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GPS获得的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9至2011年底的全部GPS观测资料,采用统一的数据处理策略和最新的地球物理模型,分别获取了中国大陆相对于全球ITRF2005参考框架和欧亚板块的现今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通过速度场分析,给出了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的大背景和基本特征,为地震预测、地球动力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GPS空间大地测量学的迅速发展和全面应用,为全球范围各种规模尺度的地壳运动和构造形变观测提供了革命性的手段,使高精度、大范围、全天候、低成本的大地测量变成了现实。为及时把握GPS空间对地观测技术为防震减灾应用带来的机遇,我国先后于1997-2000年和2007-2012年实施了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和“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在中国大陆及周边建立了由260个连续GPS观测站和2056个非连续GPS观测站构成的高精度、高密度观测网络,为精细而定量地研究中国大陆不同构造区域的现今地壳运动方式和构造形变演化态势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3.
王椿镛  刘琼林 《地震学报》2003,25(5):503-511
简要回顾了近4年来(1999~2002年)我国在地震构造方面研究的进展,重点介绍了在地壳上地幔结构、活动断裂和大地震构造背景、地壳形变和数值模拟方面的工作.在我国境内发生的绝大多数地震都属于大陆地震的范畴,因此,中国地震学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大陆地震上.中国在九五期间完成的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和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重大科学工程为地震构造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因此,4年来的地震构造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王阅兵  师宏波  李瑜  王坦  邹锐  张锐  谭凯 《中国地震》2023,39(3):516-530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GNSS技术在高精度地壳运动观测与构造形变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大地测量、地球动力学研究和防震减灾等诸多领域的业务深化和应用拓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本文在回顾中国大陆地壳形变GNSS站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阐述该网络产出的中国大陆长期构造运动速度场、中国大陆应变率场、位移时间序列、基线时间序列和多边形应变时间序列等几类基础产品,分析这些产品在中国大陆构造运动动态趋势和地震预测分析中的应用情况以及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最后展望未来GNSS在高精度地壳运动监测应用中的发展方向。以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为基础,大力推进国内海量GNSS观测数据的共享,提升GNSS多系统融合定位精度,将产出更为精细的科学产品,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大陆地壳运动和地震预测分析等研究。  相似文献   

5.
利用国家攀登计划所属的重大项目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课题所布设和施测的GPS网的高精度观测结果,研究了中国西南地区构造块体的运动模型.认为目前高精度GPS观测资料已可以提供有关中国大陆构造块体水平运动的可信信息.得到的运动模型的初步结果为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的动力学机制研究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复测区域的运动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地震活动、地震危险性的关系.认为初步的观测结果是令人鼓舞的.   相似文献   

6.
GNSS (GPS)对地观测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和“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等重大工程项目均将GNSS作为主要技术观测手段之一.目前GNSS用于地壳水平运动的监测比较成熟,精度高、应用广,产出了一大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地震局GPS观测技术应用于1992年开始,起步早,发展快。本文阐述了福建省地震局在“九五”、“十五”期间以GPS观测技术为主的福建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建设历程,重点对“十一五”期间正在进行的“福建省GNSS连续观测台网”项目进行了介绍。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独特,福建GPS观测在地震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福建GPS观测在地震应用中已经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简述,并利用福建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汶川8.0级地震对福建区域应力场的影响。“十一五”结束后,福建GNSS连续观测站达到41个,将成为我国大陆GNSS连续观测站最多、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这将有力地推动地球科学创新和地震预报攻关。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陆地壳运动观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新兆  杨少敏  王琪 《地震》2012,32(2):31-39
本文利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1972个站两期GNSS观测资料绘制2009-2011年中国大陆地壳运动图.该图反映了2011东日本大地震同震形变对我国东部地壳运动及变形状态的巨大影响,也反映2008汶川地震和2001昆仑山口西地震震后变形对青藏高原构造应力场的调整过程,较为完整地展示印度板块挤...  相似文献   

9.
收集、整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及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重力资料,给出玉树地震前后不同时空尺度的重力场时空变化结果和具有构造活动意义的重力场动态图像.  相似文献   

