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对宁夏地震重力测网1987年以来的野外观测数据进行了统一平差处理和精度评定,给出了判断重力非潮汐异常的标准,并对各期重力平差资料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宁夏境内中强地震前1年内可观测到重力异常变化,异常特征是正异常,且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等值线密集带的一侧或重力变化腹地。  相似文献   

2.
邢台5.4级地震前的流动重力和地磁异常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测值空间变化等值线和时序变化曲线,分析了2002年邢台5.4级地震前流动重力和流动地磁异常的动态演化。两种异常震前表现出如下特征:①流动重力、流动地磁观测资料均有较为明显的前兆异常反应;②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的“0”等值线附近;③流动地磁部分点位测值呈现趋势性异常,震前全部点位观测值整体上升,形成完整的高值异常区。  相似文献   

3.
利用GRACE卫星重力场模型和地表流动重力观测资料,计算2008年汶川MS 8.0地震发生前6年的重力变化,对卫星和流动重力段差结果与卫星重力反映的重力场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GRACE卫星重力段差受滤波半径影响显著,与地表流动重力观测结果相比,在重力变化数值上差异较大,在变化率上较为一致;②在汶川地震孕育阶段,川滇地区重力等值线呈“增大—减速增大—减小”的特征,震前2年形成近似垂直于龙门山断裂带的重力变化梯度带。  相似文献   

4.
收集了粤桂琼地区4个台站的连续重力观测资料和雷琼地区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研究了广西北流—广东化州5.2级地震前粤桂琼地区重力变化特征。其中连续重力观测资料的分析从重力扰动和重力M2波潮汐因子变化两个方面进行;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的分析从重力场差分动态和累积动态变化两个方面进行。连续重力观测资料的研究表明震前粤桂琼地区连续重力观测资料无异常现象;雷琼地区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的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北流—广东化州5.2级地震前,震中附近地区存在重力场变化异常,异常持续时间约2年,异常范围约100 km,异常量级约50x10~(-8)m·s~(-2),地震发生于重力场变化的高梯度带上。  相似文献   

5.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后重力场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缘2011-2013年期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及其与2013年7月22 H岷县漳县6.6级地震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测区内重力场异常变化与主要断裂带在空间上关系密切,反映沿主要断裂带(段)在2011-2013年期间发生了引起地表重力变化效应的构造活动或变形.2)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测区内先出现了较大空间范围的区域性重力异常,后在震源区附近产生了局部重力异常及重力变化高梯度带,其中,甘肃临夏与岷县一带重力差异变化达150×10 8ms-2以上;这些可能反映岷县漳县地震前,区域及震源区附近均产生与该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构造运动或应力增强作用.3)重力场1a尺度动态变化图像和差分动态演化图像均反映岷县漳县6.6级地震孕育过程的最后2a出现较显著的流动重力异常变化,地震发生在NE向重力变化高梯度带上、重力变化零值线附近和等值线的拐弯部位.4)基于流动重力异常变化在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做过一定程度的中期预测,尤其是地点判定.  相似文献   

6.
采用拟稳平差方法对1992—2011年陕西关中重力测网流动观测资料进行平差计算,获得各期高精度重力值,利用Kriging插值算法获得差分及累积重力场变化图像,结合1998年1月5日泾阳M_S4.8地震及2009年11月5日高陵M_S4.4地震,分析2次地震前后重力场及重力点值时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次地震前后都有较明显的重力异常变化,变化过程表现为正向―负向―正向重力变化,符合地震扩容模式;(2)2次地震的发生与渭河断裂及泾阳—渭南断裂构造活动有关,震中位置处于重力等值线零值线及拐弯处,但2次地震前重力累积变化不明显;(3)关中西部重力测点在2次地震前后重力值变化显著,关中东部重力点值变化不明显,震中附近的测点在泾阳地震前后变化明显,在高陵地震前后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徐伟民  石磊  陈石  卢红艳 《地震学报》2021,43(4):441-452
本文采用基于贝叶斯原理的重力平差方法对华北地区2009—2017年的16期陆地流动重力观测资料进行了统一处理,结合研究区内2009年以来4次M≥4.5 地震活动,分析区域重力场动态演化特征。基于华北地区均衡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沉积层重力异常和莫霍面重力异常,研究华北地区三维密度结构特征,分析区域重力场变化与深部密度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近年来M≥4.5地震均位于区域差分重力场和累积重力场“零值”等值线附近、异常变化剧烈的梯度带及梯度带转弯部位,以及深部结构中理论均衡厚度与实际地壳厚度存在差异的非均衡区和三维密度结构的高低密度过渡带内。   相似文献   

8.
地震孕育过程中的地表重力值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利用四川地区2018年3月—2022年4月的流动重力观测数据得到重力场等值线变化图,研究2022年芦山6.1级地震和马尔康6.0级地震前的重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芦山6.1级地震和马尔康6.0级地震震前约一年半进入重力变化显著时期;(2)芦山6.1级地震对马尔康6.0级地震的发生有促进作用;(3)芦山6.1级地震和马尔康6.0级地震前震区重力变化等值线出现类似于四象限区域的分布特征,显示该处应力高度集中;(4)芦山6.1级地震和马尔康6.0级地震震中区处于零值线附近且零值线在此处转折弧度较大,是构造带易发震的薄弱位置。  相似文献   

9.
文安5.1级地震前的重力场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绘制了重力测值的时序变化曲线和空间等值线,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2006年7月文安5.1级地震前的流动重力异常的演化及特征。结果显示,地震的孕育过程与重力场变化有关,震中位于重力变化高梯度区的“0”等值线附近。  相似文献   

