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系统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铁城  鄂秀满 《中国地震》1994,10(3):277-286
本文对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系统的观测台网、观测项目、观测仪器、观测效能等的现状作了较详尽的论述,明确指出地下流体所观测的前兆信息十分丰富,映震灵敏,预报效能好,在地震预报和为国民经济服务中有很大潜力,同时也探讨了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文中提出建立多层次的地下流体监测体系,加强地下流体综合观测,强化地下流体观测网的科学性,优化观测项目,逐步实现观测技术现代化,特别强调要大力开展基础理论研究与国际合作,不断提高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监测预报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2.
《国际地震动态》2009,(5):48-48
作为与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最密切的学科之一,经过“十五”数字地震网络工程项目的实施,地下流体台网在数字化技术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遇到技术上的极大挑战。为了使本学科能够全面科学地不断发展,在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和科学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需要就当前学科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广泛交流。为此,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拟召开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欢迎各界同仁积极参加,探讨学术思想,交流科研成果,共商流体学科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3.
作为与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最密切的学科之一, 经过"十五"数字地震网络工程项目的实施, 地下流体台网在数字化技术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也遇到技术上的极大挑战. 为了使本学科能够全面科学地不断发展, 在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和科学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 需要就当前学科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广泛交流. 为此,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拟召开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欢迎各界同仁积极参加, 探讨学术思想, 交流科研成果, 共商流体学科发展大计. 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科学40年探索历程回顾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刘耀炜 《中国地震》2006,22(3):222-235
通过回顾40年来中国大陆地震地下流体科学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早期在该领域具启迪性的研究工作和主要成果。纵观历史,无论是观测技术和理论方法的创新,还是对各种参量的观测分析以及预测方法的研究,地震地下流体科学都与地震监测预报这一关键需求紧密相关。地下流体观测网建设的历史沿革表明,对强地震的监测与预测需求推进了观测网的建设和发展;观测技术的发展过程体现出基于多手段、综合性和数字化的趋势;地下流体理论与前兆机理的研究成果表明,前兆模型(或模式)、数值模拟、室内和野外实验研究等是推进学科创新工作的主要技术途径;地震预测方法的研究成果体现出探索基于具有物理基础的预报技术,以及重视实用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思想;预测实践证明,地下流体学科在我国大陆地震预测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最后介绍了本学科主要的论著及技术规范,简要回顾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关学术团体和专家对地下流体学科主要科学问题的认识以及该学科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九五"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研究的主要科学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耀炜 《地震》2002,22(4):1-8
总结了“九五”以来我国在地震地下流体研究方面的主要科学进展,从流体前兆成因、异常识别与预报技术,流体的作用与前兆机理和观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论述。还阐述了地震地下流体研究的科学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网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西北地区地下流体观测网建设、调整与发展的各个阶段台网布局进行了评价.表明西北地区地下流体观测网已趋于成熟,在地震监测预报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其地震监测效能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远场测点主要出现中短期异常而近场测点出现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7.
新疆天山地震带地下流体地震前兆和预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仲琼 《内陆地震》1993,7(2):128-135
概述了新疆天山地震带地下流体地震预报研究的主要进展。指出天山地区地下流体分布与地震活动间有成生联系。在中强地震震例分析基础上,进一步系统总结了地下流体地震前兆的综合异常特征,并对预报判据、指标和综合预报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十七、关于地下流体学科“九五”立项的讨论地震地下流体监测、预报研究工作已开展20多年了,这期间经历了多次7级以上强震,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资料和地震监测预报的经验。对这些资料和经验通过“六五”、“七五”、“八五”的资料清理、短临预报实用化攻关和短临预报...  相似文献   

9.
