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随着我国强震动数据库中数据的飞速增加,我们需要开展大量细致工作来解决我国强震动数据库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本文以16WCEE强震动数据库相关论文为基础,基于大量相关研究文献详细梳理了美国NGA强震动数据库、CESMD强震动数据库、COSMOS强震动数据库、欧洲ESM强震动数据库、PRSM强震动数据库、意大利ITACA强震动数据库、日本NIED强震动数据库、中国大陆CSMNC强震动数据库等主流强震动数据库的发展现状及特点。通过与国外强震动数据库的对比分析,找出我国强震动数据库发展存在的差距,提出了我国未来应将强震动数据格式的统一、元数据信息的完善、数据的高速自动处理、数据共享的高效易用、高质量特定应用数据库的建设作为强震动数据库未来研究和工作的重点关注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作为"十五"重大项目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迄今为止我国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强震动观测台网。由于台网采用了多种数字强震动仪,不同型号数字强震动仪的一致性程度直接影响到台网的观测质量。通过对台网所用5种数字强震动仪的振动台试验和结果分析,表明这5种数字强震动仪的一致性良好,能够满足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合理、方便地使用日益增长的强震动记录,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编制强震动记录的直接文件(Flatfile)。本文在分析第16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中与强震动记录相关论文的基础上,依据强震动数据来源的区域范围和编制目的,对强震动记录的Flatfile进行了分类;通过结合对典型的Flatfile文件分析,阐述了强震动记录Flatfile应具备震源、路径和场地等重要信息;在简述Flatfile建设发展趋势基础上,结合我国强震动记录数据的管理现状,对我国强震动记录Flatfile的编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收集整理本次地震新疆强震动观测台网获得的强震动记录,简要进行了分析,并完成了部分典型记录的特征计算,为新疆强震动台网积累了资料,也为进一步开展地震动特征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给出了唐山地区强震动记录应用研究的两个实例,提出了建筑结构采用时程分析时选用强震动记录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对唐山地区强震动记录的分析处理,得到了其峰值加速度及加速度反应谱,确定了本地区进行弹性时程分析时选用的强震动记录;研究了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影响的唐山响堂三维强震动观测台阵,以唐山响堂台阵2号测井(地下32m)的基岩强震动作为输入,通过2号测井的土层剖面,利用2个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程序,分别计算得到地表的峰值加速度和加速度反应谱,并把计算结果与同次地震相应的地表强震动记录峰值加速度与加速度反应谱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芦山7.0级地震强震动记录及其震害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中的强震动记录是我国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再一次比较全面地获得的高质量的数字强震动记录。国家数字强震动台网共获得3分量自由场记录114组,成都地震烈度速报台网获得63组。文章对强震动记录进行了常规处理,统计了强震动记录随断层距的数量分布情况,绘制了空间地震动加速度等值线图。结合芦山地震震源机制解和破裂过程研究成果,选取典型记录,分析加速度、速度时程的波形、振幅等特征,识别了此次地震滑冲现象,估算了竖向最大永久位移。通过利用观测数据与国外的地震动预测公式对比,分析了不同周期反应谱地震动幅值及加速度反应谱衰减规律,阐明了此次地震的地震动在近场高频成分较卓越的特点。震后现场考察了3个典型强震动台站附近建筑物震害,分析了地震动与工程震害的相关性,地震烈度的评定反映了地震破坏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MS6.5地震,在震中及其周边地区分布的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的81个台站获取了这次地震的主震强震动记录.特别是位于极震区鲁甸龙头山镇财政所强震动台,完整记录到这次地震的地震动时程,其东西向PGA达948.5 cm/s2,该台站周边多栋多层建筑物底层完全倒塌和损毁,与记录所反映的强烈震动相吻合.初步分析强震动观测记录,讨论了本次地震的震中位置、破裂方向和强震动衰减速率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远场地震动特征及其对长周期结构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汶川8.0级大地震中,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获得了大量的数字强震动记录,这些记录特别是远场记录具有丰富的长周期地震动分量。本文根据东南强震动中心获取的区域数字强震动记录,分析汶川8.0级地震的远场地震动特征,研究了基岩场地及深厚软弱场地的长周期地震动及其差异;根据长周期结构的特点,选取建于深厚软弱场地上的江苏A050强震台的超长地震记录进行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汶川8.0级地震对远场长周期结构的影响,并结合实际震害特点,提出了长周期结构抗震及地震安全对策中一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强震动观测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详细阐述了强震动观测的目的、意义和应用范围;分析了强震动观测与通常地震观测的区别;介绍了强震动观测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杨黎薇  周正华 《地震研究》2013,36(1):116-122,142
分析了激光干涉校准的基本原理,应用绝对校准法开展强震动加速度计的相位测试,通过振动校准试验,在振动台与强震动加速度计的记录输出波形中找出振幅变化趋势,以叠加两个波形的延时对比推断出强震动加速度计的相位差。实例证明,绝对校准可为标准强震动加速度计的性能校准奠定高精度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陆的强震动观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简要综述了强震动观测的目的和意义及我国大陆强震动观测的发展过程,讨论并展望了我国强震动观测的发展策略和前景。  相似文献   

12.
