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析华北地区 2 0余年地下水动态与强地震活动的关系 ,发现部分井水位动态在几次强地震前短期阶段出现形态相似的下降变化 .其特征表现为水位以突变下降或加速下降开始 ,转折后变为速率较缓慢的上升 ,其幅度比下降幅度小得多 ;地震发生在水位缓慢上升过程 ,震时或震前水位大幅度上升 .这种下降形态的异常在华北地区上百口观测井中记录虽然不多 ,但是在几次强地震前不同的井记录了形态相同的水位变化过程 .表明地下水的地震前兆异常具有一定的重现性 ,在不同的强地震前可重复出现 .因此 ,有必要研究这类异常的成因及其与强地震活动的关系 .  相似文献   

2.
在孕震过程的不同阶段,可能会有长、中、短期前兆异常表现.为揭示闽台地区几次中强地震前不同时期的异常形态,对福建省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日均值、整点值和分钟值时序数据进行小波分析,结果发现:在强震前2~3年出现周期2年左右的异常信号;在中强地崖前2~5个月出现周期1个月左右的异常信号;在震前几天至十几天则出现周期半小时至1小...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2014 年2 月12 日新疆于田MS7. 3 地震周围区域前兆监测能力及震前和田台金属摆存在的趋势性异常和中短期异常,并与2008 年3 月21 日于田MS7. 3 地震前兆异常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地震前趋势性异常表现为2012 年以后金属摆倾斜趋势性东倾变化,中短期异常表现为两分量的速率变化加速、停滞,矢量方向和模长突变的特征;2 次7 级地震前和田台金属摆倾斜趋势性异常相同,都发生在趋势性东倾阶段,而中短期异常在持续时间、异常特征和发震间隔等方面存在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4.
大地震前区域能量场的时间因子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讨论了我国大陆发生的30次6.0级以上地震前的震中附近地区地震活动能量场的时间因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大地震发生前,几个主要特征值所对应的典型场的时间因子均出现了明显的突升或突降变化,显示出与未来强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时间因子异常一般出现在震前1~3年,多数情况下小于2年,表现出异常的中短期特点;有些地震前异常出现时间小于3个月,显示出异常的短临性质.笔者认为,地震能量场时间因子可能是强地震前的一种有效的异常观测量和中短期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5.
曾新福  吕坚 《地震》2016,36(3):116-124
对华东南地区1970年以来5.5级以上地震前的地震活动空间图像进行了分析, 发现震前多有不同程度的地震条带、 空区或增强异常出现。 所研究的9次地震中, 有4次震前出现了地震条带异常, 3次出现了地震空区异常, 4次出现了地震活动增强, 出现2种以上异常的地震有4次。 条带、 空区与主震的相对位置表明, 主震发生在条带内部的比例与边缘及外侧相当, 主震全部发生在空区内部。 条带、 空区相对于发震断层走向的角差小于30°的比例分别为33%和60%。  相似文献   

6.
曹新来  边庆凯 《地震学报》2004,26(7):154-161
分析华北地区20余年地下水动态与强地震活动的关系,发现部分井水位动态在几次强地震前短期阶段出现形态相似的下降变化. 其特征表现为水位以突变下降或加速下降开始,转折后变为速率较缓慢的上升,其幅度比下降幅度小得多;地震发生在水位缓慢上升过程,震时或震前水位大幅度上升. 这种下降形态的异常在华北地区上百口观测井中记录虽然不多,但是在几次强地震前不同的井记录了形态相同的水位变化过程. 表明地下水的地震前兆异常具有一定的重现性,在不同的强地震前可重复出现. 因此, 有必要研究这类异常的成因及其与强地震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北部浅层地温异常特征及中短期地震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浅层地温时空演化特征与中强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1980年以来发生的几次中强地震前浅层地温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分布在不同地质构造单元的地温测站在地震前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中强地震发生的中短期异常指标在空间上表现为地热涡的出现、活动和迁移,在时间上多数地震以高值异常为主,持续时间随震级大小而变化,中强地震一般持续1-6个月,强震持续时间可达1-2年。  相似文献   

