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云南省地震局遥测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多流逝时间窗分析方法,得到了云南地区不同台站的散射衰减和吸收衰减,并通过单次散射模型得到了不同台站的尾波衰减.研究结果显示,云南地区的散射衰减、吸收衰减、总衰减和尾波衰减空间分布以金沙江—红河断裂带为界,均表现出西部低,东部高的特征.云南地区地震波衰减以吸收为主,2~4 Hz、4~8 Hz、8~16 Hz三个频带各台站的吸收衰减Q-1i均大于散射衰减Q-1c,1~2 Hz除个别台站的吸收衰减明显小于散射衰减,其它台站均大于或接近散射衰减.尾波衰减Q-1c在1~2 Hz稍大于吸收衰减而小于总衰减,在2~4 Hz、4~8 Hz、8~16 Hz与总衰减接近,个别台站大于总衰减Q-1t.云南地区散射衰减与频率的关系为Q-1s=0.0138f-1.61,吸收衰减与频率的关系为Q-1i=0.0119f-0.86,总衰减与频率的关系为Q-1t=0.0247f-1.1,尾波衰减与频率的关系为Q-1c=0.0129f-0.71.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云南地区的散射衰减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吸收衰减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刘瀚  林俊强  秦鑫  黄晋  俞立雄  熊定松  普源 《湖泊科学》2023,35(5):1741-1751
为了改善生态调度效果,提高生态调度实践成功率,采用医学领域适用性广、准确性高、直观性强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法(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以三峡水库为例,提出了一套基于生物水文响应模型的刺激四大家鱼繁殖生态调度目标量化方法,包括涨水事件界定及生态水文指标选择、鱼类自然繁殖事件及有效繁殖响应界定、生物-水文响应模型构建与多指标判别优选等多个环节。运用三峡水库运行后2013—2019年(除2016年)6年47场次宜昌江段的涨水事件和24次四大家鱼有效繁殖响应的实际观测数据构建模型并量化三峡水库生态调度目标。结果表明:(1)依据初始流量Q0、洪峰流量Qpeak、流量总增长量Qsum和流量日增长率dQ这4个指标所建立的单指标生物-水文响应模型具有较好判别四大家鱼自然繁殖对水文条件是否响应的能力;(2)各评价指标Q0QpeakQsum、dQ的最佳阈值分别为14960 m3/s、19610 m3/s、4050 m3/s及1405 m3/(s·d);单指标模型性能排序为dQQpeakQsumQ0;(3)依据dQQpeak的指标组合方式建立的多指标生物-水文响应模型综合性能最佳。结果表明,ROC模型方法结果形式简单、预见性强,据此量化生态调度目标,可为其他流域、水库的鱼类繁殖响应判别和水库生态调度方案制定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不同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无机氮吸收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浓度梯度法,研究了鸢尾(Iris louisiana)、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茭白(Zizania latifolia)和水芹(Oenanthe clecumbens)对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4种水生植物对水体NO3--N和NH4+-N吸收可用Michaelis-Menten酶动力学方程描述,随溶液NO3--N和NH4+-N浓度增加,植物吸收NO3--N和NH4+-N速率增加,当溶液NO3--N和NH4+-N浓度接近于2.0 mmol/L时,吸收速率增加趋缓;4种水生植物对NO3--N和NH4+-N的Vmax值大小为水芹 >茭白 >鸢尾 >狐尾藻,对NO3--N的Km值大小为水芹 >鸢尾=茭白=狐尾藻,对NH4+-N的Km值大小为水芹 >狐尾藻 >茭白=鸢尾.根据吸收动力学参数(Vmax,Km)判断水芹适宜于净化NO3--N和NH4+-N浓度较高的水体,茭白、鸢尾和狐尾藻适合净化NO3--N和NH4+-N浓度较低水体;4种水生植物对NO3--N、NH4+-N表现出不同的吸收偏好性,鸢尾吸收NO3--N的潜力大于吸收NH4+-N的,但对NH4+-N的亲和力大于NO3--N,表明能在NO3--N浓度较高环境中优先吸收NH4+-N.狐尾藻和水芹对NO3--N和NH4+-N能均衡吸收.茭白对NH4+-N具有较高的吸收潜力与亲和力.  相似文献   