强震动观测数据通常由强震仪原始二进制加速度记录组成,在国内外相关强震数据库下载的强震记录均为解码、处理后的ASCⅡ格式文本文件,非原始文件,记录格式不同,但均由数据头段和数据区2部分组成。以我国未校正加速度记录(UA)数据格式为例,探讨基于Matlab程序的强震数据处理技术,并识别记录的地震动特性,为强震数据多领域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从2002年到2007年期间,根据国家“十五”重点项目—中国数字地震观测台网的部署,辽宁省地震局建设了辽宁省数字强震动台网,共建设了37个固定台站。从而结束了辽宁省内无数字化强震台观测的历史。2个台已获取了2008年11月14日辽宁海城M4.3级。数字强震台网是我省震灾预防工作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台网的运行维护与管理情况,以及海城、伊通4.3级地震强震记录的获取情况,指出了台网现行维护方式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水利水电工程强震监测和强震监测仪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强震监测在实际工程中的作用,国内外强震监测的基本情况以及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的强震安全监测的进展与现状,介绍了强震监测仪器的基本原理、特性及目前国内强震仪研制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成果.介绍了水电工程领域强震监测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最后展望了强震监测工作在我国水电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对"十五"期间江西省数字强震动台网的建设内容、技术系统的组成以及运行情况进行了综合论述,该台网的建成结束了江西省无强震动观测的历史,将为当地的工程抗震设防、震害预测、区域地震动衰减规律研究及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区划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地震动强度与地震烈度速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在总结了美、日等国家和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基于实时或近实时强震台网的地震动强度(烈度)速报方法的基础上,对我国地震动强度(烈度)速报及计算机软件编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在2005年以前的4年时间里,四川省相继建立了若干数字强震子台,以前的8个布局不合理的老旧模拟式强震台全部退役,取而代之的是22个分布于四川省内各主要地震多发地带的数字强震台,从而结束了连续十几年无数字强震观测成果的历史。现在获取记录的数量和质量正在逐年成倍增长,与仪器相关的软件分析系统得到进一步改进,在数据常规处理后,还将四川省现今所有的数字强震仪都转变成了“烈度仪”,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最直接服务的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土层场地数字化强震动记录,研究适用于东北地区及邻区的强震动包络函数参数衰减关系。数据集由2008年后研究区内发生的29次地震事件的水平向和垂直向强震动记录构成。经过基线校正和滤波处理后,结合三段式包络函数模型,应用能量持时计算t1和t2,通过最小二乘法统计回归确定c值,得到了强震动包络函数参数的衰减关系公式。比较水平向和竖直向的计算结果发现两者之间整体差别不大。同时,与其他已发表成果的对比发现仍然与现有成果有一定的差别,主要原因在于数据选用方面的问题,目前能够获取的最大限度的数据仍然不能够完全地满足确定东北及邻区区域性强度包络函数参数及其衰减关系,一是数据数量有限,二是震级分布不均匀,且小震级较多,三是土层场地对三个参数的确定有明显的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日本强震布设的经验,在地震震级越小时,要得到对应烈度,要求观测记录强震台站布置网格间距越小。根据上海市地貌类型及地层特点,基于现有强震台分布,提出新增强震台站布设构想,为今后上海市强震观测点合理布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