8.
通过普洱6.3、宁蒗6.2级和姚安6.5级3个在省内M≥5级地震平静了10余个月,打破5级平静后发生的M≥6级强震前水汞的异常分析,并着重短临异常研究,结果表明这3次地震前水汞均有中期和短、临异常,中、短、临异常台站数为两头少,中间多。中期异常表现为11%。22%的水汞观测台站震前出现2—10个月的中期异常;短期异常表现为震前2—3个月,平均44%的台站观测到短期异常,最大异常幅度与异常判定线比值在1.3—3.2倍之间:强震前都只有1个台站出现临震异常。短期异常有差异,宁蒗6.2级主震前,短期异常在2次前震前出现,普洱6.3、姚安6.5级地震前,水汞短期异常在打破5级平静的地震前出现,水汞短期异常有活跃、平静的现象。最早出现中期异常的台站相对靠近震中。  相似文献   

9.
刘小凤  杨立明 《地震研究》2004,27(3):209-215
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部地区31次地震的研究,确定了震前地震活动图像的中短期预测指标以及中期向短期过渡的异常判据及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中强地震前普遍存在地震空区、弱震条带、前兆地震或震群、地震活动增强和平静等异常图像,所表现出的异常时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具有中短期特征的弱震空区(段)和条带一般出现在震前1~3a,平均持续时间1a,在空区解体后1~6个月发生地震。大多数前兆地震或震群活动属于短临异常,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天至6个月,震级差为1.0~2.3,距离震中5~60km,空间上主要集中在祁连山地震带。地震活动增强以应力集中为主,属于短期异常特征。异常图像在时间上表现为中期阶段以孕震空区、弱震条带、地震活动增强和平静等异常,异常比较显著且不同步;短临阶段出现前兆地震和地震空区停止活动而形成的临震前的相对平静。异常图像在空间上具有较明显的分区性,与区域活动构造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强地震前天祝电磁波信息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天祝电磁波观测资料在5次MS>4.0地震前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一般地震前20天以内出现趋势异常变化,前兆表现为日均值由一位数突然上升到4位数以上.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甘肃景泰1990年6.2级地震和2000年5.9级地震前,宁夏南部干盐池井和王民井水位的变化情况。发现在景泰地震前上述2口井水位变化既有趋势异常显示也有中短期异常显示。干盐池井水位的中短期异常表现为打破年变规律,而王民井水位则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变化。2口井水位的异常变化同步,而且具有重复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2020年3月23日和7月13日,新疆天山中部地区分别发生拜城5.0级和霍城5.0级地震,其中拜城5.0级地震发生在南天山地震带中段,霍城5.0级地震发生在北天山地震带西段。系统总结2次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结果表明:①拜城5.0级地震:震前主要存在5级地震成组和尼勒克钻孔应变中短期异常;②霍城5.0级地震:震前中短期异常比较丰富,存在3级以上地震带状分布、地震发生率指数、D值、调制比、b值异常,而地球物观测则以形变异常为主,主要出现在震中附近区域。综合分析认为:①拜城5.0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较少,地球物理观测以趋势异常为主,短期指示意义不明确;②霍城5.0级地震前具有中短期预测意义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异常较为丰富,为后续中强地震的发生提供了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朱自强  张立  王世芹  官致君  李军 《地震》2004,24(1):119-125
施甸和永胜二次地震前均有长达半年以上的流体趋势异常, 震前短期内还出现了显著的流体微观异常和宏观异常。 在震前短期阶段, 异常的数量及动态在时间上有起伏, 临震前出现“相对平静”状态; 异常在空间上有迁移演化现象, 表现为随着地震的临近, 异常由初期的分散状态转为向未来的震中迁移和集中。 以地下流体为主的宏观异常的出现, 可作为强震的短期信息, 但宏观异常与区域地震地质构造关系密切, 分布的位置距未来震中可能很远, 持续时间也可能较长。  相似文献   

14.
李献智  张淑兰 《地震》1996,16(4):403-408
文中地对磁绝对测量前兆异常形态类型作了进一步的总结,着重研究了非前兆异常形态的类型,虽然两者的形态多数有明显的差别,但有一种类型是相似的,应引起高度重视,注意识别,对两者形态的研究,有助于快速有效地识别异常和落实异常,以及提高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15.
对海原台CZB-1型竖直摆钻孔倾斜仪记录到的地表倾斜方向的异常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该台YRY-4型分量应变仪依据自检方法表现出的压缩及伸张性异常进行了提取,得出以上两测项观测资料在宁夏南部发生的3次Ms3.0级以上有感地震的2次地震前出现了一定的异常信息,与地震赢救蚺蕴。  相似文献   

