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溝上惠(Megumi Mizoue)教授1936年出生于日本新泻县,1961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理学部,1966年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并取得博士学位,同年任职于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1975年任副教授,1985年晋升为教授,1997年退休后任东京大学名誉教授。  相似文献   

2.
《地震灾害》一书是日本地震学家、东京大学理学博士河角广主编的。执笔者还有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教授、理学博土宇佐美龙夫;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教授、工学博士金井清;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教授、理学博士佐藤泰夫等人。该书由日本共立出版股份公司干1973年10月出版。这是一部充分反映日本特点的抗震救灾科技丛书,全书共分七章三十二节,约二十万字。第一章写地震学理论方面的问题。其中包括区分地震振动和其他非地震引起的振动,地震波传播,近震的大森系数 K,人体感受估定  相似文献   

3.
日本财团法人东丽科学振兴会(会长藤吉次英),最近颁发了第12次东丽科学技术奖。在地球电磁学方面取得很大功绩、并在国际上受到很高评价的力武常次教授荣获金质奖章和奖金300万日元。力武常次1921年生于东京。194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理学部地球物理学专业。后来,任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助教、副教授,并代理过所长。曾到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任客座研究员。回日本后任东京工业大学理学部教授、东海地区判定会六成员之一、地震预报联络会第五期委员。现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  相似文献   

4.
日本《东京大学学报》1980年2月号刊登日本地震学家萩原尊礼发表的题为《地震学的开端》的文章,译载如下:明治10年(1877年)4月,正值西南战争之时,文部省创建了省属国立东京大学。为此,从国外聘请了近30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这些外籍教师大多是由西欧和北美招聘来的,他们在本国受过高等教育,都是年轻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5.
应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邀请,我们于1992年5月14—21日访问了日本,参加了“地震与火山喷发预测研究的电磁方法”学术讨论会,实地考察了伊豆半岛地震预报实验场,参观访问了柿罔地磁台与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现将这次访日的简况介绍如下。一、“地震与火山喷发预测研究的电磁方法”学术讨论会概况为拟定1994—1999年第七个五年计划,日本电磁工作组于1992年5月15—16日在东京  相似文献   

6.
现代地震学和地球科学研究的杰出人物安艺敬一先生2005年5月17日在印度洋法属留尼汪岛逝世,享年75岁。安艺敬一教授被公认为是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最著名的地震学家和现代理论与观测地震学奠基人之一。他的著作Quantitative Seismology被认为是地震学家的“圣经”。安艺敬一教授生于1930年3月3日,1958年获东京大学博士学位,1966年至1984年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之后任南加州大学教授和地球科学系主任。他创立了著名的南加州地震中心。1979年他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他还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荣誉会员、美国地震学会…  相似文献   

7.
“由地震预报转向地震预测”学术讨论会滨野洋三在地球行星科学关联学会1993年联合大会时,东京大学理学部的滨野洋三和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井田喜明主持召开了题为“由地震预报转向地震预测”的学术讨论会。召开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思路是,地震预报是基础地球科学最尖...  相似文献   

8.
永田武教授于1991年6月3日逝世,终年77岁。1913年6月24日他生于爱知县冈崎市,1936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永田武教授是在东京大学附属的地震研究所开始他的岩磁实验研究的学术生涯。1941年5月他作为东京大学理学系一位年青副教授被聘到地球物理研究所。1943年他发表的理学博士论文是有关他在火山岩石热剩磁探测机制的开创性工作,这项工作后来在20世纪50年代被誉为是对提出“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概念起了甦醒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石原研二教授1934年生于日本千叶县,1957年获得东京大学土木工程系学士学位,1959年获得硕士学位,1963年获得博士学位、j1966至1967年,他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此后,他长期在东京大学任教,并于1977年晋升为岩土工程专业的教授。他曾担任国际土力学和岩土工程协会(ISSMGE)主席(1997-2001)、日本地震工程协会(JAEE)主席和国际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协会亚洲分会副主席(1989-1993),现为国际地震工程协会(IAEE)理事。  相似文献   

10.
一、概况应日本共荣商事株式会社和测机舍的邀请,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磁观测技术考察团一行四人,一九八○年十二月五日至二十七日在日本进行为期三周的考察。由于日方安排周到,代表团成员积极努力,顺利地完成了考察任务。考察团先后参观访问了四个地方:东京、京都、仙台、八丈岛,五所大学的有关研究部门,它们是:东北大学理学部、青叶山地震观测所,东京大学力武常次研究室,东京大学地  相似文献   