4.
平潭海域地震层序及地层层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是进行浅部地质勘探较经济有效的方法,应用DAS-1型高分辨率数字地震仪对平潭海域地层层序进行了探测研究.通过地震资料的解释,根据地震反射波及反射界面特征,共划分出T01、T11、T02、T03、T04、T05及Tg等七个反射界面,其中以角度不整合界面T03为界将本区的沉积地层划为两大套,二者之间曾经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构造运动;Tg为地震勘探的声波基底.依据地震层序划分原则和方法,自上而下将基底反射界面以上的地震反射层划为不同的七个地震层序,即:Ⅰ(海底面~T01)、Ⅱ(T01~T11)、Ⅲ(T11~T02)、Ⅳ(T02~T03)、Ⅴ(T03~T04)、Ⅵ(T03、T04~T05)及Ⅶ(T05~Tg)层序.经与研究区内以及相邻海域已知地质资料的对比分析,大致确定该海域七个不同地震层序的地质年代分别为:Q3~Q4、Q2、N2、N1、E2、E1、K2,研究区域的沉积基底可能由中生代(J3~K1)中酸性火山岩系及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或混合岩组成.  相似文献   

5.
于 1996年在实验室对多刺探腹溞(Mbina macrocopa)种群的增长率及相关生态学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温度梯度(24、28和32℃)和3个面包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密度(0.25、2 5和25 x 106cell.mL-1下,以28℃时内禀增长力(rm)最高;28℃时,面包酵母的投喂密度为25×106cell.mL-1时,其rm最大.温度28℃,面包酵母密度为25×106cell.mL-1时,该溞的繁殖前期最短,繁殖期和寿命均最长,并且怀卵量(每窝产仔数)最大.该溞的种群密度和瞬时增长率分别在接种后第7d和第3-4d达高峰.该搔批量培养时采收时间以第5d为宜.  相似文献   