16.
The properties of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s for the case of gravity and magnetic total field anomalies produced by three geometric models of geological bodies (point-mass, horizontal line-mass, and vertical semi-infinite rectangular prism mass distributions) are studied. This study is carried out on four cases of cross-correlation: the whole curve of anomalies, a single branch of anomalies, the branch between the two inflexion points and the branch between the apex point and the inflexion point. In all cases, the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 can serve as a good indicator to discriminate the so-called genetically related anomalies from those produced by different geological bodies situated on the same vertical line; but the best results are obtained using the cross-correlation of the branches between the apex point and the inflexion point of the two geophysical anomalies. A practical procedure is developed in order to undertake such analysis. The tests in some cases of real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ies mapped in Romania show the validity of this practical procedure.  相似文献   

17.
一次卫星热红外地震前兆现象的证伪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卫星热红外异常与地震关系的研究是目前地震领域的前沿课题,而从复杂的热红外信息中提取真正由地震活动引起的红外异常则是这项研究的关键和难点所在.本文以2004年3月24日在内蒙东部发生的5.9级地震为例,对热红外异常与地震的关系及异常提取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对震前3个月的NOAA16卫星影像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震前三个月研究区出现了明显的热红外增温异常.异常影象特征表现为表面光滑、亮度均匀、边界清晰的高温雾状物;异常出现的空间位置不固定,面积大小不固定,异常无明显移动方向,亮温高出周围区域约3~10K.之后,又对研究区两年的NOAA卫星影象进行了连续分析,结果发现了同样的异常现象.对比分析两年内异常的时空演化过程进一步认识到,此异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冬春季节重复出现.2004年3月24日的59级地震刚好发生于异常的多发期末,从震前震后短期内的卫星资料看,易将其判为震兆红外异常.最后结合研究区的地理环境和气象等因素,对异常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它可能是由大气逆温引起的红外现象,并非地震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8.
小庙台应变观测孔水位的源兆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6~7月在四川省西昌市小庙地震台附近连续发生2次ML4.8地震, 台站距震中为8~12 km。 这次地震前在该台地应力观测孔的辅助水位观测中, 记录到了二次特殊的异常现象。 异常表现为: 一是改变水位上升趋势为下降; 二是表现为日变幅度变为显著, 其形态似固体潮效应。 这类异常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研究认为这与震源过程密切有关, 可作为源兆异常。  相似文献   

19.
东海及邻区重力异常多尺度分解   总被引:50,自引:5,他引:45  
海洋深部地壳结构研究 ,主要研究沉积基底面与莫霍面的形态与埋深 .这两个界面 ,上、下地质体的密度差异分别约为 0 .1g/cm3和 0 .4g/cm3,采用重力测量成果来研究这两个界面 ,具有充分的物性前提 .但是 ,重力测量成果是整个岩石圈甚至包括上地幔物质的综合反映 ,如果能从测量成果中分离得到上述两个界面的重力效应 ,再据此来研究它们的形态 ,就会简单、准确一些 .我们采用二维小波多尺度分解技术 ,首次对东海及邻区自由空间重力异常进行分解 ,目的在于获取沉积基底面、莫霍面所产生的重力异常 .对分解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后认为 ,四阶变换异常细节主要由沉积基底面的起伏引起 ,四阶变换异常逼近则主要由莫霍面的起伏所引起 .本文介绍了二维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与算法 ,展示了分解结果 ,论述了对分解结果的初步认识 .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评价了四川汶川MS8.0、芦山MS7.0地震前后成都台地电观测环境,研究了该台视电阻率变化.结果为:(1)两次大震发生在该台以西的龙门山断裂带、震源机制和震源深度接近,是近距离大震,相应地,在两次地震前该台两个正交测道中的每一测道视电阻率变化均显示了中期异常及其变化过程的重现性和异常幅度的相似性;(2)在每次地震前,两个测道表现了异常变化形态、幅度和起始时间的差异性.其重现性、相似性证明这些异常与两次大震晚期孕育有关;差异性主要展示了与震源机制有直接联系的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揭示了震前该台地下介质经历了强烈的电性各向异性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