11.
前言 (强震观测事业的历史 )1 955年 1月 3 1日 ,科学技术厅资源调查委员会向内阁总理大臣提交“关于强震测定计划的建议”,并以此为契机开始了强震观测。为了使建议从组织上得到落实 ,1 956年 1 2月在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设置了强震测定委员会。1 958年 1 1月 ,资源调查委员会又向科学厅长官提出了促进观测计划实施的请求。1 964年 1 1月 1 7日 ,日本学术会议向内阁总理大臣提交的“加强抗震工程研究的报告”中提出 :希望增设强震计并充分利用所获取的记录资料。 1 965年在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设置了强震观测中心 ,经费由国家财政拨款。 1 96…  相似文献   

12.
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1925年成立于东京帝国大学。其前身是1892年设立的文部省震灾预防调查会。关东大震灾改变了人们对地震学基础研究和震灾防御必要性的认识。为开展新的研究,1994年决定将该所办成附属于东京大学的全国开放型研究所。所内设立4个研究室和5个中心,教授和助教授定编50人。由于该所的研究计划可从其主页上见到(http://www.eri.u-tokyo.ac.jp/Jhome.html),这里打算介绍两点:防灾性强的卫星通信地震观测系统作为全国开放型的本研究所,已和其他大学共同将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3.
据日本《科学新闻》1981年3月13日报道,由日本科学技术厅主持的日本第六次防灾科学技术研究联络会议,最近在京港区的都道府县会馆召开。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地震防灾和强震观测。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冈本舜三和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教授大沢胖,分别以《地震防灾和强震观测的意义》、《强震观测的国际合作》为题作了报告。高密度强震观测就地震来说,今后日本应走防灾和观测相结合的道路。冈本教授对此讲了如下看法。  相似文献   

14.
据胁田宏等人的报告(1982年4 月〕,为研究海底活断层,日本最近在海底放射线试验性探测中,采用了先进的光纤维通讯技术,由日本东京大学理学部和筑波大学化学系等单位共同参加。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地震预报与社会反应》(大22开本,365页)做为研究丛书,由日本东京大学新闻研究所编辑、东京大学出版社1979年4月出版,执笔者共12人,包括以冈部庆三为首的东大新闻研究所6人、东京大学大学院4人、东京女子大学文理学部和群马大学教养部各1人。该书着重研究探讨了“地震社会学”这一门新兴学科所涉及的一个重要课题,即“地震预报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尽管该书是根据日本国情所做的社会调查与研究,但对于我们国内开展“地震社会学”调查研究工作也是有一定参考和借鉴的。现根  相似文献   

16.
1 建立新体制的缘由与目的地震预报研究协议会为在地震预报研究方面加强与各大学的联系并有效地促进该研究的发展 ,于 1 978年在东京大学设立了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可以说 ,奠定了大学在推进国家地震预报事业和计划方面的基础。其后 ,尤其是阪神·淡路大震灾之后 ,在对国家的地震预报计划作大幅度修改的过程中 ,地震预报研究协议会也针对现存的问题与体制重新进行了研讨 ,并由协议会下设的研究推进体制研讨专业委员会于 1 995年 6月提出了以下改革基本方针 :1拓展预报研究体制 ,众采博撷 ;2实施果断指挥 ;3能让众多研究人员参加。继而 ,1 …  相似文献   

17.
据1979年5月15日日本气象厅观测部地震课报道:日本气象研究所地震研究部在东京大学、海上保安厅、日本电信电话公司等单位的协助下,从1974年开始动工,经过5年艰苦努力,正式建成海底地震监视系统,并于1979年4月1日开始运用。这项“海底地震观测系统的研究”计划,作为日本第3次地震计划的一环,  相似文献   

18.
日本内陆地震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5月12—14日在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召开。与会者超过100人。这次学术讨论会分热构造与地震、非均匀构造与地震、地震物理三部分,报告论文31篇。第一部分是“热构造与地震”。报告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东京1200万人正处在危险之中,人们正等待着下次主震的到来。地震随时可能发生:每间隔70年左右就有一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东京,上次发生的灾难性地震是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一些科学家正在寻找下次地震将在何时、何地发生及震级有多大的预报方法。东京大学地球和...  相似文献   

20.
庆松光雄     
庆松光雄是历史地震学家。1907年生于日本本乡西片町一个药学家家庭。幼年曾随其父在中国大连生活过。1934年毕业于京都大学史学科,毕业论文为“汉朝的奴隶制度”。毕业后曾在一中学教日本历史,四年后进入东京大学大学院,开始了他毕生从事中国地震史料的研究。1976年7月3日在登白山时逝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