6.
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对水环境的影响和碳固持能力不同,开展大尺度范围内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的时空分布和动态变化研究,是全面掌握湖泊水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准确核算水生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的前提。以长江中下游10 km2以上(共131个)的湖泊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和先验知识,通过光谱分析,研发了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遥感高精度机器学习识别算法,解析了长江中下游湖泊群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湖泊群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遥感监测精度为0.81,Kappa系数为0.74;1986—2020年长江中下游湖泊群水生植物面积为2541.58~4571.42 km2,占湖泊总面积的15.99%~28.77%,沉水植物是优势类型(Max1995=2649.21 km2,Min2005=921.38 km2),其次是挺水植物(Max2005=1779.44 km2,Min2020=569.05 km2)和浮叶植物(Max2015=685.68 km2,Min2000=293.04 km2);水生植物主要分布在长江干流流域湖泊群,其次是鄱阳湖流域、洞庭湖流域、太湖流域和汉江流域;变化趋势上,1986—2020年长江中下游湖泊群水生植物面积呈现先增长(1986—1995年)、后下降(1995—2010年)、再增加(2010年后)的趋势。本研究可为长江中下游湖泊群生态环境调查及水环境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松辽盆地商业天然气的非生物成因烷烃气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自然界不同物质来源、不同成烃环境和不同成烃机制, 形成的各类烷烃气体的碳、氢同位素动力学分馏效应及其同位素组成和分布特征. 指出复杂高分子沉积有机质经生物降解作用和热降解作用形成细菌成因气和热成因气. 细菌成因甲烷δ13C1, -110‰~-50‰; 热成因甲烷δ13C1, -50‰~-35‰(或更重). 受同位素动力学分馏效应的制约, 细菌成因和热成因烷烃的碳氢同位素δ13C值和δD值均具有正序分布特征, 即δ13C1< δ13C2< δ13C3< δ13C4和δDCH4< δ DC2H6< δDC3H8< δDC4H10, 且二者之间具正相关关系. 自然界非生物化学过程, 由简单含碳分子(CH4, CO, 和CO2)经聚合反应生成的非生物成因烷烃气体, 甲烷的δ13C1值大于-30‰. 受其同位素动力学分馏效应的制约, 烷烃气体的碳同位素δ13C值具反序分布特征, 氢同位素δD值则具有正序分布特征, 即δ13C1> δ13C2> δ13C3> δ13C4和δDCH4< δDC2H6< δDC3H8< δDC4H10, 且二者之间具负相关关系. 分布于中国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和莺山-庙台子断陷的26口商业天然气井, 天然气的甲烷碳同位素δ13C1值为-30.5‰~-16.7‰, 氢同位素d D值的变化范围极窄, 为-203‰~-196‰. 烷烃碳同位素δ13C值具反序分布特征, 氢同位素δD值具正序分布特征. 烷烃碳同位素δ13C值和氢同位素δD值之间具负相关关系, 显示了非生物成因特征. 研究表明, 在自然界不仅存在非生物成因甲烷, 而且作为能源气体, 非生物成因烷烃气体还能聚集形成有商业价值的天然气藏. 据估算松辽盆地26口具非生物成因特征的天然气井的储量超过500×108 m3. 松辽盆地勘探实践表明非生物成因天然气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 为在世界范围内研究和寻找非生物成因商业天然气提供了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8.
千烟洲中亚热带人工林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季节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允芬 《中国科学D辑》2006,36(Z1):91-102
作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网络(ChinaFLUX)的组成部分,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对千烟洲中亚热带人工林生态系统CO2 通量进行了长期观测. 本研究集中探讨了千烟洲人工林2003年和2004年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NEE)、生态系统呼吸(Re)和总生态系统CO2交换量(GEE)的季节变异特征及其源汇状况与强度. 研究结果表明: (ⅰ) NEE, Re和GEE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且密切相关, 冬季和干旱期量级较低而夏季量级较高. (ⅱ) 光照、温度和水分条件是控制千烟洲人工林生态系统NEE, Re和GEE季节动态的主导因素. 光照是控制NEE的主要因素, 而温度和水汽压差共同影响着NEE, 但水汽压差对NEE的影响作用更强. 在适宜光照条件下, 干旱胁迫会造成千烟洲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吸收的适宜温度范围明显降低. 温度和降水的协同作用共同控制着Re. (ⅲ) 2003年和2004年千烟洲人工林生态系统NEE, Re和GEE分别为-387.2和-423.8 g C·m-2, 1223.3和1442.0 g C·m-2, -1610.4和-1865.8 g C·m-2, 这表明千烟洲人工林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碳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9.
内陆水域二氧化碳(CO2)排放是全球碳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CO2排放通量估算通常有很大不确定性,一方面源于CO2排放数据观测的时空离散性,另一方面也是缺少水文情景与CO2排放通量关联性的研究.本文观测了2018年洪泽湖不同水文情景表层水体CO2排放通量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洪泽湖CO2排放通量为丰水期((106.9±73.4) mmol/(m2·d))>枯水期((18.7±13.6) mmol/(m2·d))>平水期((5.2±15.5) mmol/(m2·d)),且碳通量由丰(310.2~32.0 mmol/(m2·d))、枯(50.8~2.2 mmol/(m2·d))、平(-17.3~39.8 mmol/(m2·d))3种水文情景的交替表现出湖泊碳源到弱碳汇的转变,空间上CO2排放通量总体呈现北部成子湖区低、南部过水湖区高的分布趋势.洪泽湖CO2排放对水文情景响应敏感,特别是上游淮河流域来水量的改变,是主导该湖CO2排放时空分异的重要因子.丰水期湖泊接纳了淮河更多有机和无机碳的输入,外源碳基质的降解和矿化显著促进了水体CO2的生产与排放,同时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大量输入,加剧了水体营养化程度,进一步提高CO2排放量,间接反映出人类活动对洪泽湖CO2变化的深刻影响.平、枯水期随着上游淮河来水量的减少,驱动水体CO2排放的因素逐渐由外源输入转变为水体有机质的呼吸降解.此外,上游河口区DOM中陆源类腐殖质的累积与矿化能够促进CO2的排放,而内源有机质组分似乎并没有直接参与CO2的排放过程.研究结果揭示了水文情景交替对湖库CO2排放的重要影响,同时有必要进行高频观测以进一步明晰湖泊的碳通量变化及其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
太湖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王震  邹华  杨桂军  张虎军  庄严 《湖泊科学》2014,26(4):567-575
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逐月对太湖水体叶绿素a含量、主要环境因子及不同门类浮游植物密度进行测定,分析太湖叶绿素a含量和不同门类浮游植物密度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太湖叶绿素a含量和环境因子与不同门类浮游植物密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逐步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太湖叶绿素a含量全年平均值为22.33±37.65 mg/m3,变幅为0.48~347.85 mg/m3;叶绿素a含量随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最高、秋冬季次之、春季最低;在空间分布上,太湖北部和西北部最高,东部和南部最低.蓝藻门、隐藻门、硅藻门、绿藻门密度随时间呈峰型变化,均在10月份达到最大值,黄藻门、金藻门和裸藻门密度的变化趋势呈"V"型,在春、冬两季出现较大值;不同门类浮游植物密度基本在西北区出现最大值.全湖叶绿素a含量的显著影响因子有总有机碳、亚硝态氮、溶解氧、pH、水温和磷酸盐;lg(YChl.a)与lg(XTN)呈显著负相关,与lg(XT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lg(XN/P)呈极显著负相关.太湖叶绿素a含量与蓝藻门、隐藻门、裸藻门与甲藻门密度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试样为取自中国北方黄土高原标准剖面①中的马兰(Q3)、离石(Q2)、午城(Q1)以及次生的洪积冲积(Q4)黄土.各方面成功的配合与多手段的综合性研究使我们能对黄土的微结构模型有了概念,能分析结构特征对黄土某些性质的影响,并可用来解释已提出的有关成因...  相似文献   

