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傅虹  王世芹 《地震》1999,19(2):204-208
1997年4-6月云南省地震局对滇西南重点监视区做了短临预报,但这期间未发生所预期的地震。而滇西南地区6级地震的背景和省内的前兆异常变化是明显的。为此,认为前兆异常是区域应力场增强的结果。异常与地震是相互伴生的兄弟关系,不是父子间因果关系,是造成地震虚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三十余年来云南气压涨落的致震方式和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洪声  王世芹 《地震研究》1995,18(3):237-245
本文以孕震系统在爆发前夕的外敏性及外力的非线性作用为物理基础,对大气扰动下的地震爆发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不仅给出了三十余年来整个云南气压场的归-化原则以及四次7级大震前震中附近的气压巨涨落特征,而且还对滇东,滇西北,滇西南等地区分带归纳建立了具有实用价值的气发震指标。这些自然共性的揭示,既是对外力效应的认证,也丰富了短临地震预报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永胜6级地震的预报及依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1年10月27日在云南永胜发生6.0级地震,震前四川省地震局有较准确的中期和短临预报,加强了川滇交界地区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并且向四川省政府作了汇报,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经验性地震预报重视川滇菱形地块西界断裂带动态活动图像的分析,尤其对历史强震破裂空段附近出现的中小震活动带或新活跃区段的研究;同时,重视4级前震群、川滇交界地区地下水位、水温、形变观测异常的跟踪分析和震情预测。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MS8.0地震,发震断裂在地表形成以逆断为主的破裂变形带。同震地表变形带的定量分析对理解地震的构造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汶川地震典型调查点为例探讨了逆断型同震地表破裂变形带测量分析中值得重视并容易误解的几个问题,分析了地貌面标志和线性标志等测量数据与构造变形参数的几何关系,给出了变形参数的求解方法和相互关系。同时,就多观测点的定量数据在区域断裂几何结构变化和运动学分析中的运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地震活动时序谱的涨落统计特征与地震活跃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地震活动演化的统计判据,本文采用多项式拟合法展示地震时序谱之涨落谱,以分维函数法判断最小邻间距(NNS)分布的Poisson性,然后采用MKS无参量法判别涨落谱之统计稳定性,确定NNS分布的转变区,具体研讨了四川、云南若干震区地震活动时序谱的涨落统计分布,发现地震活跃期到来时NNS分布表现出非Poisson化的特征。进一步通过改变和调节时序数据样本集之震级下限,并逐段前推进行统计计算的方式进一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客观地确定了这些震区地震活动时序涨落谱统计特征的转变期,使根据该统计法判断地震活跃期的方法论渐趋完善。  相似文献   

