及与地球物理有关的其他学科的国内外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大专院校师生.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由会长巴曼先生率领的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工作者协会(SEG)代表团一行十二人及四位夫人于1982年9月18日到达北京,受到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石油学会及其所属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学会的热烈欢迎。 在访问期间,代表团分别与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学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有关负责人就发展今后学会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进行了会谈。双方对1978年以来互相学术交流和友好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