10.
序言     
王琪 《中国地震》2020,36(4):1-2
2012年3月5日《人民日报》要闻版发文“我国建成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地震预测新添利器”,报道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简称陆态网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运行。多年来,这一“利器”在地震监测预测,以及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等相关领域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一特殊时间节点,《中国地震》编辑部邀请有关学者撰文汇成专辑,系统展示陆态网络应用成果,以飨读者。
陆态网络在“九五”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基础上建设实施,其科学目标是建成覆盖中国大陆及近海的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地壳构造运动监测网络,研究中国大陆构造环境变化规律,探求其对资源、环境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推进自然灾害预测和地球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促进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创新性成果的产生。回望25年的建设、运行与应用研究里程,来自地震、测绘、气象、科学院、教育等行业部门广大科技工作者风餐露宿建设,苦心孤诣探索,建成了由260个连续观测基准站和2055个定期观测区域站构成的地球科学综合观测网络,包括GNSS、VLBI、SLR、重力、水准等高技术观测手段,定量给出了中国大陆主要构造块体现今地壳变形的基本形态,初步厘定了主要发震断层的活动幅度,准确记录了多次大震的变形响应,为地震预测预报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这些建设与观测成果为国家测绘基准、气象预报以及经济和国防建设相关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支持,促进行业发展。
地球环境变化是当今世界最为关注主题之一,地壳运动是连绵亿万年的自然演化历程,解读、理解其中任何一段演化踪迹和嬗变规律都需耐心与坚守。细读专辑论文之际,作为一名陆态网络全程参与者和发展壮大的见证人,不禁回想当初立项论证与建设实施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老一辈科学家带领我们探索前行,战高原严寒,斗夏日酷暑,时常挑灯夜战,只为实现陆态网络科学目标的初心。当初我们不过三十而已,庆幸不断有年轻人加入,队伍持续壮大,25年,地壳运动监测研究探索前行迈出了一小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当前我国综合国力已大幅提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全球组网,多种遥感卫星在轨运行,为超越发展、源头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是机遇也是挑战,激励所有人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11.
Guohua Gu 《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2006,163(11-12):2575-2583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cent horizontal crustal movement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and the horizontal crustal movements before the Kunlun Mountain earthquake of M8.1 on Nov. 14, 2001 and two earthquakes of M 8.0 and M 7.9 occurred in Sept. 2003 around the Chinese Mainland are analyzed with GPS data obtained in the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 (CMONOC). Relative vertical displacements observed in the last five years at fiducial stations show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ngth of day and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s at most stations in western China.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水平位移向量时间序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顾国华  张晶  王武星 《地震》2003,23(2):39-47
根据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网1998年9月初至2002年6月底GPS连续观测结果,结合各基准站的水平位移的分量时间序列,试图利用空间上更直观、更清晰的水平位移向量方法进一步说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网水平位移测量精度、水平方向点位稳定性及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大地震前后的地壳水平运动时空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在云南西部地区的13个连续GPS观测站和法国空间大地测量研究组Space Geodesy Research Group)的GRACE时变重力场资料,定量分析了该区域陆地水载荷所产生的非构造形变的量值和变化特点,探讨了利用GRACE分辨和剔除GPS观测中陆地水负荷所引起的非构造形变干扰的依据和模型.结果表明:滇西地区GPS坐标变化时间序列的垂向分量中,普遍包含有明显的年周期非构造形变波动,高值可达12mm,其中约42%源于陆地水迁徙变化所引起的负荷形变;通过主成份分析方法所获取的区域GPS共模误差与GRACE陆地水载荷形变序列的相关性高达0.87,若以GRACE扣除陆地水负荷形变,则滇西地区GPS网共模误差可消除约64%,且物理机制明确.然而,由于目前的GRACE只能有效分辨大约400km范围内陆地水载荷的整体变化,所以对于各GPS站点更加局部化的陆地水负荷非构造形变干扰,尚无法进行有效分辨.  相似文献   