6.
汶川8.0级地震发震断层的累积地震位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内发生MS8.0地震。此次地震沿龙门山中央断裂产生1条长达200km的同震地表破裂带。文中选择位于地震地表破裂带北段的南坝镇、凤凰村以及南段的映秀镇这3个地点,以被断层错断的河流阶地为研究对象,对多级阶地面上的地震地表破裂及断层陡坎地貌进行了野外实测工作。经过测量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得到了各级阶地上断层陡坎的高度,该值即为该阶地记录的地震断层的累积垂直位错量。若以本次地震的垂直位错量作为古地震位错量的均值,则可计算得到每级阶地累积的地震次数。研究结果表明,各点T1阶地形成以来仅经历过1次事件,即本次地震事件;T2阶地形成以来约经历了5次事件;T3阶地形成以来约经历了9~11次事件;T4阶地形成以来约经历了20次事件。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阶地测年数据,则可获得古地震复发间隔的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长江三峡水库诱发地震预测数据库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系统需求分析出发 ,介绍了可视化的长江三峡水库诱发地震预测数据库构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技术路线 ,划分了国内外典型的诱震震例以及长江三峡地区基础地理、诱震地质环境和诱发地震前兆监测等相关基础信息的主要类型 ,确定了各类信息的数据库结构和数据格式。在此基础上 ,对各类基础图形进行数字化处理 ,建立了可视化的图形数据库 ;通过其相关属性信息的录入或转换 ,建立了各类图形相应的属性数据库 ;利用GIS技术 ,对图形数据库及其属性数据库进行了无缝集成 ,实现了图形数据与其相应属性数据间的可视化交互式查询、浏览、管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磁测网调整与地震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区工程地震前兆流动观测系统的实施方案,2000-2001年开展了北京地磁测网的测点改造建设和优化;2001~2002年应用G-856磁力仪取得了准确可靠的资料.应用磁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地磁变化,研究了震磁前兆信息,对开展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有一定的实际效果与积极作用.对今后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芦山地震崩滑灾害空间分布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庆  江亚风  吴果  陈国光 《地震地质》2014,36(2):344-357
由于逆断层作用,2013年芦山MS 7.0地震诱发的崩滑地质灾害分布表现出了明显的上盘效应与方向效应。在震后应急科考中未发现发震断层的地表破裂带,然而灾区大量出现的地震诱发滑坡、崩塌,加之密集的余震分布、地震烈度调查结果等,提供了确定芦山地震宏观震中、地震动错动方向以及研究地震发震构造等的诸多线索。 统计结果表明,芦山地震诱发的滑坡、崩塌具有明显的优势滑动方向(135°~144°),该方向揭示了地震断层的错动方向,与震源机制解反映的一致,大体垂直于发震断层的走向;从地震诱发崩塌、滑坡灾害点的分布与密度判断,宏观震中位于宝盛乡北,在仪器记录震中东北约3.6km处;从余震群分布、地震诱发滑坡分布特点及地震等烈度线等,结合以往强震如汶川地震等的调查经验,推测当震级足够大时,发震断层地表破裂带可能通过地质灾害、余震密集区东侧的边缘地带,总体平行于双石-大川断裂。另外,通过分析地层岩性与崩滑地形条件之间的关联性,发现崩滑灾害在某些地层岩性中易发,灾害点呈线性排列的原因是不同地层岩性之间抗风化能力的差异性,造成在地层分界线上形成线性陡崖或高坡度地带,使之在强震作用下容易发生崩塌、滑坡。  相似文献   

10.
葛培基 《地震学报》1983,5(2):226-233
在四川鲜水河断裂带上的炉霍和道孚两地,分别于1973年和1981年发生了7.9级和6.9级地震,本文根据该断裂带上六处跨地震主破裂面和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场的多年形变测量资料,分析了断层活动特征与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关系,并对运用跨断层形变测最手段与地震预报作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李军 《四川地震》1992,(3):54-58
地震预报是件十分困难的事,尤其是短临预报。十多年来,在利用地下水的动态异常来预测地震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并在地震成因理论方面有新的探索。本文详述了石棉5.3级地震前地下水的异常特征。给出了地下水日常监视预测指标。震前四川地震地下水观测网中渡口、会理、西昌、石棉及康定观测台的水位、水温出现异常,依据这些异常,地震前作出了短临预报。  相似文献   

12.
以芦山、汶川地震震中为中心,选择了8个井点,对2个地震引起的井水位同震变化进行了比较,重点分析了3口同震变化反向的井点,即重庆的荣昌华江井、北碚柳荫井和四川的泸沽湖井。为使对比研究结果可靠,进一步收集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地震、2012年4月11日苏门答腊北部海域8.6级地震引起的井水位同震变化资料。对汶川、芦山地震引起的同震体应变的计算结果显示:汶川地震时,荣昌华江井、北碚柳荫井和泸沽湖井水位同震变化与井点位置处的同震体应变一致,即位于同震体应变压缩区的井水位上升,位于体应变膨胀区的井水位下降;芦山地震时,3口井的水位同震变化与同震体应变不一致,表现出与日本、苏门答腊地震时相似的同震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海城地震预报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十年前的海城地震预报是一次成功预报大地震的创举,也是辽宁地震工作者为地震科学发展谱写的辉煌篇章。海城地震预报经历了从时间上"长、中、短、临"逐步逼近,地域上由面到块、到点逐步缩小的过程。现阶段地震预报还是经验性的,而海城地震预报中,我们获取的地震孕育信息接近或符合了历史经验模式,"个性"符合了"共性"。所以海城地震"幸运"的预报成功了。  相似文献   