12.
我国黄土分布十分广泛,其中马兰黄土所占面积最大。自三十年代以来,马兰黄土便成为华北晚更新世标准地层。马兰黄土与国民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它的研究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因此,长期以来吸引着许多学者去进行研究,并已获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年代学工作却作得较少。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了解马兰黄土堆积的年龄值颇为重要。本文主要叙述马兰黄土堆积的起始年龄及其地层意义  相似文献   

13.
轨道调谐建立洛川黄土地层的时间标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土高原中部洛川厚140m黄土剖面进行了黄土层间隔5cm、古土壤层间隔3cm的采样,在室内测量了全部样品的磁化率.以磁化率变化作为东亚夏季风气候变化的替代性指标,利用轨道调谐方法建立了黄土-古土壤序列的时间标尺.结果表明,B/M界线处的年龄是772KaB.P,午城黄土与离石黄土分界线的年龄为1348KaB.P,黄土堆积底界的年龄为2471KaB.P..通过和古地磁场倒转点绝对年龄对比以及与太阳辐射量变化时间序列进行交叉谱分析,证明了新时间标尺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4.
黄土动力特性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实验及对资料的深入分析,进一步研究了西北地区黄土的动力特性。结果表明,典型黄土(如Q_3和新近堆积的Q_4黄土)具有比较特殊的地震工程性质——震陷性,振动开始时震陷量较大;在地震作用下湿型黄土的强度降低,有的甚至会发生液化。  相似文献   

15.
16.
振动频率对原状黄土动本构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原状黄土( Q4) 施加4 种频率的等幅正弦波荷载进行动三轴试验,研究振动频率对原状黄土动本构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应于4 种频率的原状黄土的动本构关系均服从双曲线模型,但试验常数a 、b 均随振动频率的增大而略有减小.讨论了试验常数、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等随振动频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IINTRODUCTIONTheinterrillerosiononafieldplotisaffectedbythekineticenergyoftherainfall,wind,topographyfactors,propertiesofsoilandthecanopy.Theinterrillerosionoccursasthefirstdropimpactsthehillslopes.Theinterrillerosionoccursinallkindsofrainfallandtheamountofthesplasherosion,whichisthemainpartofinterrillerosion,canaccountforagreatpanofthetotalerosionamountinaheavystorm(Baner1990,Glymph1957,QianandWan1986,Zhou1981).Therefore,itisveryimportanttorevealthemechanismtoestimatetheamountofinterri…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对陇西地区黄土的强度特性进行的试验研究结果。陇西地区Q_3和Q_4黄土在偏应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基本上可用康德纳双曲线模式来表示。对大量的试验数据采用了最小二乘法计算了黄土的强度参数,结果表明其强度参数是比较低的。本文还对几十组黄土的强度参数与其物理性质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它们之间的经验公式,该公式可以直接用于陇西地区黄土的强度和土坡稳定性估算。  相似文献   

19.
FORMATION AND EROSION PROCESSES OF THE LOESS PLATEAU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PROCESSANDZONINGOFLOESSACCUMULATIONLoessisatypicalkindofaeoliansediment,theprocessesofitsgeomorphicformationcanbesummarizedasfollows.l.lWell-distributedDustFalloutfromHighAltitudeThedustisdefinedasthefineparticles(<0.1mm)whichcanbeliftedandcarriedupasdustcloudsintheaiLIftheoriginallandsurfaceofaregionisanevenhighlandsurroundedbyriversandgullies,thefallingdustremainedonthesurfaceofthisevenhighland,butthedustfallingonslopesoftheriverandgullieswastransportedoutoftheregion.Onthet…  相似文献   

20.
黄土孔隙微结构的计算机图像处理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液化前后黄土中各类孔隙含量的定量测试及数理分析,主要介绍了黄土孔隙微结构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并对得到的液化前后黄土中各类孔隙含量的变化情况与液化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