14.
Horizontal crustal movement in Chinese mainland from 1999 to 2001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troduction In the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 (CMONOC) there are 25 fiducialstations, 56 basic stations and 1 000 regional stations. They are scattered on 10 major blocks inChinese mainland with high density of observation stations on the blocks of high seismic activityin the regional networks. 10 major blocks or regions (they will be referred to as blocks in the paper,a letter is used as a symbol for each block) were divided during the design of the regionalnetwo…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二期)”多个GPS连续观测站观测数据处理结果,将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S7.0地震区域参考框架同震水平位移与全球参考框架同震水平位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组框架解一致,说明两种参考框架均可当作位错参考框架,也即全球参考框架同震水平位移也可视为区域参考框架同震水平位移.区域参考框架下GPS连续观测站地震前的水平位移和同震水平位移结果表明,震前数年,SCTQ站西侧的GPS站构造运动十分显著,而该站水平位移却很小,即出现反常的闭锁.但该站的同震水平位移使其弹性回跳至正常构造水平位移水平,因此SCTQ站震前的位移闭锁是水平位移空间分布中的异常,是芦山MS7.0地震的前兆.水平位移时空变化表明,该站震前和震时位移完全符合里德的弹性回跳理论.区域参考框架中位移时间系列和同震水平位移的综合研究有助于对芦山地震地壳运动前兆的认识和解释.尽管本文未能直接采用其它GPS连续观测站的资料,但结合本文和其它研究结果可以证实,震中附近其它站地震前后的变化与SCTQ站类似.基于芦山地震前水平位移和同震水平位移及其与前兆关系的研究,本文进一步讨论了GPS监测网的布设、 数据处理和分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赵国强 《地震》2016,36(1):126-132
利用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在甘肃省及周边区域的GPS观测资料, 通过高精度数据处理, 获得基准站的位移时间序列, 给出该区域现今地壳形变特征, 并计算得到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同震位移。 结果表明: 该区域的陆态网络连续站中, 只有GSMX站观测到了较为明显的水平同震位移, 大小约18.7 mm, 由此推断此次地震的影响范围在距离震中30~50 km以内。 研究区内的地壳水平运动较活跃, 同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连续性, 西部的运动速率高于东部, 东南区域的运动速率较小, 最小值为4.4 mm/a, 西南运动速率较大, 最大值为18.4 mm/a。 GPS连续应变率结果显示, 研究区存在近NE—SW向的压缩应变, 近NW—SE向的拉张应变, 并且主压应变明显高于主张应变。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TheCrustalMovementObservationNetworkofChina(CMONOC)isoneofmajorscientificprojectsinChinaduringthe9thFive-YearPlan.ThefirstGPSobservationsof25fiducialstationsand56basicstationsinthenetworkwerecompletedfromAugust26toSeptember6,1998andallthe81stationswereobservedsimultaneously.25fiducialstationshavebeenincontinuousoperationsincelateMarch1999.Inaddition,dataofcontinuousobservationfromtheIGS(InternationalGPSService)stationXIANinXi(anarealsoavailable.Figure1showsthelocation…  相似文献   

18.
1 Introduction of GPS observation dataThe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 (CMONOC) is a major scientific project in China organized by China Seismological Bureau and paticipated by the Bureau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of the General Staf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25 fiducial stations and 56 basic stations in CMONOC (Figure 1 and Table 1), collected from August 26 to September…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构造块体的现今活动和变形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立人  王敏 《地震地质》2003,25(1):23-32
在重新对 1998年和 2 0 0 0年的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和基本站的 2期观测资料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 ,得到了ITRF97坐标框架下 ,参考时刻分别为 1998年 9月 5日和 2 0 0 0年 6月 8日 ,分布在全国各主要构造块体上的 79个GPS站的坐标和协方差矩阵。分别以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 (马杏垣 ,1989)中的中国大陆主要构造单元 (称之为亚板块 )和张培震等 ( 2 0 0 2 )给出的中国主要活动块体为格架 ,用笔者提出的 1种推广了的QUAD方法对中国大陆的 2 0个主要构造块体逐个进行判别检验。那些现今无明显相对运动的相邻块体则被归并起来 ,从而确定了活动块体和它们的边界。采用刚体运动 +块体均匀应变 +局部变形的模型作为描述中国大陆构造块体的现今活动和变形的模型。求出了有明显相对运动块体的欧拉运动矢量和块体的整体均匀变形参数、各块体内部的不均匀局部变形以及活动边界的活动方式和强度。在此基础上 ,除了一般地指出中国大陆地壳运动西强东弱的特征之外 ,还对西部主要活动块体和边界活动强弱给出了定量比较结果 ,从而为强震危险区的判别提供了形变背景依据  相似文献   

20.
温度变化对我国GPS台站垂直位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表温度变化可以引起GPS台站上安装GPS天线的地表水泥墩内部温度变化,还可以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引起GPS台站基岩温度变化,从而引起GPS台站垂直位移变化.在中国区域,由GPS台站基岩温度变化引起GPS台站垂直位移变化的周年振幅最大可以达到1 mm;在长江以北地区,此周年振幅一般大于0.5 mm.在我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中的23个GPS基准站中,温度变化对GPS台站垂直位移总影响的周年振幅最大值为2.8 mm,其中13个GPS基准站垂直位移的周年振幅变化大于1 mm.因此,温度变化是引起GPS台站垂直位移周年变化的一个不可忽视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