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开源WebGIS的测震台站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套测震台站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在研发过程中,使用开源的WebGIS服务器GeoServer和前端技术Openlayers,实现了测震台站WebGIS、在线式台站运维信息管理、台站仪器状态监视和台站故障统计功能,对测震台站运维管理工作提供软件支持。系统在河北测震台网的应用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设计一套基于GSM通信技术的地震台站智能监控装置,实现以下功能:直流电电压值测量、图片拍摄、台站异常告警(供电、温度、红外)和远程重启设备。该装置在地震台站的应用,可以对台站故障、异常情况实时发现、及时解决,提升地震台智能化管理水平。以上海测震台站竹园台为测试点,该装置将太阳能和市电完美结合,打破单一供电模式,使台站更环保、稳定、持续,提升台站设备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3.
针对测震台网台站设备数量多、信息保存混乱的问题,提出开发1套基于B/S模式的测震设备管理系统,利用数据库使信息管理规范化,并采用二维码技术为用户提供快速查询服务。台站设备管理系统与二维码技术的结合,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为保障Jopens系统数字地震台站测震数据连续性和完整性,减少记录中断未被及时发现造成的数据丢失,利用VB开发一款监测Jopens数据库数据信息变化软件,能够定时监视地震波形数据库信息变化,针对系统因网络中断、记录软件死机等原因造成的实时数据断记,弹出告警提示,播放报警音乐,并产出断记日志。  相似文献   

5.
为保障太原国家测震台本地记录和实时数据传输的完整性与稳定性,在近年运维实践中,对供电系统、通信链路、专业设备、数据记录等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保障策略和技术措施,提高了该测震台的实时运行率和数据可用性,保障了测震业务系统的稳定运行,运行质量得到提升,其运维实践可为国内同类测震台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百度地图提供的API,利用Java EE的MVC框架技术,为河北测震台网设计、开发了一套在线电子地图服务系统。该系统能够为管理员用户提供B/S模式的台站基础信息管理、台站电子地图服务和系统用户管理等功能。在河北测震台网投入运行后,显著提高了台站维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江苏省测震台网为例,介绍灾备处理中心数据传输方法、系统框架、子系统建设关键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并对运行效果给予评价。江苏省测震台网采用SDH/MSTP有线专线和4G无线网络同步实时传输方式建立备份信道,原主信道数据由数采以太网口采集,备份信道数据由数采串口采集,从而实现测震数据的实时备份。现已建成溧阳地震台灾备处理中心,部署实时波形汇集交换、数据存储备份、自动速报、人工速报和信息发布、运行监控5个子系统,确保地震监测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
上海测震、地球物理台站运行中,因电源系统和雷电而导致的故障占了较大比例。为提升台站运行质量而研发的隔离电源系统,可有效地将市电与台站设备间进行物理隔离,杜绝了雷击通过交流电供电途径的串入。该系统研制成功后,在上海测震台站试运行,其间发现了系统的一些缺陷,技术人员进行多次改进,提升了系统的整体性能。该系统已在多个测震、地球物理台站应用,取得了显著的防雷、防浪涌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山西省测震台网为例,利用CWQL软件调取JOPENS5.2系统台站实时波形数据与对应台站参数,计算台基环境地噪声水平。分析认为,CWQL软件可用于日常测震观测系统数据质量检测,得到各测震台站各分向PSD功率密度函数分布及RMS值。研究结果实现了对山西数字测震台网连续波形数据质量、JOPENS系统台站配置参数的准实时监控及台站观测环境背景噪声功率谱密度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种测震台站智能隔离防雷系统的设计实现。其电源部分设计为步进电机控制双电瓶交换充电、放电,保证设备与交流市电完全隔离;信号传输部分设计为通过无线局域网(WLAN)将测震信号传输到网关,再通过有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此设计的优点是使测震核心设备与市电和外线完全物理隔离以达到最好的防雷效果。同时制作先进的NEMS传感器用于检测空间电磁场的变化,根据相应算法判断当地是否发生雷电,在附近有雷电发生时可控制断开信号线、市电等达到保护相关仪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开发基于"十五"网络的地震台站电源远程监控系统,实时的监控台站仪器设备的状态并收取状态参数,实现设备复位操作及故障报警,可以提高地震台网中心仪器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2.
智能地震台站试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安装在台站的软硬件设备和远程测控平台,智能地震台站综合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对无人职守地震台站设备的工作状态和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并能够自动判定台站故障点及发出报警信息,实现异地操作台站电源及观测设备等.试点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可以对台站的观测设备进行有效地保护,并极大地提升了数字地震台网中心的工作效能.  相似文献   

13.
简要说明Dude网络管理器的工作特点,着重介绍Dude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该软件在离石中心地震台日常工作中的监控应用,达到改善台站信息节点的网络环境和及时发现观测网络故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香港数字化地震监测台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香港天文台于1997年建立了一套设有8个短周期地震台站的地震监测网络。台网运用数字化及实时数据传送和处理等技术,增强地震数据接收及分析的效能和准确性。本文介绍了地震台站的选址和监测系统的特性与功能。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地震局GNSS连续观测台网中61个基准站多为无人值守台站,将微信企业号引入台站系统运维管理,实现对台站设备运行状态检测,并实时推送检测结果,及时进行故障排查,提升GNSS台网运行率;实现每日9时对前一日观测数据的完整性统计,并群发统计结果,提醒工作人员进行补数处理;实现台站故障类型统计,为各台站整顿及改善工作提供资料。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可靠,有效提高了GNSS连续观测台网的工作效率,保证了各基准站的实时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6.
基于网络的数字地震台网数据处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阳  王洪体 《地震》2006,26(3):85-92
基于网络的数字地震台网数据处理系统(EDSP_NET)是根据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在宽频带数据处理、 数据共享方面的需求开发的。 EDSP_NET运行于Windows平台, 用于汇集、 处理来自数字地震台站的波形数据, 实现台网中心间的数据共享, 监视台站和台网中心处理系统的运行状态。 详细介绍了系统结构和功能, 并简要介绍了系统的三个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7.
系统针对前兆学科评比、运行等要求设计。为台站或台网中心值班人员作为日常工作辅助使用,基础功能包括了前兆台站仪器运行状况监测、日常实时曲线、电源监测、网络监测、视频监测、UPS监测、数据安全、数据备份等相关日常工作所需功能。保证地震台站的日常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料评比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在新形势下地震台站体制、任务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认为地震台实行地震监测、科研、预报三结合和将单一观测型台站转化成观测--科研型台站系我国地震台站的发展方向。文中结合牡丹江等地震台的实践对三结合地震台站建设的实施办法和管理体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of operation of a portable telemetric seismological station, as well as its use for both terrestrial and marine observations. The main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heme of data transmission by a real-time protocol, as well as to the feature of operation by this protocol while using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channel. Using a standard protocol and a cellular network, in conjunction with low power consumption, relatively small cost of equipment, and ease of installation and maintenance make our solution attractive for the rapid deployment of a network of such stations. This is topical for regular monitoring of an object (or a region) to assess seismic hazards, tsunami warning, as well as in areas of aftershock activity following large earthquakes. Through the use of standard real-time protocols, data is transmitted to data processing centers and do not require additional configuration of mathematical support and an expensive procedure to organize processing of new data strea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