14.
在汶川MS8.0地震地下流体异常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宏观前兆异常的现场调查基础上,认真分析目前地震预测的困难与能力之后,认为汶川MS8.0地震的预测失败并不意味着地震不能预测;认为汶川MS8.0地震前前兆异常的数量偏少,但仍有一定规模的地下流体异常与明显的宏观临震异常;还认为震前作出预测可能困难,但震前有所觉察应是可能的。为提高中国地震预测能力,提出了要改革目前的"监测、预测、研究三分离"的管理机制和"专业与地方两条线"的管理体制,要改变地震日常分析预报中"电脑代替人脑"的工作现状和过早地"程式化与规范化"的工作模式,要提倡创新性的科学探索,要重视前兆异常的震前调查与落实,要重视宏观异常的监测与研究等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5.
就张北地震谈谈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几个技术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1月10日河北省张北县发生6.2级地震,作为对这次地震的一次反思,就地震监测预报中的长、中、短临预报、地震速报、震害预测等各项工作中的技术问题、改进方向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6.
预警地震在地震预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筱荣 《内陆地震》2004,18(2):106-112
对新疆1970-2002年地震资料以不同范围、不同震级进行全时空扫描。结果表明,新疆台网监测能力较好地区绝大多数6级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关联图较为清晰。提出了预警地震的概念,认为预警地震在短临预报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梁劳 《地震学报》1983,5(4):429-439
研究了记录较全的1920年以来的川滇 M6级地震资料,发现两区地震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其对应概率为78%.分析了时空对应特征后得到:两区对应地震的发震时序概率几近相等,平均发震时差大致相同,对应优势方向为北东向.统计结果表明,川滇对应地震的对应时差()普遍较短,平均约为9个月.经 X2检验近似服从泊松分布.在讨论分区对应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高概率对应区.当一区发生地震后,可对另一区地震的时间、地点和发震概率进行估计,为中期预报提供某些线索.文中还对对应机制的某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收集了河北卢龙、昌黎,辽宁营口,四川成都,山东莒县和山西介休等地的地声观测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得到了它们的频谱特性和其他特性。最后对声源的机制及其作为地震前兆的可能性作了扼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The October 7, 2014 MS6.6 earthquake in southwest of Jinggu in the southwestern Yunnan Province occurred as the result of shallow strike-slip faulting within the crust of the Eurasia plate in the broad plate boundary region between the India and Eurasia plates. The strike of fault plane is 140°, and the aftershock distribution shows that the rupture plane is also NNW-trending. Tectonics of the region are controlled by the convergence of the India plate with Eurasia, which has driven the uplift of the Himalayas to the west of this earthquake, and has caused the formation of numerous intraplate continental transform structures in the surrounding region. The pattern of elastic-wave radiation from the earthquak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hock occurring either as the result of right-lateral faulting on a northwest-trending fault or as the result of left-lateral faulting on a northeast trending fault. Faults of both types have been mapped in southwestern Yunnan, and it is unclear at this time which type of fault hosted this event. Magnetotelluric survey line is across Jinggu earthquake zone. The advanced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technology of MT is employed and the quantitative data from field surveys are analyzed to acquire the reliable electrical model. The MT data are inverted using nonlinear conjugate gradient (NLCG) inversion algorithm. At last,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electrical model is performed considering the geology and the other geophysical data. Based on the final inversion model of the target profile, it is found that:(1) Electrical structure of the source region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layers:The surface is relatively low resistivity layer(0~5km), consisting mainly of Mesozoic and Cenozoic Basin sedimentary rocks, the value of resistivity is 100Ω·m; The high resistivity layer(5~10km) in upper crust mainly consists of Proterozoic metamorphic rocks, with resistivity higher than 1 000Ω·m; there are the upper crust high-conductivity layer(15~25km) and crust-mantle transition zone(blow 25km); (2) The focal depth of the Jinggu earthquake is about 10km, which locates in the interface between high resistivity layer and high-conductivity layer; (3) Most of the focal depths of the aftershocks are in the range of 5km and 10km, and the two depths(5km & 10km) are corresponding to the resistivity gradient belt.  相似文献   

20.
组建云南天文时纬测震网的意义及可行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光学天文时纬残差在地震前夕出现短期异常波动的现象,认为光学天文时纬观测可为地震短期预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作者认为在地震活动性较强的云南地区,组建一个天文时纬测震网是有意义的,本文讨论了其可行性及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