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合众国际社马尼拉1979年9月6日电,9月6日此间宣布,来自东南亚的高级地震学家为在地震研究方面更紧密地合作成立了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香港和菲律宾在内的东南亚地震学与地震工程学协会。该协会于上星期在马尼拉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正式成立。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气象管理局(Pagasa)主任金塔纳尔(Romal L.Kintanar)  相似文献   

2.
关于菲律宾、地震考察组访华概况,主要介绍了该考察组在华期间的学术考察活动情况以及对中国地震预报研究工作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据菲律宾警方当局报道,1985年3月19日菲律宾南部发生了强烈地震。据地球物理观测台说,这次地震发生在格林威治时间17时52分,震级为里氏6.4,震中在马尼拉东南925公里的摩洛湾。位于菲律宾南部大岛棉兰老岛和中部的莱特岛上的六个城镇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这次地震的振动。据警方说,在帕加迪安有25家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有关1931年8月11日新疆富蕴8.0级地震、1932年12月25日甘肃昌马7.5级地震和1937年1月7日青海托索湖7.5级地震的考察情况,包括对这三次内陆地震破裂带进行考察的目的及这些破裂带的特征;并指出,内陆破坏性大震是当前地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最后提到,将这次考察的详细情况及所获得的重要资料已拍了电影和录象  相似文献   

5.
整理了近40年菲律宾MS≥7级地震公开的灾害数据,采用可公度计算、蝴蝶结构图、可公度结构系等方法分析判断未来地震的时间;利用相邻地震震源经、纬度差变化分析震中的空间迁移;并利用震中经向、纬向迁移进行佐证,实现对其时空结构的未来趋势判断。通过判断发现菲律宾MS≥7级地震在2014年、2015年发生的信号较强;未来地震震中可能会在2013年10月15日菲律宾地震震中的东北方向,空间位置大致在9.8°N以北,126.704°E以东。菲律宾MS≥7级地震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减速期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更大,且速率转换的时间越长越易发生地震;同时发现太阳活动处于活跃强烈期内时,太阳黑子峰值、次峰值前后发生地震的概率很大。目前地球自转正处于减速期、太阳活动处于太阳黑子第24周期极大年附近,所以2014—2015年菲律宾发生MS≥7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6.
1986年理塘5.6级地震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6年8月7日,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境内发生了一次5.6级地震,四川省地震局地震地质队、甘孜地震中心站和甘孜州地震局等单位进行了宏观考察。现将考察结果报道出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2000年6月13~24日中国地震局青年科技代表团赴土耳其、希腊进行了地震工作考察,文章介绍了这次考察的概况,并根据考察其间了解的情况,较详细地介绍了土耳其伊兹米特地震和土耳其地震研究工作,希腊的地震研究和雅典中强地震;欧洲工程地震学与地震工程及地震学实验场;科林斯地震预报实验场,以及土耳其和希腊两国的防震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8.
日本大学理学部教授守屋喜久夫于1990年7月23日宣布,他在进行现场调查时,发现了曾给菲律宾吕宋岛北部造成很大破坏的地震的成因——地震断层。在菲律宾群岛,世界闻名的菲律宾断层(全长约1000公里)基本上纵贯南北。这次发现的断层是菲律宾断层的分支。据守屋喜久夫教授推测,该断层从新怡诗夏省开始,朝着建筑物倒塌较集中的碧瑶市,基本上呈一直线形  相似文献   

9.
国家地震局副局长、中国地震区划图编委会主任高文学带领专家组于1989年8月12日—17日在新疆西昆仑、乌恰地震活动区考察了1902年阿图什8(1/4)级地震和1985年乌恰7.4级地震的发震构造。着重研究了活动逆断层与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技术考察团访问美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和借鉴美国地震研究和地震监测的成果、先进技术和经验,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技术考察团于2001年7月12-25日赴美进行了学术考察和交流活动。文章介绍了这次考察活动的概况及美国地质调查局、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帕克菲尔德地震实验场和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等科研单位近期的研究工作和计划,重点介绍了即将在帕克菲尔德进行的深部钻孔计划、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的地球透镜计划及美国地质调查局即将建设的先进的国家地震系统。  相似文献   

11.
国家地震局地震考察组在访问菲律宾期间,了解到菲律宾乃至东南亚的一些较大的地震研究计划是在东南亚地震和地震工程协会(简称 SEASEE)赞助或规划下实施的。为此,在参观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局的同时,也访问了设在这里的东南亚地震和地震工程协会秘书处。以1974—1979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项目——“东南亚区域地震台网”为契机,为在UNDP 项目结束之后继续开展区域合作,于1979年成立了东南亚地震和地震工程协会。该机构由东盟五国的气象、地球物理局(厅)组成。协会主席由五国气象局(厅)的局(厅)长轮流担任。  相似文献   