关于“九五”期间地震地下流体学科发展前景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在利用地下水(水位、水化)监测预报地震这一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随着地震事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对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在当前国际上地震预报受到冲击,我国地震事业研究经费严重短缺却又面临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的形势下,如何在“九五”期间使地震观测与研究更上一层楼,针对这一重大课题,.国家地震局地下流体学科技术协调组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本学科“九五”期间地震工作重点的研讨,本专辑分别介绍了专家们从该学科不同角度针对地下流体监测预报地震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新形势下的认识和打算以及下一步规划提出的意见,供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震地下流体数字化观测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3年全国地震地下流体数字化的102个台站的251个测项的全年资料为基础,系统总结了全国数字化台站的分布、资料的质量、数字化资料和模拟资料的衔接情况等,并就目前我国地震地下流体数字化监测的现状和国内外的部分手段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了我国地震地下流体数字化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该文系统介绍了地下流体学科在观测技术系统、预报方法、前兆机理及流体在孕震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并针对地下流体学科中上述诸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结合我国地下流体学科的现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世界科学家们一致把测震、形变与地下流体作为最有希望攻破地震预报难关的三大手段.水氡是蚋震效通较强的地下流体主要测项,在短临预报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国内外地震界注目的前兆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地震地下流体井水位、水温观测是地震地球物理台网主要观测手段,其数据集包含水位、水温测项的原始数据、预处理数据、产品数据和均值类数据,可为地震监测预报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用于前兆异常、同震响应、区域应力变化特征、含水层参数反演、观测机理等研究。地下流体井水位、水温数据集不仅可为地震预测预报和科学研究提供服务,而且在国民经济建设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地震地球化学离子、气体成分等其它观测项目是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观测项目的规模、观测数据质量和数据预报应用3方面进行分析,梳理了地球化学离子、气体成分等观测项目的背景变化规律;指出近年来观测规模急剧缩小、观测数据评价体系不完善、台网管理缺失严重等现状;并提出需清理观测项目、完善仪器更新机制、加强台网管理和建立人员培训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将福建省地下流体观测网内观测井各测项在观测期间内出现的干扰事件进行汇总,并进行分类入库保存,实现地下流体干扰因素的录入、查询、检查、修改、计算。编制一个操作界面友好、功能全面的观测井各测项的正常动态与干扰因素综合查询系统,更好地发挥观测数据共享的作用,为分析预报人员查找干扰资料提供方便,同时为福建省地震地下流体观测井的效能评价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自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后我国地震地下流体学科分析预报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从业务体系构建、新技术新方法探索、基础理论研究和震例回顾总结等几个方面梳理了相关成果与认识,并分析探讨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最后基于当前地震地下流体的科学技术积累和环境条件,提出了今后地下流体分析预报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在"大应急体系"新要求和"防灾减灾救灾"改革新形势下谋求学科自身的着力点和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广东省地方地震前兆台网在全省地震监测预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台网优化改造的重要意义。按照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地震前兆台站的技术改造》的要求,提出了优化改造的技术方案。广东省地方震前兆观测项目以地下流体综合观测为主,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新建20个数字化、自动化地下流体综合观测站,观测数据通过有线MODEM和程序电话自动传递到地方地震部门和省局区域台网中心,实  相似文献   

18.
应用应力应变理论,论证了在正常地震应用作用下,地下流体动态处于稳定状态;中强震肆生前强烈应力作用下地下流处动态处于失稳状态。据此,提出地下流体动态稳定度的概念,给出了便于综合分析的地下流体动态稳定度的计算方法,应用于地震分析预报。对中强以上地震前地下流体观测资料的计算结果表明,地下流体稳定度异常显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二、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系统“九五”调整建设规划──建设中国第三代地震地下流体综合监测网的设想70年代末到80年代后期,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第二代水位水化观测网已相继建成,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地温观测网在我国某些地震重点监测区的建设已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广东省地方地震前兆台网在全省地震监测预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台网优化改造的重要意义。按照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地震前兆台站的技术改造》的要求,提出了优化改造的技术方案。广东省地方地震前兆观测项目以地下流体综合观测为主,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新建20个数字化、自动化地下流体综合观测站,观测数据通过有线MODEM和程序电话自动传递到地方地震部门和省局区域台网中心,实现了观测数据快速传递和资料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