10.
李晓一  陈石  卢红艳 《地震学报》2017,39(5):682-693
针对流动重力观测获得的数据成果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流动重力段差变化的时变重力数据可视化方法,并定义了两个指标量G值和C值,用以评价区域性重力场变化的显著性程度.在此基础上,应用该方法处理和分析了首都圈地区的流动重力数据.结果表明:与传统采用等值线方式来刻画时变重力场特征不同,该方法更能突出发生变化的重力测点位置、测量误差及其变化的显著性程度,可为研究与地震孕育、发生过程有关的重力场变化提供更多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4-2015年南天山地区45个测点的2期流动地磁资料,分析喀什及邻近区域相邻两期岩石圈磁场的动态变化特征,同时,利用2014-2016年170个测点的4期流动重力资料,分析不同时间尺度的重力场动态变化信息。研究表明:皮山6.5级地震的发生对皮山一带的地磁矢量分布特征影响较大,总磁场强度、磁偏角和磁倾角均有变化;无论是半年尺度还是一年尺度的重力变化图像都显示乌恰一直处于重力变化的高梯度带;综合多手段的观测资料对震情形势的判定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2.
Based on the mobile gravity observation data in 2014-2016 in Guangxi and its adjacent area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changes of regional gravity field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MS5.4 Cangwu, Guangxi earthquake on July 31, 2016, and combined with GPS observation data and seismic geological survey results, discusse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nges of regional gravity field and its mechanism. The results show that:(1) Before and after the MS5.4 Cangwu earthquake, the gravity anomaly changes near the earthquake area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ajor faults in space, which reflects the crustal deformation and tectonic activities that caused the surface gravity change along the seismogenic fault in the period of 2014-2016; (2) The gravity changes near the epicenter before and after the MS5.4 Cangwu earthquake showed an evolution process in which the positive gravity anomaly zone changed to the negative gravity anomaly zone, a gravity gradient belt appeared along NNE direction and the earthquake occurred in its reverse change process; (3) The epicenter of the MS5.4 Cangwu earthquake located both near the gravity gradient belt and in the zero transition zone of the surface strain gradient and the edge of the high maximum shear strain rate area, the observational fact further proved that the dynamic image of gravitational field and deformation field have important instruction significance to the location predic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s; (4) in recent years, the gravity dynamic change in northwestern Guangxi presented a four-quadrant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there is the risk of generating earthquake of magnitude about 5 in the center of the quadrants.  相似文献   

13.
结合1992—1994年的重力变化资料和1988—1991年的水准资料,运用遗传有限元方法计算西安地区的重力变化和对应的地层密度变化,然后计算重力变化梯度场进一步分析西安地区重力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过量抽取承压地下水引起承压水位下降、黏土层释水压密和两者共同作用导致的地面沉降是西安地区的重力变化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地区承压含水层系统中黏土层的压密产生正的剩余地层密度,而在如小寨、铁炉庙区的局部区域,抽取潜水导致潜水位下降、水体流失是产生负的地层密度变化的主要原因,但不排除其与地裂缝活动相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贾晓东  翟丽娜  陈石 《地震》2021,41(1):180-190
地震重力分析通过研究时变重力场变化获取地球内部介质物性变化信息。 采用贝叶斯重力网平差方法对辽宁地区2011—2014年共计四年7期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进行处理, 对研究区重力观测网总体监测能力做出分析, 选用欧拉反褶积对研究区的重力变化场源深度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反演和解释。 通过反演计算发现, 在2013年灯塔MS5.1地震前沈阳—辽阳地区重力变化较大, 形成高梯度带, 反映该地区地震活动性增强; 而欧拉反褶积计算反演地下介质场源深度在10~40 km, 与地震实际发生深度相符, 且集中在断裂带附近。 本研究可为研究辽宁地区深部孕震环境特征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河北省流动重力测点覆盖区域内邢台地区4条断裂为例,将卫星布格重力异常与实测布格重力异常进行对比,发现流动重力资料可更为详细地反映测点周围构造的空间分布特征,为精细刻画华北平原地区深部构造背景提供可靠资料。采用向上延拓方法,对实测布格重力异常进行处理,获得不同上延高度的布格重力异常图像,结合当地地震地质与构造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流动重力资料在构造解释上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认为该方法可提高现有资料的利用价值,适合在流动重力测量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6.
根据安徽省及周边区域地震动态重力监测网2009-2010年期间的3期绝对重力和相对重力观测成果,给出了监测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并以此为基础从场变化的角度分析了安庆地震震前区域重力场的动态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以2009—2013年获取的9期流动重力资料为基础,系统分析华北中部地区的重力测量资料,研究重力场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资料显示华北中部地区重力异常变化十分剧烈,整个测区呈现大面积负值变化,在局部地区形成重力变化梯度带。重力场变化与断裂活动密切相关,近期出现的反向变化表明该地区地震危险性进一步加大,这对地震预报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首都圈流动重力观测成果进行非潮汐信息的提取,得到了首都圈地区1984—1993年期间的重力动态变化图像,认为重力变化与区域构造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以大于2倍均方差作为异常判断标准,统计了北京小网的段差重力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对于测网内发生的4级左右的地震,有异常出现的段差数占总数的16.9%,对于距测网100km以内发生的5级以上的地震有异常出现的段差数占总数的37.5%。西北部测环的段差异常出现率比南部和东北部高。  相似文献   

19.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gravity wave activity at altitudes around 95 km is investigated using digital measurements of low-frequency nighttime radiowave absorption at Prhonice (50°N, 15°E) between 1989 and 1993. The analysis of 5 years of data allows two conclusions to be drawn: (1) under high solar activity conditions, there is no clearly detectable seasonal variation of gravity wave activity; (2) under medium solar activity conditions (1992, 1993), there is a tendency to a pronounced summer maxim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