12.
应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松田时彦教授的邀请,广东省地震局丁原章教授等4名科技人员于1990年3月19—29日,到日本进行了科学考察。日方对这次考察作了精心安排,主要是考察历史地震现场以及第四纪地质、活断层、新构造运动和活火山等地震地质问题,同时,还安排到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神奈川县温泉地学研究所和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等单位参观访问,并约见了著名的日本断层研究资料中心理事长藤田和夫教授,相互交流了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野外考察现场主要在三浦半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震局青年科技专家代表团一行10人于2000年6月13日至6月24日赴土耳其、希腊考察。中国地震局人事教育司宿景贵副司长任该团团长,团员有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副所长金星研究员等。访问期间代表团考察了土耳其海峡大学地球物理系地震观测台和地震工程系、土耳其伊兹米特地震遗址和发震断层地表错动情况,参观了亚历士多德大学地球物理系地震观测台和欧盟强地面运动实验场和工程地震与地震工程研究所,考察了1999年9月7日发生在雅典西北部的一个中强地震的地震遗址。通过考察访问代表团提出如下建议:(1)应加大…  相似文献   

14.
由日本地震学会、中国地震学会、日本科学委员会内部物理学和地震国家委员会联合发起召开的1993东亚地震学术讨论会(1993 Joint Conference of Seismology in East Asia)于1993年10月29日至11月2日在日本鸟取市隆重举行,国家地震局组成以陈章立副局长为团长、由22名地震科技工作者组成的代表团出席了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除中国和日本外,还有来自俄罗斯、朝鲜、韩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蒙古及澳大利亚等  相似文献   

15.
利用ISC地震资料研究了台湾南部~菲律宾群岛的地震空间分布和m_b≥5.0的机制解,讨论了俯冲带的形态和地壳及俯冲带上的应力状态,并结合地质和地球物理的研究结果,认为南海次板块的东部边界是由台湾西南俯冲带、马尼拉俯冲带、内格罗斯俯冲带、哥达巴都俯冲带组成,菲律宾海板块的西部边界由东吕宋海槽俯冲带、菲律宾海俯冲带组成。菲律宾群岛是一个形变过渡带,由于该过渡带的存在,南海次板块俯冲于菲律宾群岛之下,菲律宾海板块对南部的影响很弱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1月14日发生在昆仑山口西的地震是自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脱地震以后,半个世纪以来发生在我国大陆震级最大的地震.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旋即派出地质、地震与大地测量多学科考察队进行现场监测考察,获得了诸多宝贵资料(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2002),为认识此次大震的构造类型提供了直接和间接证据,也为研究地震发生的构造条件、孕育和破裂过程奠定了基础.很多研究者(乔学军等,2002;Lin et al.,2003;许力生和陈运泰,2004)根据该地震前后的GPS资料或地震波资料对该地震的破裂机制和破裂过程进行研究,然而,他们的研究结果与地表考察的实测结果有差距.  相似文献   

17.
应苏联科学院的邀请,国家地震局组成了以局长方樟顺为团长的5人代表团,于1989年10月23日至11月2日赴苏联进行了访问和考察。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相互交流地震监测预报及减轻地震灾害工作的情况和科研成果,增进了解,并初步商讨两国在地震科技方面的合作事项。代表团先后访问、考察了苏联科学院及其所属的大地物理研究所、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科学院及其所属的地震研究所和抗震研究所、塔吉克加盟共和国科学院及其所属的地震与抗震建筑研究所以及有关研究单位的地震台站和  相似文献   

18.
应泰国气象厅的邀请,固定地震局派遣了由郑斯华、叶洪组成的中国国家地震局专家组,于1994年8月17日至9月4日访问考察了泰国。访问期间,泰国地震专家们向专家组介绍了泰国的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工作现状;专家组访问了泰国Chulalongkorn大学的土木工程系,了解了泰国地震工程研究的情况。本文介绍了泰国的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性以及泰国的地震工作现状等。  相似文献   

19.
菲律宾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境内地震、火山灾害频繁 ,它们不仅对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而且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从 1990~ 1991年 ,菲律宾遭受了7.8级地震的袭击 ,以及 Pinatubo火山的大规模喷发。为了有效、及时地发布地震、火山警报 ,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数字地震、火山监测台网就显得十分迫切 ,有鉴于此 ,菲律宾火山、地震研究所 ( PHIVOL CS)于 90年代中期向日本国际合作局提交了改进“地震、火山监测网计划”,经过几年的协商和准备 ,该计划最终得到批准 ,并于 1999年 7月开始执行 ,预计在 2 0 0 0年上半年完…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1982年6月16日四川省甘孜6.0级地震前后地震活动的研究,给出了震前地震活动的时空异常变化与余震序列的分布图象,并结合P波初动解、余震序列和宏观考察资料对机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